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电子战常见技术与作战形式电子战是指敌对双方争夺电磁频谱使用和控制权的军事斗争,包括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电子欺骗与反欺骗、电子隐身与反隐身、电子摧毁与反摧毁等。由于军队电子化程度的迅速提高,电子战被作为直接用于攻防的作战手段,形成了“陆、海、空、天、 电” 多维立体战。电子战的攻击重点是对方的 C4I系统。美国空 军还建立了电子战大学,美国空军的技术工程师们可以在电子战大学里系统地学习现代战争中有关电子战的理论技术。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是两场“电子大风 暴” ,代表了当今电子战的最高水平。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战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和多次现代局部
2、战争的考验, 已经从最初单一的无线电通信对抗发展为雷达对抗、反辐射对抗、光电对抗、隐身对抗、水声对抗、卫星及强辐射武器对抗乃至近来刚刚兴起的网络对抗计算机病毒对抗。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运用,网络战走上了战争的舞台。网络战的出现,对未来高技术战争的作战样式、作战形态都将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现在不仅是军方,就是一些高级国家领导人也都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发展,原因是未来战争能不能制胜, 决定于电子战 手段能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2一、常见技术与产品纵观电子战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从初级到高级,电子战中所涉及的技术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综合与集成。其涉及的关键技术大致包括:无线电技术,电子技术,电
3、磁干扰技术,光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电子战最常使用的产品或设备是电磁频谱发射、接收、干扰设备。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载体产品是飞机,包括无人驾驶飞行器、战机等。此外,还有飞弹(导弹、追击炮)、地面车辆、单兵、地面雷达系统等。二、主要作战形式(一)通信对抗通信对抗通常是指破坏、干扰对方的通信传输,同时又能够保证己方通信畅通的作战手段。它的内容主要包括通信侦察、通信干扰、通信电子防御等。通信对抗是最早出现的电子战形式,目前还在广泛地使用,小到打击恐怖活动,大到局部战争。例如,1996年俄罗斯打击车臣杜达耶夫武装分裂、1991年的海湾战争等。俄罗斯为了追踪并打击车臣自治共和国前
4、总统杜达耶夫,利用其通过无绳电话与部下联系的频率,采取电子战手段,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除掉了他。俄军首先通过秘密渠道获取了杜达耶夫无绳电活的电波频率,然后动用了“伊尔一76”电子战飞机在车臣上空昼夜不停地飞行,只要杜达耶夫的无3绳电话一启用,几秒钟后,飞机上的侦察设备就会根据预先知道的频率测出其所在位置,从而引导导弹进行攻击。终于在杜达耶夫一次长时间的通话中,两枚导弹从天而降,将其击毙。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使用的是频率不变的定频电台,抗干扰能力和保密性能极差,美军能非常容易地捕捉到其通信信号。美军使用EC- 130H通信干扰飞机等大量电子战装备对伊军的通信系统进行了强有力的干扰,致使伊拉克的通信网蒙
5、上了一层“ 电子迷 雾” ,电话机充满了噪音,收 报机发出使人无法忍受的杂音怪叫,伊拉克整个通信被迫中断,伊军电台完全陷人瘫痪,指挥失灵,处处被动挨打。而美军通信所用的是先进的跳频电台,电台频率每秒钟以近千跳的速度不断变换,其信号无法捕捉,抗干扰能力强。有专家把现代战争比做一个人,指挥控制中心好比是人的大脑,各种飞机、潜艇、坦克就是其腿,各式火炮、导弹、火箭就是其拳头,卫星、雷达、夜视仪、情报系统就是其耳目,而通信系统就是其神经。神经系统一旦发生毛病就会导致全身瘫痪。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通信对抗就是围绕破坏对方神经系统而进行的斗争。(二)网络对抗网络对抗也叫计算机病毒对抗,是近年来 C3I 对
6、抗中的热门话题。目前世界各国的军事电子领域都竞相开始研究这种全新的电子战“武器 ”,计算机病毒所攻 击的正是 C3I 系统4的核心部件,加上它的隐蔽性和传染性,这就为电子对抗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其主要特点是:1.增加电子对抗的攻击途径。由于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病毒能从一个系统传染到另一个系统,因此,能间接地攻击敌方的电子系统, 即病毒可以从系统 中防御最为薄弱的环节侵入,进而再传染攻击真正的目标系统。2.扩展电子对抗的作用时间。计算机病毒一旦侵入对方的军事电子系统,就能对系统连续发起攻击。3.增加攻击对方的突然性。计算机病毒能自寻的跟踪攻击目标,并长期潜伏在对方的军事电子系统中,可根据预置时
7、间、条件或命令发起攻击。4.提高攻击对方的可靠性。计算机病毒的潜伏特性还使得计算机病毒对抗可以在战前,甚至在和平时期就预先嵌入对方的电子系统中,这就减少了作战的非确定因素,从而提高了攻击对方的可靠性。20 世纪 90 年代末的科索沃战争,来自世界各地的网络黑客运用 PING 命令,向北约信息系统发送 E-mai1 炸弹,输入“ 蠕虫 ”、“梅莉莎” 、“疯牛”等各种病毒。美海军陆战队所有作战单元的电子邮件系统均受到计算机病毒破坏,美国白宫网站曾经一整天无法工作。难以防范的 E-mail 炸弹攻击,迫使北约不得不频频进行计算机系统升级,改变通信线路,采取开发能阻止“恶意 ”电子邮件的过滤器、关
8、闭超文本传输协议等应急措施。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哈默将其称为全球“第一5次网络战争”。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美国国防部在电子战中心集中了一批著名的计算机专家,建立了一个代号称“老虎队”的组织 ,专门 从事这方面的研制工作。进人 90 年代之后,美国军方竟然开出 55 万美元来悬赏新型“病毒” 的发明者。要求新病毒产品比当前流行的更精巧,它应对敌方有线和无线的计算机系统具有感染、潜伏、预定和需要时激活的破坏能力。据悉,围绕这些技术要求,有的专家已推出一些用于实战的新病毒武器。如“计算机病毒枪” ,它能从遥远的距离“送毒 ”上门,使 对方飞机、坦克和潜艇等装 备的电子系统“ 患病 ”;第一代
9、微型计算机芯片“病毒固化”技术产品,开始嵌入出口的军用计算机芯片中。可以预见,随着微电脑技术在军事领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进攻性的计算机病毒武器将迅速投入战场。计算机病毒武器将是信息战的“杀手锏” 。(三)网电一体战“网 电 一体 ”是指综合运用 电子战和网络战 手段,对敌电子目标和网络化信息系统进行的一体化攻击,其目的是夺取电磁空间和网络空间的制信息权。“网 电一体战” ,这一集中体现高技术战争本质特点和规律的作战方式,其演进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在 20 世纪末的两场“电磁大 风暴” 中清晰可见,并在科索沃战争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在科索沃战争中,为夺取信息优势,北约首先夺取制电磁权,分别从高中低三个层次采取了综合电子战行动。在北约强大的电磁压制面前,南联盟另辟蹊径,在全球发动了对北约的网络攻击,曾使美国6白宫网站一整天无法工作,“尼米兹” 号航空母 舰的指挥控制系统被追停止运行 3 个多小时。“网 电 一体 战” 的信息作 战思想,适应了未来 战场武器系统信息化、信息系统网络化的两大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