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

上传人:高远 文档编号:4312508 上传时间:2018-12-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28 页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 6题;共 54分)1.(2018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

2、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第 2 页 共 28 页,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

3、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

4、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第 3 页 共 28 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B. “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C. “接着讲”主要指

5、连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D. 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讲的过程。(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B. 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C. 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第 4 页 共 28 页D. 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

6、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B. 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C. “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D. “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2.(2018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

7、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第 5 页 共 28 页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

8、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

9、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身体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第 6 页 共 28 页,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

10、,记忆变得更加容易。B. 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C. “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D. 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 第 7 页 共 28 页A. 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B. 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C. 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D. 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

11、同问题做出了全新论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B. 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C. 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的隐私安全,而且影响整个社会。D. 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3.(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第 8 页 共 28 页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

12、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成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

13、因。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第 9 页 共 28 页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

14、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

15、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第 10 页 共 28 页B. 已发展的城市和崛起中的城市都面临着激活活力的问题,也都需要有制度弹性。C. 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D. 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向。B. 文章区分

16、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C. 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D. 文章借助“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 11 页 共 28 页A. 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B. 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会有不同危机,制度的主要功能也会因此不同。C. 要让一个城市体县有综合吸纳能力和发展潜力,就应平衡各种主义的关系。D. 城市盛衰自有其规律,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的和谐没有直接关系。4.(2018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

17、完成小题。在信息化时代,体能与机械能不再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智能成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权威性标准,而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则进一步将这种决定性与权威性推向顶峰。信息是什么?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从本质上讲,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但是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的意识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沟通。客观世界所包含的各种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人的意识,并在人的大脑中进行加工和处理,被翻译成人与人之间可以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人类语言成为这种被意识到的信息存在的唯一載体。因此,

18、信息与人的关系的本质第 12 页 共 28 页可以表述为,人是信息的主宰者,信息为人所控制,为人服务。然而,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遇了或正在遭遇颠覆性的挑战。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莫定了基础。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而恰恰是这种人对信息渐形成并且巩固的心理依,将信息与人的本质关系置于了深刻的矛盾之中。如前所述,现实中的信息必须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信息化时代生了一种特殊的语言,这种语言就是用以再现被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获取、被保存、被利用以及

19、被再造的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虽然也是人类创造,并且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其背后支撑它的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却掌在少部分专业人士手中,公众被远远地甩到了高科技发展的边缘,他们只能按照少数人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数字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越多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越严地被少数人的思维所控制,且这种控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对人的控制。现代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能够广泛参人的知觉活动、概念活甚至情感性活动,形成对人的智能的精确模拟,这使它以摆脱对人的依赖性,成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这种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是否意味着,随看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及其社会的深刻信息化与

20、第 13 页 共 28 页人工智能超越人的对信息处处理的强大功能,将把人类推向被奴役者的终极命运?面对网络普及和信息泛滥,我们要从华丽的科技陷阱和繁杂的信息现象当中超拔出来,确立起人与科技和信息之间主体与对象、控制与被控制的合理关系。(节选自张志宏信息化时代人的精神困境与文化救赎,有删改) (1)下列对“信息”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本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信息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现实中的信息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B. 信息是由主体主观认知反映、揭示出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C. 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沟通,人的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D. 信

21、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意识,并被大脑加工处理为可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2)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 第 14 页 共 28 页A. 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始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B. 计算机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用以再现由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保存,被利用,被再造C.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公众已经完全被掌握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语言的少数专业人士奴役。D.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科学技术与人类最终会形成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格局。(3)下面所列当今现象,不能体现倒数第二段所说“科学技术与入的矛盾关系”的

22、一项是( )A. 习惯使用电脑打字的人常常感慨,有些字不会写了,有些字写不好了。B. 家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生活,使很多人逐渐由“不用干”变成了“不会干”。C. 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越来强入哈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人患上严重的手机依赖症。D. “阿尔法狗”程序战胜顶围棋大师后,职业棋手们纷纷采用智能软件辅助训练,提高水平。5.(2018江苏)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第 15 页 共 28 页中国建筑的希望梁思成建筑之始,本无所谓一定形式,更无所谓派别。所谓某系或某派建筑,其先盖完全由于当时彼地的人情风俗、政治情况之情形,气候及物产材料之供给,和匠人对于力学知识、技术巧拙之了解

23、等复杂情况总影响所产生。一系建筑之个性,犹如一个人格,莫不是同时受父母先天的遠传和朋友师长的教益而形成的。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环境总影响之下,虽各个时代各有其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数千年来的匠师们,在他们自己的潮流内顺流而下,如同欧洲中世纪的匠师们一样,对于他们自己及他们的作品都没有一种自觉。19世纪末叶及 20世纪初年,中国文化屡次屈辱于西方坚船利炮之下以后,中国却忽然到了“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的段落,又因其先已有帝王骄奢好奇的游戏,如郎世宁辈在圆明园建造西洋楼等事为先驱,于是“洋式楼房”“洋式门面”,如雨后春笋,酝酿出光宣以来建筑界的大混乱。正在这个时期,有少数真正或略受

24、过建筑训练的外国建筑家,在香港、上海、天津乃至许多内地都邑里,将他们的希腊罗马哥特等式样,似是而非地移植过来,同时还有早期的留学生,敬佩西洋城市间的高楼霄汉,帮助他们移植这种艺术。这可说是中国建筑术由匠人手中升到“士大夫”手中之始;但是这几位先辈留学建筑师,多数却对于中国式建筑根本鄙视。第 16 页 共 28 页近来虽然有人对于中国建筑有相当兴趣,但也不过取一种神秘态度,或含糊地骄傲地用些抽象字句来对外人颂扬它;至于其结构上的美德及真正的艺术上的成功,则仍非常缺乏了解。现在中国各处“洋化”过的旧房子,竟有许多将洋式的短处,来替代中国式的长处,成了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 , 这些亦正可表示出他们

25、对于中国建筑的不了解态度了。欧洲大战以后,艺潮汹涌,近来风行欧美的“国际式”新建筑,承认机械及新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些“国际式”建筑,名目虽然笼统,其精神观念,却是极诚实的。这种建筑现在已传至中国各通商口岸,许多建筑师又全在抄袭或模仿那种形式。但是对于新建筑有真正认识的人,都应知道现代最新的构架法,与中国固有建筑的构架法,所用材料不同,基本原则却一样都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的。这并不是他们故意抄袭我们的形式,乃因结构使然。我们若是回顾到我们古代遗物,它们的每个部分莫不是内部结构坦率的表现,正合乎今日建筑设计人所崇尚的途径。这样两种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艺术,竟融洽相类似,在文化史中确

26、是有趣的现象。我们这个时期,正该是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而又强旺更生的时期,也是中国新建筑师产生的时期。他们自己在文化上的地位是他们自己所知道的;他们对于他们的工作是依其意向而设第 17 页 共 28 页计的;他们并不像古代的匠师,盲目地在海中漂泊,他们自己把定了舵,向着一定的目标走。我认为,他们是最有希望的。(有删改) (1)分析文中“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出现的原因。 (2)文中“国际式新建筑”的内涵是什么? (3)中国建筑的希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 6.(2018江苏)阅读材料,完成小题。1982年,一位美国教授在校园 BBS上建议用字符“:)”来表示笑话,这个由

27、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元素组成的笑脸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生产力,此后各种各样的表情符号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因此它被称为“改变历史的一张笑脸”。颜文字是它的升级版,其显著特点是用键盘符、标点或者两者的结合体模拟出人的面部和某种身体姿态,用来方便快捷地表达和传递情绪。以 QQ表情中的基础默认表情“小黄脸”为代表的表情符号,被称作绘文字,呲牙“ ”、偷笑“ ”、笑哭“ ”等惟妙惟肖的符号简洁而又形象,极大丰富了聊天时的选择和乐趣。以 90后、00 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GIF 动画表情的传播也如火如荼,标志着网络表情符号进入自定义创作发展

28、阶段。第 18 页 共 28 页在网络社交中,网络表情符号比文字有着先天的优势。从接受者方面说,解读文字容易对信息发送者的语气、态度产生理解偏差,而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会让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更加凸显,使传播效果事半功倍。表情符还使人们在交流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建立欢快轻松的“在场”语境,可以加强交流的互动性。其实人的社会互动也是一场关于“自我呈现”的表演。长期处于表情符号丰富的交流语境中,通过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展现个性,会不知不觉地将“我”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形象。(节选自胡远珍网络社交中表情符号的表达与象征意义分析,有删改) (1)网络表情符号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2

29、)请简要概括网络表情符号的特点。 (3)根据材料,概括网络表情符号流行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第 19 页 共 28 页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1)D(2)A(3)B 【考点】社会科学类 【解析】【分析】“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原文第二段“新子学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三段“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故选 D。“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错误,根据原文信息“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可知,文章并不是要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故选 A。A.“互相隔膜”说法错误,两者之间,前者是后者基础。C.“但无助

30、于促进新思想的生成”说法错误,原文是“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D“逐渐过渡”说法错误,是“互相渗入”。原文信息是“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故选 B。第 20 页 共 28 页故答案为:(1)D(2)A(3)B【点评】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难度不大,且错误明显。甚至不用仔细对照,D 选项比较绝对化。此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的能力。第一遍读的时候就应该在旁边注上每段主要讲的什么,段与段之间关系,论证方法等。这样这道题做起来比较容易。

31、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一一对应来对比、判断即可。2.【答案】(1)A(2)D(3)B 【考点】社会科学类 第 21 页 共 28 页【解析】【分析】B 项,强加因果,原文第四段说“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故选项内容不符合题意。C项,“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于文无据,第二段只是说二者的不同之处;D项,原文第四段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

32、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故选项内容不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文章主体二三四段重点论述的是“被遗忘权”的意义,D 项表述有误。其他三项表述无误。文章第三段说“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选项中,遗忘是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与原文意不符,故选 B。ACD项,都能在文章中找到答案,表述正确。第 22 页 共 28 页故答案为:

33、(1)A;(2)D;(3)B【点评】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需要纵观全文,在理解作者观点的前提下,分析选项与文本,相对难度较大。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原文论证和文章思路的能力,要求学生对文章有全局把握,经过仔细分析推理和比对才能找准正确选项。本题重在考查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必须以文本观点为依据,所以逻辑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是考察重点。3.【答案】(1)B(2)C(3)A 【考点】社会科学类 【解析】【分析】A 项,原文第 2段“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阙的公典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断章取义,应为

34、“片面强调,会失去基础”;C项,抽象意义共同性错,文中没有这个概念;D项,第 1段末句三者尤其需要关注,最后一段以此为基础意义重大。故选 B。第 23 页 共 28 页文章第三段,制度弹性没有反面论述,故 C项表述不正确。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之间,没有必然因果。故选 A。故答案为:(1)B;(2)C;(3)A【点评】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对照筛选做题。本题考查把握

35、论证方法的能力。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事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的总称。此题考查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综合判断的能力。这种综合判断是在掌握文意的基础上,判断文章某一论点立论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是否符合文意。4.【答案】(1)C(2)B(3)D 【考点】社会科学类 【解析】【分析】“人的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错。原文第三段是“因此,信息与人的关系的本质可以表述为,人是信息的主宰者第 24 页 共 28 页,信息为人所控制,为人服务。然而,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遇了或正在遭遇颠覆性的挑战”A“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错,原文第

36、四段“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莫定了基础”。C“完全”绝对化。原文第五段“计算机语言虽然也是人类创造,并且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其背后支撑它的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却掌在少部分专业人士手中,公众被远远地甩到了高科技发展的边缘,他们只能按照少数人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数字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D“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格局”错。于文无据,与之相关信息在最后两段。D选项:“阿尔法狗”程序战胜顶围棋大师后,职业棋手们纷纷采用智能软件辅助训练,提高水平。这是利用科学技术,不是两者之间的矛盾。ABC 是矛盾体现。故答案为:(1)C;(2)B;(3)D。【点评

37、】这是一道筛选信息的题。C 选项比较绝对,一般错,从原文也能找到依据。第 25 页 共 28 页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一般绝对化的是错的。此题灵活,属于现学现用,即使不理解,有三项是一类,不一样的就是答案。5.【答案】(1)社会上有崇洋媚外的风气;一部分建筑师对中国建筑存在鄙视;一部分建筑师虽对中国建筑感兴趣,但缺乏真正的了解。(2)承认机械及新材料的主要地位;有极诚实的精神观念;其构架法的基本原则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3)数千年来中国建筑取得了真正的艺术成就,有其一贯的基本方法及原则

38、;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正赶上强旺更生的时期;拥有文化自信和自觉艺术追求的新建筑师群体正在产生。 【考点】社会科学类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认真组织答案。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运用文本重要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研读文本,要找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特征;要放在具第 26 页 共 28 页体语境中去理解;要把握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要找到信息所在的文本位置,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步骤

39、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故答案为:社会上有崇洋媚外的风气;一部分建筑师对中国建筑存在鄙视;一部分建筑师虽对中国建筑感兴趣,但缺乏真正的了解。承认机械及新材料的主要地位;有极诚实的精神观念;其构架法的基本原则是先

40、立骨架、次加墙壁。数千年来中国建筑取得了真正的艺术成就,有其一贯的基本方法及原则;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正赶上强旺更生的时期;拥有文化自信和自觉艺术追求的新建筑师群体正在产生。【点评】找到该词语,认真阅读它的上下文,特别是上文,确定范围,组织答案。第三段主要解释的就是该概念,筛选出有效信息即可。第 27 页 共 28 页带着问题读文,重点放在第三段,筛选有效信息,正面组织语言,出答案。6.【答案】(1)ASCII 元素组成的表情符号;颜文字;绘文字;自定义表情符号。(2)直观形象;方便快捷;简洁;时尚;娱乐性强。(3)信息传播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建立“在场”语境,加强交流的互动性

41、;有助于个体的自我表达。 【考点】社会科学类 【解析】【分析】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筛选,整合答案。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研读文本,要找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特征;要放在具体语境中去理解;要把握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要依据题干和选项找到信息所在的文本位置,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无中生有,不可曲解原意等。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

42、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第 28 页 共 28 页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答案。故答案为:ASCII 元素组成的表情符号;颜文字;绘文字;自定义表情符号。直观形象;方便快捷;简洁;时尚;娱乐性强。信息传播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建立“在场”语境,加强交流的互动性;有助于个体的自我表达。【点评】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第一段按先后顺序筛选重点词语。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运用文本重要概念的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词语信息特点。通读全文,筛选有效信息。一直带着“原因”这个关键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