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第一次限时训练亲爱同学们:终于轮到语文君出场了! 祝你的卷面眉清目朗,得分可观。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 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清明时节,生命像花儿一样恣(z )意怒放,我们踏青,我们祭扫先人的坟茔,寄托哀思,祈(q)请先人的保佑。B风靡(m)全球的小猪佩奇的观众涵盖了各个年龄层段,小猪佩奇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有的是学芭蕾(li)舞的快乐与被姐姐冷落的委曲。C和霞公府相平行的一个胡同里有一溜(li)卖夜宵的摊子。赵树理同志往长板凳上一坐,要一碗馄饨,两个烧饼夹(ji)猪头肉,喝二两酒,自得其乐。D就在中美贸易摩擦激战正酣之时,特朗普发推
2、文跟中国套近乎,特朗普此举是烟幕弹还是认怂(sng),坊( fng)间众说纷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甲】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外卖小哥”雷海为因参加了第三季的比赛并获得总冠军而成了“诗词达人”。“外卖小哥”与“诗词达人”这看似不搭界的两个身份集于一身,也让雷海为成了“网红”。他的对手这样评价雷海为:这才是真正的高手,就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当他承受着命运给予他的生活的奔波与辛苦时,他没有自怨自艾。赛场上那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成了他自信人生的定场诗。由诗词,他与千古圣贤神交。【乙】与友人告别,李太白“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深情浮现眼前,曲终人
3、散,更能理解杜工部观剑舞毕“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的况味。在类似的场景想起相关的诗句,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鸣,在时移世易中理解历史,理解生命。纵使困顿,也不改内心的纯洁,不弃生命的高贵,这正是真正的诗意所在。吟诗作对不分职业,对美的欣赏更没有畛域。往次诗词大会,不同领域的学霸型选手各领风骚,【丙】而这一次,基层文艺工作者陈珏如、带犬民警夏鸿鹏等非科班出身的选手大放异彩,让这档节目的意义更加深刻。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自怨自艾 B况味 C纵使 D各领风骚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甲 B乙 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4、是( )(3 分)A保护好原创者的合法权益,不仅能够让原创者获得更丰厚的回报,也能激发整个社会的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这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B在抗日战争时期,百姓生灵涂炭,将士奋起反抗倭寇入侵。中国为抗日而牺牲的军民人数超过3000 万,抗日战争的确是一部悲壮的史诗。C中美贸易战是否还会往深里打,取决于华盛顿的理性抉择。中国的态度一直很稳定,而且说到做到。对美方我们则需听其言观其行。D携程这个高居第九的在2017 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 强”排行榜中的OTA 平台,相继因为机票捆绑搭售增值服务、大数据杀熟而多次站上了风口浪尖。5郭沫若曾为天一阁撰写一幅联语,其中一句为“好事流芳千古 ”。(1
5、 )根据对联知识判断,这一联应当悬挂于右图中_ 边楹柱。(1分)(2 )请你根据对联规则为“ 好事流芳千古”拟出另一联。( 2分)答:_ 6根据上下文语境,于划线处补写句子。(6 分)时间是空的。它大到无边无际,如一切生灵惟一裁判,如神;它小到无影无踪,(1) ,如奴隶。它操纵着生命而又似乎被人操纵。它掌管了生杀予夺大权而又隐形无声。处处有它而无它,处处无它而有它。时间是谁?它是由黄转绿暗暗托出春天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它 (2) ,它 (3) 。二、现代文阅读(共3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10 分)文艺创作源于生活。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并对此作了不少论述,其中的代表
6、性观点即“物感”说。如左传曰“诗人感而有思,思而积,积而满,满而作”,已将诗人的创作归结于诗人之“感”。班固在评论乐府民歌时,提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观点,将外在之“事”特别突显了出来。文赋与文心雕龙物色则强调了四时物色对人情的感发作用,指出物感是文学创作的起源。钟嵘在其诗品序中更为完整地将自然物色与社会人事结合在了一起,完善了“物”的内涵。与前人对“物”之感发作用的一般性阐述不同,苏轼对“观物”与“感物”的理解要更为深入,更具层次性,不再仅仅停留在短暂性的感发阶段,而是将其纳入到了创作过程中更为长期的观察阶段。苏轼在书黄荃画雀一文中写道,黄荃画飞鸟,“颈足皆展”,而有人认为“飞鸟缩颈则展
7、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后经观察证明真的是画错了。黄荃在画飞鸟时,并未掌握鸟飞行时的基本形态,因此犯了根本性的错误,苏轼认为这是“观物不审”的结果。所谓“审”,即仔细、周密;“观物要审”即观察事物时,一定要周密,要实事求是,不可想当然。苏轼曾言:“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正是对“观物不审”的批判。在艺术观察过程中,苏轼认为,不仅仅着眼于对事物表层形态的寻求,更强调要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学者观物之极,而游于物之表,则何求而不得?”“尽其自然之理,而断之于中。其所不然者,虽古之所谓贤人之说,亦有所不取。”苏轼认为,观察事物时,应从其表象的体视入手,进而深入其本质。事物之变乃是常态
8、,要把握这些变化是非常困难的,但若能深入其中,抓住它们内在的“自然之理”,那么各种变化之态也就不在话下了。在寻求这一“自然之理”的过程中,苏轼十分强调“断之于中”,即看重自己的所思所感,自己的决断,而非迷信前人之说。因此,不论是观察事物之态,还是体悟事物之理,实证性是其根本性的原则。惟其“目见耳闻”,并“断之于中”,才能做到真正的“观物”之“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苏轼的“观物要审”说,是与宋代文人发达的“理性”思维密切相关的。有宋一代,学者云集,学者思维渗透入文艺领域,体现出重学识、重逻辑、重实证的艺术倾向。作为蜀学的代表,苏轼的哲学造诣十分深厚,其文艺观点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自身学者思维与
9、时代风气的影响,体现出浓厚的实证论倾向。他所提出的“观物要审”、“尽其自然之理”,都是在这一背景之下生发而来的。然而苏轼并未仅仅停留在实证论的维度上,作为一个天才式的艺术家,他对文艺创作的领悟远超时人,在艺术观察阶段中,他主张艺术家不应局限于用耳目感官去感知对象,用理智去判断对象,更应发挥心灵的作用,寻求更高层次的观察,由此提出了“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和“神与万物交”的观点。(节选自童庆炳苏轼文论解读,有删改)7下列有关苏轼“观物要审 ”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在文艺创作中,古人提出的“物感”说是以观物为基础的。“观物”不仅仅指对自然物色的观察,还包括对社会人事的观察。B苏
10、轼用黄荃画鸟一事说明,在文艺创作中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就要对事物进行周密、仔细地观察,做到“目见耳闻”。C苏轼认为,在艺术观察过程中,要重视自己的所思所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而不要相信前人之说。D艺术观察不能仅限于感官感知事物,还要寻求更高层次的观察,运用理智判断分析,进而发挥心灵的作用。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班固、钟嵘等对文艺创作源于生活的表述仅停留在短时性的感发阶段,还只能算是对感发作用的一般性阐述。B与前人相比,苏轼对观物、感物的理解更深入、更具层次性,并将之纳入了时间更长的观察阶段。C苏轼认为,要把握事物之变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只要掌握了事物之
11、理,那么这一困难也就容易解决了。D在宋代文人“理性”思维的影响下,苏轼提出了具有实证倾向的文艺观察理论。这体现了他远超时人的文艺创作领悟力。9我国古人认为“文艺创作来源于生活 ”,苏轼对此提出了哪些看法,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 分)流光似水 加西亚马尔克斯圣诞节男孩子们又要求一艘划艇。他们的爸爸说:“没问题。我们回卡塔古娜再买。”九岁的托托和七岁的乔尔远比父母想像中来得坚决。他们齐声说:“不,我们现在就要。”他们的母亲说:“但是,这儿只有淋浴间的水可以划船。”她和丈夫的话都没有错。他们在西印度卡塔吉娜的家有个带海湾船坞的院子,还有一个可容两艘大
12、游艇的棚舍。反之,他们在马德里这边是挤在卡斯特拉纳街四十七号的五楼公寓里。可是他俩曾经答应孩子们:如果他们在小学得到全班第一名,就送他们一艘有六分仪和罗盘针的划艇,而他们办到了,所以到头来父母双方都无法推拒。于是做爸爸的把这些都买来,没跟太太说半句,太太是比他更不愿意还赌债的。那是一艘美丽的铝艇,吃水线有一道金色条纹。午餐的时候爸爸宣布:“小艇在车库。问题是,没有办法由电梯或者楼梯把它搬上来,车库也腾不出多余的空间了。”可是下一个星期六下午,孩子们请同学来帮忙把小艇搬上楼梯,好不容易才搬到女佣房。爸爸说:“恭喜。现在呢?”男孩子们说:“现在没怎么样啊,我们只是要把小艇搁在房间里,现在已经放进来
13、啦。”星期三爸爸妈妈照例看电影去了。孩子们成了家里的大王兼主子,他们关上门窗,打破客厅里一盏亮着的电灯灯泡。一股清凉如水的金光开始由破灯泡流泄出来,他们任由它流到近三尺深,然后开了电灯,拿出划艇,就在屋内的小岛之间随意航行。这次荒诞的奇航是我参加一次家用品诗歌研讨会,说了几句玩笑话的结果。托托问我为什么一碰开关灯就会亮,我没有勇气多思考。“光就像水,你一扭开龙头,它就出来了。”我说。于是他们每星期三晚上继续行船,学习使用六分仪和罗盘针,等他们的父母看完电影回家,总发现他们在干干的陆地睡得像天使。几个月后,他们渴望走更远,就要求全套的潜水装:包括面具、鳍状肢、氧气筒和压缩空气枪。他们的父亲说:“
14、你们把一艘不能用的划艇放在女佣房间已经够糟了。现在你们还要潜水装备,岂不更糟糕。”“如果我们第一学期赢得金栀子花奖呢?”乔尔说。他们的母亲惶然说:“不,已经够了。”他们的父亲责备她太强硬。她说:“这两个孩子该尽本分的时候,连根钉子都赢不到。可是为了得到他们要的东西,他们什么奖都拿得到,连老师的职位都能抢到手。”最后父母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可是到七月,托托和乔尔各获得一个“金栀子花奖”,且获得校长公开表扬。那天下午,他们没有再开口,就在卧室里发现两套未拆封的潜水用具。于是下一个礼拜三,他们的父母在电影院观赏巴黎最后探戈的时候,他们把公寓注满了深达两寻(约十二尺)的金光,像温驯的鲨鱼在床铺等家具
15、底下潜游,从光流底部打捞出不少几年来迷失在黑暗里的东西。在年终颁奖大会上,两兄弟被赞誉为全校典范,获颁杰出奖状。这次他们用不着开口,父母主动问他们要什么。他们非常讲理,只要求在家开个宴会招待同班同学。他们的爸爸和妻子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满面春风。“这证明他们成熟了。”他说。下一个礼拜三,他们的父母正在观赏阿尔及尔战役时,卡斯特拉纳街的行人都看见一道光瀑从一幢树影掩映的老建筑流泄下来:溢出阳台,一股一股沿着房屋正面倾注而下,呈金色洪流急奔下大道,一路照亮了市区,直亮到瓜达拉巴。救火队为应付这个紧急状况,撞开五楼的门,发现公寓满是金光,一直淹到天花板。豹皮沙发和安乐椅在吧台流出的酒瓶和大钢琴间高高低
16、低漂浮着,钢琴上的马尼拉罩巾载浮载沉,像一条金黄色的软骨鱼不停地扇动。家用品诗意盎然,自己长了翅膀在厨房的天空飞翔。孩子们跳舞用的军乐队乐器,在母亲水族箱里游出来的彩色鱼儿间漂来漂去,那些鱼是浩瀚的金光沼泽里惟一活生生而且快快乐乐的动物。大厅那一头,托托戴着潜水面具和仅够抵达港口的氧气,坐在船尾,随浪潮摆动,手握紧双桨,正在找灯塔;乔尔浮在船头,还在用六分仪寻找北极星;满屋子漂浮的是他们的三十七个同学,有的正在窥视天竺葵盆栽,有的正在唱改了歌词来嘲弄校长的校歌,有的正从爸爸的酒瓶偷喝一杯白兰地酒,就这样化为永恒。他们同时扭开太多灯,公寓泛滥成灾,医院传教士圣茱丽安纪念小学的整整两个班学生遂淹死
17、在卡斯特拉纳街四十七号五楼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一个夏天像火烧、冬风冷如冰、没有海洋也没有河流、内陆根性的居民永远学不会光海航行术的遥远城市。(选自异乡客,宋碧云译,有删改)10为什么小说中多次提到每星期三晚上父母都要去看电影的事?(4 分)11简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作用。(5 分)12简析父亲的形象。(5 分)13小说以梦想成就卓越为主题,但在最后又设计了除了托托和乔尔外,其他的三十七个孩子都淹死在光海中的结尾,请综合全文,试探究结尾的深层内涵。(6 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 题。(20 分)答段缝书 【宋】王安石段君足下:某在京
18、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怪某无文字规巩,见谓有党。果哉,足下之言也?巩固不然。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于罪之中有足矜者,顾不可以书传也。事固有迹,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诛焉,则谁不可诛耶?巩之迹固然耶?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但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
19、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巩固有以教某也。其作怀友书两通,一自藏,一纳某家,皇皇焉求相切劘,以免于悔者略见矣。尝谓友朋过差,未可以绝,固且规之。规之从则已,固且为文字自著见然后己邪,则未尝也。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
20、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孔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孟子曰:“国人皆曰可杀,未可也,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匡章,通国以为不孝,孟子独礼貌之。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巩!(选自唐宋名家文集王安石集)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 敌:匹敌B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 敝:衰败C如不循其情而诛焉 诛:诛杀D县断贤者之是非 县:凭空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B亲友惴畏焉 至丹以荆
21、卿为计,始速祸焉C巩在京师,避兄而舍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第一段点明了段缝来信中对曾巩的指责和对自己的批评,然后用一个问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并引出下文。B文章第二段叙述了曾巩与父亲、兄长之间的关系,肯定曾巩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情操,以此说明当时有人诋毁曾巩是心怀忌恨。C文章引用孔子、孟子的话,是希望段缝也能够像他们一样善于自守,而不是引用忌、怨曾巩或误听误传的人的言辞来议论曾巩。D此文语言具有论辩色彩,议论语气决绝,处处显示出其不惑于众人的气度,充分体现了王安石散文峭拔劲健的
22、风格。17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1 )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4 分)(2 )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4 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9-20 题。(8 分)寒食雨 北宋苏轼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注“死灰”句:史记载,韩安国被关在牢里,狱吏污辱他,他说:“死灰独
23、不复然(通“燃”)乎?”狱吏说:“然即溺之。”19诗中“也拟哭途穷”一句与王勃的名句“ ”一样,都用(人名)典故,但二者在语意上各有侧重。(2分)20贺裳载酒园诗话中说此诗“最为沉痛”。那么,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 “沉痛”的,请作简要赏析。(6 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 分)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21上述两则材料都反映出孔子在教育弟子时提倡的 教育方法。(2分)22有人认为,以上两则材料都体
24、现出孔子“中庸”的思想,你同意吗?请联系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 分)(四)古诗文默写。(6 分)23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 分)(1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论语)(2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司马迁报任安书)(3 )无边落木萧萧下, 。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4 ) ,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5 )不知江月待何人, 。白云一片去悠悠,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四、作文(60 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拿破仑说“侍从眼中无伟人”。圣经马太福音记载耶稣临刑前,有强盗也被执行死刑,强
25、盗讥诮身边的耶稣不是什么神之子,如果是神之子,为什么你耶稣连自己都救不了呢。鲁迅的挚友郁达夫视鲁迅为伟人,他悼念鲁迅时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孔子在最欣赏的弟子、德行位列第一的颜回心中,是令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人。要求:综合理解材料,选择立意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为论述文;不少于800 字;不得套作。答案1 C2A3B4A5右边(1 分);良书播惠九州。(3分)6(1 )如被钟表匠囚禁于方寸之间的生命(2)是淹没着宇宙万物的滔滔洪流(3)是一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6 分,每句 2分)7
26、B8D9 观物要审,要周密而实事求是的观察事物,不能想当然。观察事物,不仅仅着眼于对事物表层形态的寻求,更强调要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在艺术观察中,要发挥心灵的作用,做到“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和“神与万物交”的境界。(1点2分,2点3 分,3点4 分)10 丰富人物形象,写出父母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有自己的精神生活;暗示父母具有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的教育理念,为孩子们在家中光海中自由探索提供机会;推动情节发展,在父母们每次出门看电影期间孩子们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追逐新的目标;正因为父母每周三去看电影,出事的那晚也恰好是周三,为文章中三十七个同学淹死的结局做了铺垫。(4 分
27、,每点 1分)11 丰富母亲的形象,写出母亲对孩子不够理解的一面,也展示了母亲的无理强硬。反衬出父亲比较注意教育方法;暗示了孩子们在开始追逐梦想之前并不优秀;为下文孩子们获得“金栀子花奖”和成为全校典范做铺垫;点明了追逐梦想能够成就卓越的主旨。(5 分,答出一点 2分,两点3分,三点满分)12小说描写了一位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言出必行,注意教育方式方法的父亲形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每周三都去看电影;言出必行。答应孩子的事一定做到,即使在公寓里买一艘划艇是多么不合实际;注重教育方法,如将小艇放在车库,让孩子们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答出一点2分,两点3 分,三点5 分)13作者通过这个结尾,深化了全
28、文主旨,理性地探讨了如何追逐梦想成就卓越的问题。追逐梦想成就卓越必须有一定的物质保证,且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踏实行动。托托和乔尔从学习六分仪和罗盘针开始,然后购买了全套的潜水装置,才能在光海中游刃有余;追逐梦想成就卓越还需要高于世俗生活,有自己的精神追求,追寻自己真正的梦想,那些死去的同学无论是窥视天竺葵盆栽还是唱嘲弄校长的校歌,还是偷喝爸爸的白兰地酒,都是孩子对成人世界行为的模仿,依旧没有逃出世俗社会的梦想;追逐梦想成就卓越,还需要有节制的理性,之所以被淹死,还在于孩子们扭开太多灯,而前文中两兄弟只让光流到近三尺或两寻的深度。(6 分,每点2 分)14 C15C16 B17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
29、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 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3分)18( 1)他父亲处在贫穷中,(他)在父亲身旁照顾没有不足的地方,家里的事即使再小也要亲自去做。(4分,困厄、左右、铢发,各 1分,语句通顺 1分。)(2)他以往的过错,也如上所说罢了,难道不能称为贤明的人吗?(4 分,既往、而已,各1分;反问句,1分;语句通顺1分)19岂效穷途之哭阮籍。(2分)20 前四句借景抒情。描写了江水满涨,雨势逼人,栖身的小屋像一叶渔舟(比喻的手法),在烟雨中飘摇抖动的萧索凄凉画面,表现诗人内心的失落。(2分)接着以白描手法,通过“空庖”“寒菜”“破灶”“湿苇” 等物象写出了物质
30、生活的极度匮乏与艰难,表现了诗人常迫于饥寒的窘况,心情极其压抑苦闷。(2分)七八两句,运用设问传情达意。从前每逢寒食佳节,有许多赏心乐事,如今却只有满目萧条、满目凄凉,看见“乌衔纸”时才恍悟,含蓄地传达出了诗人的痛苦。(2分)最后四句,诗人直抒胸臆,欲归不能,欲祭不可,于是要学阮籍穷途之哭,又反用韩安国典,表示对政治的冷淡和忧谗畏讥的心情。(2 分)全诗反映出作者谪居黄州时痛苦、压抑甚至是绝望的“沉痛”的心理状态。(1点2 分,答出任意 3点即得6 分)21因材施教。(2 分)22同意。(1分)(1)“中庸”的内涵之一就是为人做事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1分)(2)第一则中孔子针
31、对子路和冉有的不同性格采取或劝止或鼓励的不同教育方式,教育学生做事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激进,要进退适中。彰显了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本质。(1分)(3 )第二则中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根据从学者才智水平的高低循序渐进地传授相应的知识,这种恰到好处的教育,也正是中庸思想的体现。(1分)23( 6 分)(1 )民免而无耻有耻且格(2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3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4 )哀吾生之须臾挟飞仙以遨游(5 )但见长江送流水青枫浦上不胜愁24参照2017 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60 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段缝君足下:王某在京师的时候,曾经在足下面前说到曾巩善于写文章,并没
32、有涉及他的为人。回到江南之后,才开始和他逐渐熟悉并非常欣赏他,愿意和他交朋友,才又写文章大概地介绍了他的品行。您的来信,凭着您的所闻把曾巩说得一无是处,说他居家之时,亲戚朋友都感到惶恐畏惧,责怪我没有写信规劝曾巩,并据此说我交朋友缺乏原则。足下这话说得果真正确吗?曾巩本来就不是这样的人嘛。曾巩的文学和论议,在王某所交游的友人当中,还没有见到有哪个可以和他匹敌。他的本意是为了使文章合于大道而奋勇不顾,恐怕不是用刑罚灾难和名利爵禄所能改变的。他父亲处在困厄当中,曾巩服侍在他身边并没有不孝之举,家中的事即使再小,也要亲自去做。他父亲也非常爱他,曾说:“我们曾家门楣衰败,能依赖的也就是这个儿子了。”这
33、些都是王某亲眼所见。足下所说的那些,王某却没有见过。曾巩在京城的时候,避开他哥哥独自居住,对这件事,王某也要加以指责,所以足下批评他就更加不遗余力。人们的过错当中有些是情有可原的,千万不能光相信文字的传播。事情原本各有各的因果,然而情绪却未必和事情本身完全吻合。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而一味谴责,那还有哪个不可以谴责呢?曾巩的行迹的确是那样的,故而曾巩作为一个弟弟,在这件事情上不能说一点过错都没有。只是我在京城的时候,和他没有太多的交往,回到江南后,又觉得人家以往的错处没有必要总是提起,所以没有举出此事来规劝他。曾巩做事一向果断干脆,很少苟同他人的意见,大部分行为都出于自己的内心,这个毛病在我
34、回到江南后已经规劝过他了。曾巩听了之后,立刻露出惊悚的神色。曾巩原本有很多长处是值得我学习的。他写的怀友书两篇,一篇收藏在自家,另一篇交到我这里,诚恳而急切地希望与我互相切磋探讨,免得日后出现问题再后悔。曾经说朋友有过错,不能断然决裂,姑且规劝他。规劝他如果听从也就算了,如果非要人家形成文字承认错误才肯宽容,那我的确没有说过类似的话。大凡曾巩的行迹,如上所说,他以往的过错,也如上所说而已,难道不能称为贤者吗?天下的人,愚钝的多而贤明者少。愚钝的人原本就嫉妒贤明的人,而贤明之士又自有操守,不愿与愚钝者取齐,于是愚钝的人就更加怨恨贤者。既然怀着忌恨埋怨之心,那就没有什事不可以加以诽谤,君子之流误听
35、误信之后,又传播那些话使更多的人听到,所以贤人总是不断地遭受诽谤,那些暂时困在底层的贤者受害尤其深。任何权势也改变不了世俗,因为名节并没有加到平民头上,愚钝的入很容易出言诽谤别人,诽谤之言又特别容易流传。凡是指责曾巩这不好那不对的言论,肯定都是那些忌恨他和传播了错误消息的人而为。他哥哥并没有和曾巩有过太多的接触,所以此事也属于误听误传。足下竟然要引用忌恨他的人、埋怨他的人、误听误传的人所讲的话,凭空裁断贤人的是非,这是很没有道理的。孔子说:“众人都喜欢他,一定要认真考察一番;众人都憎恶他,也一定要认真考察一番。”孟子说:“全国的人都说可以诛杀,也不可以马上诛杀,必须要得到确实可以诛杀的罪证,然后再杀他。”匡章,全国人都认为他不孝,孟子却对他另眼相看,认为他是孝的。孔子、孟子之所以成为孔子、孟子,就是因为他们具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受众人的蛊惑。如果他们也受众人的蛊惑,那也就和众人一样了,哪里还是孔子、孟子呢?足下还是把握自己,稳重一些,不要轻易地议论曾巩。(李之亮注译,唐宋名家文集王安石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05第17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