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八中学高三文综一模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48.0 分)1. 公元前 11 世纪,兴起于陕西关中的周国,击败了强大的商王国,代之而为中国的主人。对此,周人提出“天命糜常,惟德是亲”的理论。以下相关评论正确的是A. 甲骨文是了解这一史实最有价值的材料B. 周克商,显现出周人的文化制度优势C. 周人认为天命和道德是政权存亡的关键D. 周克商,开启了古代王朝更替的序幕【答案】C【解析】 “天命糜常,惟德是亲”强调的是“天命”和“道德”对于统治者维护政权的重要性。故答案为 C 项。AB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在此之前
2、商已克夏,王朝更替的历史早已开启。2. 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丞相计 21 人,22 人次,考其出身地域,其中齐鲁人合计 7 人,8 人次。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A. 地方豪强地主势力不断壮大B. 儒学的政治影响力显著增加C. 察举成为人才选拔主要途径D. 黄河下游成为政治文化中心【答案】B.3. “缁衣之众,参半于平俗;黄服之徒,数过于正户。所以国给为此不足,王用因之取乏。”材料反映出南北朝时期A. 佛教势力已对政权构成威胁B. 刑罚严酷社会矛盾尖锐C. 民族融合导致服饰丰富多彩D. 割据混战造成人口剧减【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由于寺院经济的发展,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即佛教势力已对政
3、权构成威胁。故答案为 A 项。其他三项与材料反映的现象无关,排除 BCD 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理解文言文材料的含义,在明确材料所反映的是由于寺院经济的泛滥导致政府租税收入大为减少的情况下,即可确定正确答案。4. 在明朝,粮食的主要产地是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但江南所产粮食不能满足本地需要,以至于“吴中等地,全恃湖广、江西”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 城市居民的迅速增加B. 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C. 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D. 重农抑商事实上的松弛【答案】A【解析】明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迅速增加,对粮食的需求大幅增长,因此出现材料反映的现象,故答案为 A 项。材料反映的是长江
4、下游的江南地区对粮食需求的大幅增加,B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已经完成,排除 C 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5. 唐代的印刷品主要为儒、佛、道德经典。宋代印刷的文献,则无所不包:史地、方术、诗文、戏曲、医学、方剂造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文化教育的兴盛C. 重文轻武的政策D. 印刷成本的降低【答案】D【解析】宋代时期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导致印刷成本降低。故答案为 D 项。从宋代所印刷文献来看,其他三项不能反映,排除 ABC 项。点睛:本题抓住时间信息“宋代” 。宋代以前的雕版印刷术每印一种书就要雕刻一回板,耗费的人力物力相当可观。
5、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字模可以多次使用,减少了印刷成本。据此作出正确选择。6.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抗暴自卫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 ”其意图主要是A. 论证中国抗日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一部分B. 揭露日本侵犯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 希望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暴自卫D. 呼吁世界各国制止日军的侵略行径【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国民政府在八一三事变发生后发表抗暴自卫声明 ,宣布实行自卫以抵抗暴力,同时称日本破坏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希望争取更多国家的同情与支援,共同制止日本的侵略,D 项正确。A
6、 题干没有涉及中国抗日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一部分的相关信息,排除。B 项是对题干的片面解读,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内容,排除 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D。7. 从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中,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铁路 1825 年 1876 年 1934 年天气预报 1856 年 1873 年 1939 年电话 1876 年 1882 年 1912 年电灯 1881 年 1882 年 1906 年汽车 1883 年 1901 年 1928 年无线电 1896 年 1909 年 1928 年A. 开辟为通商口岸有利于城市发展B.
7、科学技术也是巨大的生产力C. 上海引进西方技术走在全国前列D. 工业革命扩展到了上海重庆【答案】A【解析】从表格反映的时间来看,西方科技在上海的应用要远远早于重庆,其原因是上海很早成为开放的通商口岸。故答案为 A 项。B 项材料不能反映;C 项说法绝对;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BCD 项。点睛:本题要根据对表格信息的分析来回答。从表格信息看,每一项技术在上海应用的时间都要早于在重庆应用的时间。根据两地的具体情况来看,上海很早开辟为通商口岸,有利于城市的发展。据此作出正确选择。8. 如表是 1952 年主要工业品总产量的国际比较,据此可知中国 美国 苏联 日本 法国 印度原煤(亿吨) 0.66
8、5.1 2.6 0.4 0.5 0.3原油(万吨) 44 26671 3788 29 15 25发电量(亿度) 73 3887 912 449 330 51钢(万吨) 135 8785 2733 484 865 146水泥(万吨) 286 3872 1019 446 742 266A.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B. 重工业发展出现急躁冒进情绪C. 中国工业生产基础和水平落后D. 冷战形势制约了中国战略选择【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可知,1952 年中国与美国、苏联、日本、法国等国在工业品总产量中比重较低,说明中国工业生产基础和水平落后,故 C 项正确。从表格中不能看出国民经济恢复的信
9、息,而是强调中国工业生产基础和水平落后,排除 A。从表格中不能看出重工业发展出现急躁冒进情绪,而是强调中国工业生产基础和水平落后,排除 B。表格没有涉及冷战的信息,而是强调中国工业生产基础和水平落后,排除 D。点睛:本题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为切入点,需要掌握中国工业生产基础和水平落后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信息“1952 年主要工业品总产量的国际比较”的解读与分析,注意表格中的国家与数据即可知道答案。9. 1950 年 5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开始实施,成为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的颁布A. 拉开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序幕B.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C. 提高了妇女的
10、参政和生产积极性D. 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答案】C【解析】1950 年的婚姻法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提高了妇女的参政和生产积极性。故答案为 C 项。1949 年政协会议的召开拉开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序幕,排除 A 项;1952 年土地改革的结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排除 B 项;1952 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排除 D 项。10. 公元前 445 年,罗马保民官坎努利斯提议平民有权当选执政官,因贵族的执意抵制,改设贵族、平民均可当选的军政官,行使执政官职权。贵族随即提出增设检察官,只从贵族中推
11、选。该历史现象说明了A. 罗马对外征服过程中的矛盾突出B. 罗马公民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C. 万民法的出现是历史选择的产物D. 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尖锐复杂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贵族的执意抵制平民贵族随即提出增设检察官,只从贵族中推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贵族对平民权力提高的反对态度,体现了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尖锐复杂性,故 D 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罗马对外征服过程中的矛盾的问题,故 A 选项错误;材料主旨反映的是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不是公民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的问题,故 B 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万民法的出现,故 C 选项错误。故选 D。11.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留下一串闪亮的人名:笛卡
12、尔、斯宾诺莎、洛克、霍布斯、牛顿、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以下相关评论,正确的是A. 反对专制追求共和制是他们共同的目标B. 他们为人类社会提出的理想已经实现C. 资产阶级统治确立是思想家产生的前提D. 理性与科学是他们对抗神学与君权的武器【答案】D【解析】作为启蒙思想家,他们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教会权威和专制愚昧。故答案为 D 项。启蒙思想家中也有倡导君主立宪制的,排除 A 项;B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启蒙思想对资产阶级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C 项说法错误,排除。12. 观察漫画(如图) ,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的合理主题是A. 两极格局彻底崩溃B. 美国追求单极世界C. 狭隘民族主义泛滥D
13、. 全球化趋势的困惑【答案】D【解析】图片反映出经济全球化会带来世界经济的风险,一国繁盛经济危机或波动会影响到多个国家甚至世界,故 D 正确;A、B、C 图片无法体现,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52.0 分)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5-19 世纪大西洋两岸贸易图材料二从 19 世纪初开始,在印度输往中国的货物中,棉花退居次要位置,鸦片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重要的东西。鸦片在中国有很好的销路,保证了英国有足够的白银购买中国茶叶,而中国由茶叶所得外汇又全部流进了印度以购买鸦片。正好这一时期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进口棉花,印度棉花于是大量运至英国。英国-印度
14、-中国三角贸易最清晰简洁的路线图是:英国将印度的鸦片出口到中国,英国从中国进口茶叶到本国,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到印度。这个路线图的要点是,每个环节都由英国人控制。仲为民茶叶与贸易:19 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 15-19 世纪大西洋两岸贸易和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的异同。(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的变化及其对中国的经济影响。【答案】20(1)同:都是三角贸易;英国都居于支配地位,是最大的受益者;都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联系(推动了早期经济全球化) ;都是当时世界市场的一部分;都给落后地区带来灾难;都用残暴的手段如贩卖
15、黑奴、走私鸦片积累资本;都产生了一定的客观进步性异:大西洋两岸贸易比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历时长,涉及的地区广、国家多;大西洋两岸贸易兴起的背景是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出现的背景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大西洋两岸贸易主要存在于重商主义时代、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主要存在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2)变化:中国由广州一地对英贸易到沿海沿江多口岸对英贸易;中国方面的关税由中国自主(自定)到中英协商确定(协定关税) ;中国由出超变为入超;英国输到中国的主要商品由棉花变为鸦片影响:中国由广州一地对英贸易到沿海沿江多口岸对英贸易;中国方面的关税由中国自主(自定)到中英协商确定(
16、协定关税) ;中国由出超变为入超;英国输到中国的主要商品由棉花变为鸦片【解析】本题考查 15-19 世纪大西洋两岸贸易和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的异同点以及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的变化状况,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15-19 世纪大西洋两岸贸易和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的相同点,应当联系教材所学,从英国在两者中的地位、对英国及贸易相对方的影响、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以及在所采用方式、具有一定的客观进步性等方面来分析说明。两者的不同点,可以联系所学,从规模、背景、贸易活动的不同时代来说明。(2)19 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的变化,应当根据时间信息“19 世纪上半期” ,联系教材所学,从鸦片
17、战争对中英贸易带来的影响来分析说明。这种变化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同样应当联系所学,从对中国关税主权、清政府财政、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以及对农产品商品化带来的影响等方面说明。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口的职业结构大类比例细类政府部门官员、胥吏、职业性的安保人员等专业人员5%社会部门职业文人(老师、作家等) 、医生、牧师、僧人等个体批发商商品经纪人、钱庄主、批发坐(行)商、买办等个体零售商零售店老板、小额高利贷者、饭店老板、游商等商业人员30%雇员 账房先生和学徒、商业劳动者等运输 30% 运输代理人、船主与水手、长途挑夫、从事当地运输的驮夫等人员制造业人员10% 工匠、手工作坊的学徒和雇
18、工等建筑人员10% 技工、建筑学徒和工匠等农业人员5% 土地耕作者、牧畜饲养人、渔民等边缘群体10% 保镖、门房、家仆、艺人(卖唱、说书等) 、乞丐、无业者等摘自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17961895) 解读材料,围绕“社会变迁”提取一个合理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晚清历史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归纳的历史现象,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历史现象:18601895 年,汉口近代意义上的商品经济有了长足发展阐述:这一时期的汉口出现了职业作家、商品经纪人、买办、运输代理人、技工等新兴职业,它是 19 世纪 60 年代以来汉口的开埠通商、洋务运动的展开以及汉口自
19、身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传统的农业人员比例的不断下降,表明当地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在逐渐瓦解,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总结:该历史现象是近代中国口岸经济的一个缩影,是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果,推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解析】本题据材料“汉口的职业结构(18601895) ”可知,专业人员、商业人员、运输人员、制造业人员、建筑人员等职业较多,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围绕“社会变迁”提取一个合理的历史现象,并从开埠通商、洋务运动、经济发展、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注意史论结合。15. 材料西周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
20、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元代实行匠籍制度,官府工匠世代不得脱籍,不允许从事私人生产。明代匠籍制度下的工匠必须定期到官府作坊服役,在政治上社会地位低下。明代民户为三等, “曰民、曰军、曰匠” ,匠户最为卑贱。其中“匠”世代不能转业脱籍,不得做官。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一四八五年) ,发布了班匠以银代役的法令,根据法令,凡愿出银者可以出银代役,不愿者仍旧当班,这是双轨并行的办法。清王朝建立后,于顺治二年就下令废除匠籍。班匠制度废除后,官营手工业缺乏必要的技术工匠和一般工匠,致使官营手工业逐渐趋于衰落。转引自中国古代经济简史(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匠籍制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2)分析清朝废
21、除匠籍制度的影响。【答案】 (1)趋势:官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匠制度的改革;官营手工业管理的弊端(2)影响: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减轻工匠负担;促进民间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官营手工业渐趋衰落【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匠籍制度的变化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归纳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中国古代匠籍制度的变化趋势,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元代实行匠籍制度,官府工匠世代不得脱籍,不允许从事私人生产” “清王朝建立后,于顺治二年就下令废除匠籍”等信息分析得出。变化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社会状况和工匠制度自身因素等方面来分析回答。(2)清
22、朝废除匠籍制度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致使官营手工业逐渐趋于衰落” ,再联系所学,从对工匠地位、民间手工业等方面的影响来分析回答。16. 材料如图所示图中左图是某地空投的情景,在近一年的时间里美国及其盟友都在向该地运输给养物资;下图摄于 1951 年夏天,一个朝鲜姑娘背着她年幼的弟弟,他们身后是一辆美军坦克。摘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材料中两幅图片的拍摄者都是“西方人” ,请提取它们反映的共同历史现象。(2)这些历史现象对上述两个地区产生了怎样的国际影响?【答案】 (1)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力图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大国间的暴力冲突影响当地民众生活(2)左图:德国分裂;欧洲的政治边界逐渐被分成
23、两半(或加剧美苏冷战) 下图:朝鲜分裂;中国与苏联的联系日益密切;美国与日本和解,日本逐渐成为美国在亚洲对抗的共产主义的主要基地【解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带来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1)从图示信息来看,左图反映的是 1948 年柏林危机,右图反映的是朝鲜战争,二者都是受到美国冷战政策的影响。因此,它们反映的共同历史现象是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力图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大国间的暴力冲突影响当地民众生活。(2)联系所学可知,由于美苏在德国问题上的尖锐矛盾,导致德国分裂、欧洲的政治边界逐渐被分成两半。而右图的朝鲜战争导致朝鲜分裂。联系史实可知,由于中国开展抗美援朝,中国与苏联
24、的联系日益密切;由于冷战加剧,美国改变了对日政策。17. 材料一胡光墉字雪岩。墉幼时家贫,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乃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同治十三年,筹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号,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 , “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光绪八年光墉
25、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 2000 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破产。接着,清廷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光墉遣散姬妾仆从,于光绪十一年十一月郁郁而终三亿文库材料二胡雪岩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也树立了很坏的榜样,他是中国清代浙江很有名的商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胡雪岩崛起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胡雪岩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也树立了很坏的榜样”的理解。【答案】 (1)历史事件: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2)理解:很好的
26、榜样:诚信经商;投身于发展民族工商业;维护民族利益很坏的榜样:亦官亦商;企图垄断市场、违背经济自由公平原则;生活奢靡【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商人胡雪岩,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辩证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1)与胡雪岩崛起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 “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光绪八年(1882) ,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等信息归纳得出。(2)对材料二中“胡雪岩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也树立了很坏的榜样”的理解,好的榜样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 , 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以及其他有效信息来分析说明;坏的榜样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光绪八年(1882) ,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 2000 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以及从材料中归纳的其他有效信息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