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妙解教材】2016秋七年级语文(人教)上册(检测):第三单元.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336990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妙解教材】2016秋七年级语文(人教)上册(检测):第三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妙解教材】2016秋七年级语文(人教)上册(检测):第三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妙解教材】2016秋七年级语文(人教)上册(检测):第三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妙解教材】2016秋七年级语文(人教)上册(检测):第三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妙解教材】2016秋七年级语文(人教)上册(检测):第三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经历,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过程与方法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写法,学会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学习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难点感知课文,体会文章的主题。朗读法、品评法。课文朗读磁带、多媒体课件。2 课时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任意栽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播撒一年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

2、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地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了解鲁迅先生对童年的记忆。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的影响,于 1902 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望以此来改变国民的精神。1918 年 5 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 年 12 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 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鲁迅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

3、 彷徨 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等。1题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2 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写于 1926 年 9 月 18 日。1926 年 9月,鲁迅到厦门大学任教,遭到顽固守旧分子的排挤。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 ,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寄一丝安慰,排解一些苦闷;在这样的思想状态中, “回忆在心里出土了” ,著文即以“朝花”的艳丽与单纯,来

4、安慰“夕拾”(即现时,此时) 、“离奇和芜杂”的思绪。本文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3关于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 12 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1894 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 1989 年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竟达六年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了解课文大意。2教师选一男一女两位同学读课文,女同学读百草园部分,男同学读三味书屋部分。要求读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读出形象感、情趣感。其余同学点评。3教师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生 1:本文写鲁迅先生的童年趣

5、事。生 2:本文写作者童年时的游戏、玩乐和长大读书的情形。生 3:本文写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其余同学评价:第 3 位同学的表述较好。4教师顺势引导学生了解阅读文章的一些技巧和步骤:从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可以捕捉一些信息, “从到”表示这篇文章主要以空间的变换为记叙顺序,大致包括两大部分,并且暗示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5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写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

6、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1读课文第 1 自然段。这段话交代了什么内容?交代了回忆百草园的缘由。2第 1 自然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 “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 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所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3朗读第 2 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1)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很多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

7、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2)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菜畦、石井栏。(3)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如此生动、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 栏之所以“ 光滑” ,是因为井经过了长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 ,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 ,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

8、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 、蟋蟀“弹琴” ,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不被大人看得上眼的百草园 ,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去探索它的奥秘。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了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 ,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至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先生的眼前,他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4)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爱?鲁迅先生用色彩绚丽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百草园的可爱。多角度写景,色形声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 碧绿” 、桑椹的 “紫红” 、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 “肥胖” 、“高大”

9、、“臃肿”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 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 、蟋蟀的“弹琴” ,是从听 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 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椹、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妙。(5)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把这百草园的可爱之景描绘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杂乱无章呢?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活泼多姿。先用两句 “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 ,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

10、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 几种顺序结合起来,使写景不 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6)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心重、 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此才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 这样精彩。(7)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 “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11、,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 ,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4小结:第 2 自然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是写景的精彩之处。它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那么我要强调一点就是请同学们注意作者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5读第 36 自然段。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6第 7、8 自然段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

12、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 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 “支起” “撒” “系” “牵” “看” “拉” “罩” 。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7第 8 自然段写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第 8 自然段写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 钦佩之情。 这层中,没有明写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但“我”已经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 兴奋,对闰土父 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实在、具体了。8读第 9 自然段。 “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

13、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9 “Ade,我们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之情。课文第一部分写百草园,作者抓住“我的乐园”来写,行文充溢了生机和活力。 “我”慢慢地长大了, “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 ,心中充满了依恋、无奈、迷茫;接着写“我”被送进三味书屋,随先生读书。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三味书屋的学习环境:“一扇黑油的竹门” ,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

14、:“三味书屋” ,下面有“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作者描写刚到书屋时对里头的陈设布置首先就充满着新奇的情感,那“黑油的竹门” , “三味书屋”的大匾, “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幅,那孔子牌位、拜孔子和拜先生 仪式,对未脱孩提稚气的鲁迅,充满着一种不同于百草园戏耍的新鲜感。假如 说,百草园是令人留恋的 ,那么进了三味书屋,则又使他的好奇心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2 “我”对先生的印象又如何呢?主要是敬慕先生,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 质朴、博学的人” ,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 虽然很调皮、很 贪玩,但先生很少体 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15、3由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至末尾。一人读“我”的语言,一人读先生的语言,一人读叙述部分。注意下面几句话的读法:(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应读作:“仁远乎哉?我欲仁 ,斯仁至矣” ,意思是:“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想得到仁,这仁就来了。 ”(2)“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 ,应读作:“笑人齿缺,曰 狗窦大开 ”,意思是:“笑人家牙齿缺了,(那口)像个狗洞大开着。 ”(3)“上九潜龙勿用” ,上九,即初九。意思是:恶势力强大时 ,才高德重的“好人”就要隐居起来,暂时不出去做官,以免被害。(4)“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 ,应读作:“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 。意思是:“那个

16、地方的土地(分为九等,上上为第一等 ,下上为下等里的最上一级) ,好坏交错;那进贡的东西,有祭祀专用的一捆捆的茅草,还有橘、柚这类水果。 ”4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文中描写了读书生活中的哪些乐趣?写出了五个方面的乐趣:问“怪哉”虫充满好奇心;正午习字,晚上对课;逃课到小园中玩耍;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上课时偷偷在下面玩纸盔甲、画画儿。5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虫的问题?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 ,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6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

17、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 ,有罚跪 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7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老先生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先生则以他的品行“方正、质 朴、博学 ”以及对学生的宽容 获得了少年鲁迅的崇敬。文章是这样描写先生的:他对学生和蔼,在开始严厉,后来就好起来,不失开明,如没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和拜先生仪式。学生溜出花园去玩 ,并不是不可以 ,只是去的人“太多” 、“太久” ,就不行了。他不屑于回答 “何曰怪哉”之类的怪题也无可挑剔;从不 轻易体罚学生,在学生不听话时,戒尺和罚跪“不常用”

18、 , “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他有点旧书生的迂腐,他在念书时, “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非常投入的一种声情并茂的朗读习惯,这并没有给 学生带来一点厌恶感,更没有在作者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恐惧的阴影。8第二部分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什么特点?和百草园中的情趣盎然构成了什么关系?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第一部分

19、(第 18 自然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一层(第 1 自然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 ”,充满留恋之情。二层(第 2 自然段):描绘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三层(第 36 自然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 的感慨。四层(第 78 自然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第二部分(第 924 自然段):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一层(第 9 自然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私塾读书。二层(第 1011 自然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三层(第 1216 自然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四层(第 1723 自然段):描写三味书屋后园游戏以

20、及师生共同读书的情景。五层(第 24 自然段):写课堂上“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 画画儿” 。本文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春、夏、秋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又如作者对捕鸟经过的记叙,虽然仅仅用了两个句子共 100 个字,但写得很细致、很有层次。第一句,简洁交代了冬季捕鸟的条件。第二句,着重写捕鸟经过。这之中,又是先写捕前必要的准备,写了捕鸟的环境和确保来鸟落网的准备,强调

21、要先露出一块地面再撒些秕谷;支棒要短;竹筛大而多孔;绳长,人远远牵着,看鸟雀下来后再猛然一拉。最后说明,只要掌握以下要领,罩住鸟是不成问题的。这一小段记叙,描述有序而严格,绝不能任意调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avs4al(百草园) avs4al(blc rc(avs4alco1(赏美好景物),听神秘故事),x(捕觅食之鸟) 自 由 快 乐Error! 无 奈 快 乐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一句话:“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我认为,不仅要“沟通课堂内外” ,就阅读教学而言,更主要的是要沟通读者(学生) 和作者的心灵(心理)。作者和读者,所处时代、环

22、境,个人的经历、性情等各有不同 ,这给学生的阅读理解造成了障碍。阅读教学首先就是要找到这个相通的地方。从儿童心理、从为什么要写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似乎要省力些。语文教师要牢固地树立资源开发意识。资源开发的途径是多样的。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错误) 是极其宝贵的资源。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与名家的文章作比较,即能激发学生兴趣,更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即时开发学生身上的语文学习资源、利用好学生学习成果资源,是一门学问和一种艺术。语文永远是感性的。 “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 ,就是增加学生感性体验的机会。 “走出教室”是实践,在教室读书和写作同样是语文实践。从“百草园”的“玩乐”到“三味书屋”的“读书”是成长

23、,愿我们的语文学习也能茁壮成长。10*再塑生命的人知识与技能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速读能力,从文本获取信息从而理清文章结构。2品读重点语句,提高赏析文章优美语言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及其对海伦的爱。2体会海伦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重点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难点品味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语句。诵读法、研讨点拨法。海伦凯勒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1 课时她是一个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认识的孩子,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痛苦的深渊。但她顽强地

24、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生存的勇气。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莉文女士。海伦凯勒(18801968) ,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她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各种困难,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等 5 种语言。1964 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的生活 我的老师等。1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复述课文内容:要求用自己的话,能够引用原文的尽量引用原文,能概括主要事迹。2本文主要写了老师的哪

25、些事迹,请同学们作出概括:主要写了三件事:(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2)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3)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 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1887 年 3 月 3 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 伦凯勒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她站在台 阶 上等待。后来 , “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 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 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 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 师。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

26、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 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 “杯子”(cup)以及“坐”(sit)、 “站”(stand)、 “行”(walk) 这些词。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water”“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3作者为什么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海伦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

27、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无法用嘴说出自己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心愿。从此 ,她坠入了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由于 对 外部世界无从知晓,脾气也变得古怪,动辄大发雷霆。她经常扑倒在地上 ,发出阵阵尖叫;起床后拒不洗 脸;吃饭时调皮捣蛋。关于小时候的这段经历, 海伦写道:那时,我仿佛感到被一只无形的手 紧紧地抓着。于是,拼命想挣脱这种束缚。井房的 经历,不仅让海伦懂得 “水”这个字表达的具体内容,还是海伦首次获得的事物的概念,这是思维的一次飞跃。所以,作者充满深情地说:“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 样

28、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 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 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4文题“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文中它的深刻含意是什么?文中, “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本来, “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但是 ,在莎莉文老 师的教育下, “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 ”一词是用其喻义)。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莎莉文老

29、 师还教“ 我”懂得“什么是爱”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 给我深切的 爱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 ,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 。“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5概括莎莉文老师的形象。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6海伦凯勒的成功得力于老师的教诲 ,但她本人的努力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请再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作者本人语言、心理和动作的语句,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1)她是一

30、个求知欲极强、悟性极高、感情丰富的孩子。 “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doll)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 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 ,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 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 ,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2)在学习过程中,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着事物,更是用心灵体 验着事物。这样,她能在求知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

31、 “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 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7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请学生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 ”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坠入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8海伦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培根论说人生时曾意味深长地称颂残疾人“总是和上帝扯平了的” 。请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坚苦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奥斯特洛夫斯

32、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但他以惊人的毅力 ,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几乎全聋的贝多芬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命运交响曲;失去光明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努力抗争的力量;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人生,写有我与地坛,成为著名作家。第一部分(第 15 自然段):写莎莉文老师来到“我”身边 。第二部分(第 610 自然段):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实 物。第三部分(第 1113 自然段):在莎莉文老师的引导下, “我”不仅学习上有进步,更懂得领悟“爱”这样的抽象的概念。本文叙述了莎莉文

33、老师教“我”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1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本文主要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和海伦艰辛而又愉快的生活、学习经历。但中间又有生动细致的描写和感情强烈的直接抒情。2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本文的语言优美而精妙,文笔流畅,感情真挚深沉。作者用饱蘸感情之笔来写莎莉文老师,写她的教育对“我”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理解、关爱、教育 莎莉文老师 “我” 井房散步 (光明的使者、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走进、体验自然 解释“爱” (好学敏思、坚忍不拔、 热爱生命) 无比的敬爱、感激海

34、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的盲人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的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在教此文时为了突出这两个人物,并让学生深入了解她们,我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在分析莎莉文老师时,我打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第一天的一段文字:“在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善良的、温和的、友好的人们,是他们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首先,我想长久地凝望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我家,给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为了将她珍藏在我的记忆中,我不仅要看她脸部的轮廓,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找出同情心的温柔和

35、耐心的活生生的例子,她就是靠这些完成了教育我的困难任务。我想从她的眼睛里看出使她能坚定面对困难的坚强个性和她经常向我展露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 ”然后让学生联系课文与上段文字一起分析莎莉文老师的形象,这样一来,学生们得出结论就既快又完整了。通过读这段文字,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把握得更全面、更透彻。真正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才能真正把握人物的本质与灵魂。11 * 窃读记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圈画和讨论等方法,体味窃读的滋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

36、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问答法、合作探究法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老师多媒体课件。1 课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 。林海音(19182001),原名含英,台湾苗栗人,作家。代表作为短篇小

37、说集 城南旧事 。1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课文记叙了“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2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教师指导学生整理课文的行文思路:“窃读”被老板发现受屈辱插叙“窃读”的原因“窃读”受到店员的照顾点明主旨:读书长大,在爱中长大1品味“窃读” ,感受渴望。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课文边用“_”画出描写“ 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2读书有千百般滋味,请浏览课文,看看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3从“窃”中品味爱书之情,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请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句子分析本文语言

38、特点,解决小组讨论中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探究本文主旨。(1)“我跨进书店门踮起脚,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 ,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踞” “挤” “钻” “急忙地寻着”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让人感受到作者读书的强烈渴望。(2)有时一本书我要分别到几家书店去读完。写出了作者读书的辛苦。(3)我的腿真酸了,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持另一条,有时忘形地撅着屁股依赖在书柜旁 ,以求暂时的休息。为了多读书,作者窃读时忍受了腿酸脚麻、 饥肠辘辘。(4)“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我”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

39、婪地吞读” ,这样写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5)“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怎样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贴” “装” “皱” “望”一系列动作,把作者为了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不让别人发现的动作、神态传神地表达出来 ,再加上细致的心理描写,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窃读的艰难以及作者对读书的酷爱。4文中写书店的老板和耳朵上架着铅笔的店员,有什么作用?“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书店老板的冷酷无情让“我”受到屈辱,心灵受了创伤。而耳朵上架着 铅笔的店员却明白我的

40、苦衷 ,特意为我留书,让我感受到世间的温暖,人间的爱。两相对 比,揭示本文主旨:你是吃饭长 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5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 “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 籍哺育的是灵魂,只有知识 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6拓展延伸(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2)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抓紧时间读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好书:读书也像开矿一样, “沙里淘金” 。赵树理善读书: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 熹读书的

41、乐趣: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日日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第一部分(18 段):窃读被抓的尴尬。第二部分(916 段):叙述窃读的酸甜苦辣。第三部分(1729 段):写“我”对在窃读时得到帮助的感激 。这篇文章通过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的语言,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1. 情节一波三折。作者通过富有悬念的起笔、中间的插叙、突然的转折及深化主题的结尾,把文章写得起伏有致,不断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开头连续设置悬念,让读者不断地追问“她要干什么” ,谜底揭开一角时,却又突生变故。结尾,读者预感到要发生什么时,又

42、有出人意料的转折。2内容真实感人。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是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窃读记 窃 读 被 抓 , 尽 显 尴 尬窃 读 中 自 有 酸 甜 苦 辣窃 读 中 得 到 一 些 帮 助 热 爱 读 书渴 求 知 识感 悟 人 生本课教学,我将课文品读作为教学重点,通过品读“我”窃读的心理、动作,充分感受作者对读书的酷爱,并引导学生分析本文一波三折、悬念迭起的写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12 论语十二章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 。2积累文言词汇。3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4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过程与方法坚持在独立自

43、主、合作交流,以诵读为主的学习方法中,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哲理深刻的名言警句,批判吸收儒家哲学思想。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难点解读各章语录,理解文章的大意。讲述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法。1孔子的画像。2春秋形势图。3 论语封面。2 课时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

44、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论语 ,就是这众多文献巨著中的一部,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孔子(公元前 551公元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 年,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整理过诗 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45、1听课文录音,完成两项工作:(1)听清字词读音;(2)思考这十二章论语分别属于“求知态度”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中的哪一类内容。2全班朗读,纠正字音,提示字义。指导学生翻译并理解课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 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讨论了学习和修养的过

46、程,这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蹴而就 ,而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 ,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为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 识融会贯通,能在温 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4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不改其乐”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翻译了前六章“论语” ,这节课,请同学们继续学习翻译后六章“论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

48、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 。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同时还提出,不符合道的富贵荣华,坚决不予接受,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 识 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

49、舍昼夜。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可返。感 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 时间求学。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一个人应该坚 定信念,矢志不渝。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整体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内容小结:(1)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