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2011贵州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也谈油画的本土化问题我国引进西洋油画已有百年历史,油画“民族化”一直是主导我国油画发展的重要观念。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油画只是一种技术、一种手艺;对其深层的民族特性,包括孕育、生长油画的文化环境,历史、人性方面和东方民族迥异的种种特点,均认识不足。20 世纪早期,许多中国人还不懂得油画的立体、空间、明暗、色彩等观念,对“阴阳脸”接受不了,因为这些和我们的线型观念是抵触的。没有光线概念就没有立体概念,更不能掌握油画的色彩概念。那么,这里就有一个入门的问题。毕竟,油画是和中国画全然不同的画种,不仅材质迥异,更主要的
2、还是观念的差异。对于油画这个外来画种,仅是技术这个低级层面就有不少难题。油画教育的早期阶段,注重规范打基础是必要的。中国人不缺少聪明,也不乏精工细致的能力。只要受到训练,掌握观察方法、表现方法,并参照他们的感官视觉审美,那么,中国人应该一样能画油画。中国的油画是继续向西方学习呢,还是走出西方,自立门户?向西方学习的理由是存在的:源于西方油画艺术体系的材质、技法、价值评定标准的规律性,决定画家个体应该在相当时段,进行全然不同于中国画规律的训练学习和观摩领悟,以期掌握油画技法,尤其是格调品位的要领。有这个学习过程与否,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当然,决定艺术品位高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里不遑多论。油画这个
3、号称“架上”的艺术,今天在竞相追求时尚的西方艺术界,明显的式微了。西方有人觉得架上艺术“死亡”了,中国人说:哪有这回事?“人弃我取” ,反倒画得更欢了。我想,宽松的意识形态环境和迅速积累的社会财富,为中国油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广阔天地;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道路也不会笔直平坦。油画的 “民族化”命题,谈论已多年,未得结论。因为油画“民族化”不只决定于画家本人个性、学养、训练、品格追求等主观方面因素,更有客观时代、环境、际遇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很难定论何种式样风格属于“民族”的成功标准。即便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吴作人的齐白石像这样大家公认的成功之作,在画家生前身后也注定只能是“孤本”而难以模
4、仿。当年“民族化”命题的提出,反映了一种使命感,一种要为广大群众所理解、服务的精神,一种担当态度,可是当下具此心态的画家有多少?而要达到“民族化”更要求画家具备民族文化的广泛深度的修养、理解和情感,但今天许多画家的情况和吴作人、常书鸿、艾中信一辈的画家们相较已大不相同。此外, “民族化”基本上是一个学术命题,需要以公认的作品来回答的命题,因此就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宽裕、有利于学术探讨的社会条件、学术环境,更需要画家有一个远离浮躁、沉潜艺术、安于寂寞的心态。(选自精选考题年 3 月 8 日光明日报 ,有删改)1.下列选项中关于“西洋油画”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洋油画”不只是一种技术
5、、一种手艺,而且是有着深层的民族特性的艺术。B.“西洋油画”讲究立体、空间、明暗、色彩等观念,与中国油画迥然不同。C.“西洋油画”的材质、技法、价值评定标准决定了油画的学习不是个简单的过程。D.在今天竞相追求时尚的西方艺术界,有的人认为 “西洋油画”已失去生命力了。解析:“与中国油画迥然不同”错,原文说“毕竟,油画是和中国画全然不同的画种” ,中国画不等于中国油画。答案:B2.下列关于油画“民族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中国油画的发展有了新机会和广阔天地,但 “民族化”的道路不会平坦。B.油画“民族化”虽然一直影响着我国油画的发展,但迄今未形成统一的成功标准。C.当年油画“民族化
6、”的提出,折射出那个时代画家的使命感和担当态度。D.作为学术问题的油画“民族化 ”,只能从公认的好作品中寻找真正的答案。解析:原文“民族化基本上是一个学术命题,需要以公认的作品来回答的命题” ,并没有说“只能从公认的好作品中寻找真正的答案” 。答案:D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20 世纪早期,中国人因为传统的线型观念的影响,不懂得西方油画。B.中国人凭借聪明才智和正规训练,可以和西方人一样画油画。C.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画家静心创作出油画佳作不是件容易的事。D.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作品,说明我国画家有能力创作出油画成功之作。解析:原文“许多中国人还不懂得油画的立体、空间、明暗
7、、色彩等观念” ,并不是“不懂得西方油画” ,以偏赅全。答案:A二、(精选考题衡水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9 分,每小题 3 分)“敬”的当代价值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学界一般以“礼”和“仁”为核心,认为孔子继承了周礼,发展出“仁”的思想,因而着重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当代意义。其实,在“礼”和“仁”之中还有更本质性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可以用“敬”来概括。礼最早是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天” 、 “神”面前,人自然产生敬畏的心理。其中的敬是出于内心的崇拜仰慕,而畏则是害怕受到惩罚。最早的礼活动即内含着这种敬畏的心情。礼由祭祀的仪式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
8、时, “敬”作为内质也留存下来。这种“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而且其发自内心,即出于天赋,由“敬”而发的礼活动也就合乎天理,具有道德价值了。因此在国家政治活动中要求“敬” ,社会的一切活动和个人的修养也以“敬”为内核。孔子继承“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在论语中, “敬”出现 21 次,频率颇高。这些关于“敬”的阐述,有继承,也有发展。关于祭祀活动,孔子继承了上古对“天”和“神”的敬仰态度,强调“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 “祭思敬” 。即使“敬鬼神而远之”一语,强调实践理性的重要性,也告诫人们对于鬼神要有敬畏的心态。关于政治活动,孔子也承传了西周以来的敬谨精神,故而回答鲁哀公说:“
9、治礼,敬为大。 ”孔子对于“敬”的发展,在于把它扩展为普通人对待事物的敬业精神。 “敬”原本主要表现在人对神、臣民对君王等下对上的关系上,孔子以后则成为所有社会成员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 论语中出现的 21 次“敬”中,关于敬事的即有 18 次。而且,由“礼”中发展出来的“仁”也以“敬”为本。一般认为, “仁”是“礼”的内核, “礼”是“仁”的形式,故而许多学者着重以“仁”为核心建构孔子的思想体系。其实, “仁”之中也必有“敬”的精神。没有发自内心的“敬” ,也就没有真切的仁爱之情。这种“敬”的思想较之“礼”和“仁”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需要,具有当代意义。 “礼”和“仁”的思想建立在小农业文明的基
10、础上。小农业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国家不过是一个家族对其他家族的统治,个人只是家庭成员,而家庭主要由血缘关系构成。当代社会,已经走出了小农业文明时代,家庭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也日趋式微。而由于“仁”的观念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有着疏近等差的特性,因而在现代社会中就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此不同, “敬”是人类在远古时期就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会时必然产生的,从远古主要对于自然的敬畏,到殷周以后更多的对于社会中年长者、位尊者的敬重,再到孔子普遍要求的为人行事的敬, “敬”的外延在扩大,其抽象的内涵也一直延伸着。4.下列选项中关于“敬”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1、“敬”最早源自我国远古时期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B.“敬”以其发自内心、出于天赋的特性而成为一切社会活动和个人修养的“内核” 。C.“敬”作为人类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它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D.“敬”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在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会时必然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解析:文章第二段说, “最早的礼活动即内含着这种敬畏的心情” ,但不能说“敬最早源自活动” 。答案:A5.下列选项对“仁” 、 “礼” 、 “敬”之间关系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和“仁”都以“敬” 为本, “敬”保障了“礼”和“仁”的发展可能。B.孔子继承周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并从“礼”中发展
12、出了“仁” 。C.比起“礼”和“仁”来, “敬”的思想更能代表孔子的思想,更符合人类社会的本质需要。D.“仁”是“礼”的内核, “礼”是“仁”的形式,二者之中都有“敬”的精神内涵。解析:“敬的思想更能代表孔子的思想”这一说法于文无据。答案:C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因此使 “礼”由祭祀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B.孔子对于“敬”的贡献,在于把它发展成为诸如敬重年老位尊者等为人行事的基本原则。C.在家庭作用日趋式微、血缘关系愈加淡薄的现代社会中, “仁”的局限性越来越大。D.深入认识“敬”的精神,有助于更准确地领会孔子思想中的“礼”和“仁
13、”的内涵。解析:A 项,从文中“礼由祭祀的仪式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时, 敬作为内质也留存下来。这种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一句可以看出二者不是因果关系。B 项, “殷周以后更多的对于社会中年长者、位尊者的敬重”和“孔子普遍要求的为人行事的敬”是“敬”的内涵发展的两个阶段,前者不是孔子“对于敬的贡献” 。C 项,“血缘关系愈加淡薄” “局限性越来越大”于文无据。答案:D三、(精选考题重庆一中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9 分,每小题 3 分)“美术”就是表现美的艺术, “术”指的是技巧,技巧是为表现“美”而服务的,用笔的轻、重、疾、徐,用墨的浓、淡、干、湿,用色的剞、实
14、、华丽,等等,构成了美的因素。中国画强调主观的肯定,要求主观地对物象进行删减和提炼,所以中国画并不提倡简单的对象写生,忠实地记录对象,严格地按照科学的透视法作画,只在一定的时间从一定的视点来描绘对象;而是强调从主观感受出发。中国画家可以通过自己的情感逻辑以及对自然的丰富的感受取舍对象,可以打破特定时空的限制,根据自己对对象的理解,根据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来组织画面,甚至可以把不同的视点、不同的空间所观察到的事物组合在一个画面中。一幅成功的中国画作品,总是以深厚的笔墨功底、完美的构图、磅礴的气势、形神兼备的物象造型,使人产生共鸣,得到美的享受。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总能给人一种充满生机的和谐之美
15、。如宋代的王希孟所画的千里江山图 ,千山万壑、重峦叠嶂、江湖水泽、烟波浩渺,其间布置之丰富和气势之雄伟令人惊叹。又如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卷 ,风动飘逸,给人一种强烈的形式美。画家用繁密的线条,表现了八十七个神态各异、各具个性的艺术形象,人物造型丰实、饱满,形式上具有既统一又富于变化的整体美感。对于每一个人物、每一根线条,画家都刻意地使之统一于整体之中,人物众多,但不琐碎,丰富而富于变化的线条很好地显现出黑、白、灰不同色度的对比,形成了丰富的层次关系。人物、道具的用线变化多样,使作品充满节奏,富有韵律,从而达到了和谐统一,取得了气象万千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一幅成功的中国画作品,总是一个
16、整体,是形式内容高度完美、和谐统一的体现。一切美的事物都是和谐统一的,艺术作品的美总比现实生活的美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它的特点就在于艺术形象是丰富的生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在绘画上,不仅要求事物在比例方面和谐一致,而且要求在色彩、形式、整体效果方面配合得恰到好处。构图上要求相互关照,笔墨上要求刚柔相济,色彩上要求丰富协调。这一切,都是为了体现作品的和谐之美。如果把大自然中的事物割裂开来孤立地画,或是杂乱无章地处理在一起,不统筹兼顾,只能给人支离破碎的感觉,不可能使人领略到充满整体美、和谐美的艺术内涵。任何艺术都不可能靠单调取胜,绘画艺术如此,其他艺术亦如此:小说中人物性格的矛盾和情节
17、的跌宕起伏,构成整部小说的和谐美;交响乐中时而热烈时而抒情的旋律,营造出曲调的和谐美;戏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构成了情节的和谐美。一切艺术,总是以自己特有的形式,通过各自的艺术创造,使多种因素和谐统一,从而营造出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和谐美是中国画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高度完美的体现,是每一位中国画学者需要探讨的课题。对于画家来说,只有要求自己与自然、主观与客观、情感与理智、内容与形式高度和谐统一,才能创作出充满和谐之美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画佳作。7.下列选项中关于中国画的特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不提倡写生和忠实地记录对象,也不提倡只在一定的时间从一定的视点来描绘对象。B.中
18、国画强调画家的主观感受,画家在绘画时可根据自己的情感喜好和需要来组织画面。C.中国画非常注重气势和形式,一幅好的作品总是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的体现。D.一幅成功的中国画总是能使人产生共鸣,总能给人一种充满生机的和谐之美。解析:“中国画不提倡写生”错误,原文是“中国画并不提倡简单的对象写生” 。答案:A8.下列不符合中国画“强调从主观感受出发”这一点的一项是( )A.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千山万壑、重峦叠嶂、江湖水泽、烟波浩渺,其间布置之丰富和气势之雄伟令人惊叹。B.吴道子创作的八十七神仙图卷 ,给人一种形式美,画家刻意将每一个人物、每一根线条统一于整体之中。C.黑龙江籍青年画家崔德林所绘的
19、“东北虎” ,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曾将一位 60 多岁的老太太吓得摔倒在地。D.齐白石所画的虾腹部小腿少到只有 6 只,眼睛由原来的两点变成两横,头、胸的淡墨上加了一笔浓墨更显出白虾躯干的透明。解析:崔德林画的虎“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 “忠实地记录对象,严格地按照科学的透视法作画” ,这是中国画不提倡的。答案:C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美术要借助用笔的轻、重、疾、徐,用墨的浓、淡、干、湿,用色的剞、实、华丽等技巧来表现美。B.作者认为,一切美的事物都是和谐统一的,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C.中国画不要求作品具有客观的真实性,而是强调表现主观感情,强调从主观感受出发。D.不仅仅是中国画,所有的艺术作品均需讲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均需追求和谐之美。解析:“中国画不要求作品具有客观的真实性”系无中生有,文章最后一段也指出中国画的和谐美同样要求“主观与客观” “高度和谐统一” 。答案:C高: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