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教案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339244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教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教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教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教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教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对本课的要求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这课在本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历程中是处于比较独立的一课,先后联系的内容不多,但是和必修 2 第五单元第 3 课工业革命紧密联系,不同的是处理的角度不一样, 工业革命的要求是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这课的角度是如课标要求注重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所以在教学上要突出科技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知识与能力目标】1、瓦特研制成功“万能蒸汽机” ;电力的发现与发展,电进入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改变着社会

2、结构和世界形势,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2、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3、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2、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2、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教学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

3、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科学历程中的“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从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角度阐述了近代以来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带来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时代。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出现,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由于这些科技成就的文字和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补充,增加学生对近代以来这三个时期科技成就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科学技术进步的意义奠定基础。【导入

4、新课】材料导入法1784 年的一天,英国的国王前来参观瓦特和他的合伙人博尔顿的工厂,当国王问他们正在忙什么时,博尔顿回答:“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 ”国王不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解地问这种商品到底是什么时,博尔顿回答道:“是力量,陛下。 ”大国崛起思考:博尔顿所说的“力量”到底是什么?【讲授新课】一、 “蒸汽时代”的到来1、背景:(1)17 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2)18 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3)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2、瓦特改良蒸汽机:(1)改良经过:单动式蒸汽机:18 世纪

5、60 年代,瓦特制成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功率;联动式蒸汽机:18 世纪 80 年代,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采用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2)主要用途:除用作提水外,还可以带动车床、织布机等,适应不同工厂的需要。此后,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等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3、瓦特蒸汽机问世的意义:(1)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自此以后,只要有煤作燃料开动蒸汽机,就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河流的限制。(2)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成为工业国家。1760 年,英国 510 万人的

6、城市只有 1 个,1851 年达到 13 个;1851 年、10 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 7 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1851 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城市人口比重达到 50.2%。伴随着城市化,近代意识形成,如竞争意识、时间意识、风险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变革意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变化;(3)促使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如美国人富尔顿于1807 年发明“萨凡纳”号轮船、1814 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等。瓦特蒸汽机应用于运输业中,导致蒸汽轮船和机车出现,交通运输业发生了彻底变化,人们的交往更加方便

7、,经济和文化联系也日益密切,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4)推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19 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合作探究】 “蒸汽时代”到来的消极影响有哪些?(1)环境污染开始,以化石燃料、以燃煤动力为基础,通过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排放工业污水来发展经济,造成了环境污染;空所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与煤消费量同步,工业污水、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大气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等,直接影

8、响人类的生存环境;(2)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资本家越来越富有,工人越来越贫穷,人际关系冷漠,阶级对抗加剧;(3)加剧殖民侵略和掠夺,拉大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差距。二、电气革命的出现1、背景(1)蒸汽动力不能完全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2)科学家对电的不懈研究:18 世纪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造出避雷针19 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发明电池1831 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理论基础)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1831 年,法拉第经过 7 年反复试验,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制造电机提供了基本原理,他又制造了一台利用磁力产生电流的机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从此,打开电

9、能宝库的大门。2、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思考:为什么电力会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1)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完善和改进;1867 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73 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2)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3)使用电力新发明的涌现: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及电话、电车、电影和无线电报的出现,说明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合作探究】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发明的异同相同点:都是社会生产需要直接的结果;都是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而创制成功的;都是解决人类社会的动力问题。不同点:“蒸汽时代”的发明侧重于轻工业;科学含量不高;发明者主要是工人、技师;发明主要集中在英国。“

10、电气时代”的发明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科学含量高;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发明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电气革命的影响:(1)电力成为一种新的能源,工业获得比蒸汽机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2)工业生产出现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3)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并产生了垄断组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4)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蒸汽机出现以后,形成了新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而且日益重要。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如电灯给城市带来万家灯火,电梯

11、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车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便捷,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等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人们的繁重的家务劳动,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三、信息技术的发展1、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研制:1946 年,美国研制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1946 年 2 月 15 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 (ENIAC)在美国研制成功。它当时由 1.8 万个电子管组成,是一台又大又笨重的机器,体重达 30 多吨,占地有两三间教室般大。它当时的运算速度为每秒 5000 次加法运算。1949 年,英国剑桥大学制成了世界上

12、第一台程序储存式电子计算机。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时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计算机。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产品不断升级换代。未来的计算机将朝着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目前,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经达到每秒 100 亿次以上。计算机正在向新的高度发展,日益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20 世纪 60 年代末,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美国处于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加紧了对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直接推动了互联网的产生

13、。(2)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原因:军事上的需要(美国处于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促使美国加紧对休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20 世纪 60 年代,美苏冷战,美国军方认为,万一仅有的一个集中军事指挥中心被前苏联的核武器摧毁,那么全国军事指挥就将瘫痪,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由多个分散指挥点构成的指挥系统,某些指挥点的摧毁,并不影响其他指挥点的正常运转,而这些分散点的相互联系则要通过某种形式的通信网。诞生:1969 年,美国国防部建立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即 WWW 万维网。WWW 是 World Wide We

14、b (全球信息网)的缩写,也可以简称为 Web,有人译作“万维网” “环球网” “web 网” “3w 网” 。最初是由欧洲核物理研究中心(cern)提出来的。其创建者伯纳斯李,在他 1991 年 8 月 6 日创建的第一个网址中解释了万维网的工作原理等内容。他也因此被时代杂志评价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 100 位人物之一。2、互联网的功用:(1)功用:提供文件传输、电子信箱、聊天等服务,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标志着信息化社会的出现。一般认为,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为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为第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而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

15、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体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 。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丰富多彩。例如,收发电子邮件、资料检索、浏览新闻、休闲游戏、网上购物、网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2)特点: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具有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的特点。3、互联网的影响:(1)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2)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3)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乐趣;(4)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着改变。(5)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与犯罪影响着经济的安全;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各种宣扬色情、凶杀、暴力等信息垃圾污染青少年心灵;使青少年沉迷于虚拟世界,脱离现实生活;使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耗费时间,荒废学业;当青少年无钱上网,去偷抢盗等,走上犯罪道路全球各国围绕互联网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造成了世界更加动荡不安。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利用网络,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造成世界局势更加动荡不安。互联网在给社会带来巨大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青少年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让网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教学反思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