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一精选题库人教版 习题 语文第2编4-4随堂.doc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4337618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精选题库人教版  习题 语文第2编4-4随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一精选题库人教版  习题 语文第2编4-4随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一精选题库人教版  习题 语文第2编4-4随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编 第四章 第 4 节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撼庭秋晏殊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词首两句,即点出主题,主题是什么?答:_答案:自与情人离别以来,音信远隔千里,惆怅的是,这一片深情无从寄去。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罗敷歌贺铸自怜楚客悲秋思,难写丝桐 。目断书鸿 ,平淡江山落照中。 谁家水调 声声怨,黄叶西风。罨画 桥东,十二玉楼空更空。注:丝桐:指美妙的音乐。书鸿;传书的鸿雁。水调:曲牌名。罨画:色彩斑杂的彩画。(1)阅读词作后说说“黄叶西风”的描写,在词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答

2、:_(2)前四句和后四句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答:_答案:(1)“黄叶西风”的秋景描写,把原词句所具有的听觉感受与眼前的视觉感受融为一体,渲染出了一种凄清萧疏哀怨悲惋的意境,与词首悲秋的气氛相照应。(2)前四句重在抒发悲秋之情,后四句重在表达人世聚散的感喟。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晚次鄂州 注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本诗是肃宗至德年间(756758) 诗人避乱南游期间晚泊鄂州时所作。(1)首联中“犹是”一词透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_(2)尾联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有什

3、么作用?答:_答案:(1)“犹是”意为“还是、仍旧有” ,写出诗人急不可待 (或归心似箭)的归乡之情。(2)抒发了感时伤乱的情怀,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本诗具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黄州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注:齐优,语出史记乐书 :“自仲尼不能与齐优遂容于鲁。 ”据记载,孔子在鲁做官时,齐国送优人(乐工 )给鲁国,孔子认为有了优人,政治就没有清明之望,辞官而去。仲谋,孙权。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有人认为,最后一联体现了作者的消极思想。你的观点如何?请结合全诗并联系陆游的生平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最后一联并没有体现作者的消极思想。作者先写自己“局促” “迁流”的困厄处境,说明自己不为当朝所容;然后通过“江声” “天意”写出英雄失意的郁愤;接着抒发自己年岁渐长、功业无成的感慨;最后用反语写出自己的不平之声。陆游一生以收复中原为己任,即使僵卧孤村也想为国家保卫边疆,他是不会放弃自己的终生追求的。所以最后一联看似消极,实是反语,体现了作者对南宋王朝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