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冶金过程强化论文论文题目:硅热法炼镁过程中的强化指导老师: XXXXXXXX班 级: XXXXXXXX姓 名: XXXXXXXX学 号:XXXXX XXXX硅热法炼镁过程中的强化摘要:硅热法又称皮江法,是以白云石为原料、硅(铁)为还原剂、萤石为矿化剂,将煅烧后的白云石粉碎至 200 目左右,制成球团,装入还原罐,在 1200左右的高温和小于 13.3Pa 的真空下热还原制得结晶镁, 经精炼后再铸成镁锭。20 世纪80 年代末期 ,皮江法在中国大陆得到了蓬勃发展,以连续 40%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使中国成为世界生产金属镁的第一大国。2004 年全球原镁产量为 64.4 万吨,而中国原镁产量为 45
2、.0 万吨, 占了全球产量的 69.88%,而中国镁产量的98%是用皮江法所生产。关键词:白云石 强化 我国金属镁产量增大迅速。1990 年只有 0.59 万吨;1999 年镁产量达到 12万吨,超过美国跃居第一;2000 年镁产量约为 20 万,几乎占世界产量的40%;2006 年镁产量达到 61.3 万吨,比 1990 年增长 100 倍。我国镁工业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一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市场经济调动了地方、集体、个体兴办炼镁企业的积极性;二是由于热法炼镁工艺的改进,使其投资少、技术可行。目前我国炼镁方法几乎全部是热法炼镁。本文将从还原时间、温度、配硅比及制球压力等方面对镁产出条件的选择及
3、优化进行研究。 1、硅热法炼镁的基本原理1. 1 MgO 还原的热力学原理为了将镁从氧化镁中还原出来,只有用对氧亲和力大于镁对氧亲和力的物质作为还原剂才行。通常,衡量氧化物亲和力大小的是氧化物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图 1-1 中绘出了一系列氧化物标准吉布斯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从上面图可知:各种氧化物的G 值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的方向与幅度各不相同,有些曲线的相互位置都发生了变化。从图还可推知,只有在温度超过 2373以后,SiO2 的稳定性才会高于MgO 的,才能发生如下反应:2Mg + O2 = 2MgO (1)Si + O2 = SiO2 (2)2MgO + Si = SiO2
4、+ 2Mg (3)计算表明:在温度低于 2000K 时,用 Si 还原 MgO 根本就不可能。1. 2 MgOCaO 还原的热力学原理从前面知道,用硅还原氧化镁时,如果常压则温度必须超过 2373,这在实际中实现起来很难,并且在此高温下,SiO 2 与 MgO 会反应生成硅酸镁。但是,根据热力学,如果反应过程中存在 CaO,则还原温度可降到 1750,下页的图中列出了某些复杂氧化物的吉布斯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从上图可知,当温度超过 2060后,会发生如下反应:4MgO + Si = 2Mg + 2MgOSiO2此反应是一个造渣反应,可以降低反应温度,然而也降低了 MgO 的有效利用率。当有 C
5、aO 存在时,由于 2CaOSiO2 比 2MgOSiO2 更加稳定,所以可以发生:2(CaOSiO2) + Si = 2Mg + 2CaOSiO21. 3 MgOCaO 真空还原的热力学原理从前面知道,常压下还原 MgO 的温度超过 2373,当有 CaO 存在时,还原温度可降至 1750,这么高温度在工业上实现起来有相当难度。那么,如果将常压改为真空状态,会怎么样?下图是某些物质在不同真空度下吉布斯自由能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就反应:2MgO + Si = 2Mg + SiO2 而言,MgO、Si 、SiO2 均为固态,其活度为 1,此时,吉布斯自由能的表达式为 G= G0+RTlnpMg当反
6、应中 PMg 101.325pa 时, RTlnpMg 为负值, G G0 这有利于将反应的温度降低。所以,硅热法炼镁,一般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2、影响还原效率及硅利用率的因素2. 1 还原温度右图为 p1716 2 105Pa,配硅比11 时在不同的时间下,镁的还原效率与硅利用率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图中虚线为镁的还原效率,实线为硅的利用率。此外还标注了时间为 1-2h 时镁的还原效率与硅的利用率的数值。上图表明:1)随着温度的升高,在同一还原时间内,还原效率和硅的利用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低温区域内,镁的还原效率和硅的利用率与温度的关系近似为直线,曲线的斜度较大,也就是说,在低温区域内,同
7、一时间内镁的还原效率与硅的利用率增加更为明显。2)当温度超过 1150以后,还原效率与硅利用率增加较少,曲线趋于平缓。为了达到较高的镁的还原效率与硅的利用率,温度必须高于 1150,但是,当温度超过 1200以后,同一时间内的还原效率与硅的利用率增加也不多,由于还原罐的材质在高温下抗氧化的性能较小,故温度不能超过 1200所以,硅热法炼镁过程,最合适的还原温度范围是 1150-1180,在这一反应温度范围内,镁的还原效率实验值可达 93-95 ( 还原时间为 2h),工业生产中镁的还原效率可达 85以上( 还原时间为 8h),硅的利用率可达 87-88(实验值),工业生产中硅的利用率可达 70
8、75。为了达到同样的还原效率,如果还原时间较短,则需更高的还原温度和进一步降低还原体系中的剩余压力(13Pa)。2. 2 还原时间在一定的还原温度与体系的剩余压力下,增加还原时间,可以使热传递的深度增大,还原反应彻底,从而,镁的产出率高,硅的利用率也高。下图是配硅比1 1 ,P 17162 105Pa,在 1100 、 1150、1200 三种温度下,不同还原时间内镁的还原效率与硅的利用率变化。图中的虚线为镁的还原效率,实线为硅的利用率。上图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镁的还原效率和硅的利用率随之增加。在反应开始阶段,镁的还原效率和硅的利用率增加较快,曲线的斜率也较大。随着反应的进行,开始时反应
9、速度很快,后来反应速度急剧减小,当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曲线的斜率几乎为零,即反应速度近于零。由此表明,还原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反应速度很慢,再延长反应时间已经没有意义了。对于不同的还原温度,达到最大镁的还原率的时间不同,1200时约为 15h(实验值),工业生产时为 76h,1150时约为 175h(实验值),工业生产时为 85h。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提高还原温度比延长还原时间更能增加产量和提高硅的利用率。但是在生产上由于还原罐材质受到影响,不能用提高还原温度来缩短还原周期(即缩短还原时间 )达到高产的目的。这样做势必缩短了还原罐的寿命。所以在低于 1180温度下还原可适当延长还原时间,但是绝对
10、不能用提高温度、缩短还原时间来提高镁的还原效率和硅的利用率。2. 3 制球压力球团的真空热还原,在温度、还原时间、配料比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制球压力的增大,镁的产出率和硅的利用率增大。但是,不同矿物结构的煅白,它有一个最佳的压力值,压型压力超过此值后,还原温度、还原时间、配硅比增大都对镁的产出率,硅的利用率影响不大,压型压力超过此值后,镁的产出率和硅的利用率反而降低。上图为在 1100、l125、1200) 下,还原效率和硅利用率与压型压力的关系曲线(M 11 ,还原时间为 15h) 。图中虚线为还原效率,实线为硅利用率。24 配硅比的影响还原过程中反应式:2(MgOSiO2) + Si = 2
11、Mg + 2CaOSiO2其配硅比(M)为 Si2MgO1此时镁的产出率一定,而硅的利用率最大。如果增大配硅比,则镁的产出率增大,硅的利用率降低,所以对硅热法炼镁而言,镁的产出率随配硅比的增加而增大,硅的利用率随配硅的增大而降低。右图是在 1100 、1125 、1150 、1200,1716.2105Pa,1.5h 时,还原效率、硅利用率与配硅比之间的关系曲线。前图表明:1)当配硅比(M)增加时,镁的还原效率随着增加,而硅的利用率却逐步减小2)当 M1 25 以后,镁的还原效率增加很少,而硅的利用率则降低很多。当M1 时,硅的利用率基本上保持一定,而镁的还原效率却很低,尽管硅的利用率较高,但
12、由于镁的还原效率太低,工业生产中是很不合算的。因此最佳的配硅比应在 M10-1 25 之间。在工业生产中配硅比应取多少为好,可以根据白云石结构、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制球压力的条件确定,但更需要从经济角度来考虑,也就是说,应该考虑当时市场上硅铁与镁的比价,当硅铁价格较高时,选择 M1,当镁的价格上涨时,则取125。3. 结语硅热法炼镁技术虽是我国主流的炼镁技术,但它依旧能耗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废渣+废气” 几乎没有处理,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作为代价!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考虑各方面的技术要点,才能更好的在白云石中提取镁金属。而除了以上提到的控制因素外,还有杂质、冶炼设备对整个流程的影响,需要我们更多的研究。参考文献:1硅热法炼镁生产工艺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徐日瑶主编)2金属镁生产工艺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徐日瑶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