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动(疲劳)对人体血压和脉搏的影响本实验主要探究人体在运动前后的血压与脉搏变化情况以及个体在不同的生理状态(运动疲劳、安静、饥饿、进食、睡眠)下血压与脉搏的差异情况。通过测量运动状态后与安静状态下的血压与脉搏,将数据用 SPSS 软件分析得人体在运动状态下与安静状态的血压与脉搏存在显著差异。而针对个体所做的 5 个状态的血压脉搏测量可以得出饥饿状态血压与脉搏低于进食后,运动后血压脉搏高于安静状态,饥饿时血压与脉搏均处于最低水平。关键词:血压 脉搏 运动 安静血压是指血管内血液对单位血管面积的侧压力或测压强。生理学所说的正常血压指的是主动脉血压。血压形成首先需要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适当充盈,在此基
2、础上,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一个行动周期中,动脉血压所到最高值,称收缩压,所降到最低值,称舒张压。脉搏就是指浅表动脉的搏动,由心脏节律性地收缩和舒张引起主动脉中的容积和压力发生改变。心脏窦房结发出兴奋冲动,使左心室收缩,血液射入主动脉,引起主动脉内压力增高,使血管壁迅速扩张;当左心室舒张,主动脉内压力降低,使主动脉管壁又弹性回缩,这种动脉管壁随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出现周期性的起伏搏动,形成了动脉脉搏。正常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我国健康青年人安静状态下收缩压通常为 90120 mmHg,舒张压为 6080 mmHg脉率即每分钟脉搏的次数。正常成
3、人每分钟 60100 次,正常情况下,脉搏与心率是一致的,脉率可随年龄、性别、活动和情绪等因素而变动。一般幼儿较成人快,老人稍慢,同年龄的女性较男性稍快,进食、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暂时增快;休息、睡眠、禁食、使用镇静剂时稍慢。根据我们的生活常识便可知运动后,人体的血压和脉搏都会升高,但究竟不同的生理状态对血压和脉搏的影响是怎样的还是未知的。所以我们小组主要探究运动状态与安静状态下人体血压和脉搏的差异。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8-24 岁健康成年人 50 人(男女各半) 。健康成年男性 1 人。1.2 实验用具血压计,听诊器1.3 实验方法1.3.1 测量 50 人在安静状态下的血压与
4、脉搏。受试者取坐位,手臂裸露,平放伸至桌上,静坐后测量。压脉带绑在距肘窝 23 厘米处,松紧适宜。检查者带好听诊器,将听诊器的胸件置于肘窝内侧肱动脉搏动处。给压脉带加压,将仪器汞柱上升至 150 mmHg 左右。开始缓慢放气以 24 mmHg 每秒的速度减压。听到第一个搏动声音处血压计的读数为收缩压。继续放气,在搏动声音突然变小或者突然消失处的血压计读数为舒张压。测量脉搏时受试者取坐或卧位。检查者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按受试者动脉搏动处,以指尖触诊1.3.2 测量 50 人剧烈运动后的血压与脉搏。测量方法如 1.3.1,无需静坐,运动完后立即测量为准。1.3.3 分别测量一个健康成年人在饥饿
5、、进食、运动后和安静状态下的血压与脉搏。测量方法如 1.3.1,是否静坐后测量由具体测量内容决定。1.3.4 测得的数据用 SPS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 实验结果2.1 运动后血压与脉搏的变化运动前后人体血压和脉搏变化研究结果如(表 1)所示。收缩压、舒张血压和脉搏运动前后差异极显著个人在不同状态下的血压与脉搏差异情况如(表 3)所示。饥饿状态血压与脉搏低于进食后,运动后血压脉搏高于安静状态,饥饿时血压与脉搏均处于最低水平。2.2 相关性分析血压与脉搏在运动前后的相关性结果如(表 2)所示。收缩压与舒张压在运动前后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脉搏在运动前后呈现紧密的正相关性。表 1 运动前后人体血压脉
6、搏的比较人数 年龄 指标 运动前 运动后 P 值收缩压(mmHg) 120.501.11 145.740.88 P0.01舒张压(mmHg) 75.320.92 94.900.64 P0.0150 18-24脉搏(次/每分) 70.041.15 94.820.94 P0.01表 2 血压与脉搏相关性分析项目 相关项目 Sig运动前收缩压运动后收缩压 0.075血压运动前舒张压运动后舒张压 0.945脉搏 运动前脉搏运动后脉搏 0.0003 讨论结果表明,温州大学 18-24 学生的血压与脉搏在运动前后有着极显著的差异。安静状态下收缩压为 120.501.11 mmHg,舒张压为 75.320.
7、92 mmHg,符合我国在这一年龄段的平均水平。运动后收缩压、舒张压与脉搏呈高度显著性增加(P0.01)。此时心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及血液中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增多,耗氧量增加,血液循环相应加快。通过对心肌的正性变时和变力作用, 心表 3 个体在不同状态下的血压与脉搏不同状态 收缩压 舒张压 脉搏静息时 104 58 92运动后 142 70 106饥饿时 98 58 88饭饱后 118 70 104睡眠时 100 61 89率加快, 心肌收缩力加强, 因而心输出量增加。心输出量的增加影响血压, 致使血压显著增加。心脏收缩频率增加,脉搏跳动加快。相关性分析中表明运动前后血压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但脉搏
8、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参考文献:王驹. 女大学生运动后血细胞血压及心率的变化. 皖南医学院学报. 1986. 5,4,256-259陈武宁 毛晓荣 刘勇 田晓兵 李健. 运动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体温、心率变化的相关分析. 四川生理学杂志. 1995. 17,24-26安徽医学院调研室. 从200名正常人运动前后心率变化探讨双倍二姆梯运动试验的价值. 安徽医学院学报.钱铁群 闵以健 吕萍 张军平. 女子长跑运动员比赛前后脉搏波谱变化的特征分析.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1998. 18-20吕萍 阂一建 钱铁群 张军平. 运动前后脉搏波谱变化的分析研究. 体育学刊. 1997. 1,22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在日常活动、睡眠、运动时血压变化的比较. 日本医学介绍. 1983. 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