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蜀 道 难千古诗人,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他站在盛唐诗坛的高峰之巅,醉后敢将天子傲。一钩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他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念他的名字,天地间顷刻滴灌了浓浓的酒香;读他的诗篇,胸怀里霎时涌动着豪放的波涛。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就请暂且舍弃“钟鼓馔玉” ,抛却“摧眉折腰” ,让我们同“青莲文苑第一家” ,共攀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共醉一场绝美的酒宴。 杜甫诗三首茅屋连黎庶,宿儒孤舟叹人间疾苦;草堂铸诗魂,圣哲七律吟世事沧桑。在中国文学史上,像杜甫那样一生为民请命、与民同悲喜、共患难,像他那样推己及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的诗人又有几人?杜甫胸怀的博大坦荡,爱心的真挚深厚令人感动。一句民谣道出了千百年来人民对杜甫的亲切之感:唐朝诗圣有杜甫,识得民间苦中苦。 琵琶行并序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李商隐诗两首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
3、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4 蜀 道 难,“蜀道难”本来是一个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诗人为什么能描绘得如此生动感人?名师指津 在这首古诗中,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将传说故事引入诗歌,运用夸张的手法和富有激情的语言,极力描绘出了蜀道之难。作答时,可任选一点加以分析。我的理解 (观点一)大胆的夸张。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了充分体现。(观点二) 奇特的想象。诗人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想象了六龙回日、黄鹤之飞、悲鸟号鸣、子规啼声等情景,增加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观点三) 引用传说
4、故事。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蚕丛鱼凫开国、五丁开山写到盘踞剑阁的猛虎长蛇,富有时空感。(观点四)语言富有激情。诗歌从头到尾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一种赞叹惊异的情绪,并在每一段具体描绘之后,都有一些单独抒发主观感受的句子。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三注意”写法指导蜀道难一诗中,诗人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些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了山水形象的本质特征,使其以一种高于形象原状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感受。夸张手法是文艺创作中为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而采用的一种手法,其原本意思是:夸张,过甚其辞,指为了启发听者、读者、观众们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表达的力度,用
5、夸大的言辞、动作、情景等来形容事物。夸张手法的特点是诙谐、幽默、直观易懂,引人入胜。夸张是写作时一种很好的“调味剂” ,运用夸张手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夸张允许言过其实,但必须要有依据。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对人或事物的特征进行合情合理的渲染。否则,夸张就失去了真实感。2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著,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夸张” ,说话不能又像夸张,又像真实。如:说“白发三千丈” ,这是明显的夸张;但如果说“白发三尺长” ,这就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了。3运用夸张要力求新颖,不落俗套,不要抄袭前人的,或简单地模仿、套用。随堂练笔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一段文字,描写一位你所熟悉的人物,要求语言富有文采,不少于 1
6、50字。范文示例他,生来似乎就是这副冰冷的面孔,在夜晚不禁会让人联想到吸血鬼,让人瑟瑟发抖。一头微卷的“稻草”密集地散落在头顶,似乎很久没有去整理,一点层次感都没有。那张变形了的心型脸上,凹凸不平,如石子路般;两只深陷深邃的眼睛透出缕缕寒光,那是冬天的冷风,被看上一眼,像是中了锋利的一刀,血液被凝固般的寒冷;那极其有特点的鹰钩鼻悬挂在中央,鼻尖处高高耸立,像是一个摄像头,随时准备捕捉猎物;嘴巴宽大又厚重,与脸型极不相称。看他的样子,整个人都会变成冰块,无处不散发着寒冷,是那么悲凉与凄惨,像是经过了什么大灾难似的。,学生用书 P26)李白的壮志在困难面前,很多人都意志消失了,垂头丧气了,自怨自艾
7、了,自暴自弃了;可是,当李白空怀抱负却多年不仕、入仕做官却只任闲职之时,他所发出的“难于上青天”的慨叹,非但没有丝毫的萎靡之气,反而让我们感到有一个不屈的灵魂在泥淖中挣扎着,虽然会跌倒,但总会站起来;让我们看到一个不畏艰险、勇于开拓、敢于探险的志士,战斗在这“壮”而“奇”的绵绵险途中!适用话题李白:孤独的月光郭保林李白二十五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生浪迹江湖,最后魂断异乡,客死长江下游当涂县。他从上游走来,历经人生苦难坎坷,在长江下游画上生命的句号。李白一生有两大嗜好:一是饮酒,一是醉月。酒和月是李白诗中的意象,又是李白诗的具象。酒和月是李白诗的主旋律,是李白诗之魂。李白是酒中仙,也是月中仙
8、。李白一生存诗一千首,其中有四百首写到月。李白青年时期借满天霜月,挥洒青春意气。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人到中年,书剑飘零,半生谋官,却仕途蹭蹬,看到官场黑暗,便产生激愤和抗争:“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他壮怀激烈,孤愤难平,每至静夜,反思人生,烦恼,忧愁,满腹怨患,油然升起,再看那轮孤月,心情更感到孤苦,青年时期的浩气、豪气都化为一杯苦涩的苍凉。月光是空的,迷离的,缥缈的,虚无的。越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越能产生浪漫主义的想象,越能激发诗人“上天揽月”的欲望。 “酒能使人入梦幻,月能使人入仙道。 ”李白在仕途和理想上的沉重悲哀、孤寂和绝望,并未导致精神上的崩溃、自暴自
9、弃的人格堕落。他背对龌龊的现实,放浪山水,啸傲江湖,皈依道家,寻仙悟真。 “道真倍可娱,清洁有精神。 ”李白具有管、晏之术和匡扶天下的雄心大志,但又天真浪漫,无廊庙之才;他向往仕途,又蔑视皇权;他有儒家积极入世的追求,又有浪迹山水、自由放纵的道家风骨,这是李白性格的悲剧。其实唐明皇并没有看错他,李白只能当诗人,不能胜任高官大吏。政治这玩意他玩不转。李白应诏入京,原以为能施展抱负,他倾心酬主,急于披肝沥胆,抒写忠心。然而他卓尔不群、恃才傲物的品格,注定了他在朝廷不会受到重用。 “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皇上只封了他翰林,且为供奉翰林。李白哪里受得这等窝囊气?自己虽拂剑击壶,慷慨悲歌,终
10、莫奈何!当皇上赐金还山,李白仕途之梦破灭了,只好重操旧业,浪迹江湖。这是李白人生的第一道低谷。尽管他遭到如此的尴尬,却并没有熄灭他“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天风海雨般的豪情,绝望的灰烬仍有希冀的火星,苦涩的心灵荒漠上仍有希望的花卉。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你看他浪漫主义的诗情依然天真得可爱。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仍然期望时来运转,否极泰来,一展抱负。真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安史之乱”期间,李白已进入人生的暮年。但他极想报效国家,以酬壮志。他看厌了敬亭山,玩腻了桃花水,他不远千里投奔李磷平叛队伍。谁知,李磷这忤逆之徒打着平叛的旗号,扩大地盘,妄图分裂
11、国家。唐肃宗戳穿其狼子野心,兵锋指处,灰飞烟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身陷囹圄。在流放押解途中,又喜获特赦,真是天降喜讯,天佑英才。李白又回到皖南,玩他的桃花水,看他的敬亭山,捉他的采石矶的月。但是时光易逝,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李白老矣,青莲居士老矣,翰林老矣,西蜀才子、巴山剑客老矣!“旧国见秋月,长江流寒声。 ”孤独和凄苦折磨着一颗苍老的诗心。青天中道流孤月,长洲孤月向谁明?【思考】1作者为什么说李白是“孤独的月光”?答:_2有人说李白诗歌表现的思想极其复杂,你对此怎样理解?答:_参考答案:1李白一生存诗千首,其中有四百首写到月,月是他诗歌中的重要意象;李白欲报效国家,却不能够,在心灵深处,他是孤
12、独的。2李白具有管、晏之术和匡扶天下的雄心大志,但又天真浪漫,无廊庙之才;他向往仕途,又蔑视皇权;他有儒家积极入世的追求,又有浪迹山水、自由放纵的道家风骨,这些自然都会在诗歌中有所表现,从而使其诗歌表现的思想极其复杂。学生用书单独成册) 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鱼凫(f) 抚膺(yn) 悲号(ho) 飞湍(tun)B喧豗(hu) 砯崖(png) 万壑(h) 咨嗟(ji)C崔嵬(wi) 峥嵘(zhng) 扪参(shn) 吮血(yn)D猿猱(ru) 石栈(zhn) 萦绕(ro) 秦塞(si)解析:选 B。A.“号”应读作 ho;C. “吮”应读作 shn;
13、D.“猱”应读作 no。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逆折:回旋,倒流B.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离开C扪参历井仰胁息 胁息:屏住呼吸D.侧身西望长咨嗟 咨嗟:叹息解析:选 B。去:距离。3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 /秦塞/通/ 人烟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 坐/长叹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 倚绝/壁D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 来哉解析:选 C。正确的划分应为 “连峰/ 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4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14、猿猱欲度愁攀援B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C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D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解析:选 D。D.比喻,A、B、C 项是夸张。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56 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 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5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中一个进行赏析。答:_解析:最精妙的词往往是动词或形容词。分析其妙处的时候,首先要点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阐述。答案:最精妙的两个字是“分”和“挂” 。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本来是一幅静景,然而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了,
15、它使人联想到山风徐来,移动的云雾不断地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青翠的山峰之上,一线泉水,凌空飞泻,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了一个“挂”字,就又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落下的情状。6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李白,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道士。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答:_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但不管认同哪一种观点,都必须结合文本分析,不可主观臆测。答案:(示例 1)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李白。因为诗歌通过描述李白访友未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抒发了李白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以及未遇友人的失落怅惘之情。(示例 2)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道士。因为从题目来看,诗是因道士而写。诗中的景物描写,如桃花、野竹、两三松,都烘托了道士淡泊、疏放的风骨。诗人访道士的心情从出发的愉悦到不遇的失望,表现了诗人对道士的仰慕和敬重,其实也侧面写了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