1、人体内的废物的排出课题 第五章人体内的废物的排出编号 备课日期 二次备课日期 课型 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排泄的概念和尿的形成的基础知识。2、掌握肾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3、了解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位置和功能。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猪肾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和膀胱的剖面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体内有着非常完善的自身结构泌尿系统,同时也使他们领悟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
2、的前提。教学重点1、排泄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把排便、排尿等都称为排泄,本章中要纠正这种错误的理解,了解正确的排泄的概念。也为后面新陈代谢的学习,打好基础。2、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排尿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也是本章的主题。肾脏是尿形成的场所,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在了解了肾脏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尿的形成。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肾单位结构复杂,又不能用眼直接看到。即使有条件的学校,给学生创造在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切片的机会,学生也很难找到完整的肾单位。而肾单位是产生尿液的结构单位,是看不到却很重要的关键知识点。突破肾单位这个难点可以为尿液的形成订好基础。2、尿的形成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
3、用涉及到原尿的形成与成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涉及到尿的形成与成分。这里必须让学生明白肾单位中血液的来龙去脉和尿的产生与排出途径,也就是说要血路、尿路都清楚。然而,让学生理解看不到的结构与其功能确有难度。 教材分析及教法设想在开始本章的学习之前,先通过复习旧课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对体内代谢废物有一个初步认识。如:“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进行了那些物质的交换?” “哪些些物质要排出体外,为什么?”,有利于学生理解排泄的概念。关于尿的形成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抓住结构特点说明功能。2、讲述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讲述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时,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一昼夜形成的原尿约有 150 升
4、,而实际排出的尿量只有 1.5 升?为什么原尿中会有葡萄糖,而排出的正常尿中却没有葡萄糖?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教学准备教学环节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备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探导学导引诱思展示交流质疑深化(一) 、概括导入 确认目标生读复习目标,师明确复习重难点利用尿检化验单设问:“这些数据中有何异常,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二) 、梳理知识 落实双基引导学生整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尝试独立完成知识结构图,小组展示,其他组同学补充、纠正。要求学生自学,并观察思考和作答:1、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组成?2、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
5、要排出了哪些物质?3、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4、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互动交流1、教师展示肾脏的图示。由肾的颜色推测肾内有丰富的什么?并推出尿液的形成与什么有关系2、师生共同画出肾单位示意图,学生看图了解肾单明确目标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完成知识结构图,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并说明理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步学习” ,两生板演,其他同学补充纠正。梳理知识归纳整合达标检测巩固提升位的结构。3、学生比较分析数据,指出血浆、原尿、尿的差异。4、学生分析数据总结出肾小球有过滤作用。5、教师点拔:筛砂子:小
6、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筛下去,大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留在筛子里,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相当于筛子。6、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 150 L,我们每天排出的尿液有这么多吗?原尿在肾小囊中,尿液是在肾小管末端。那还有 99的液体跑到哪里去了呢?学生小组讨论得出是因为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肾小管重新吸收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全部葡萄糖。画图展示(由于尿液的形成过程比较抽象,通过画图,学生上台讲解,增强直观(三) 、展示交流 拓展新知教师根据学生归纳、展示的情况进行补偿教学、重点讲析。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情况补偿教学。(四) 、典题引导 点拨深化根据血流方向可以判断出,图中 A 是入球小动脉
7、,B是肾小球,C 是包绕肾小球的肾小囊,D 是肾小管(1)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D 肾小管和肾小体组成,肾小体由 B 肾小球和 C 肾小囊组成(2)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因此,图中 B 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3)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图中 D 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4
8、)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掉;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2013黑龙江)根据肾单位模式图,回答问题:(1)图中组成肾单位的结构有 B 、 C 、 D (填字母)(2)图中 B 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球的 滤过 作用(3)图中 D 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管的 重吸收 作用(4)假如某人的尿液出现了红细胞,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肾小球 (五) 、检测反馈 巩固提升
9、(2013常德)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 肾单位 B 肾小球 C 肾小管 D 肾小囊(2013 四川自贡)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不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的物质是 ( )A、水 B、葡萄糖 C、无机盐 D、尿素(2013威海)对健康人来说,原尿流进肾小管时,被全部吸收的物质是( )A 葡萄糖 B 水 C 无机盐 D 蛋白质(2013娄底)如表中的数据是某正常人原尿和尿液的样品,如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请根据表格和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主要成分 样品 A(克/100毫升)样品 B(克/100 毫升)水 98 96蛋白质 0.03 0葡萄糖 0.1 0无机盐 0.72 1.1尿素 0.03 1.8(1)图中合称为 肾单位 (2)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原尿是 样品 A (填“样品 A”或“样品 B”)(3)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的 过滤 作用和肾小管的 重吸收 作用(4)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液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 水 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中考链接板书设计教学札记本节课设计针对 7 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对合作良好的小组予以表扬,不成功的小组,教师帮其分析原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的科学精神重要性。附件 1:律师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