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大合唱语文第4单元集体备课.doc

上传人:笑对人生 文档编号:4336567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大合唱语文第4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年级大合唱语文第4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年级大合唱语文第4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年级大合唱语文第4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年级大合唱语文第4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单元分析单元分析:本单元以“人和自然”为单元主题,由四篇课文与语文百花园四组成。四篇课文分别是三篇精读课文麻雀、让它们自由生息、蒲公英的梦与一篇略读课文台湾蝴蝶甲天下。麻雀生动地讲述了一只老麻雀奋不顾身从猎狗眼前拯救从巢里掉下来的幼儿的故事。赞扬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抒发了作者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让它们自由生息介绍了日内瓦这座世界著名现代化城市中野草自由生息,野鸟与人共处的景象,赞扬了日内瓦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回归大自然的情怀。蒲公英的梦用童话的形式抒发了蒲公英在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中对清洁美丽的环境的渴望,形象的向人们介绍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教育人们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台湾蝴蝶

2、甲天下课文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台湾成千上万、种类繁多的蝴蝶和蝴蝶谷奇异的景色,使人感到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单元学习目标:1、认读 34 个字,会写 28 个生字,读准字音。2、理解课文,感悟文中的景,感受自然的美、了解动物的爱、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3、在阅读中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单元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感悟文中的景,感受自然的美、了解动物的爱、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2、初步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单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了解动物的爱、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

3、环境的思想感情。单元课时安排:麻雀 2 课时让它们自由生息 2 课时蒲公英的梦 2 课时台湾蝴蝶甲天下1 课时语文百花园四 3 课时教材分析 :麻雀这篇文章是 S 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人与自然”为主题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所选文章旨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这篇文章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事情的发生猛烈地风吹落了小麻雀;事情的发展猎狗想吃小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飞下来拯救小麻雀,吓退了猎狗;事情的结果我换回猎狗走开了。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学生

4、的自学能力经过将近半个学期的训练,已经能做到在课前做好预习,能自觉读通课文,并由家长签字,在课文中勾画出生字新词,在生字表里给生字组词,利用工具书自学课文内容,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不够,表现欲望不强,不爱举手回答问题,朗读水平不理想,由于唱读,往往读不出课文所要表达的感情,因此本课的教学应重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续运用抓住关键词语朗读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学习目标: 1. 帮助学生会写 “梧、桐、绒、掩、嘶、哑、搏、庞、危、险 ”10 个生字,会 认“嗅、巢、拯、嘶、哑、搏、庞、愣”8 个生字,掌握“摇撼、嫩黄、绝 望、安然”等词语。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

5、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 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 感悟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写作方式,并根据课后练习 2 进行训练。4. 在熟悉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主旨,体会爱的巨大力量,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强势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叙述顺序。2. 着重理解和欣赏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段落,结合文中重点词句充分谈 论自己的感受。学习难点:对本文中描写老麻雀部分的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体会老麻雀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强大的爱的力量。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

6、。启发谈话:麻雀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愿意多看它几眼。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少见的事。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三、自学课文。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四、检查预习、自学情况。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理解词义:摇撼、扎煞、绝望、拯救、庞大、安然、无可奈何等。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的是猎狗要吃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从

7、树上飞下来要与猎狗搏斗,“我”深受感动,带走猎狗的事。五、理清文章层次。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先写在“我”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发现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接着写猎狗欲吃小麻雀,但被一只老麻雀的勇气弄得愣住了;最后写了“我”带着猎狗走开了。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全文分两段:第自然段为第一段,第自然段为第二段,其中第、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六、作业。写生字和词语。根据课后的练习体会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新词。二、讲读课文。(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

8、点?(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

9、稍重一些。(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讨论事情的经过。()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默读第四自然段。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指导学生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

10、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愣妆、“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这篇课文描写了

11、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拯救了小麻雀的生命。老麻雀的英勇无畏,老麻雀伟大的母爱令人钦佩,令人感动。四、板书设计13.麻雀“爱”强大的力量搏斗 拯救猎狗 老麻雀 小麻雀(凶猛) 感 (弱小)唤回 动 怜爱让它们自由生息教材分析:让它们自由生息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瑞士的日内瓦,这个以油画般的湖光山色闻名遐迩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却有野草和鸟儿可以自由生息。在那里野草有园林工人定期修剪、养护,鸟儿可以与人们和睦共处。文中日内瓦人对野草、野禽的偏爱令人钦佩。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强,有一定的探究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比以前也有了很大

12、的提高。为此,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读题质疑,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自读自悟;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入到课文描写的特殊意境,理解日内瓦这座城市的与众不同。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日内瓦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采用的是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叙述方式。3.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瑞、筋、镶、嵌、僻、贱、赴、啄、屑;要求会写的 字有:钢、筋、政、统、守、染、联、占、尊、叉;要求掌握的词语有:钢 筋、市政、统一、守护、染绿、联合国、独占、尊严。学习重点:学习课文的 2-6 自然段,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

13、抓住重点句,了解日内瓦人是怎样让“它们”自由生息的。学习难点: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认识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叙述方式。学习时间:三课时学习准备:1日内瓦的城市风光图片(录像)2多媒体课件3生字、词语卡片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1、现在世界上现代化的大城市越来越多,建设得越来越先进,你知道哪些现代化的大城市?2、看,这是世界上著名的日内瓦。(图片或影像)这座城市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介绍日内瓦的课文。(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巩固字词,引发思考。学生书写题目时自然会想到:为什么是“它们”而不是“他们”?“它们”指谁?3齐读课题。4引导质疑:读了

14、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并带着问题学习课文。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1、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看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2)指名让学生朗读分段朗读,检查字音掌握朗情况。然后学生评议,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2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认读生字看片同时,结合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或提出并解决相应注意问题。利(1)“ 筋” :指什么?结合图片理解“钢筋”。了解它是动物、人体中的一部份。(2)“ 剪、栽、啄、赴 ”:都是表示什么的词?动作与什么

15、有关?所以字中带有什么偏旁?(3)容易写错的字是哪几个?在桌上写两遍。(啄、餐、)(4)“ 联、连 ”“溅、贱”如何区分?(组词)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识字、写字能力,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放手,充分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运用所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掌握生字、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学、合作能力。同时,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与指导的强化,并注意渗透相关的汉字知识。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问题。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的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全面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再读课文,思考文中的“它们”指的是谁?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

16、”的?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二)复习生字、词1抽读生字卡片。2重点巩固易错字:啄、餐3、课文从哪几方面写“让它们自由生息”的?(从野草和鸟儿的这两方面描述日内瓦人“让它们自由生息”。)(三)理解感悟课文1引入:()板书知道课文主要介绍的是日内瓦的什么在自由生息?()板书课题:回忆课题中“它们”指的是什么?()板书:野草 小鸟2指名分别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野草在自由生息的?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小鸟在自由生息的?整体感知每一部分,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按不同部分练段成篇的方法。3日内瓦人怎样让野草“自由生息

17、”的?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现学生谈到的重点语句,朗读、理解:(1)日内日瓦的绿地虽然大多是地毯般美丽的人工草皮和花坛,但也时时可见花花绿绿的野草和野花。引导感悟:A:一般的现代化城市对野草会怎样?B:虽然但是表明什么?由此看出什么?C:“时时可见”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可见 ”?结合()在路边、树旁、楼房偏僻角落以及城乡结合处,凡无需特别美化的地方,都生长着野草和野花,它们得到园林工人的定期修剪养护。引导换词理解:A:如果说前面的句子告诉了我们野草“时时可见”,那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同样用“可见 ”来概括吗?(3)日内瓦植物园的一面山坡,野草高高

18、生长在里圈,人工栽种的草皮低低守护在外围,两者错落有致,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引导感悟:“只有没有”看出什么?你看到城市的草坪。什么样?通常人们会怎样做?:提供资料:人工草皮的价格。野草需要用钱买吗?:引入:野草不仅不需要钱来买,日内日瓦的人们 还非常重视野草的价值,他们是怎么做的呢?()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从第四自然段中你又感受到什么?:学生默读后自由发言。:教师启发引导:对野草如何自由生息的理解主要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品读词语、资料运用、朗读评议等方式来使学生感悟。4日内瓦人怎样让小鸟“自由生息”的?(1)默读课文第 56 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划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

19、,你感受到了什么?(2)小组讨论、交流。(3)如果你是这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对别人介绍日内瓦如何是自己的乐园?此部分教学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采取自悟、合作的方式,然后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变成小鸟来感受小鸟在这座城市中的自由。(4)指名表演或介绍,大家评议。在评议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景,理解日内瓦人民对小鸟的保护与喜爱。(5)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5总结:课文重点讲的是几部分内容?如何连段成篇的?理清文章脉络,读书写作结合,了解课文按不同方面叙述的写作方式。第三课时(一)指名读课文,回忆: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重点出示:日内瓦的鸟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也”说明什么?对什么而言?()

20、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过渡句)(二)学习生字:重点指导“餐”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穿插。(三)拓展交流。()日内瓦的资料展示。()关于环境保护的事例或建议。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结合生活实际,收集有关资料,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四)语言训练:课后练习三的练习。(1)出示句子,指名读。(2)理解带点词的意思。(3)练习说话。(4)动笔写句。(5)互相检查、评议、纠正。蒲公英的梦教材分析:蒲公英的梦是一篇科学童话,写的是在城市的街心公园里,一棵蒲公英开花了,但是她深受城市恶劣环境的困扰,渴望生活在美丽的环境中,后来在梦中她的愿望实现了。文章通过童话体裁和故

21、事中鲜活的形象向人们介绍了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教育人们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尤其对儿童有着很强的可读性,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准生字,积累词汇。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

22、识。学习重点: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迫不及待、酸雨、呼啸、改善、污染等词语的理解。学习准备:蒲公英图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酸雨、污染等资料和知识学习时间:3 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学习“梦”: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中的“梦”字。2学习“梦 ”:如何记忆?3谈话:你做过什么梦?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做梦?4课文写的是谁做了一个梦?- (板书课题)5给“ 蒲” 注音:强调“蒲”读“p ”,不是“ p”。6、引入:蒲公英做的什么梦?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激发情趣是学生上好一

23、节课的前提。课前以梦为题谈话,容易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便于结合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蒲公英的感受。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自主识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略)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两人互相检查。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识字能力、挖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检查识字掌握情况。(1)课件出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读生字。(2)抽读生词卡片,抢读练习。指名分别读每个自然段。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巩固识字。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再读课文,发现问题

24、,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布置作业:书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思考: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你对课文中的蒲公英产生了怎样的感觉?课文主要写的是蒲公英在城市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中的困扰和对美好环境的渴望,因此,从一开始进入学习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进入情境,才能使学生感同身受,更好地理解课文。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指名读课文:哪部分写的是蒲公英的梦?把课文中相关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采取变序方式引导学生首先从梦入手,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学生此时最感兴趣的是蒲公英到底做了什么梦?形象感知梦的美好,才能更好地理解蒲公英在

25、污染的环境中的困扰。2、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梦境的美好。根据学生体会板书:梦时间:第二天夜里梦境:草原美、太阳笑、微风吹、蝴蝶蜜蜂飞。感受:快乐笑(1)指名读。(2)自由选读自己认为梦中最美的情景。(3)引导思考:梦中的蒲公英“快乐地笑了”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3.品读现实生活中蒲公英的生活环境和感受(1)默读课文,找出表示现实生活中蒲公英不快乐的句子画出来。(2)蒲公英为什么不快乐?根据自己找到地句子,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们交流。(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并讨论、朗读相关语句。根据学生提出的句子投影出相应文字内容,进行感情朗读和感悟。A:根据学生谈感受归纳板书:开花前:时间:深夜,遭遇:汽车叫

26、喊废气酸雨感受:叹息,愁眉苦脸、难受、担心、一直想。B:总结,过度:是啊,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不担心呢?不过还好,第二天一早,椰子树上飞来几只小鸟儿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不料却遇到怎样的遭遇?C:小组讨论:交流开花后的遭遇和感受,归纳板书:开花后:第二天一早黑烟呛、汽车叫、罐子砸。咳嗽弄脏差点震落花瓣痛昏、哭根据板书归纳: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是学习连段成篇的方法,这课书采取的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的方法写作的。在学生深入感悟课文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归纳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事件和产生的不同感受,有利于使学生感受这一写作方法。读后总结,水到渠成。

27、另外,教学中安排学生归纳板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合作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真正看作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时间与空间,进行语言实践。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听。学生评议读书的情感表达。第三课时一复习生字。(区分“脑、恼”、“废、费”。)二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懒、遭)三积累字词、造句。(课后第三题)四实践活动。(课后星号题)展示污染图片。1.一边出示一边简述,观察体会。2.看完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3.假如你是蒲公英,你还希望人类不要做哪些破坏环境的事呢?4.蒲公英是多么憧憬生活在没有被污染的环境中呀!面对痛苦的现实,弱小的蒲公英做了

28、一个美好的梦。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声,再次通过朗读来想象蒲公英美好的期待吧!五、展望未来。 1.虽然是场梦,但有梦就有希望,有努力就有可能将美梦变为现实,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蒲公英美梦成真呢? 2.带着把蒲公英梦想变为现实的决心,再次齐读课题。 3.提出希望:保护环境十分重要。让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吧。台湾蝴蝶甲天下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因罕见而闻名于世的观赏物台湾蝴蝶,课文围绕“甲天下”从“珍奇、繁多”两大特点出发,安排珍稀品种、繁殖生长、活动区域三个方面的材料逐一加以说明。文章主要采用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同时又借助一些记叙性和描绘性语言把台湾蝴蝶动人的形象、优美的舞姿及入

29、谷过冬的壮丽景观描绘的引人入胜,让人真正感触到台湾蝴蝶“甲天下”之奇、之美、之多,同时也反映出宝岛台湾和谐的自然生态之美,流露出作者对这份和谐优美环境的由衷热爱之情。学情分析:据了解本班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字体书写普遍不规范还不工整,上课小动作多。其次是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导致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尤其害怕习作,还没有养成自觉写日记的习惯。特别是作业的完成情况非常不理想,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养成了不写作业的现象,尤其是家庭作业。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 11 个生字,理解 11 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独一无二”、“赞不绝口”造句。2、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知道台湾蝴

30、蝶的特点,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学习重点: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学习难点:深刻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增强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学习方法:朗读感悟 小组合作学习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 课时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1、解题激趣。理解“甲天下”。台湾蝴蝶居天下第一位,这是为什么?2、自学课文。(1 )读课文,所说你对台湾蝴蝶的印象。(2 )自学生字,注意声旁的读音。(3)联系上下文理解:绿草如茵、繁殖、珍品、灿烂夺目、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古木参天、迁徙、赞不绝口。3、检查自学情况。二、再读课文。(出示学习提纲)1、课文写台湾蝴蝶的特点,安排了哪几方面的材料?2、讨论小结:

31、品种多,繁殖期,活动区。三、细读课文。1、自读第二段,找出全段共写了几种蝴蝶?2、自选一种蝴蝶,找出它有什么特点?3、朗读课文。四、细读 2、 3 自然段。1、自读 2、 3 自然段。(感受。)2、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体会语言的优美)3、朗读背诵。五、课外延伸。1、关于台湾蝴蝶,你知道的课外知识还有哪些?师生交流,学生为主,教师适当补充。台湾蝴蝶种类有 400 种之多,名列世界之冠,其中最为名贵的有大红纹凤蝶、蛇头蝶、红边小灰蝶、宽尾凤蝶、皇蛾阴阳蝶、兰屿黄裙蝶等等。台湾蝴蝶的活动区域,主要在南投县的埔里、雾社及阿里的山林地带。在屏东县还发现了9 处蝴蝶谷。每年入冬,成千上万五光十色的蝴蝶

32、云集在蝴蝶谷里过冬。在台湾蝴蝶的活动地区,有不少人专以捕蝶为业。有的做成蝴蝶画,有的制成蝴蝶标本,这些蝴蝶产品,都深为人们欢迎。四、作业:完成练习册五、板书设计:种类多 数量大 甲天下(总)台湾蝴蝶甲天下 品种多 名贵(大、奇、美) 独一无二(分)黄蝶翠谷 成千上万 奇异(分)语文百花园四内容简析:本次“语文百花园”安排了五个栏目,包括“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话会道、笔下生辉”。这些练习既能巩固本单元涉及的语文基础知识,又可以积累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学情分析:学生的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感悟能力较差,学生搜集和存贮的好词、佳句、文段较少,能灵活运用所积累材料的学生寥寥无几

33、。学习目标:1. 通过巧记带有 “风”字的成语、体会形容词的练习,熟悉掌握汉语知识,进 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内涵与底蕴。2. 通过读读背背中乐游原 的积累,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这首古诗。3. 通过“我的采集本” ,搜集了解祖国宝岛台湾的知识。4. 通过阅读大理的“风、花、雪、月 ”,让学生体会祖国风光的秀丽,激发 学生的爱国热情。5. 通过“能说会道”小小辩论会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思辨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做好辩论前调查、了解、记录的良好习惯。6. 通过笔下生辉 以“变了”为题,让学生写出一个地方的环境变化,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习重点:1. 分类积累成语。2. 围绕一

34、个主题分正反双方进行辩论。学习难点:1. 把句子写具体。2. 仔细观察某地的环境变化,感受环境变化,写出这个地方以前到现在的变化 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语文百花园看看,好吗?二、学习“语海畅游”(一)学习“巧记成语”1. 课件出示:巧记成语。(展示课件第三屏)风平浪静 风调雨顺 风吹草动 风雨同舟风起云涌 风吹雨打 风卷残云 风雨交加(1)请大家读一读,看谁读得最准确。(2)大家认真观察,这些成语有什么规律。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2. 师小结:我们在记成语时,要学会发现规律,这样记忆就会

35、容易得多。3. 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二)学习“注意带点的词语”1. 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句子。(展示课件第四屏) 红彤彤的朝阳从东方徐徐升起。穿着花衣服的游客一走进山谷,一群群蝴蝶就会围着他们飞舞。2. 请男女生分别读这两句话,其他孩子注意听,想象一下句子描绘的画面。3. 认真观察,带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4. 分小组读。5. 延伸学习内容,谁还能给这些带点的词语换个说法?三、学习“积少成多”(一)读读背背乐游原1. 刚才学习了词句的内容,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课件出示古诗乐游原及配图。(展示课件第五屏)2. 全班齐读,同桌互读,熟读成诵。3. 各小组交流对古诗的理解。4. 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36、,教师适时点拨。(二)我的采集本1、出示:台湾地图及宝岛知识。(展示课件第六屏)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对了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你们读读,看看告诉我们什么?2、说一说你所了解到的台湾吧。四、布置作业 让学生收集更多的有关台湾的资料,如邮票、图标、纪念章等。第二课时一、复习1. 背诵、默写乐游原 。2. 同桌互相批改,教师反馈学生默写情况。二、阅读平台大理的“风、花、雪、月”1. 指名分段朗读短文 大理的“风、花、雪、月 ”,要求读得通顺、连贯。2. 作者在短文里告诉我们什么?3. 自读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4. 短文介绍了大理哪几个地方的风光?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5.

37、你喜欢哪个景观?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是什么?6. 读了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吗?(三)“能说会道”小小辩论会1. 教师读题目的要求。 2. 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 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图片,并先在本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4. 各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各个小组进行评价:是否讲得清楚明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 (1)辩论前,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选择一个或几个地方进行调查了解,并作好记录。(2)按照观点的不同分成正方和反方,认为“环境变好了”的同学为正方,认为“环境变坏了”的同学为反方。 (3)辩论时,要讲清楚你

38、了解了什么地方,那里环境如何,你有什么感受。 (4)辩论中要注意听清对方的观点,用事实进行反驳。 5. 开展辩论会,教师当裁判。 6. 辩论会小结,为本次的习作做好准备。第三课时笔下生辉 环境变化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个小小辩论会,开展得相当成功,可有的同学还没有机会一展自己的口才,怎么办呢?2. 全班交流。二、独立思考,选准切入点,自主习作1. 你们想利用手中的笔来写写你所了解到的环境变化吗?2. (课件展示第七屏)(1)在调查了解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我们再以“变了”为话题,写一个地方的环境变化。(2)想想这个地方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3)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按一定顺序写下来,能写出自己的感受更好。(4)写完后和同学交换着读一读,互相提出修改意见。互相帮助,再认真修改。3. 学生独立思考,选准切入点,开始习作,教师巡视指导。三、自查互评,修改完善,展示共赏1. 轻声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修改。2.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赏。3. 认真预写,择优在“我能写我会写 ”习作栏中张贴,全班共赏。板书设计: 有哪些变化?过去 现在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