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句式与修辞.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29341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句式与修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句式与修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句式与修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句式与修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句式与修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时训练 8 古代诗歌阅读(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夜杜甫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步榈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注 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的秋天。此时诗人正寓居在长江边的夔州西阁。双杵:古代女子捣衣的用具。步榈:檐下的走廊。凤城:指长安。(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_(2)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解析:(1)该题要求分析诗歌前两联的景色特点,实际上属于对诗歌意象的鉴赏分析。分析时只要对诗句中每一个形象的特点加以说明就可以概括出

2、其整体的特点。组织答案时,可以先概括交代景物的总体特点,然后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分析时可以一个形象一个形象地分析,也可以用连贯通顺的语句将其形象特点用现代汉语描述出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以立足全诗,从内容、结构乃至情感等方面综合考虑。(2)分析作者的情感,一要立足三、四两联中的重点词语,如“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倚杖”“ 看牛斗 ”“银汉遥应” 等,并联系前两联的景物描写和注释中给出的诗歌创作的背景综合分析概括。答案:(1)前两联描写了一幅夔阁秋夜图。夜晚露水凝结,天空高远,江水清澈;江两岸的山寂静如空。江面上零星地闪烁着几点渔火;新月高悬于夜空之中。景物描写呈现出一种凄清、空寂的

3、氛围,为下四句的抒情作了铺垫。(2)表达了诗人流落他乡,病卧山城,无限悲凄的心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卧病”江边,因时局动乱,音书难至,孤独凄凉;诗人走到室外,在走廊上仰观星斗,由银河想到长安,思念故乡。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1)有人说“惆怅”是该诗的诗眼,那它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答:_(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景情关系的?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1)“惆怅”是诗歌的诗眼,是感情的凝

4、聚点,全诗都是围绕它而展开的,只是每句诗选取的角度不同,或者说惆怅的原因不同。认真阅读诗歌,分析诗人惆怅的不同原因,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即可。(2)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诗歌中景情关系的基本类型,如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等。然后,要注意诗歌中的几处景语,分析它们对表达情感的作用。而观察景语在诗歌中的位置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如出现在首句的景语,很可能是触景生情;而出现在结尾处的景语可能是以景结情。最后将表达技巧与分析结合起来,简单表述即可得出答案。答案:(1)体现在三个方面:繁华不再,英雄无觅;自然永恒,人世无常;渴望能如范蠡一般既能成就伟业又能超越功利,却总难以如愿。(2)触

5、景生情:首句 “草连空 ”,让诗人联想到“六朝文物”一去不复返;以乐景衬哀情:“ 鸟去鸟来山色里”,以如此乐景来反衬人世无常的悲戚; 寓情于景:颈联所写景物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惆怅之情;以景结情:“参差烟树”是景语也是情语,将“惆怅” 之情表达得更加深广。(任意答出三点即可)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题严陵钓台注张继旧隐人如在,清风亦似秋。客星沈夜壑,钓石俯春流。鸟向乔枝聚,鱼依浅濑游。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注 严陵钓台: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字子陵) 当年隐居垂钓的地方。(1)首联为何要选“清风”这一意象?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2)中间两联虚实结合,请作简要分析。答

6、:_答案:(1)“清风”暗指严光的高尚风范,有 “斯人虽去,遗风犹存”之意。尾联揭露和批判了时人难拒诱惑,追名逐利、趋炎附势者比比皆是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拒绝高官厚禄、不求荣华富贵品行的敬佩与赞叹。(2)中间两联虚实结合,描写眼前景物是实,寄寓作者对严光美好品格的赞美是虚。颔联表面写严陵钓台依山傍水、春流潺潺、星沉月落的景象,暗喻严光已如星辰坠落离开人间,其旧隐陈迹仍矗立江边,其高风亮节的品质像一江春水代代相传。颈联表面写严陵钓台树木参天、飞禽翔集、鱼游浅底的景象,暗喻人各有志,择善而处,严光选择了洁身自好、垂钓隐居的生活。诗歌鉴赏:首联总写登临感受。 “似秋”说明非秋,只为强调风之清,而所以

7、“清风亦似秋” ,是由于“ 人如在 ”,这里是严光旧隐所在, “清风”暗指严光的高尚风范。中间两联描写景物。严陵钓台依山傍水。山较高,故天边星垂如沉峰谷;水不宽,站在江畔钓台之上可以俯视江面。“春”,点明季节,与上文“似秋”相照应。大树参天,飞禽翔集;水流湍急清澈,鱼游浅底。这四句景物描写是虚实结合的。 “客”句借喻严光已是星辰坠落离开人间了;“钓” 句,写其旧隐陈迹仍矗立江边,高风亮节的品质像一江春水代代相传。鸟聚乔木,鱼依浅濑,比喻人各有志,择善而处,严光选择了洁身自好、垂钓隐居。这样,作者很自然地引出尾联的议论:自古以来谁能像严光那样,在芳饵(高官厚禄) 的诱惑之下不吞食上钩呢?4阅读下

8、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螺川注早发王猷定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注 螺川:螺山,形状似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1)这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诗歌,最后一句作者不写自己孤单,不写孤舟,而说螺山似孤亭,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_(2)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说明。答:_答案:(1)“孤亭”形象地勾画出螺山形势,补写了螺山近看似螺,远看似亭的山势特点。将螺山人格化,通过写螺山的孤独来写作者的离情,更能突出作者的孤寂情感。“亭” 能令人联想到送别的长亭短亭,形象地写出了螺山为作者送行之

9、意及作者对螺山的依恋之情。(2)(示例一)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早行的孤寂之情以及对螺山的依恋之情融入“月”“秋山”“残星”“孤亭”等意象中,使得诗歌的情感真挚感人。(示例二) 虚实相生。如:颔联写长流不断的赣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乡流入另一个梦乡,那划动的短棹似乎是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江水、木桨都是摸得着的实体,梦境、星影却是虚幻的、浮动的,虚实相生,扩大了诗歌的意境,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诗歌鉴赏:首联:月落时分,群山披上晓色,山野空旷,遥闻城楼上的鼓角鸣声划破夜空后停止了,螺山又呈现出了清晨的宁静。写恬静的螺山风光,含蓄地为下文写离情别意打下基础。颔联:那长流不断的

10、赣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乡流入另一个梦乡;那划动的短棹似乎是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江水、木桨都是实体,梦境、星影却是虚幻的、浮动的,虚实相生,扩大了意境,让人浮想联翩。颈联:视野更宽广了, “露湿” 点明特定环境, “天光”点明特定时间,秋露朝湿,晨光初露, “鸥衣白”“ 雁字青”突出秋江早晨空气的清新爽朗。惜别之意蕴藏在这一幅淡墨水彩画之中。尾联:船行回首望,只见水天苍茫,螺山已似海岳之中一座小小的孤亭;这容易使人联想到送别的长亭,看似写景,实为写情,写出了螺山为作者送行之意及作者对螺山的依恋之情。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余干古县城注刘长卿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11、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阳溪。注 本诗为刘长卿在公元 761 年(唐肃宗上元二年) 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所作。他经历的这一地区,刚刚经过军阀战乱,处处都是战争留下的创伤。(1)首联描绘景物,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首联。答:_(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这座小小的山城,仿佛跟空中的白云一样高;这里非常荒凉,似乎亿万斯年就没人来过。诗人即景抒情,寓情于景,在荒凉、萧条的环境中寄托了内心的凄凉与感伤,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2)尾联写飞鸟不懂得这里因战乱而变得荒凉,早晚在弋阳溪上飞旋。

12、通过写鸟的不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的无奈,对国运的担忧。诗歌鉴赏:这是一座小小的山城,踞高临水,就像塞上的孤城恍惚还像先秦时那样,矗立在越国的西边。它太高了,仿佛跟空中的白云一样高;也太荒凉了,似乎亿万斯年就没有人来过。城里空空的,以前的官署早已淹没在秋天茂密的荒草里,只有城上的女墙还在,但已经看不到将士们巡逻的身影,只在夜间听见乌鸦在城头啼叫。站在城头眺望,平旷的沙地无边无际,令人迷茫;孤零零的夕阳,对着诗人这个远方来客渐渐落了下去,天地显得格外沉寂。然而无知的飞鸟不懂得这一切,依然在这里飞来飞去。荒凉的古城并非欣赏的对象,而只是诗人忧国忧民的例证、感情的寄托,

13、引人沉思感伤,缅怀历史,鉴照现实。6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2)题。江 月施闰章十月晴江月,微风夜未寒。依人光不定,照影思无端。少壮随波去,关河行路难。平生素心友,莫共此时看。(1)本诗的前四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_(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第一问: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试题要求回答什么;然后,分析前四句的内容,从前四句所描绘的画面中找到主要意象明月、微风、江波、照影。解答第二问:首先,要明确第二问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提出的,与第一问联系紧密;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分析,如这些

14、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其与下文有着怎样的联系等。(2)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诗歌前四句描写景物,是为后四句抒情服务的,写景状物是手段,抒情是目的。前四句写景的笔调,是揣摩推测诗人情感的间接依据;而后四句,是分析评价诗人情感的直接依据。同时,分析评价诗人的情感,还要联系写此诗的年代背景和诗人的处境。答案(1)本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明月、微风、江波、照影等意象。营造了初冬月夜恬淡静谧而又冷清孤寂的氛围,为诗的后半部分奠定了感情基调。(2)这首诗通过写江中见月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孤身漂泊的身世之叹和孤独寂寞的怀远之情。诗人漂泊于江上,望着随波摇动的江月,感慨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返,人

15、生的旅程艰险难走,知心好友无一人在身边共吐心曲。诗歌鉴赏:江月首联写初冬之夜晴空明月映在江面上、微风吹拂的景象,为下文写景抒情作铺垫。颔联突出江月随波动荡、光影不定的特征,由此而引发诗人诸多感慨。颈联以凝练概括之笔,道出人生旅途的艰难。尾联由己及人,现在知心好友无一人在身边共吐心曲,让人倍感孤独与寂寞。全诗承转自如,景情融合无间,语言平实而富于韵味。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千秋岁引王安石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注 宋玉

16、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然而飒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世说新语容止中说: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其中两种。答:_(2)这首词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指出其中两种并作具体分析。答:_答案:(1)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宦游思乡的悲凉;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怀念;对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由生活的感慨。(2)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上片以写景为主,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又像是一幅岑寂冷峻的秋光图。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游子心中抑郁,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已是“ 寒衣处处催刀尺” 的时分

17、了。 “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孤城画角”唤起了人们对空旷寥廓的异乡秋色的联想。下面接着说“一派秋声入寥廓” , “一派”本应修饰秋色、秋景,而借以形容秋声,正道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也能给人以空间的广度感。燕子东归,大雁南飞,都是秋日寻常景物,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都有久别返家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用典。 “楚台风” 用典。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然而飒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 快哉此风!”“庾楼月”亦用典。 世说新语容止中说: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

18、赏之快,而以“宛如昨” 三字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直抒胸臆。下片以议论的方式表达了为功名利禄所缚、失去自由随心生活的无奈,有对生活的顿悟,对宦游生活的追悔之意。诗歌鉴赏:此词可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词作反映了词人积极的人生中的另一面,抒发了功名误身、及时退隐的慨叹。上片以写景为主,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游子心中抑郁,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 “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唤起了人们对空旷寥廓的异乡秋色的联想。燕子东归,大雁南飞,都是秋日寻常景物,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

19、沙洲,都有久别返家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于是很自然地过渡到下面两句的忆旧。 “楚台风”“ 庚楼月” 用典,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而“宛如昨” 三字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下片即景抒怀,说的是:无奈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由的生活。风流之事可惜总被抛一边。 “秦楼” 本指妇女的居处, “秦楼约” 意为男女私约。这里表面上写的是思念昔日欢会,空负情人期约,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对政治的厌倦之情、对无羁无绊生活的留恋与向往,是一种美人香草式的比兴。末尾三句,宕开一笔作结,说梦回酒醒的时候,每每思量此情此景。这里的梦和酒也不单纯是实指梦和酒,此处的

20、“梦阑”“ 酒醒”正可视为词人历尽沧桑后的幡然醒悟。8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题目。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注 石头城: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离宫:帝王正式宫殿以外的宫室。(1)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要赏析。答:_(2)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答:_答案:(1)(示例一)上片。实写了石

21、头城天地无物, “唯有青山如壁”的空旷寂寥之景;虚写了昔日战争连年的激烈残酷、豪杰消逝的苍凉悲壮之景。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示例二) 下片。实写了离宫荒凉破败,辇路芳草萋萋,松径寂静无人,鬼火高低明灭,秦淮一片明月的空冷阴森之景;虚写了歌女在歌舞中、酒樽前、明镜里青春渐逝的孤寂凄惨。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2)对世事(历史)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叹。曾经的繁华六朝,现已成空荡的江山;曾经的行宫内院,早已是芳草萋萋。世事(历史) 沧桑/ 盛衰无常,让人倍加感伤。对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人生短暂的无奈。曾经的江山、明月、离宫依旧存在,而曾经的豪杰、宫人却已随时光流逝而“消磨”。

22、一片空冷孤寂,让人顿觉自然永恒、人生短暂。对战争残酷的心痛。战火纷飞,摧毁了往日的繁华,只剩下生灵涂炭,白骨遍野,让人心痛。对青春易逝的感伤。多少美丽如花的歌舞粉黛,对镜施粉理鬓,却又青丝变白发,消磨了青春美丽,这应该是作者对自己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感伤。诗歌鉴赏: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作者抚今追昔,以苍凉的韵调,以富有悲剧意味的形象,咏出了风云易消、青山常在的感慨。上片重点写的是昔日在这里发生过无数次激烈的战争。写景、咏史、抒怀。前三句写出了石头城空荡凄惨的江山,发出了世事变迁的慨叹。六、七、八句清晰鲜活地再现了历史上曾经接连不断的战争的激烈场面。下片写的是凄凉冷清的行宫,多少歌舞粉黛在这里送走

23、了青春,耗尽了年华。下片前三句重点写行宫内院的孤寂与萧条。六、七、八句是作者对自己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警醒。这首词采用宋代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全部韵脚,但因萨都剌笔思流畅,再加之采用倒叙的手法,工笔描写世事的变迁,抒发人生之感慨,使作品思路开阔,境界宽广,自然天成,堪为豪放派之大作。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题。2015郑 州 预 测 鹧 鸪 天(南宋)史达祖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情思乱,梦魂浮。缃裙多忆敝貂裘。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注 缃:浅黄色。官河:运河。(1)上阕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答:_(2)请结

24、合全词,对“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 ”两句进行赏析。答:_答案:(1)上阕描写了一个因长期漂泊、思念家乡而满怀愁绪的词人形象。帽檐积满了尘土说明其漂泊之久,古塞幽远说明其离家之遥;烟草苍茫,旅程无尽,每走一程,愁绪就增添一分。大雁飞过,却没有捎来期盼的家信,思乡之情无以告慰;独宿客馆,彻夜难眠,满楼月色更勾起浓重的思乡之情。(2)这两句词人想象 (梦见)家中的妻子也常凭栏远眺,思念远方的游子,将自己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含蓄。河水平静,阑干温暖,烘托了家乡温馨美好的氛围,与塞外幽远苍凉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羁旅思乡之情。词人用“徙倚” 这一细节写妻子随日影的移动不断变换倚栏的位置

25、,直到斜阳西下秋寒袭来,细腻地表现了妻子的盼归之情。诗歌鉴赏:该词表达了词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上阕,写在羁旅行役中的词人的愁绪,感情凝重、意境深远。开头两句,写词人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盼望家中的书信,他仰望长空的大雁,期望它能够带着亲人的书信,然而只是奢望,苍茫幽远的塞北风云愈发增添了他怀念家乡的忧思。 “帽檐” 句写词人长途跋涉后的状况:冷风肆虐,帽檐尘土加厚。最后一句写词人独宿客馆中的寂寞,帷帐香销,月满高楼,深夜辗转,耿耿难眠。下阕,从对方写起,一、二句,既是词人此时的心态也是家乡妻子的心情表露, “缃裙 ”句描写了妻子对穿着貂裘远在塞北漂泊的游子的思念, “官河”句描写妻子倚着栏杆

26、痴痴地凝望着官河静静的流水, “徙倚” 句表现妻子凭栏望远的时间之长。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 题。浣 溪 沙辛弃疾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1)这首词的上阕表达了农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_(2)下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答:_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对上阕的重要词句作细致的分析。眉头不颦是说高兴了,原因是“雨水匀 ”,而对于百姓而言, “雨水匀” 意味着庄稼会获得丰收。 “不似去年”说明这是在和去年作对比。 “甑中尘” 暗示的是

27、去年歉收。(2)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的能力。下阕三句都是写景,答题时既要能将三句写景内容概括为一幅画面,也要能扣住“赏析”二字对每一句写景内容作具体分析。答案:(1)上阕表达了农人因为“雨水匀” 而产生的欣喜之情。主要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父老去年眉头紧锁,今年笑逐颜开;去年是荒年,农家穷得甑中生尘,今年则可能是丰年,父老把甑擦净。(2)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百鸟啼鸣、桃李芬芳的热闹春景图。下阕三句,前句写春鸟啼鸣,中句写桃花明艳照人,后句写梨花清丽洁白。诗歌鉴赏:本词首句写春来风调雨顺,使得有经验的老农笑逐颜开。 “争” 字写出老农的兴奋之情, “匀”字强调气候良好适宜。第二、三句

28、是对比,把今年的好兆头与去年进行比较,说去年是灾年,农家穷得甑中生尘;今年开年光景不错,可能会获得丰收。下阕着力描绘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色,作者选取了三种具有春天特征的物象,首句写啼鸟欢鸣,次句写桃花明艳,末句写梨花洁白。它们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对春光的喜爱,另一方面照应了本词第一句中的“雨水匀”,预示着庄稼同样长得好,能获得丰收。这里面蕴含着作者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和因有丰收预兆的喜悦。1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2) 题。梦 中刘光第梦中失叫惊妻子,横海楼船战广州。五色花旗犹照眼,一灯红穗正垂头。宗臣有说持边衅,寒女何心泣国仇?自笑书生最迂阔,壮心飞到海南陬。注 此诗作于中法战争之后。中国军队虽

29、在镇南关和临洮两战场上大败法军,但当权者奉行妥协政策,与法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和约,引起当时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寒女” 用了列女传的典故。春秋时鲁国有一女子过时未嫁,倚柱叹息,邻妇问她是不是想嫁人,她答:“ 吾忧鲁君老,太子幼。 ”邻妇以为这是“ 大夫之忧”,她说:“鲁国有患,君臣父子皆被其辱,妇人独安所避乎?”(1)赏析颔联“五色花旗犹照眼,一灯红穗正垂头 ”。答:_(2)本诗是怎样运用反语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答案:(1)梦中醒来,侵略者船舰上的各色旗帜似乎还历历在目;环视四周,一灯如豆,才知道刚才的殊死激战不过是一场梦幻。 “五色花旗”点明交战对象, “一灯红穗” 与此形成强烈对

30、照,说明现实与梦境不同,有力地突出诗人保卫国家的决心和无奈之情。(2)颈联引用典故,世所宗仰的大臣们自有安边定国之方,何用我等普通百姓杞人忧天?这句显然是反语,其实是诗人的愤激之言,讽刺当政者软弱无能,而自己虽人微言轻,但也不能不为国担忧。尾联说,既然国事有大臣们掌握,而自己的梦魂夜半犹来南海参战,这是书生的迂阔之想,实际是以调侃自嘲的笔墨来表达内心深沉的悲痛。诗歌鉴赏:首句突兀而起,说梦中失声大叫,惊醒妻子。令读者顿生疑问:何事令诗人夜半惊呼,如此心神不定?故次句一语道破,原来梦中去参加了抵御帝国主义入侵的海战。此时虽已梦回人醒,然而入侵者船舰上的各色旗帜似乎还历历在目,环视四周,才知殊死的

31、激战不过是一场梦幻。 “五色花旗”表明交战的对方是入侵的帝国主义。 “一灯红穗” 则正与此形成强烈对照,说明现实与梦境的截然不同,并引发下面的感慨。 “宗臣” 两句为反语,意谓世所宗仰的大臣们自有安边定国之方,何用我等普通百姓杞人忧天?这是诗人的愤激之言,讽刺当政者软弱无能,奉行妥协政策,而自己虽人微言轻,但也不能不为国担忧。尾联承此二句而来,既然国事有大臣们掌握,而自己的梦魂夜半犹来到南海,参加海战,岂不是书生的迂阔之想,十分可笑吗?诗人虽以调侃自嘲的笔墨结束全诗,但内心深沉的悲痛已显然可见,他愿以血肉之躯来保卫祖国的海疆。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

32、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望 罗 浮翁方纲只有濛濛意,人家与钓矶。寺门钟乍起,樵客径犹非。四百层泉落,三千丈翠飞。与谁参画理?半面尽斜晖。(1)两首诗都写到了“泉”,请结合诗句,简析两诗 “泉”的不同特点。答:_(2)两首诗的结尾都写到景物,试分析两首诗这种景物描写的不同作用。答:_答案:(1)翁诗中, “四百”写出罗浮山有峰峦四百余座,峰峰有泉水跌落,体现泉水多的特点;“三千丈”“翠”写飞泉位置之高,瀑布倾泻,如翠玉飞溅,可见瀑布色彩的美。温诗中的“泉”,流得湍急,水质清澈。(2)温诗的尾联,写等到日暮鸟散,才显得满山的荞麦花一片洁白,突

33、出了处士卢岵生活环境的古朴幽静和人品的孤高。翁诗的尾联,用设问句,写到罗浮山的西半面被夕阳映照,这样罗浮山就如同一幅画卷被涂抹上一层金色余晖,更加壮丽非凡;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罗浮山景观的赞美,以及不能把观赏这幅天然图画的奥妙向人表述、与人共享的遗憾之情。诗歌鉴赏:处士卢岵山居这首诗没有直接写卢岵,也没有直接写作者的心情,而是只写卢岵处士山居的景色,以景衬人。首联两句通过“问樵客 ”“遥识” 的写法,暗示出卢岵山居的幽僻。颔联两句写一路所见,是近景。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幽僻山径中特有的景物和色彩。颈联两句写远景。尾联两句借景物描写点明了造访的季节是春天。全诗的层次非常清楚,景物写得虽多却错落有

34、致,更重要的是通过景物的特殊色彩,使读者对卢岵处士生活的古朴和人品的孤高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望罗浮这首诗通过一个“望” 字统领全诗,前两句写所见只有人家和钓鱼台。可是正在作者凝神之际,寺院钟声响起,这时就由所见写到所闻,此时因雾气缭绕,山上樵夫砍柴的山路还分辨不清。五、六句从远望的角度写罗浮山的飞瀑, “四百层”“三千丈 ”,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飞泉之多、之高;“翠飞”则是用比喻形容瀑布倾泻如翠玉飞溅,写出了瀑布的色彩之美。这两句绘形绘色,多角度表现了罗浮瀑布的美丽与壮观。最后,用设问句,写到罗浮山在夕阳的映照之下,如同一幅画卷被抹上了一层金色斜晖。1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梅 花张道

35、洽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梦 寻 梅方岳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注 方岳:南宋诗人,字巨山,号秋崖,新安祁门(今属安徽 )人。曾为文学掌教,后任袁州太守,官至吏部侍郎。因忤权要史嵩之、丁大全、贾似道诸人,终生仕途失意。金貂:汉代的官饰。玉华:唐代的宫殿名,这里代指出仕做官。(1)两首诗在刻画“梅”这一意象时,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试作简要分析。答:_(2)两首诗借“梅”的形象所抒发的情

36、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1)相同点:两诗都采用了烘托的手法,都通过周围环境的幽僻来烘托梅的精神。不同点:梅花主要采用实写,实写梅的生存环境、清高之格和疏野之性;梦寻梅主要是虚写,诗中梅的形象均为诗人梦中所见。(实写、虚写是两首诗的主要不同点,如果答到其他方面,言之成理亦可)(2)梅花主要表达诗人对梅花不随俗浮沉、坚贞的品性与顽强的生命力的赞扬。 梦寻梅主要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涯的决绝态度和对自由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诗歌鉴赏:张诗首联说寻梅:荒林野径,竹梢深处。渲染环境,烘托出了梅的清高之格、疏野之性。颔联写梅花之神:尽管梅花似雪,但雪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凋落,它羞于与雪为伍,可见梅

37、花不随俗浮沉,品性坚贞;梅花不愿像桃杏那样自炫自媒,委身于东风,可见其有羞耻之心。颈联写梅花的生长习性:野桥旁,无人管,只有月仿佛是它的主人;在寒谷中,只要有根在,到了春天依然会抽枝吐蕊。突出了梅花远离尘嚣、自由自在、执着坚韧、百折不回的品性。前一句以野桥、冷月烘托,境界高洁;后一句以“寒谷” 反衬“春回” ,以见其意志之坚贞与生命力之旺盛。尾联写诗人惜花心切,酒醉之后,不要因为赏花而睡于梅树之下,因为一旦风吹花落,飘到身上,难免玷污了梅花。尾联是诗人想象之辞,可见诗人爱惜梅花的程度。方诗写了诗人寻梅的一个梦的过程。首联和颔联写诗人梦中前往隐者家顺着野径,沿着沙岸,骑着瘦马,历经坎坷,一路颠簸

38、,虽然艰辛,但诗人仍然执着;皇天不负有心人,诗人在山嘴终于找到梅花,虽只有“三四花”,但诗人心中的欣慰可想而知。颈联写隐者家的生活 隐者家的环境是幽静的,生活是恬淡自在的, “野径深藏”“黄叶拥篱”“ 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等都体现了这种特征。诗的尾联是诗人跳出梦境后的感慨。 “烟雨蓬茅” 是隐者生活的象征, “金貂 ”“玉华”分别是汉代的官饰和唐代的宫殿名,象征功名富贵。诗人甘愿“一生烟雨蓬茅底”,却“ 不梦金貂侍玉华” ,表现了他宁愿终生隐居乡间,与梅花为伴,不愿意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志趣。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2) 题。漫 兴 二 首汪藻晨起翛然曳杖行,一帘疏雨作秋清。老来岁月能多少,看得栽花结子成?燕子年年入户飞,向人无是亦无非。来春强健还相见,送汝将雏又一归!注 翛然:无拘无束的样子。(1)第一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