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单元质检卷:四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350140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单元质检卷:四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单元质检卷:四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单元质检卷:四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单元质检卷:四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单元质检卷:四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质检卷四 细胞的生命历程 Z(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单元质检卷第 8 页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6 湖北七市 3 月联调,3)下列有关细胞的生长与增殖的叙述 ,错误的是( )A.体细胞增殖的唯一方式是有丝分裂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均相同C.细胞核中 DNA 的含量相对稳定是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因素之一D.显微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的一个视野 ,往往看不全细胞周期各时期的图像答案 A解析 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有些体细胞还可以以无丝分裂的方

2、式增殖,A项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均相同,都符合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特点,B 项正确;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之一是细胞核中的 DNA 的含量相对稳定,细胞核的控制范围有限,C 项正确;各个细胞的细胞周期不是同步的,而且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持续时间长 ,分裂期持续时间短,故显微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的一个视野,往往看不全细胞周期各时期的图像,D 项正确。2.(2017 北京丰台期末,9)图 1 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 DNA 含量变化曲线,图 2 表示该细胞的某一分裂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 1 图 2A.图 2 中的细胞中有 4 条染色体 ,4 个 DNA 分子,8

3、 条染色单体B.图 2 中的 1 和 2 携带的遗传物质不同C.图 2 所示细胞处于图 1 中的 cd 段D.某种抗癌药物能专一性地与 DNA 聚合酶发生不可逆结合,动物服用该抗癌药物后其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将在图 1 中的 0a 段受阻答案 D解析 图 2 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有 4 条染色体,8 个 DNA 分子,8 条染色单体。1 和 2是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是经过复制形成的,故其携带的遗传物质一般相同。图 1 中 0a 段为有丝分裂间期,ab 段为有丝分裂前期,bc 段为有丝分裂中期,cd 段为有丝分裂后期,de 段为有丝分裂末期,而图 2 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故

4、图 2 所示细胞处于图1 中的 bc 段。DNA 分子复制过程中 ,DNA 聚合酶催化合成子代 DNA,若抗癌药物与 DNA聚合酶特异性结合,细胞分裂将停滞在 DNA 分子的复制阶段,即图 1 中的 0a 段。3.(2016 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末 ,17)向某动物卵巢中注射含 3H 的脱氧核苷酸后,检测细胞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放射性变化。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细胞中每个核 DNA 分子均具有放射性B.丙细胞中有 2 条染色体具有放射性C.三个细胞中均含有 2 个染色体组D.丙细胞可能产生两个基因型不同的子细胞答案 B解析 有丝分裂

5、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 分子均进行了半保留复制,因此甲、乙细胞中每个核 DNA 分子均具有放射性,A 项正确;丙细胞中的 4 条染色体均具有放射性,B 项错误;三个细胞中均含有 2 个染色体组 ,C 项正确;正常情况下,丙细胞应该产生两个基因型相同的子细胞,若发生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其可能产生两个基因型不同的子细胞,D 项正确。WWW4.(2016 江西临川一中、师大附中期末联考 ,13)图示为二倍体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 ,有关假设推论正确的是( )A.若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 ,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

6、发生在这一阶段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 ,则 c 组细胞中可能出现联会和四分体答案 C解析 赤道板只是一个空间位置,不是真实存在的细胞结构,不会出现在细胞分裂过程中,A 项错误;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的某阶段 ,则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而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后期,B 项错误;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的某阶段,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 项正确; 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 ,c 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可能出现联会和四分体,D 项错误。中华.资*源%库 5.(201

7、6 福建四校二联,4)右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在该细胞形成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C.该细胞分裂至后期时含有 4 个染色体组D.该细胞分裂能产生 2 种基因型的子细胞答案 D解析 图示的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但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据此可推知,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A 项错误;正常情况下,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应相同,而图示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为等位基因,说明在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B项错误;该细胞中只含有一组非同源

8、染色体 ,有一个染色体组,分裂至后期时含有 2 个染色体组,C 项错误;该细胞分裂能产生 2 种基因型的子细胞:ABdY、aBdY,D 项正确。6.(2016 北京海淀期中,24)下图所示动物精原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与 B.与中华.资*源%库 C.与 D.与答案 C解析 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一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进入两个不同的精细胞中,因此,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除交换部分外,完全相同。与来自同一个次级精

9、母细胞,与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7.(2016 江西临川二中期中,13)以下关于遗传和减数分裂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总是一致的B.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间的部分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一个基因型为 AaBb 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 4 种精子或 2 种精子D.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答案 C解析 细胞中的 DNA 不都位于染色体上,还有少量 DNA 分布在细胞质的线粒体中,其行为不与染色体一致,A 项错误;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间的部分交换属于易位,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部分交换

10、属于基因重组,B 项错误; 一个基因型为 AaBb 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若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则形成 2 种精子,若有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则形成 4 种精子,C 项正确;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正常情况下等位基因的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若发生过交叉互换,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 项错误。中华.资*源% 库 8.(2016 安徽合肥段考四,13)用某种药物处理大鼠,其肝细胞受到刺激开始细胞分裂 ,导致肝体积增大。当药物作用停止后,发生凋亡的肝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加,使得一周之内大鼠的肝就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对此过程的叙述,错误

11、的是( )A.机体可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速率来维持组织器官细胞数量的稳定B.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凋亡过程中均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肝脏体积增大过程中,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降低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答案 C解析 据题意可知,该药物可抑制细胞的凋亡,故机体可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速率来维持组织器官细胞数量的稳定,A 项正确;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凋亡过程中均受基因的控制,均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 项正确; 肝脏体积增大过程中 ,细胞代谢加快,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升高,C 项错误;细胞凋亡属于生理性死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D 项正确。中/华

12、-资*源%库 Z9.(2016 山东枣庄 3 月模拟,6)研究发现: 细胞中活化的蛋白质 Bak 可通过改变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使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细胞色素 C 等小分子物质释放,进而激活细胞凋亡信号,促使细胞凋亡;同时发现在血液肿瘤细胞中 ,通过使用抗癌药物,蛋白质 Bak 活化率可以高达80%。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是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B.线粒体外膜通透性的改变可能是因为外膜上蛋白质分子发生了改变C.含活化蛋白质 Bak 细胞的死亡是由于生命活动缺少能量所致D.根据材料可知,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中蛋白质 Bak 的活化来治疗癌症答案 C解析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

13、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A 项正确;线粒体外膜通透性的改变可能是因为蛋白质 Bak 的活化改变了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B 项正确; 由题意可知细胞凋亡是因为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细胞色素 C 等小分子释放激活了细胞凋亡的信号而促进细胞凋亡的,不是因为缺少能量所致,C 项错误; 使用抗癌药物后蛋白质 Bak 活化率较高,所以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中蛋白质 Bak 的活化来治疗癌症,D 项正确。10.(2016 河南安阳二模,2)下面为细胞的生命历程图,其中甲 辛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乙过程中细胞分化改变了细胞的遗传信息B.丙过程的发生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有关C.丁过程与基

14、因选择性表达有关,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D.己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 细胞核体积变小答案 B解析 根据题图可知,甲指细胞分裂,乙指细胞分化,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信息一般不变,A 项错误;丙指细胞癌变,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会引发细胞癌变,B 项正确;丁指细胞凋亡,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可发生于个体发育的全过程中,C 项错误; 己指细胞衰老,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大,D 项错误。11.(2016 山东临沂期末,1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一般不可逆转B.癌细胞的形成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细胞的衰老、凋亡和坏死都受基因的控制D.人的造血

15、干细胞和成熟红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能出现周期性变化答案 A解析 生物体内细胞分化一般是不可逆转的,A 项正确;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B 项错误 ;细胞的衰老、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 ,而细胞坏死不受基因控制,C 项错误;人的成熟红细胞( 无细胞核和细胞器)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会出现染色体数目的周期性变化,D 项错误。12.p53 蛋白对细胞分裂起监视作用。p53 蛋白可判断 DNA 损伤的程度,如果损伤较小,该蛋白就促使细胞自我修复(过程如下图所示 );若 DNA 损伤较大,该蛋白则诱导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p53 蛋白可使 DNA 受损的细胞

16、分裂间期延长B.p53 蛋白可导致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C.抑制 p53 蛋白基因的表达,细胞将不能分裂D.若 p53 蛋白基因突变,则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答案 C解析 DNA 复制过程中如出现受损,则 p53 蛋白修复受损 DNA 过程需要相应的时间,使间期延长,A 项正确;p53 蛋白可诱导细胞凋亡,与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B 项正确;p53 蛋白的作用是对损伤的 DNA 进行修复,不控制细胞的分裂,C 项错误;p53 蛋白基因突变,则无法对损伤的 DNA 进行修复,可能导致细胞癌变,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 28 分)13.(16 分) 图 1 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 D

17、NA 分子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 2 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图 1图 2(1)图 1 中 DE 段形成的原因是 。 (2)图 2 中的 细胞处于图 1 中的 CD 段。 (3)图 2 中的甲细胞中有 个染色体组,丙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单体。 (4)图 2 中丁细胞的名称为 ,如果该细胞中的 M 为 X 染色体,则 N 一定为 染色体。若 M 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可能是发生了 。 (5)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 1 中的 段( 填字母)。 答案 (1)着丝点分裂 (2) 丙、丁 (3)4 8 (4)次级精母细胞 常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

18、5)CD解析 (1)图 1 中 DE 段的形成是着丝点分裂的结果。 (2)图 2 中的丙、丁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两个 DNA 分子,它们处于图 1 中的 CD 段。(3)图 2 中的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 4 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 8 条染色单体。(4)图 2 中丙细胞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为雄性动物,故丁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如果该细胞中的 M 为 X 染色体,则 N 一定为常染色体,若 M 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5)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 2 个 DNA 分

19、子,对应于图 1 中的 CD 段。14.(12 分) 为探究生物制剂 Q 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否具有保护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设计思路。第一步,进行实验分组。甲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理盐水、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阿霉素、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物制剂 Q+阿霉素。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每组所加心肌细胞数相同。第二步,各组样品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细胞数。第三步,重复第二步若干次,统计计算 (即实验因变量) 。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问题。(1)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若 ,则生物制剂 Q 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

20、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若 ,则生物制剂 Q 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不具保护作用。 (3)与实验动物相比,采用离体心肌细胞为实验材料,可以避免实验动物的心脏活动受 调节的干扰。 (4)上述实验还可以增加一组,加入的物质是 。答案 (1)心肌细胞的存活率(2)甲组和丙组的存活率均高于乙组的存活率 乙组和丙组的存活率接近 ,均低于甲组(3)神经体液(4)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物制剂 Q解析 (1)实验探究的是生物制剂 Q 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生物制剂 Q,因变量为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或心肌细胞的存活率。(2) 阿霉素能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则甲组的心肌细胞存活率高于乙组。如果生物制剂 Q 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则丙组的心肌细胞存活率也高于乙组;如果生物制剂 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不具保护作用,则丙组的心肌细胞存活率与乙组接近,并且都低于甲组。(3)离体心肌细胞的活动不受神经体液调节, 这样可以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4)除了甲、乙、丙三组实验外,还可以增加“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物制剂 Q”一组实验,通过该组实验与甲组实验对照,可以检测生物制剂 Q 是否对心肌细胞的凋亡有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