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21 小石潭记【学习目标】1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重点)2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难点)3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学法指导】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新课导入: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 小石潭记。来源:gkstk.Com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 识 板 块 一 知 识 卡 片1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773819) ,河东(今
2、永济县)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知 识 板 块 二 字 词 积 累2读准字音篁竹(hung) 佩环(p i) 清冽(li) 坻(ch) 嵁(kn) 佁然(y)俶尔(ch ) 翕忽(x) 寂寥(li o) 幽邃(su ) 悄怆(qio chung)3一词多义乐:心乐之(以为乐) 似与游者相乐(逗乐)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久居(能 )清:水尤清冽(清凉) 以其境过清(凄清)环:如鸣佩环(玉环) 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4古今异义(1)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 今义:往。)(
3、2)崔氏二小生 (古义:青年,后生。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3)闻水声(古义:听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影布石上(古义:映照。 今义:用棉、麻或人造纤维等造成的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5)不可久居(古义:停留。 今义:住。)(6)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5词类活用潭西南而望: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南。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犬牙差互: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来源:gkstk.Com心乐之:动词的意动用法,以_为乐。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6重点句式(1)倒装句 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应为 “
4、以全石为底。”)(2)省略句 影布石上。(省略句,省略了介词 “于”。)知 识 板 块 三 阅 读 感 知7齐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第二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第三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8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者。合作探究 生成新知知 识 板 块 一 赏 析 语 言9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
5、”“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10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 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潭水、游鱼。清澈。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
6、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11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知 识 板 块 二 探 究 写 法12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1)文中的“动”与“静”。A游鱼的“佁然不动”及“ 俶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B小溪。就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
7、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2)文中的“对比”和“烘托”。A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 “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B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3)文中的“镜头”与“画面”。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来源:学优高考网 知 识 板 块 三 体 会 情 感1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应该如何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引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14假如你就是一位录像师,请你把文章展现的景物重现画面、声光,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可感知的视觉听觉形象。活动要求:自行设计,不必拘泥于课文的描述,可以拓展,进行润色、加工。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这节课我学会了:教师评价:组内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