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传统尸体供肾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效果的比较.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338668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2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传统尸体供肾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效果的比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传统尸体供肾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效果的比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传统尸体供肾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效果的比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传统尸体供肾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效果的比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传统尸体供肾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效果的比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卷第5期 器官移植 v014 No52013年9月 0rgan Transplantation sep2叭3传统尸体供肾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效果的比较乔良伟 曲青山临床研究【摘要】 目的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出er cardiac death,DcD)供肾与传统尸体供肾。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实施肾移植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肾来源分为DcD供肾组(DcD组,22例)和传统尸体供肾组(传统组,48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14、28 d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

2、和血清肌酐(Scr)水平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DcD组术后7、14 d的BuN和Scr水平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均为P005)。与传统组比较,DcD组的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反应(AR)、感染、移植肾切除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O05)。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group,incidenee rate ofdelayed gran fLlnction(DGF),acute rejection,inf毫ction,tran叩lant nephrectomy and mortality of

3、DCD groupwas s培nificantly higher,and the difkrence was significant(all in P00 I) Conclusions The recoveIy ofrenal fhnction of DCD donor is not as good as 【hat of traditional cadaveric donor at the eady stage afterDOI:lO3969jissn16747445201305009作者单位:450003郑州人民医院肾脏移植科通讯作者:曲青山,Email:quqingshanzz163c()

4、m万方数据第5期 乔良伟等传统尸体供l肾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效果的比较 285transplanLa“on And the incidences of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are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naditional cadaveric donor renal tmnsplantation【Key words】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Renal Iransplantation;Blood urea ni【rogen;Semm creatinine;Del

5、ayed g阳n fhnction;Acute rejection肾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移植技术的进步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问世,使肾移植患者的存活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供肾来源紧张,尤其是传统尸体供。肾匮乏严重制约着我国器官移植的发展。按照国际标准的器官捐献,即脑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撕er brain death,DBD)和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ll after cardiac death,DCD)可部分解决器官短缺问题。由于我国尚未颁布脑死亡法,DBD的广泛实施还有待时日1引,目前适合我国国情的是DcD。现将2012年1

6、月至2013年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实施的DcD供肾和传统尸体供肾肾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评价,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实施肾移植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肾来源分为DcD供肾组(DcD组)和传统尸体供肾组(传统组)。DcD组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2256岁,中位年龄384岁;供肾热缺血时间611 min,冷缺血时间2254 h。传统组48例,其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1661岁,中位年龄446岁;供肾热缺血时间618 min,冷缺血时间37186 h。患

7、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两组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补体依赖淋巴细胞毒性试验均为阴性。DcD供肾肾移植手术方法与传统尸体供肾肾移植基本相同。手术过程中供肾静脉与受体髂外静脉行端侧吻合,供肾动脉与受体髂内或髂外动脉行端端或端侧吻合,供者输尿管与受体膀胱行乳头隧道下吻合。两组术后常规应用他克莫司(FK506)或环孢素(csA)+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根据患者的肾功能及血药浓度,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12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14、28 d的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

8、、急性排斥反应(AR)、感染、移植肾切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O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两组肾功能检测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问比较采用f检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移植肾切除发生率及死亡率的比较采用,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21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14、28 d的BuN和scr水平详见表1。DCD组术后7、14 d的BUN和Scr水平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DcD组术后28 d的Scr水平仍高于传统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l 两组患者术后28 d内各时间点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水平的比较ThbIe

9、 1 Compa一n of bIood urea Ilitrogen and serIlm creatinine leVeIs in patients betweentlle two gmups at each tiIIle poiIlt、vithill 28 days afkr tra璐pIantation(is)注:与传统组比较,“P0叭,“P005万方数据286 器官移植 第4卷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情况详见表2。与传统组比较,DcD组的DGF、AR、感染、移植肾切除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表2两

10、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情况的比较T铀Ie 2 C删叩aris姐of the 0ccurmnce of compli翰tio璐and pmglIis in pa如nts betwn lhe two gro叩s啊蛐l脚ntlI after tra璐pl锄ta6蚰 n()注:与传统组比较,8Po0l3 讨论DBD和DcD来源器官的合理应用是解决我国移植器官短缺的重要途径,国外报道DBD已成为器官捐献的重要来源。4j。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1995年Maastricht的DcD分类方式,分类V近来被提议作为对其他4个分类的补充J。Maastricht分类:分类I,入院前死亡者,热缺血时问未

11、知,属于“不可控制”类型;分类,心肺复苏失败者,这类患者通常在心脏停跳时给予及时的心肺复苏,热缺血时间已知,属于“不可控制”类型;分类,有计划地撤除支持治疗后等待心脏停跳的濒死者,热缺血时问已知,属于“可控制”类型;分类,确认脑死亡的患者发生心跳停跳,热缺血时间已知,属于“可控制”类型;分类V(特殊类型),已诊断为脑死亡,但家属不能接受心脏未停跳情况下进行器官捐献,在这种情况下以心脏停跳供者捐献方式实施捐献,即撤除呼吸机,待心脏停跳后再进行器官获取。与DBD供体相比,DcD供体在宣布死亡和随后的器官获取中会经历较长的热缺血时间,引起细胞不可逆性损伤旧。1。DcD供者的器官质量低于DBD供者,但

12、是大量研究表明,与DBD供肾相比,采用Maastricht分类类即可控制型DcD肾脏,虽然维持期的DcF发生率及scr水平较高,但肾脏长期1竽活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811。我国实施肾移植手术30多年来,一直依赖于传统尸体供肾,肾源质量有一定保障。近年来,在传统尸体供肾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红十字总会大力推行DCD工作,DcD供肾逐渐增多,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已引起移植科医师的重视。由于DcD供者长期昏迷卧床、基础疾病消耗、营养不良等因素,常出现全身感染、血压降低等情况,加上大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亦会造成供肾功能不同程度受损。另外,原发病对供肾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有报道显

13、示与其他死因致脑死亡者相比,溺死者的血浆内源性儿茶酚胺水平明显增高,会导致器官功能损害,因此选择此类供者应审慎2。DcD供肾肾移植术后DGF和AR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同时常伴有移植物生存状况差和术后早期移植物丢失3。J。部分患者术后需要继续进行血液透析,等待肾功能恢复。本研究通过比较DCD组和传统组患者肾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肾功能发现,术后7、14 d,DCD组的BuN和scr水平均高于传统组,至术后28 d,DcD组的scr水平仍高于传统组,Bu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DcD供肾肾移植术后短期内肾功能恢复不如传统尸体供肾,但随着时间延长,肾功能恢复仍比较满意。Snoeijs等副报道J,1

14、981年至2005年单中心297例DCD供肾与594例DBD供肾肾移植患者的术后长期随访资料,DcD受者的早期移植肾失功和DGF发生率分别是DBD受者的75倍和lo。3倍。本研究还发现,与传统组比较,DCD组的DGF、AR、感染、移植肾切除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较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针对DcD供肾质量不高的特点,我中心有以下治疗体会:(1)DcD供肾肾移植术后DGF发生率较高,且DGF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中毒、脑卒中等并发症,建议应用多克隆抗体进行诱导治疗,降低钙神经蛋白抑制剂的用量,并预防性应用活血抗凝药物;(2)DcD供肾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可能是由于

15、供者长期卧位、昏迷、低蛋白血症、全身感染等情况造成菌血症或脓毒血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供肾摘取前最好对供者的血、痰、尿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待感染控制后再进行供肾摘取术,同时受者围手术期内应加强抗感染治疗,预防输入性感染;(3)由于供肾切取前DCD供者常出现低血压,大量应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会导致供肾质量明显下降,如果移植肾功能不能在术后1个月内恢复,万方数据第5期 乔良伟等传统尸体供肾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效果的比较 287同时出现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应果断切除移植肾,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综上所述,DcD供肾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不如传统尸体供

16、肾,且围手术期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也明显要高于传统尸体供肾肾移植,临床医师应对此予以足够重视,术前充分了解DCD供者情况,术后注意预防各种并发症,降低DcD供。肾肾移植死亡率。参考文献:ichcn zH New sight撕er a quaJter century:a longChinese way to tackle the organ shortage in the em ofworldwjde organ cTises JcD chin J T啪splant:ElectIonic Edition,2010,4(4):265_272陈忠华25年磨一见(剑)环球性器官短缺与移植危机中

17、的中国新(心)路历程JcD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0,4(4):265-2722 oconnor KJ, Delmonico FL Increasing the supply ofkidneys for tr柚splantationJSe面n Dial, 2005,18(6):4604623Qian JM,Ma zYHistory of cardiac deatl organ donaIionand tIansplantation JcD chin J T协splant:Electronic Edition,20()9,3(4):273-276钱建民,马震宇心死亡供者器官移植历史和现状JC

18、D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09,3(4):273-2764111e蛐ing group for brain death criteria of MiIlistry ofHealth of tIle PcoPle,s Republic of ChinDelmonico FL Increasing the supply of kidneys for transplantation 2005(06)3.钱建民;马震宇 心死亡供者器官移植历史和现状期刊论文-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09(04)4.卫生部脑死亡判定标准起草小组 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修订稿)期刊论文-H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9

19、(04)5.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指南期刊论文-H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11(12)6.明英姿;叶启发;邵明杰 心脏死亡供者肾移植48例临床分析 2012(06)7.Perico N;Cattaneo D;Sayegh MH Delayed graft function in kidney transplantation 2004(9447)8.Singh RP;Farney AC;Rogers J Kidney transplantation from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onors:lack of impact ofdel

20、ayed graft function on post-transplant outcomes 2011(02)9.Pine JK;Goldsmith PJ;Ridgway DM Comparable outcomes in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and donation after brainstemdeath:a matched analysis of reual transplants 2010(10)10.Ledinh H;Meurisse N;Delbouille MH Contribution of donors after cardiac de

21、ath to the deceased donor pool:2002 to2009 University of Liege experience 2010(10)11.Snoeijs MG;Schaubel DE;Hen R Kidneys from donors after cardiac death provide survival benefit 2010(06)12.许亮;蔡明;李州利 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移植6例期刊论文-H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05)13.Quiroga I;McShane P;Koo DD Major effects of delayed gra

22、ft function and cold ischaemia time on renal allograftsurvival 2006(06)14.Hernndez D;Rufino M;Armas 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surgical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cadaveric kidneytransplantation in the modern transplant era 2006(10)15.Snoeijs MG;Winkens B;Heemskerk MB Kidney transplantation from donors after cardiac death:a 25-year experience2010(10)引用本文格式:乔良伟.曲青山.QIAO Liang-wei.QU Qing-shan 传统尸体供肾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效果的比较期刊论文-器官移植 201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内科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