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训练八 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安装 真知灼见枢纽(sh) 同仇敌忾(q)B般配 仗义执言包扎(z) 牵强附会(qing)C株连 渊远流长感喟(ku) 舐犊情深(sh)D陨石 既往不咎挟持(xi) 蔫头耷脑(y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每到周末或放假,孩子们常常会相约去看电影,但是现在电影院播放的大多是适合成人看的电影,适合孩子们看的却凤毛麟角。B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要义就是让权力置于众目睽睽之下,让权力的主人看清、看住权力如何运行。C为缓解停车矛盾,我市相关部门挖空心
2、思,充分借鉴外地一些好的做法,引导市民有序停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D无论多穷多弱,中华民族从没有放弃过对梦想的追求。在蹉跎岁月中所铸就的“中国梦” ,必将在历史的拐角处绽放。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3 年 4 月 20 日,四川雅安发生 7.0 级地震,芦山县和宝兴县的部分乡镇受灾严重,这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B4 月上旬以来,受 H7N9 型禽流感影响,全国各地活禽交易跌入谷底,大量积压,养殖户资金压力倍增。C国和家的命运攸关,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中最为深刻的总结,国家兴衰始终都在塑造个体命运中扮演核心角色。D近期该公司出台多项管理办法,从源头上建立起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在一
3、定程度上杜绝了“舌尖上的浪费” 。4调整下面一首绝句的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牧童归去横牛背 山衔落日浸寒漪 草满池塘水满陂 短笛无腔信口吹A BC D二、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东篱把酒黄昏后,_。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_。(李清照醉花阴)(2)西当太白有鸟道,_。地崩山摧壮士死,_。(李白蜀道难)(3)垆边人似月,_。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三、古代诗歌阅读(8 分)6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回答后面的问题。浣溪沙(其二) 姜 彧山滴岚光水拍堤,草香沙暖净无泥。只疑误入武林 溪。 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注
4、 1281 年(元至元十八年)三月,姜彧作为河东山西提刑按察使,借视察水利的机会拜谒了晋祠,曾作浣溪沙二首,此为第二首。武林,地名,即今杭州。(1)有人说, “山滴岚光水拍堤”中的“滴”字用得别出心裁,请加以简要赏析。(4 分)答:_(2)结合最后一句“一尊心事百年期” ,简要分析本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答:_四、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 分)吴山图记明归有光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
5、为赠。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 ,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己,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震川先生集卷十六)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令之于民诚重矣 诚:确实,实在B亦被其泽而有
6、荣也 被:蒙受C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 胜:风水宝地D君今去县已三年矣 去:往,到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 高 第 召 入 为 给 事 中夫 夷 以 近 ,则 游 者 众 )B.君 于 吴 之 山 川 盖 增 重 矣是 臣 尽 节 于 陛 下 之 日 长 )C.子 瞻 为 黄 人 刻 之 于 石身 死 人 手 ,为 天 下 笑 )D.因 命 余 记 之因 宾 客 至 蔺 相 如 门 谢 罪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先交代自己与吴山图主人同年的关系,再引出吴山图的故事,将一地的山川形胜与贤能之士联系起来,同时也为下文的议论
7、做了铺垫。B文章分析了县令的贤与不贤对老百姓的影响,又以苏轼和韩琦的故事为例,目的是说明贤能的官吏自然会得到当地百姓的深切怀念。C作者用心雕饰文字,写得清新淡雅,细腻地描绘了吴县的山水,又将深意寓于山水之外,构思非常精巧。D全文结构巧妙,层次井然,抒情含蓄。作者紧扣官与民的关系来展开议论,同时也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家之块垒,真可谓运思精巧。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4 分)译文:_(2)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3 分)译文:_(3)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3 分)译文
8、:_(二)文言文断句。(3 分)11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B太白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C屈原放逐/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D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方将敛藏其用/以事清旷果/何意于歌词哉/直陶写之具耳训练八1B 解析 A忾(ki) ;C.渊源;D.蔫(nin)。2B 解析 B众目睽睽:形容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A.错用对象, “凤毛麟角”
9、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C.褒贬失当, “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计(多含贬义)。D.不合语境,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应改为“艰难岁月” 。3C 解析 A歧义, “部分”指向不明。B.暗换主语,导致句子结构混乱, “大量积压”的主语不明。D.不合逻辑, “一定程度上”与“杜绝”自相矛盾。4C 解析 由诗句意思和语言形式可知,相连,相连,由此排除 A、B 两项;由“平仄”押韵分析,中“背”为“仄音”不能作第四句,故排除 D 项。5. (1)有暗香盈袖 人比黄花瘦 (2)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皓腕凝霜雪6(1)“滴”字将山上云朵那鲜润洁净且不断飘浮的质感和动感极为形象地呈现了
10、出来,(2 分)不仅准确地写出了自然物象的特性,更表现出了作者欣喜、畅快的心境。(2 分)(2)“心事” ,就是词人现在身在官场尚无法实现的归隐田园、寄身山林的心愿。(1 分)“百年期”即终生的期待。词人要把眼前这绝佳的山水,作为自己人生的归宿。(1 分)抒发了作者想摆脱俗世的喧嚣,早日寄身山林的思想感情。(2 分)诗词赏析作品首先从山峰上的云岚写起,一个别出心裁的“滴”字,将山上云朵那鲜润洁净且不断飘浮的质感和动感极为形象地呈现了出来。作者的视线由远而近,接着描写拍岸的河水以及岸边的春草与沙滩。写草言其“香” ,状沙称其“暖”与“净” ,这些字眼同上句的“滴”字一样,不仅准确地写出了自然物象
11、的特性,更表现出了作者欣喜、畅快的心境。至此,作者的欣喜之情也难再自禁,于是发出了“只疑误入武林溪”的由衷赞叹。下片写林木的繁茂。首句写桃,次句写柳。一鲜红,一碧绿。一蓬勃向上,一茁壮下垂。二者形色迥异而相映成趣,从而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锦绣春天捧给了读者。如此胜境,怎能不让词人情愿老于是乡呢?词末“一尊心事百年期”所表达的即是这样一种心愿。小词短短六句,以写景为主,描摹物象鲜明生动,且极富层次感,同时善于融情于景而了无痕迹,虽也直写情语,然皆出于自然流露。其语言平易而简洁,风格清新而明快,颇有唐人绝句之意境。7D 解析 去:离开。8B 解析 A介词,译为“因为” ;连词,表示并列,译为“并且”
12、 。B.都是介词,译为“对” 。C.介词,译为“替” ;介词,译为“被” 。D.连词,表示承接,译为“于是” ;介词,译为“通过” 。9C 解析 作者在文字上不事雕饰,且选文并没有描写吴县的山水。10(1)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他却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得分点:为、扳、不忍、句意)(2)魏君既然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还对这里的山水那样眷恋呢?(得分点:去、惓惓、反问句式)(3)魏君对于吴县的百姓有这样深厚的感情,又怎能使吴县百姓忘记他呢?(得分点:如此、反问句式)参考译文和我同年中举的好友魏用晦任吴县县令未满三年,因政绩列入优等被调入京城担任给事中。魏
13、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他却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于是有热心人便画了一幅吴山图来送给他。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县令确实是贤良的,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为蒙受其恩泽而兴旺;如果县令不贤良,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受他的灾祸而辱没。魏君对吴县的山河,可以说是增添了光彩。今后有那么一天,吴县的老百姓将会在青山秀岩间挑选一块风水宝地,在佛寺或道观里祭祀他,这完全是应该的。魏君既然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还对这里的山水那样眷恋呢?从前,苏东坡称赞韩琦离开了黄州四十多年,还念念不忘黄州,以至于写下了思黄州诗 ,苏东坡替黄州人把这首诗刻在石碑上。由此后人才明
14、白这样一个道理:贤能之士到某一个地方,不单单会使那儿的百姓不忍心忘记他,而且连他自己也不会忘记那儿的百姓。现在魏君离开吴县已经三年了,一天,他与我同在内庭,取出这幅吴山图给我看,一边欣赏,一边叹息,就命我写篇文章记载这件事情。唉!魏君对于吴县的百姓有这样深厚的感情,又怎能使吴县百姓忘记他呢?11. D 解析 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方将敛藏其用以事清旷/果何意于歌词哉/直陶写之具耳断句译文A花间词像古董中的玉器,贵重却不实用;宋词实用,却少端重质感。后主李煜兼备两者的优点,更有意境迷离的情致。B太白诗的不可超越的地方,在于(他的)思想超乎神仙,潇洒自如而来,灵峰一转而去,不屑于字句的雕琢,也不费神费力地去让人铭心刻骨,全然有一种天马行空、自由洒脱、不受拘束的气概。C屈原被放逐,他外出看见当地俗人祭祀的礼仪的歌舞音乐,那些歌词粗陋鄙俗,于是自己创作了九歌 。对上表达对神明的敬畏之情,对下表达自己的冤屈,假托九歌予以委婉的规劝。D(辛弃疾)乃一世豪杰,凭借气节而自负,凭借功名事业而自许,当他收敛了自己的才干而去从事那种清闲放旷的事务的时候,又哪里是着意于小小的歌词呢,只不过是把这作为陶冶自己性情、宣泄自己情怀的一种工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