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348855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同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历史文献经常记载着分封诸候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这一做法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促进了民族交融C. 强化了人伦秩序D. 发展了小农经济【答案】B【解析】 “尊重当地原有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有利于民族之间关系发展,B 正确;中央集权不符合材料主旨,A 错误;人伦秩序和小农经济均不符合材料主旨,C 和 D 错误。2. 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发现让“海昏侯”迅速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引发了学术界的争鸣。下表为西汉海昏侯“海昏”爵号的三种历史解释,据此可知学术专家(组) 历史解释海昏侯

2、墓考古发掘专家组“海”为鄱阳湖,昏为“西方” , “海昏”代表着刘贺的海昏侯国住于“鄱阳湖以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王子今教授“ 海” “晦” 通假, ” 晦”有“ 黑 如 晦”或“晦浊”的辞意;“昏”字很可能与“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之“昏乱”有关。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辛德勇教授“海昏”爵号的政治象征意义不大,方位说可能性更大。 “昏”虽代表方位,但不是指“西方” ,而是“西南方”A.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解释B.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C.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解释莫衷一是D. 综合多种历史解释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答案】A【解析】材料表格显示对于“海昏侯”的爵号有不同的解释,

3、说明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解释,A 正确;历史叙述可以反映历史事实,B 错误;历史事件不因为年代久远就无法考证,C 错误;历史的解释不一定能确认历史事实。D 错误。3. 两宋时期,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这种现象说明A. 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 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C. 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 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答案】D【解析】 “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说明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D 正确;A 中开始打破说法绝对;B 是五代时期已经开始;C 中没有提及生态破坏信息。4. 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

4、反对“牵牛”人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中矣!这体现了李时珍A. 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B. 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C. 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D. 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李时珍对于过去不敢用的药采取利用,显然是探究创新的尝试,B 正确;现实态度不符合材料信息,A 错误;观察不符合材料事实,C 错误;理性批判不是李时珍材料中信息,D 错误。5. 1904 年清廷颁有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 ,向全国商人发出建立商会的号召。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 800 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

5、立。近代商会的发展A. 促成与外国商战思想的出现B. 有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C. 标志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 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答案】B【解析】 “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 800 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有利于民主革命的发展,B 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和外国商战信息,A 错误;C 是戊戌变法运动;材料中原因属于清政府措施,D 错误。6. 康有为在辛亥革命后说:“痛人心之肆落,吾不能忍也;噬纪纲之亡绝,吾不能忍也;视政治之月腐败,吾不能忍也;伤教化之陵夷,吾不能忍也.”据此可知,康有为A. 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 积极维护满清统治

6、C. 缺乏爱国主义精神D. 强烈反对社会变革【答案】A【解析】 “噬纪纲之亡绝,吾不能忍也”说明康有为对于传统文化的眷恋,A 正确;此时清王朝已经被推翻,B 错误;爱国主义思想不符合康有为思想,C 错误;反对社会变革不符合材料主旨,D 错误。7. “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发表:“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两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决斗。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据此可知A.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形成B. 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C. 东北民众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锋D. 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答案】C【解析】 “誓与

7、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决斗”说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导致国人的抵抗,体现出东北民众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锋,C 正确;A 是 1937 年七月;抗日战争主战场是敌后战场,B 错误;D 是 1935 年华北事变之后。8. 1978- -1991 年间,中国电视媒体在经济管理模式和财务运作机制上,先后经历了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国家财政提供全额资金补助),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国家拨款为主、媒体创收为辅),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媒体创收为主、国家拨款辅助)的三次历史性跨越。这一过程表明A. 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渐变革B. 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结束C. 现代企业制度的正式确立D. 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答案】A【解析

8、】 “完全供给型阶段(国家财政提供全额资金补助),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国家拨款为主、媒体创收为辅),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说明国家对于经济管理的控制逐渐放松,A 正确;B中基本结束错误;C 是 1992 年之后;C 是 1984 年开始。点睛: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历史现象:(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20 世纪 80 年代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3)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4)20 世纪 90 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9. 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

9、, “任何人不得为他人有所允诺” 。盖尤斯也在法学阶梯中指出“我们不能通过外人实现取得” 。据此,罗马法学家强调A.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 诉讼程序的规范C. 法律行为必须亲自履行D. 法律形式的完整【答案】C【解析】 “任何人不得为他人有所允诺” “我们不能通过外人实现取得”说明罗马法对于亲自行为认可,C 正确;A 属于财产归属问题;材料没有涉及诉讼程序,B 错误;形式完整不符合材料主旨,D 错误。10. 1908 年,美国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评论说:“两党犹如两个瓶子。每个都贴着表明所盛液体的标签,但每个都是空的。 ”作者旨在强调美国两党制A. 失去民心,徒有其表B. 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10、C. 脱离国情,违背潮流D. 分歧缩小,利益趋同【答案】D【解析】 “每个都贴着表明所盛液体的标签,但每个都是空的”说明美国两党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分歧缩小,利益趋同,D 正确;目前美国两党仍然没有失去人心,A、B、C 错误。11. 下表为1850 -1900 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表)(单位:百万吨二氧化碳)。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1850 年 122.7 15.2 19.6 19.81870 年 228.7 76.7 50.6 98.71890 年 353.3 208.4 97.9 402.11900 年 420.1 327.0 129.4 663.3A. 世界环境破坏源于英

11、美经济发展B. 英国经济发展始终停滞不前C. 西方主要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D. 英美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德法【答案】C【解析】表格显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各国温室气体排放明显处于上升时期,说明西方主要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C 正确;环境破坏表格没有说明,A 错误;停滞不前明显不符合表格信息,B 错误;表格显示近代化,不是经济速度比较,D 错误。12. 有学者认为: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 40 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下可以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 联合国的成立B. 朝鲜半岛的分裂C. 布雷

12、顿森林体系的形成D. 世贸组织的建立【答案】B【解析】 “两个世界”对抗是指美苏冷战对抗,美苏对抗导致朝鲜半岛分裂,B 正确;A 是二战时期成立;B 是 1944 年召开;D 是 1995 年,不符合冷战信息。13. 阅读材料,完成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几千年来通行的都是居家养老,并形成一整套的完备体系。民间社会通行的主导观念是“父母在,不远游”;因“孝”为“忠”之基础,故统治者提倡的也是以孝治天下。自隋朝开始,法律就严禁祖父母、父母在世时,子女“另立门户、分割财产、供养有缺”。在思想观念上,民众自幼就接受儒家孝道教育,元代二十四孝成为专对幼儿进行孝道教育的通俗读物。历朝还经常以皇帝下诏的形式旌表

13、和奖励孝子,康乾时期还曾多次在宫中举行宴请民间老人的“千叟宴” 。除此之外,宋、元、明、清时由官府举办的救助机构遍设于全国府、州、县,历代还有各种养生方法的流行。摘编自郭培贵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现代启示材料二中国现代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对比表类目时间 养老方式 属性变迁过程1949- 1956 年土地养老个人养老随土地制度改革,依习俗自发演变,自上而下1956- -1978 年集体养老 集体养老 政府引导,由初级向高级演变,自上而下1978- -1992 年 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安徽农民创新,政府向全国推广,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1992-2002 年 老农保 个人缴费为主的社会 政策引导、地方自建,养

14、老 自上而下2002-2013 年新型农村养老 个人、政府、地方分担的社会养老中央主导,先在地方试点后全国推广,自上而下孙贵博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的过程与结果(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居家养老体系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重视居家养老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现代农村养老制度变迁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养老制度的历史价值。【答案】( I )内容: 国家在法律、制度上予以保障; 对 民众 进行儒家孝道的思想观念教育; 营造 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创 造多种多样的养生方法。背景: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儒家思想的影响; 政治宣传和道德教化的需要。( 2

15、 )特点: 养老方式的多元化; 个人养老逐渐向社会养老过渡; 政府作用日益增强 ;养 老制度逐渐完善历史价值: 提高生活水平、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经验; 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在思想观念上,民众自幼就接受儒家孝道教育,元代二十四孝成为专对幼儿进行孝道教育的通俗读物。历朝还经常以皇帝下诏的形式旌表和奖励孝子”信息从制度保障、孝道思想以及尊敬老人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结合古代社会特征从经济、思想以及道德教化等角度思考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表格显示信息从养老方式的多元化、个人养老逐渐向社会养老过渡、政府作用日益增强以及养老

16、制度逐渐完善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从提高生活水平、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角度思考回答。点睛:比较类非选择题属于全国卷 41 题常考的题型,一般从中外对比或者古今对比进行命题,命题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思想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尤其要注意此类试题的解题方法,一把要从材料中概括要点,然后依据所学归纳回答即可。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短促的二十世纪仿佛一张三联画,或者说,像一个历史的三明治。从 19 14 年起,到二次大战结束,是大灾难的时期。紧接着,是一段经济成长异常繁荣,社会进行重大变迁的 25 至 30 年期;这短短数十年光明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恐怕远胜任何长度相当的历史时期

17、。而本世纪的最后一部分,则是一个解体分散、彷徨不定、危机重重的年代。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19141991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论述须史论结合。)【答案】观 点 : 二十世纪的历史,灾难与繁荣并存。从 1914 年至二战结束,世界有诸多灾难。这一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逜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19291 9 33 年的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创伤, 社会危机四伏。两极格局时期,冷战与热战并存,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两极格局瓦解后, 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 多极化趋势加强;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

18、折。但 20 世纪的世界也是繁荣的世界。一战结束后至经济大危机前的十年,世界和平发展, 苏俄 计划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二战结束后 30 年左右的时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国家干预, 经济迅速恢 复和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组织的成立, 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 区等区域经济 集团的推动,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2 0 世纪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突飞猛进,载入人 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史册, 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越出苏联一国范围, 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新 独立的亚非国家团结一致,

19、共同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的成果,发展民族经济。总而言之,20 世纪人类社会在经历灾难的同时,也迎来了发展和繁荣。点睛:开放试题答题方法: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史实的基础上再对材料中相关系信息进行高度概括,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具体解题方法如下;1. 变化、趋势类:答题要求一般遵循“从到”格式答题。这类题在高考试题中是常考题型,值得关注。2. 特点、特征类:这类的题目一般要求“从具体到一 般” , “从现象到本质” 。这类题难度较大,需要对材料进行高度的提炼和概括。 3. 归纳要点类:这类题目主要要求点要全,面要广,注意问题的角度和层次。15. 历史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20、明朝中期,州县借口弥补所征赋税银两在熔铸中的损耗,于正赋之外而任意加增税额(火耗)。顺治和康熙皇帝先后颁布过禁令:官吏征收钱粮,私加火耗者,以犯赃论。但是,在低俸禄制度和官僚体制下,不仅屡禁不止,反而有增无减。到雍正时,积弊已久,农民不堪重负。为解决由于州县加增火耗和滥摊派而引发的严重的社会问题,雍正果断决定实行耗羡归公和高薪养廉之制。耗羡归公后,耗羡银的用途主要有三:一是用于各官养廉;二是弥补地方财政亏;二是冲地方公务之费及“通省遇有不得已之费,即可支应。 ”此举先由山西、河南开始,然后推行全国。摘编自佟春林雍正的耗羡归公和养康银制度(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雍正年间耗羡归公制度实施的历史背景

21、。(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耗羡归公制度的意义。【答案】( 1 ) 背景: 官场吏治败坏 ;农民负担加重; 社会矛盾尖锐。( 2 ) 意义: 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有利于整顿吏治;完善财政管 理制度。【解析】 (1)依据材料“州县借口弥补所征赋税银两在熔铸中的损耗”的信息从官场吏治败坏、农民负担加重以及社会矛盾尖锐等角度思考回答。16. 历史一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当 1914 年 8 月大战爆发后,日本朝野好战分子,都认为大战是变中国为日本附属国的绝好时机。1914 年 12 月,日本政府正式确立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 年 5 月,袁世凯

22、被迫答允了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英、法、俄、意等帝国主义由于本身已陷入欧战,为了保存自己侵华的既得利益,竞相与日本妥协和勾结。1917 年春,英、法、俄、意等国纷纷与日本订立密约,迎合讨好日本,出卖中国。在大战期间,惟有美国是日本独霸中国的一大心患。美国在与日本的抗衡中,政治上有争夺也有勾结,经济上则乘虚而入,渗透扩张。1917 年 11 月在华盛顿与日本签订的蓝辛石井协定)则是美国政治上妥协日本,经济上抗衡和威胁日本的文证。摘编自陈国清简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若干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侵华格局的变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3、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答案】( 1) 变动: 由列强共同支配到日本独霸中国, 美日竞争局面逐渐形成。( 2 ) 影响: 日 、美对中国侵略加剧,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客观上促进民族工业发 展 ; 有利于中华民族觉醒; 推动了中国 民主革命进程。【解析】 (1)依据材料“日本政府正式确立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美国在与日本的抗衡中,政治上有争夺也有勾结,经济上则乘虚而入,渗透扩”的信息从列强共同支配到美日竞争局面逐渐形成回答。(2)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日美对中国侵略加剧,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以及客观上促进民族工业发展以及推动了中民主革命进程等角度思考回答。点睛:特点实质

24、性非选择题解题技巧1. 要注意对本质概念的把握: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方法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2.概括历史事件的本质的一般方法是先确立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的主体,再确立其本质属性,再加上其本质或目的,最后指出事件属性。3.注意联系所学的历史知识,并结合材料中主旨老概括特点或者本质。17. 历史 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周敦颐(1017-1073 年),仁宗时在各地做州县官,讲授易学,号濂溪先生。周敦颐取老子和道教的学说,与易经相糅合,著太极图说 、又著通书阐发宗旨。他采老子的“有生于

25、无”说,提出天地、阴阳、五行、万物都出于太极和无极,最后又回到太极、无极。这种对自然界的说明,应用到人类社会:“故圣人在上。以仁有万物,以义正万民,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 “故天下之众,本在一人(皇帝)” 。周敦颐还汲取佛教的禁欲主义,与他的无极说相结合。进而创立了“无欲”的说教、 “ 无欲,故静” ,“静”是最高境界,也是人类 最高的道德标准,由此提出主静”之说。周敦颐认为,人们 如果“主静” ,也就能做到“诚” 。 “诚”即是“无为” , “寂然不动者,城也” 。从而提出“诚”的概念,认为这是“圣人之本,性命之原,五常之本,百行之原” 。周敦颐的学说在仁宗时代还并没有多少社会影响

26、,他在当时的学术地位,也是不高的,但是后来的理学家对他极力推崇。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周敦顾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周敦颐上述思想产生的主要影响。【答案】( 1 ) 主要思想:“太极” 、 “极无”为本原的宇宙观; “ 无欲主静” 和 “诚的 道德观; 加强君主专制的政治思想。时代背景: 北宋社会危机加深 ;儒释道三教融合;儒学发展面临困境。 ( 2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哲学化、体系化;奠定了宋代理学的基础。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提出天地、阴阳、五行、万物都出于太极和无极,最后又回到太极、无极”的信息从宇宙观、道德观以及专制政治思想回答。第二小问从北宋社会危机以及儒释道三教融合和儒学发展面临困境角度思考回答。(2)依据材料“周敦颐的学说在仁宗时代还并没有多少社会影响,他在当时的学术地位,也是不高的,但是后来的理学家对他极力推崇”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以及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哲学化等角度思考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