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广安、眉山、内江、遂宁 2018 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在高等动物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当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时,下列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最活跃的是A. ATP 合成酶 B. DNA 聚合酶 C. RNA 聚合酶 D. 解旋酶【答案】A【解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需要有能量供应,此时 ATP 合成酶催化 ATP 的合成,反应较为活跃;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会进行 DNA 的复制和转录,DNA 聚合酶、RNA聚合酶、解旋酶催化的反应基本停止。选 A。2.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减少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B. 内
2、环境中含有胰高血糖素、尿素和乙酰胆碱等物质C. 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维持相对稳定时内环境就实现稳态D. 神经细胞膜内外的 Na+、K +分布不均匀是兴奋传导的基础【答案】C【解析】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减少会导致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进一步增大,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A 项正确;胰高血糖素、尿素和乙酰胆碱属于内环境成分,B 项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其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均保持相对稳定,C 项错误;神经细胞膜内外的 Na+、K +分布不均匀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D 项正确。【点睛】内环境存在与不存在的化学物质举例归类类别 物质举例营养物质 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
3、甘油代谢产物 淋巴因子、血浆蛋白、神经递质、激素、抗体、溶菌酶存在的代谢废物 二氧化碳、尿素细胞内特有 呼吸酶、血红蛋白、DNA 聚合酶、糖原不存在的细胞膜上的 载体、受体消化道中的 消化酶不被吸收的 麦芽糖、纤维素3. 下列实验所采用的观察手段,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 观察 H202的分解速率可判断温度对 H202酶活性的影响B. 观察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判断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C. 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可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 观察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间隔距离可判断四种色素的含量【答案】B【解析】判断温度对 H202酶活性的影响,应观察气泡产生的快慢,A 项错误;细胞有丝分裂的不
4、同时期染色体出现形态和行为的不同变化,观察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判断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B 项正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以产生二氧化碳,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不能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 项错误;判断四种色素的含量应根据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宽度和颜色深浅,D 项错误。4. 科研人员通过诱变、筛选获得基因 A 与基因 B 突变的酵母菌突变体,它们的蛋白质分泌过程异常,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 基因突变体不能完成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B. B 基因突变体中的蛋白质都呈直线的链状结构C. A、B 基因都突变的细胞蛋白质沉积在高尔基体D. A、B 基因的突变都会影响到细胞膜蛋白的更新
5、【答案】D【解析】A 基因突变体蛋白质沉积在内质网,说明可以在核糖体上完成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A 项错误;肽链合成后在内质网中折叠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B 基因突变体中的蛋白质沉积在高尔基体,应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B 项错误;A、B 基因都突变的细胞蛋白质沉积在内质网,C 项错误;A、B 基因的突变都会使囊泡无法形成,影响到细胞膜蛋白的更新,D 项正确。5. T4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内放射性 RNA 与 T4噬菌体 DNA 及大肠杆菌 DNA 的杂交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 3H胸腺嘧啶可以标记 RNAB. 与 T4噬菌体 DNA 杂交的 RNA
6、是大肠杆菌 DNA 转录的C. 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大肠杆菌的基因活动逐渐受到抑制D. 该实验结果说明 T4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 不是 RNA【答案】C【解析】胸腺嘧啶只参与 DNA 的合成, 3H胸腺嘧啶不能用于标记 RNA,A 项错误;与 T4噬菌体 DNA 杂交的 RNA 是 T4噬菌体 DNA 转录的,B 项错误;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大肠杆菌内和大肠杆菌 DNA 杂交的放射性 RNA 比例下降,说明大肠杆菌的基因活动逐渐受到抑制,C 项正确;该实验结果说明 T4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内的 RNA 主要以 T4噬菌体 DNA而不是大肠杆菌 DNA 为模板转录形成,可以说明 D
7、NA 是 T4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T4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是 RNA,D 项错误。6. 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ZW 型。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 的胚胎不能存活) ,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的后代中雄性个体所占的比例是A. 1/2 B. 1/3 C. 1/4 D. 1/5【答案】D【解析】雌火鸡(ZW)的卵细胞和 3 个极体有 2 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Z(卵细胞) 、Z(极体) 、W(极体) 、W(极体) ,按题中所述方式形成的二倍体后代性别及
8、比例是:ZZ(雄)ZW(雌)=12;第二种情况是:W(卵细胞) 、W(极体) 、Z(极体) 、Z(极体) 。按题中所述方式形成的二倍体后代类型及比例是:WW(不能存活):ZW(雌性)=02。两种情况概率相等,后代雄雌=(1+0)(2+2)=14,雄性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1/(1+4)=1/5。选 D。二、非选择题7. 下图是采摘后的几种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若采摘后某段时间内,果实细胞在呼吸时 CO2释放量大于 02吸收量,原因是_,此时果实细胞中产生 C02的场所是_。(2)摘后果实呼吸高峰的出现标志着果实开始衰老,不耐贮藏,据此推测,图中最耐贮藏的果实是_。
9、请根据细胞呼吸原理,提出两条延长摘后果实贮藏时间的措施_。(3)研究发现,摘后果实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与植物激素的调节有关,能促进果实成熟与衰老的两种激素是_。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发挥作用的方式,不是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_。【答案】 (1). 果实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3). 苹果 (4). 降低氧气浓度、适当降低温度 (5). 脱落酸和乙烯 (6). 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呼吸作用,考查对呼吸作用方式和影响因素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温度、氧气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机理分析推迟呼吸高峰出现的具体措施。(1)植物细胞进行
10、有氧呼吸时,CO 2释放量等于于 02吸收量,进行有氧呼吸时,一般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若果实细胞在呼吸时 CO2释放量大于 02吸收量,说明有无氧呼吸存在,此时果实细胞中产生 C0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据图可知苹果在采摘后呼吸高峰出现的最晚,最耐贮藏。延长摘后果实贮藏时间,可推迟呼吸高峰的出现,可采取适当降低温度、降低氧气浓度的措施,降低呼吸作用。(3)乙烯和脱落酸可以促进果实的成熟与衰老。植物激素的作用不是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调节代谢。8. 为了研究河豚毒素对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枪乌贼的神经组织分别浸润在未加河豚毒素和添加河豚毒素的生理盐水中,15min 后用
11、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然后依次测量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即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差,单位:mV),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组别 处理 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 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甲 未加河豚毒素 75 75乙 添加河豚毒素 40 6(1)甲组实验结果表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_(填“高”或“低”)75mV。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后,需要间隔 0.5ms 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 0.5ms 时间延迟的主要原因是_。(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河豚毒素对神经元产生兴奋和神经元间传递兴奋都有_作用。研究表明河豚毒素对递质的释放、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12、都无影响,请据此实验结果推测,河豚毒素可能作用于神经纤维膜上的结构是_。【答案】 (1). 低 (2). 兴奋传到突触前膜时,刺激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引发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3). 抑制 (4). 钠离子通道【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考查对兴奋传导、传递机理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河豚毒素对兴奋传导、传递的影响,根据兴奋产生机理分析河豚毒素的作用部位。(1)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由于钠离子的快速涌入,膜电位由静息时的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膜外比膜内电位低 75mV。兴奋传到突触前膜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递
13、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该过程消耗的时间远大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时间。(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添加河豚毒素后,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均降低,说明河豚毒素对神经元产生兴奋和神经元间传递兴奋都有抑制作用。河豚毒素对递质的释放、递质与受体的结合都无影响,则河豚毒素可能作用于神经纤维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进入神经纤维受到抑制。9. 在很多淡水湖泊中,藻类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下图表示该湖泊中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回答下列问题:(1)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湖泊中以藻类为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在生态
14、系统中的作用是_。按照图中的食性比例分析,若体长为 4.2cm 的鲤鱼群体增加 100kJ 的能量,理论上至少需要藻类提供_kJ 的能量。(2)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为了治理湖水的富营养化,可先养殖藻类吸收水体中的 N、P 等元素,再养殖鲤鱼快速去除藻类,若要让藻类的能量更多更快流向鲤鱼,据图分析,投放到湖泊中的鲤鱼对体长的要求应该是_,理由是_。【答案】 (1). 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2). 1000 (3). 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 (4). 负反馈调节 (5).
15、大于 4.2 cm (6). 这样的鲤鱼植食性比例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考查对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题干叙述构建食物网,根据图中鲤鱼的食物比例计算体长为 4.2cm 的鲤鱼群体增加 100kJ 能量时至少需要藻类提供的能量。(1)藻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生产者的作用是把太阳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据图可知,体长为 4.2cm 的鲤鱼群体植食性比例为 0.75,肉食性比例为 0.25,即 75%的同化量来自于藻类,25%的同化来自沼虾,体长为 4.2cm 的鲤鱼群体增加100kJ 的能量,理论上至少需要藻类提供 10075%20
16、%+10025%20%20%= 1000kj 的能量。(2)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让藻类的能量更多更快流向鲤鱼,可让鲤鱼尽可能多的摄食藻类,据图可知,投放到湖泊中的鲤鱼体长大于 4.2 cm 时,鲤鱼植食性比例最高,肉食性比例最低。 【点睛】能量流动中的最值计算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 10%,最高效率为 20%,则:(1)在食物链中(2)在食物网中,若食物比例未知,正推: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获能量最多 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获能量最少 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逆推
17、: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需能量最多 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需能量最少 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3)如果是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比例确定,则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10. 豚鼠毛色的黄色(R)对白色(r)为显性,粗毛(A)对细毛(a)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 9 号和 4 号常染色体上。下图表示甲、乙、丙三种豚鼠的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情况。已知没有正常 9 号染色体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但卵细胞不受任何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若将甲豚鼠与正常白色豚鼠杂交的 F1随机交配,所得 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F 2代白
18、色豚鼠中染色体异常个体的比例是_。(2)若将乙豚鼠与正常的白色豚鼠杂交,在所产生的 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豚鼠,经检测其染色体组成无异常,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_,二是_。(3)若将丙所示基因型的雌雄豚鼠杂交,子代中黄色粗毛豚鼠占的比例是_。【答案】 (1). 黄色:白色=1 : 1 (2). 1/3 (3). 父本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发生了 rR 的基因突变 (4). 产生精子时同源染色体中 R 与 r 所在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 (5). 3/4【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和定律的应用。解答此题,分析随机交配问题时,可先分析雌雄个
19、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然后用棋盘法分析雌雄配子自由组合的结果,进而分析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2)乙豚鼠正常产生的配子中,只有含 r 基因的精子可参与受精作用。将乙豚鼠与正常的白色豚鼠杂交,在所产生的 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豚鼠,且其染色体组成无异常,出现该现象可能的原因,一是父本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发生了 rR 的基因突变,二是产生精子时同源染色体中 R 与 r 所在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二者均可以产生含 R 基因的正常精子。(3)将丙所示基因型的雌雄豚鼠杂交,只考虑毛色,父本产生的精子中只有含 R 基因的精子可参与受精,后代全为黄色;只考虑毛的粗细,后代中粗毛比例为 3/4,则子
20、代中黄色粗毛豚鼠占的比例是 1(3/4)=3/4。【点睛】遗传计算中的“算少不算多”:解答第一小题时,F 2代中黄色个体有多种基因型,白色个体基因型种类较少,可先算白色个体比例,然后再求黄色个体比例。11. 到目前为止,至少已经有 600 种以上的天然胡萝卜素被人们发现。胡萝卜素可以从胡萝卜中提取,也可以从产生胡萝卜素的微生物中提取。回答下列问题:(1)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在乙醇(水溶性)和乙酸乙酯(水不溶性)两种有机溶剂中,适宜用来萃取胡萝卜素的是_,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_。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_,同时还受原料颗粒的大小、含水量等条件的影响。在对新鲜胡萝
21、卜进行干燥时,要注意控制_,否则会导致胡萝卜素的分解。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可通过纸层析法进行鉴定,该层析的目的是为了比较_的差异。(2)科研人员已经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出能产生胡萝卜素的红酵母,并发现碳源的种类对红酵母产生 胡萝卜素的量有一定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如下表:碳源种类 麦芽糖 蔗糖 淀粉胡萝卜素产量(mg/L) 3.52 4.81 1.68据表分析,利用红酵母生产 胡萝卜素时的最佳碳源是_。若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最佳氮源种类,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答案】 (1). 乙酸乙酯 (2). 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属于水溶性有机溶剂,影响萃取效果 (3). 性质和使用
22、量 (4). 温度和时间 (5). 胡萝卜素粗品与标准样品层析带 (6). 蔗糖 (7). 以蔗糖为碳源,分別用不同氮源进行实验,检测并比较 胡萝卜素产量【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考查对胡萝卜素提取原理、方法的理解,解答第(2)小题时,可根据实验目确定实验的自变量、无关变量和因变量。(1)乙醇萃取胡萝卜素后仍与水混溶,不易分离,乙酸乙酯适宜用来萃取胡萝卜素。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在对新鲜胡萝卜进行干燥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否则会导致胡萝卜素的分解。层析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的目的是为了比较胡萝卜素粗品与标准样品层析带的差异,确定提
23、取的胡萝卜素粗品是否含有胡萝卜素以及胡萝卜素的多少。 (2)据表分析,以蔗糖为唯一碳源时,胡萝卜素产量最高,即利用红酵母生产 胡萝卜素时的最佳碳源是蔗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最佳氮源种类,实验的自变量为氮源种类,可分別用不同氮源进行实验;碳源为无关变量,各组实验中应保持适宜且相同,即各组实验应加入相同含量的蔗糖;实验的因变量应是各组实验的 胡萝卜素产量。12. 人抗凝血酶由人体肝细胞产生,具有抗凝血、防血栓的作用。研究入员通过培育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可以大量生产人抗凝血酶。回答下列问题:(1)获取人抗凝血酶基因时,可以从人的_中获取该基因的 mRNA,再逆转录成cDNA。目的基因可以通过 PCR
24、 扩增,在 PCR 过程中,两个引物是_的结合位点,也是子链延伸的起点,dNTP 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_。(2)人抗凝血酶基因表达载体由人抗凝血酶基因、山羊 -酪蛋白基因启动子、_等组成,其中_决定了人抗凝血酶基因只能在山羊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3)导入基因表达载体的山羊 ES 细胞可在饲养层细胞上培养,此时 ES 细胞具有_的特性。将山羊的卵母细胞培养至_时,可去核并移入上述 ES 细胞的细胞核,完成核移植。对于羊奶中是否含有人抗凝血酶,可用_方法检测。【答案】 (1). 肝细胞 (2). Taq 酶 (3). 提供合成 DNA 的原料和能量 (4). 标记基因和终止子 (5). 山羊 -酪
25、蛋白基因启动子 (6). 只分裂不分化 (7). M中期 (8). 抗原-抗体杂交【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细胞工程,考查对基因工程操作程序、核移植技术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析获取人抗凝血酶基因时细胞的选择和人抗凝血酶基因只能在山羊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原因。(2)人抗凝血酶基因表达载体由人抗凝血酶基因、山羊 -酪蛋白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组成,山羊 -酪蛋白只在山羊乳腺细胞中表达,其启动子决定了人抗凝血酶基因只能在山羊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3)ES 细胞为胚胎干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培养,具有只分裂不分化的特性。核移植的受体细胞应为去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检测羊奶中是否含有人抗凝血酶,可利用抗人抗凝血酶的抗体,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