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1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339103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历史人教版第四单元 第 11 课 太平天国运动一.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 第 11 课 太平天国运动来源:学+科+ 网 Z+X+X+K二. 重点与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三、教学过程:第四单元 第 11 课 太平天国运动1840 年至 1842 年的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完成民族革命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农民阶级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是他们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是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最后

2、的胜利。这本来是资产阶级的革命任务,但是却由工人阶级领导完成,这一特殊情况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所决定的。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 1 课太平天国运动。一.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1.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客观原因:鸦片战争使清政府和一系列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中国需要担负巨额的军费和赔款,而这些清政府都要强加到百姓身上,会加剧横征暴敛。阶级矛盾更加激化。而与此同时,中国人民也更加认识到其自身负担的加重,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所以在阶级矛盾激化的同时,民族矛盾也在升温。这是导致中国社会矛盾尖锐的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洪秀全及其拜上帝教的推动。洪秀全诞生

3、在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小聪颖,但 18281843 年四次参加科举不第,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在仔细研读劝世良言后,开始信奉上帝,于 1843 年,创立“拜上帝教”,利用宗教 来进行反清的宣传。这种宗教可以说是中西结合的畸形儿。最初洪秀全在广东地区创立此教,信奉的人很少,因为就在当时中国的基督教徒还很少,那么怎么才会有众多的信奉者呢?怎样进行反清的宣传呢?因此,洪秀全在实践中逐渐将基督教中国化;另外再加上他本人也是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影响的,所以“拜上帝教”便具有了以下特点,即: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基督教义认为人死后会进入天堂,而洪秀全认为要在现实社会中建立“人

4、间天堂”;这个“人间天堂”是人人平等,天下男子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姊妹,这就是人间天国,这应该是儒家的大同思想;而在这里要想发动广大的农民大众,就需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而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是土地,因此,洪 秀全在教义中融合了农民平均主义的思想。从教 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要建立人间天国,这说明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因此,“拜上帝教”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洪秀全宣传“拜上帝教”的主要代表作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这一已经中国化了的宗教,对处于水深火热的劳苦大众而言很有吸引力。创教之初,入教的只有洪秀全的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而经过改造后的“拜上帝教”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在传教、发

5、展教徒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核心。如:后来成为天王的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南王冯云山;翼王石达开。他们传教的中心区域是广西桂平县紫荆山区,在这里 群众基础尤为广泛,成为后来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之地。2. 金田起义及建立政权这里面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金田起义、东乡称王; 永安建制;定都天京。1851 年 1月 11 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起义军称太平军。从此,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开始了。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由于受到清军围堵,转战至武宣东乡。在此,洪秀全称“天王”。之后,太平军北上,9 月攻克永安,封王建制,

6、初步建立政权。1852 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出广西入湖南。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先后在全州战役和长沙战役中牺牲。两位将领的早逝,对太平天国是一重大损失。1853 年初 ,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震。 1853 年春,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政权,同清政府的北京政权遥相对峙,坚持斗争长达十余年之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3. 北伐、西征和东征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为了巩固政权,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又进行了北伐、东征和西征。北伐(1853 1855): 要推翻清朝统治,直捣清政府的老

7、窝,太平军必须北伐。1853 年,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兵北上。从扬州出发,经安徽、河南等地进入直隶,逼近天津,行程几千里,攻克几十个城镇。当北伐军进军北京时,朝野震动。咸丰帝慌忙宣布京师戒严,从各地调兵阻挡北伐军;京中官吏则卷起金银细软,逃迁出城达 3 万户之多。北伐军犹如惊蛰之春雷,震撼了华北大地。但北伐军进行了两年浴血奋战,终未取得成功,最后失败。在这里北伐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北伐军失败固然因为严冬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但从战术上讲,孤军深入、后援不济,这犯了兵家之大忌,其失败也就成为必然。当然,因为北伐是要直接推翻清政府,所以清政府必然会用倾巢之力来对付北伐,因此,北伐在很大程度上牵

8、制了敌人兵力,为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西征(1853 1855):要巩固天京大本营,控制长江中游,必须西征。1853 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西征军夺取了安徽、湖北的重镇,然后入湖南。在湖南,太平军与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手。太平天国又派文武兼备的石达开加强西征军的领导。1855 年,鄱阳湖口战役里,太平军大败湘军,急得曾国藩要跳水自杀。经过两年战斗,西征军取得了很大胜利,迅速攻占了鄂、皖、赣大片地区,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东征(1856 年):为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1856 年,太平天国又派大将秦日纲东征。不久,东征军夺取扬州,破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师,一举摧

9、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至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革命声威震撼全国。来源:学_科_网二.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同学们先看一下这个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的名字天朝田亩制度 ,从字面上看它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 。它是在定都天京后不久颁布的,即:1853 年冬。那么既然它是以土地制度为核心的,那么我们看一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哪?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这是 太平天国处理土地问题的原则,

10、也就是天下的土地归天下的人耕种。这里的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这就意味着要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而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出的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它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可以说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上面这个原则只是第一步,必须还有土地如何具体分配,这就是土地分配的第二个原则,即: “无处不均匀” 。具体指的是: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据人口,不论男女,以户为单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据地力,把好

11、坏田搭配着分;三是依据丰荒情况,由荒处迁丰处以赈济荒处;四是依据年龄,凡十六岁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岁以下就减半。如此细致的规定,真可谓是“平均了” 。太平天国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还平均分配产品。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农民每年收获所得,除生活必须外,其余一律上交国库。如有婚丧等事,则由国库发给一定数量的钱币和实物。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农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这样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的社会。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我们看一下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和劳动产

12、品的原则和方法,废除封建所有制固然是革命的,但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小农经济, 把消灭剥削、消灭贫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上,这是不切合农民觉悟和脱离农民思想实际的;同时,小生产者所能提供的财富是有限的,无法满足 “人人饱暖”的要求。从分配的方法来看,也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例如:按人口分,却未考虑死后还田的办法,长此下去哪里还有田来分?又如:按地力分,究竟根据哪一年、哪一种农作物的产量来确定土地的等级才算合理呢?再如:按丰荒之地调剂,中国人的乡土意识能否允许?还有,平均分配土地使农民平均得到一份土地,但同时又规定每年收获只能留下维持生活的份额,其余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这样的规定自相

13、矛盾,多生产对农民不但没有实际好处,而且还会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其结果不会带来人人饱暖,只会造成普遍贫困。因此从主观方面分析这一制度的不可行。再从客观环境来看,连年征战无法保证一个安定的环境来实施这一方案。所以, 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尽管如此,就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点来看,也足以显示其反封建制度的决心。这一制度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统治的思想结晶。2.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1859 年冬,洪仁玕为振兴太平 天国,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教等几个方面。在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设立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产

14、生,这是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学习,要求实现更广泛的民主;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这是对中国传统政策的巨大冲击,因为中国传统上是重农抑商的,而在这里却是鼓励,甚至为了发展工商业,还奖励技术发明,与现在的保护知识产权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如造轮船、建铁路等等,而这些在 1860 年代初的时候,清政府开展的近 30 年的洋务运动也正是从这些方面开展的;文教上,提倡设立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从这三个方面看, 资政新篇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在政治方面也主张学习西方,效法西方民主政治,改革内政,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洪仁玕为了使广大天

15、国将士接受这一改革方案,在资政新篇中还论述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说明英、法、美等国正是由于发展了资本主义变成了富强国家。 资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赞同。 资政新篇在“ 向西方学习”方面,超过了同时代的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的主 张,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 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 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太平天国的最高决策人准备以这样的革新使太平天国成为“新天新地新世界” , “一统江山万万年”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但是当时的中国战争环境使其不具备实行这一革新的客观条件, 资政新篇没有能够实行。三. 太平天国的失败1. 天

16、京变乱:1856 年秋,太平天国经过北伐、西征和东征,攻破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从而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然而,就在此时,领导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思想滋生,内部矛盾日益尖锐,以致发生内讧。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还有一个是宗教原因,即:宗教本身的二元性;第三,领导者的帝王思想。这次内讧先是韦昌辉杀死杨秀清,继而韦被处死,而石达开因为被猜忌,率 10 万精兵出走(后在大渡河全军覆灭) 。 天京变乱有两大危 害:一、经过天京变乱,太平天国六王已经失去了五王,洪秀全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这是太平天国运动以来的最大挫折,形成“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二、清政府乘机再次反扑

17、,重建江北和江南大营。以后,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衰。为改变这种局面,洪秀全重组领导核心,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让他们指挥军事,先后封为英王和忠王,洪仁玕总理朝政,称“干王” 。2. 后期的防御战:再破江北大营:1858 年,陈玉成和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江北大营,解除了天京北面的威胁。三河镇大捷:1858 年,合力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从而使 太平天国的局势得到暂时稳定。再破江南大营:1860 年合力攻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南和进攻上海:攻破江南大营后,李秀成乘机东征,一直打到上海近郊。太平军的发展,使得在上海的西方国家尤为惊慌,在李秀成进攻上海时,英法联军公开派出军队,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如

18、:洋枪队。安庆保卫战:安庆是天京的西大门,因此,当时湘军围攻安庆,在 1861 年秋,陈玉成在安庆保卫战中就义,安庆失陷。天京保卫战(18621864 ):天京最终在湘军和清军的围攻之下,于 1864 年失守。而 1864 年天京失守,标志着天平天国的失败。3.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历史作用: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性质) 。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斗争的最高峰。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上的失误。太平天国

19、是一场农民战争。农民阶级是分散的小生产者。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也不可能超越农民阶级的狭隘性,提出科学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制定的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虽然符合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革命愿望,但它却是一个不切实际,不可能实现的平均主义的空想。太平天国领导人的骄傲自满、腐化堕落、宗派斗争,使天国力量大大削弱,丧失了革命发展的大好形势。 )本课小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然而,这一时期的农民战争,已不同于以往的农民战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就体现了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勇敢地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进一步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巨大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