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演练及解析 15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臧 与 谷 二 人 相 与 牧 羊 而 俱 亡 其 羊 问 臧 奚 事 则 持 策 读 书 问 谷 奚 事 则 博 塞 以 游 二 人 者 事 业 不 同 其 于 亡 羊 均 也(庄子骈拇)答案: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持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2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夫 学 者 所 以 求 益 耳 见 人 读 数 十 卷 书 便 自 高 大 凌 忍 长 者 轻 慢 同 列 人 疾 之 如 仇 敌 恶 之 如 鸱 枭 如 此 以 学 自 损 不 如 无 学
2、(节选自颜氏家训)答案: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3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画横线的句子断句。伯乐一过冀州之野,而马群遂空。夫 冀 北 马 多 天 下 伯 乐虽 善 知 马 安 能 空 其 群 邪 解 之 者 曰 吾 所 谓 空 非 无 马 也 无 良 马 也 伯 乐 知 马 遇 其 良 辄 取 之 群 无 留 良 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序)答案: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4用“/”
3、给下面一段文言文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郁离子曰:“善 战 者 省 敌 不 善 战 者 益 敌 省 敌 者 昌益 敌 者 亡 夫 欲 取 人 之 国 则 彼 国 之 人 皆 我 敌 也 故 善 省 敌 者 不 使 人 我 敌 汤 武 之 所 以 无 敌 者 以 我 之 敌 敌 敌 也。惟天下至仁为能以我之敌敌敌,是故敌不敌而天下服。 ”(选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答案:善战者省敌/不善战者益敌/省敌者昌/益敌者亡/夫欲取人之国/则彼国之人皆我敌也/故善省敌者不使人我敌/汤武之所以无敌者/以我之敌敌敌也。5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并翻译加横线的句子。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
4、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断句。曾 子 衣 敝 衣 以 耕 鲁 君 使 人 往 致 邑 焉 曰 请 以 此 修 衣 曾 子 不 受 反 复 往 又 不 受 使 者 曰 先 生 非 求 于 人 人 则 献 之 奚 为 不 受 曾 子 曰 臣 闻 之 受 人 者 畏 人 予 人 者 骄 人。 (2)翻译。译文:_译文:_解析:第(2)题考查点为句式“不我骄也”(宾语前置句),实词“纵(即使)、骄(轻视、傲视、看不起)、足以(完全能够)、全(保全)、节(节操、
5、操守)” ,虚词“乎”(表反问语气,吗)。答案:(1)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2)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曾参的话,(说明他)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参考译文: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种。鲁国国君派人前往送给他一座城池,对他说:“请你用它来置办衣服。 ”曾子没有接受。使者回去了,再一次前往,曾子又一次不肯接受。使者说:“你没有向人请求,人家就送给你,你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接受别人东西的人畏惧别人,
6、给予人家东西的人傲视人。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曾参的话,(说明他)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6把下面两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说苑杂言)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 (荀子法行)(1)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译文:_(2)有而不施,穷无与也。译文:_解析:(1)“达人者”的“达”为使动
7、用法;(2)“与” ,动词, “帮助、援助”之意。答案:(1)自己通达又能让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也是不可能的。(2)富有时不施舍,穷困时就没人援助。7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 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而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选自学记)【注】 庸:归功。译文:_答案:善于学习的(学生),教师闲逸却收到双倍的功效,大家(学生们)都归功于老师教学得法。不善于学习的(学生),教师很辛苦,收效却很小,大家
8、(学生们)都埋怨老师教学不得法。善于发问的老师,就像砍坚硬的木材,先砍容易砍的地方,后砍结节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就都迎刃而解了。不善于发问的老师与此相反。善于对待学生发问的老师,如同撞钟一样,敲得轻音响就小,敲得重音响就大,自然地等待撞击,让声音完全发出来。不善于对待学生发问的老师与此相反。这些都是提高学习效果的规律。8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_答案: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身的不足,教别人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参考译文:即使有精美的菜肴,
9、如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身的不足,教别人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后,这样才能反躬自问;懂得了自己知识贫乏之后,这样才能努力进德修业。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9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_答案: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作罢。参考译文:张溥幼年爱好学习。所读的书一定要用手抄过,抄完朗读一遍,就把它烧掉;再抄(再烧),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作罢。右手握笔管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间都磨起了老茧。冬天手被冻裂了,每天要用热水烫好几次(才能继续抄书)。后来他给书房取名叫做“七录斋” 。10阅读下列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王大怒,诛之。王不知客之欺己,而诛学者之晚也。译文:_答案:燕王不明白是那个门客欺骗了自己,却怪罪学习的人行动太慢而杀了他。参考译文:有一位门客(想)把长生不死的方法教给燕王,燕王就派人去学习,所派去的人还没有来得及学习,那位门客就死了。燕王很生气,诛杀了(那位被派去)学习的人。燕王不明白是那个门客欺骗了自己,却怪罪学习的人行动太慢而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