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毕业论文范本.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4320374 上传时间:2018-12-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毕业论文范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毕业论文范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毕业论文范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毕业论文范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毕业论文范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陶瓷雕塑、人偶、哥特文化的三者结合学 号: 200730140501 姓 名: 黄泳亮 院(系): 科技艺术学院 专 业 : 环境雕塑 指导老师: 邹华 谢璇 完成时间: 2010 年 12 月 06 日 摘 要当代社会存在着许多失业,歧视,文化的腐败,道德的沦丧等等,人们对物质日益变态的强烈欲望使人的灵魂越来越苍白扭曲,最重要的人本精神正离我们而去,人们似乎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腐烂都无动于衷。我希望我能看透这一切,我一度颓废厌世,观察着现实的种种凡俗和道德规矩,我想宣泄,想唤醒人们的本真,唤醒那在心灵深处最纯洁的真挚情感。可现实告诉我:我没有

2、这个能力。我只能把这情感宣泄在创作自己的作品当中。取名“恶作剧精灵” , “恶作剧”一词正是对我自己的嘲笑和讽刺关键词:陶瓷雕塑 人偶 哥特文化 恶作剧精灵 死亡 黑暗 阴沉 社会 精神目 录引 言1.1 我所爱的哥特文化2.1.1 当代哥特的风格.2.1.2 哥特文化是我作品的精神内核4.2 我爱的人偶.4.3 我眼中的现代陶瓷雕塑.5.3.1 现代陶瓷雕塑对我的影响6.4 我的作品恶作剧精灵.6.4.1 创作过程7.结语10参考文献10.致谢11.陶瓷雕塑,人偶,哥特文化的三者结合引 言艺术是什么?这是我 4 年反复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按照百度词典上的解释,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

3、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1】 。我认为现代陶瓷雕塑艺术追求的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自然情感的宣泄与展现,把对生活的自身感受和观念注入作品的创作中,按照自己的审美意识去追求对美的感受。人偶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人物造型,我觉得它很能体现我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一切都是被安排着成长,正如人偶总是操控在它主人的手中,没有自由,只能默默的接受。哥特文化对我的影响非常之深,它独特的,却又富有魅力的表现方式,深深吸引着我,它总是表现出一种孤独的,阴沉的精神气质,它总是去探讨那些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本文我将对:陶瓷雕塑

4、,人偶,哥特文化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去创作自己的作品,我给它取名叫做“恶作剧精灵” (亦称:哥特式傀儡娃娃) 。页码 11 我所喜爱的哥特文化 哥特式艺术在西方艺术史中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它涉及到多极的评价,并且因为欧洲民族发展中的宗教、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持久的美学标准和审美原则的观念之争。当代哥特艺术设计伴随着哥特音乐的发展而出现,具有黑暗、死亡、阴郁、神秘的内涵和风格特征,体现出了深刻的艺术表现力【2】 。提到“哥特”一词,我们通常会联想到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雕刻、玻璃器皿、灯饰或者装饰画。而它最初其实只是人类学范畴中的一个称谓,用来指代德国古民族的一支。美术史上的“哥特式艺术风格

5、”指的是 12 至 16 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以新型建筑为主的艺术,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伴随着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 “哥特”一词又开始被认为是和黑暗、奇异、鬼魅相关联了。而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一场新兴的“哥特文化运动”逐渐在英国兴起并波及到世界范围,这场运动囊括了文学、音乐、美术、设计、服饰、影视等多方面的内容,音乐在其中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3】 。1.1 当代哥特的风格恐惧、黑暗、死亡是哥特文化最初的基本元素。对黑色的偏爱,拥有着吸血鬼之类的异端形象符号以及黑暗、死亡、阴郁、神秘的内涵就是当代哥特艺术设计的风格特征【4】 。特说明以下几点

6、:(一)黑暗的独特视觉表现.哥特风格设计具有独特、鲜明的视觉表现力。其充满黑色情趣的外在艺术形式是其区别于其他设计风格的主要特征。以音乐唱片封套设计为例 如图设计较多呈现神秘、黑暗甚至是恐怖的视觉效果,在设计的用色和视觉形象方面:哥特风格最为常用的就是黑色和其他一些深色系颜色,甚至很多设计只有黑白二色。在造型上,往往比较另类,设计字体偏好使用哥特字体(哥特文化自己独特的字体风格) 。可以看出哥特艺页码 2术设计更多的是对人类内心阴暗面的探求和挖掘,表现一种黑暗的诗意。(二)孤寂疏离的浪漫主义情怀与阴沉,颓废的精神内核新哥特文化运动在思想内涵上直接受益于 18、19 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化运动,因此

7、作为新哥特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哥特风格的设计所要表现的都是一种充满个人情感的浪漫主义情怀。这种浪漫主义与传统意义上的浪漫、美好、崇高不同,它往往带有颓废、神秘的感情色彩。 如图 哥特风格的设计是一种另类的浪漫主义,它着眼于表达个人的情绪和感受,只是这种感受往往是更关注人内心的阴暗面。表现出一种阴沉,抑郁的氛围,抛弃了色彩的运用,黑色往往是作品的主色调。(三)死亡美学的展示哥特文化迷恋死亡,死亡所演绎出来的腐败、末日、毁灭等情景是哥特所追求的极致,这种极致符合它的审美,同时也是对这个“恶毒” 、 “无聊”的社会最大的讽刺和颠覆【5】 。它以一种非 常人的视角来透视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对社会阴暗

8、处的仇恨与咒骂,也是对当代社会的种种弊端、假惺惺的传统和教条的反抗和不满。哥特文化看中的恰恰是“死亡”带给人的独特的阴沉气质和本真的自然【6】 。如图 哥特风格的设计常常将死亡美学作为一个展示的重点。页码 31.2 哥特文化是我作品的精神内核当代社会存在很多失业、战争、歧视、文化的腐败、道德的沦丧人们对物质日益变态的强烈欲望使人的灵魂越来越苍白扭曲。最重要的人本精神正离我们而去,人们似乎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腐烂都无动于衷。我希望能看透了这一切,我一度颓废厌世,观察着现实中的种种凡俗和道德规矩。我想宣泄,想唤醒人们的本真,唤醒那在心灵深处最纯洁的真挚情感。可现实告诉我:我没有这个能力。我只能把情感宣

9、泄在自己的艺术作品当中,取名“恶作剧精灵” ,“恶作剧”一词正是对我自己的嘲笑和讽刺。哥特文化这时深深的吸引了我,我发现它是那么的符合我的内在精神特质。让我对黑暗,阴沉的精神以及死亡美学产生浓厚的偏爱,而这些我喜爱的哥特文化艺术特征正是我想通过我的毕业作品所去表达的,可以说哥特文化就是我作品的精神内核。我将自己对于人生的痛苦,世界和社会的黑暗面的理解作为一种审美现象来进行欣赏,以一种艺术的角度而不是现实道德的评价来表现人生的苦难和生命的无奈,表现的是最基本的“人与社会” , “人性与道德” , “生活与生存”等关系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些矛盾正是我所想通过我的作品去表达的,我想也是我以后艺术

10、道路的方向和指示标。2 我喜爱的人偶人偶有很多种类,我的结合主要采取人偶的型体式样来表现我所要的艺术效果:其中传统的人偶品种有三大类: 杖头人偶、提线人偶和布袋人偶。图片 这三种人偶中,提线人偶的形象最为完整,其余两种,只有上身,没有双腿,根据剧情需要,再为其打上双腿。我最为喜爱的就是这个提线人偶, 如图页码 4我觉得它很能体现我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一切都是被安排着成长,正如它总是被操控在它主人的手中,没有自由,只能默默的接受。这样的感受让我将提线人偶作为我作品的造型式样。而目前流行的是 BJD 之类的人偶,它起源自欧洲,泛指各种拥有球型关节的可动人形(人偶) 。球体关节人偶体型标准,细节精致

11、,由于关键部位装有球型的关节,使人形能够做出许多接近于真人的姿势。 如图2.1 两种人偶的先结合我吸收了提线人偶中线对于人偶的作用,BJD 人偶中我喜欢的球形关节的式样。这样我先将它们结合起来,这样看起来就更加的能体现出孤寂,阴沉的精神感觉,方便于我将人偶这一形象与哥特文化有机结合。3 我眼中的现代陶瓷雕塑作为一门艺术,技术并不是现代陶瓷雕塑的全部。除了对技术层面上的把握外,现代陶瓷雕塑还需要有综合造型、构图、色彩以及继承与创新的能力,现代陶瓷雕塑它体现了现代陶艺与人类精神世界的真实联系。现代艺术家往往将作品与人、与社会交融,体现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等一系列关系。现代陶瓷雕塑艺术追求的是人们

12、内心深处的自然情感的宣泄与展现。艺术家在把对生活的自身感受和观念注入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审美意识追求形式美,运用多变的艺术处理手段,恰到好处地体现自己的艺术特色,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具有反传统的叛逆精神,有一种敢为人先的设计思想观念,将陶瓷雕塑造型、装饰的整体美与当代人的审美喜好结合起来【9】 。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创作,由于是一种高情感流露的艺术活动,所以,对心理页码 5物象的追求便成了它的最大特点之一。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的心理物象,是自然物象经过了个体审美体验之后的美的升华是审美情感的符号。当今中国社会,各具特点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文化也被引入国内。在这样多样化的文化背景下,要求陶瓷雕塑

13、艺术家用最敏锐的眼光捕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因素,直白、率真地表达自我的个性。陶瓷雕塑重视挖掘的主要不是客观世界,而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内心世界,重视新的表现方法和新的表现形式,将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等手法视觉化,表现人的意识的流动和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多种认知【10】 。3.1 现代陶瓷雕塑对我的影响这些现代陶瓷雕塑对于人的自身意识和精神的着重给我带来了很多的灵感和勇气。我发现原来陶瓷雕塑是可以这样表达的,因为是学习雕塑专业的关系,先前的学习更关注的是形方面的正确,教育我们要符合事实。当在进行人物写生时,看到模特时,我本能都想赋予他一种精神特质,或是颓废,或是坚强,或是绝望,或是害羞可是当

14、我赋予了这些精神特质给模特时,发现我的作品变了,虽然可能外貌是相同的,可是乍看确是两个不同的人。在老师一再再的批评我作品形的不正确后,我对自己失望了,我想我可能真的不适合雕塑,不适合这门高深的艺术。有这样一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有幸在一次观看景德镇陶瓷博览会的期间,在雕塑瓷场看到了些许陶艺家的作品,突然间心中像被触动了一根弦,让自己豁然开朗,原来这才是我所追求的,发现自己原先是那样的傻,那样傻着被束缚在条条框框之中。我不在去在乎别人是否对我作品认同,是否我的作品符合了大众的审美原则,是否我的作品有金钱价值,是否我只想做符合我自身理念和自身内心世界,自身审

15、美的东西。可能我这种想法是自私狭隘,但我至少不再那么痛苦,那么累了,真的非常感激现代陶瓷雕塑,它让我能更有勇气和自信的生活在这个社会。4 我的作品恶作剧精灵我的作品“恶作剧精灵”它着眼于表达我个人的情绪和感受,就如艺术一词页码 6在百度词典上的解释一样,是为满足主观的情感需要,其根本在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只是我的感受更关注人内心的阴暗面。我的作品是对人类内心阴暗面的探索和挖掘,想表达的是一种黑暗的诗意,想演绎出来的是死亡,腐败,末日,毁灭等极致的另类审美,同时也是表达对这“恶毒” , “无聊”的社会的讽刺和批判。我是以一种非常人的视角来透视我们的生活和这个社会,是对社会阴暗面的仇恨与咒

16、骂,也是对当代社会的种种弊端,假惺惺的传统和教条的反抗和不满。我将人生的痛苦,世界和社会的黑暗作为审美现象来进行欣赏,是以一种艺术的视角而非现实道德的评价来表现人生的苦难和生命的无奈,表现的是最基本得人与社会,人性与道德,生活与生存等关系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4.1 创作过程(1)作品精神的定位:我首先在心中决定出我作品的精神面貌,我赋予它黑暗,阴沉的精神核心。在确定了精神方面最重要的内在后。(2)草图的确定:开始在纸上绘画出草图,草图最重要的作用在于给予后面的泥稿制作大致的方向。 如图(3)泥稿的制作:我采用的是瓷泥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我是把身体各个部分分开来进行单独制作。因为我的作品在

17、后期肢体会比较扭曲,这样分开来的单独制作,不仅方便了翻模与灌浆,更加提高了作品很大的成功率。如图页码 7(4)翻模:我采用模具成型的表现手法,在模具的类别选择上选择了注浆的模具,模具的用料上选择了台湾石膏,因为台湾石膏的吸水性非常好,非常适合制作注浆浆的模具。如图(5)模具注浆成型: 如图页码 8 (6)烧制完后我利用铁丝把身体各个部分组成起来并利用丙烯材料制作了作品的最终效果。如图页码 9结 语寻找自己的路是艰辛并充满坎坷的,我也一度失望而想放弃,最终是这三个艺术文化支撑着我走到现在,它们让我明白了我所追求的是什么,它们让我慢慢的发现了自己的路,虽然它现在还是泥泞而又狭窄,但我想在我的努力后

18、,它必然会变得越来越好,总有一天会变成一条通向“罗马”的笔直大道。参考文献【1】 百度艺术词语解释【2】 刘新明哥特式小说初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 (2).【3】 曾忠禄哥特式小说的源流与发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1993, (4).【4】 李伟试论的“哥特式”特征J外国文学评论, 2002, (2)【5】 张羽、刘继华.哥特的演绎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 (2)【6】 陆扬.中西死亡美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7】 百度木偶词语解释【8】 百度人偶词语解释【9】 李葆年.塑造基础与陶瓷雕塑【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1.【10】 宁钢.试谈陶艺创作【J.中国陶瓷,l997(增刊).页码 10致 谢首先我要感谢景德镇陶瓷学院给予了我如此丰富多彩的四年大学生活,感谢每一位领导和老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谢璇与邹华对于我作品的宝贵意见和认真的指导,感谢在座的各位老师对我的毕业论文和作品设计给予的宝贵意见。页码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