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同步讲义教师用书:第1单元-第1课先师孔子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347646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同步讲义教师用书:第1单元-第1课先师孔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同步讲义教师用书:第1单元-第1课先师孔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同步讲义教师用书:第1单元-第1课先师孔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同步讲义教师用书:第1单元-第1课先师孔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同步讲义教师用书:第1单元-第1课先师孔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课 先师孔子课程标准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2.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重点难点1.孔子的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重点)2.对孔子儒家思想仁、礼、中庸思想的理解和评价。(难点)孔子其人1.籍贯出身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 )人,出身于没落贵族 家庭。2教学活动孔子 30 岁左右时,收徒授业,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3政治活动(1)孔子治鲁:孔子曾经是齐国贵族的家臣,回到鲁国后又曾担任司寇。(2)周游列国:从政失意后的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但备受冷遇。4退修诗书晚年的孔子收集古代的文化典籍,整理成

2、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等“六经” 。孔子的思想1.仁者爱人(1)思想核心:“仁” 。含义:“爱人” ,爱自己的亲人,爱其他人。简评:超出家族和等级的界限,但有等级差别。(2)政治主张:统治者要施仁政。(3)实现途径:遵守“忠恕”之道。2克己复礼(1)礼的基本含义:“礼”是指周礼。(2)维护工具:提出“正名”的主张。用周礼的等级名分建立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3)与“仁”的关系:“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3中庸之道(1)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地加以调和,使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2)意义:是实现仁和礼的途径;是最高的品德,是划分

3、君子与小人的重要依据。4教育思想(1)指导原则:“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2)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3)教学实践:兴办私学。“万世师表”1.对中国的影响(1)汉武帝时期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2对世界的影响(1)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并成为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2)欧洲:儒学在 18 世纪传到西欧后,法、德等国先进的思想家们从中得到很大启发。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问题 1问题 2问题

4、3问题 4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关系1.孔子的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思想核心是“仁” 。2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这是其“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3他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主张“有教无类” ,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这是“仁”的思想在教育方面的体现。4他主张“克己复礼” ,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保证“仁” 。5主张“中庸” ,通过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保持“仁”的常态化。6其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明确指出:促进公平,采取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等举措。这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和原则中的

5、( )A “有教无类” B “因材施教”C启发式教学 D “温故而知新”【解析】 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打破了只有贵族接受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公平。【答案】 A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及其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借鉴意义1地位和影响(1)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以“仁” 、 “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经过长期发展,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2)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的基础: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诸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3)孔子学说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朝

6、鲜、日本、越南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论语被译成拉丁文、英文,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4)孔子是世界公认的古代社会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其创立的儒学不断被时代赋予新的内涵。2借鉴意义孔子思想中包含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重义轻利,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些思想仍是我们今天需要弘扬的。2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这主要反映了(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

7、治化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解析】 通过题干中信息“皆在孔子范围中”可知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故选B 项。【答案】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发行的关于孔子周游列国和讲学的纪念邮票。材料二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材料三 1718 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启蒙思

8、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四 一个企业家必须做到一手拿论语 ,一手拿算盘。自己的工作就是要通过论语来提高商人的道德,使商人明晓“取之有道”的道理;同时又要让其他人知道“求利”其实并不违背“至圣先师”的古训,尽可以放手追求“阳光下的利益” 。日本“实业之父”涩泽荣一请回答:(1)孔子周游列国和讲学的主要思想核心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发行纪念邮票的积极意义。(3)试从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分析出现材料三、四所述状况的原因。【思路分析】 考查角度 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对东西方的影响材料解读 材料

9、一、二:孔子的思想主张;材料三、四:孔子的历史地位及儒学的影响。解答思路 第(1)问,读图说史,要求归纳孔子的主要思想核心,学生回答时要言简意赅、表述清晰。第(2)问,要强调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着重发掘孔子思想的积极意义。第(3)问,从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分析儒学在世界中的影响,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尝试解答】(1)思想核心: _(2)积极意义: _(3)原因: _【答案】 (1)思想核心:宣扬以“礼”和“仁”为核心的思想主张,主张建立礼乐文明和“中庸”的社会。(2)积极意义:“仁”对国人的为人处世有极大影响,形成了民本思想传统,造就了东方文明谦恭的性格;孔子倡导的“礼”影响了人们的思

10、维和行为方式,有助于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从而通过修身、齐家而逐渐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又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影响十分深远。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日本、朝鲜、越南等) ;同时也对欧洲启蒙运动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推动作用。一、选择题1孔子曾周游列国 10 多年,但“犹如丧家之犬” ,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孔子地位低下B孔子主张不能满足当时统治者的需要C受到其他学派打击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解析】 结合孔子所生活的时代特征去分析,他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春

11、秋末期,不被统治者所接受的最重要原因是其主张不能满足当时统治者争霸的需要。【答案】 B2下面的场景,体现了现代中国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的社会美德。从思想角度看,体现了孔子的( )A仁者爱人 B贵贱有序C中庸之道 D克己复礼【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灵活应用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孔子的仁者爱人,不仅爱自己的亲人,还要爱其他人,仁爱对象大大超出了家族和等级的界限。【答案】 A3关于孔子“礼”的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从狭义的角度讲,是指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B从广义的角度讲,是指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C “克己复礼”和“正名”是实现 “礼”的方法D “礼”从本质上是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解析】 孔子出身没

12、落的奴隶主贵族家庭,其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答案】 D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定的世界教师节、马来西亚的教师节等都定在孔子诞辰日 9月 28 日。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 )A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世界上最科学、最先进的B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推崇C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D孔子作为教师形象的代表已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解析】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广泛,逐渐扩展到全世界,材料的描述表明孔子作为人类文明史上典型的教师形象,被广泛接受。【答案】 D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其思想浸润中国历史 2 000

13、 多年。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孔子式的实践。在人民公社时期,在改革之前的国营企业里,我们不去着力研究如何把“蛋糕”做大,而是专心研究如何平分“蛋糕” ,于是“大锅饭”就形成了。 “大锅饭”越吃越稀,甚而至于逐渐变为“大锅粥” “大锅汤”了。(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根据材料二,说明老农为何不欢迎孔子式的实践。(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观点的局限性。【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问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不患寡而患不均”等,可以看出他主张平均。第(2)问材料一中的孔子更多的是谈伦理道德,极少涉及经济领域,还犯了绝对平均主义的错误。【答案】 (1)核心思想:平均、平等。孔子式的实践使农夫们的生活水平下降。(2)孔子对公平的追求,只注重社会领域( 伦理道德)中人的生存和发展,忽视了在经济领域中效率的提高,经济的增长。平均、平等演变为绝对的平均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