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走进音乐的世界--周海宏.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293388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92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音乐的世界--周海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走进音乐的世界--周海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走进音乐的世界--周海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走进音乐的世界--周海宏.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走进音乐的世界--周海宏.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走进音乐的世界兼谈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 主讲人:周海宏 周海宏: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心理学、美学教学与研究,著有音乐美学儿童钢琴学习指南钢琴之路结构定向设计钢琴集体课教材等著作,曾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我不仅仅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我还是一个普及音乐的爱好者。心存一个梦想,希望欣赏音乐的人能够像喝白酒、看足球的人一样多,希望每一个中国人把能音乐作为一生不可或缺的精神活动的伴侣,首先感谢珠海的朋友们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观众鼓掌) 中国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有一个叫俞伯牙的人,他弹琴弹得特别好,有一天来了一个砍柴人樵夫钟子期,钟子期见他弹琴张嘴就说:“善哉,峨峨兮

2、若泰山”,俞伯牙非常惊讶,因为他心里就是想表现高山,一下子被人听出来了。俞伯牙想我再来一段,我表现流水。钟子期一听就说:“洋洋兮若流水”,不管俞伯牙弹什么,人家砍柴的钟子期都能听出音乐什么意思,于是俩人成了好朋友。但是好景不长,过了不久,钟子期就死了,之后不管俞伯牙弹什么没有人可以听懂。最后俞伯牙非常伤心,伤心到极点就把琴摔了,发誓终生不再演奏,既然没有人能够听懂我的音乐,我还为谁弹琴呢,留下了一段“知音千古难觅”的佳话,于是有了“高山流水”及“知音”这两个词语,在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啊! 这个故事讲的是2000多年前的事,一晃人类文明过了2000多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听不懂音乐这件事

3、好像就一点儿都没变。2000年前俞伯牙找不到知音,2000多年后还有很多人觉得音乐这玩意儿高深难懂,觉得不知道该怎么欣赏。我估计大家一听是音乐讲座,并且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来讲音乐,我估计你脑子里十有八九出现过“不懂”这两个字。 为什么音乐这么难懂呢?我们今天的标题是走进音乐的世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只有一次机会跟大家见面,我知道大家在那么繁忙的工作学习当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听一场音乐讲座实属不易,所以我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所以我讲座的后面还有一个小标题,这个小标题表明了我今天下午的决心,就是“欣赏严肃音乐一次通”,通过今天一次讲座就把大家带到音乐的世界里面去,把大家不懂音乐的困惑一扫而空,起到

4、咱们国家历史上多年普及音乐都起不到的效果。(观众鼓掌) 今天的讲座三个目的。 第一,希望通过这个讲座,希望大家对音乐最基本的属性有所了解。 第二,希望通过这个讲座,让大家从此终生地享受伟大的音乐艺术。 第三,希望通过这个讲座,能使大家从此更加重视艺术。 要同时达到这三个目的,这个讲座主要有以下五个内容:音乐的基本美学属性、音乐的表现机制和理解活动的特征、再带领大家学习一下如何体验音乐、再分析一下为什么严肃音乐难以接受,最后谈谈艺术在人类生活当中的作用。 第一个话题“音乐何须懂?” 好多朋友一看这个标题都惊讶,心想我们本来是想通过在这里听周老师讲完以后就懂音乐了,怎么屏幕上打出这个标题来?其实我

5、想在这个标题下面谈谈音乐艺术的基本属性和分析一下为什么我们都觉得听不懂音乐。 我们的研究生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就是在北京六所国家重点大学和中央音乐学院做了很大样的对比性调查。有一个问题,“如果你不喜欢严肃音乐,那是为什么?”各种各样的原因当中,“听不懂”、“不知道音乐表达什么”占了很大的百分比。其实做这个调查之前我早就知道,很多人之所以不去听严肃音乐、高雅音乐、经典音乐主要原因就是觉得听不懂,一想到自己啥也听不出来,坐在音乐厅里面装模作样地很尴尬,一般遇到这种事也不爱去。有时候电视台、电台赶上这样的节目了,听上去没什么意思,赶快就转台了,有时候你稍微想多听一会儿,人家就说风凉话“你听得懂吗?听不

6、懂装什么高雅啊?装相。”很多人有这种经历,我从小是学钢琴的,有类似的经历。有一年我考上了沈阳音乐学院钢琴学科,已经是钢琴专业的学生了,有一天我练了夕阳箫鼓的曲子(曲子还有一个叫法是春江花月夜)。有一天我正在练琴时,父亲来到我旁边(他是一个作家),他说,“这个曲子你弹了这么久了,你给我说说,这里哪个地方表现了春、江、花、月、夜?搞音乐的,你给我讲讲吧?”哎哟,当时急得我涨了个大红脸,什么都答不上来。我父亲非常不满意,“哼,还学钢琴呢,连自己弹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叫什么钢琴专业”。小时候我是一个自卑的孩子,听到别人说这个话,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结果父亲回头又说了一句话,“以前光听说对牛弹琴,没想到

7、牛也弹琴!”(观众笑) 当时,我真的是非常难受。 大家知道“高山流水”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千年,可谓是妇孺皆知。但是在音乐里面来讲,它不是一个普通的故事,在这个故事后面蕴含着一个审美观念,这个观念告诉我们,在音乐当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内容,如果你要是听不出来,说不出来,就说明你不懂音乐、缺少音乐细胞、没有音乐修养。所以,当一个人说“我不懂音乐”时,第一层意思就是指不知道音乐表现的是什么。 为什么音乐就这么难懂呢?2000年前俞伯牙找不着知音,2000多年后的现代人听不懂音乐。在座的听不出来,我学了多年钢琴连自己弹的曲子是什么意思都听不出来,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很多年。特别是我刚上中央音乐学院头两年,脑袋

8、上扣了一个大帽子以后,一度搞得我非常苦恼。直到我在学校上了一门音乐美学的课,老师讲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使我有了豁然开朗、如释重负的感觉。我当时一想,哎呀,就为了这么点简单的事苦恼了自己这么多年,实在是太亏了。大家不用上音乐学院,也不用学什么音乐美学,凭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经验都能够想通这个道理。 大家想想音乐这门艺术是由声音构成的,它最基本的材料音响就具有以下两个基本属性:第一个没有视觉性,“当”地一声,长的、短的、圆的、扁的?它本身是一个听觉的信号,声音的感受并不包含视觉的信息,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音乐不能传达视觉形象。我现在说话的声音也是声音,我说“桌子、椅子”,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人类语言的

9、声音是一个符号,“桌子”这样的声音就取代了某个东西。但是音乐的声音不是任何代号,“哆唻咪”没有语义性,它不是一个语言的概念,所以音乐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音乐的声音材料的基本属性是客观事实,由此得出的结论也是顺理成章的。我告诉大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其实那些搞音乐的人他们也听不懂音乐。(观众笑) 可能很多人不信,我们要用数据来说话,问卷调查“搞音乐专业的人能听懂音乐表现了什么。”普通院校学习的同意率很高,音乐院校学生的同意率很低。这说明我们圈内人人都知道,就是从来不敢告诉大伙儿的事实,其实搞音乐的人也听不懂音乐。我问一个学生,他现在已经是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的老师了,我问他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10、,别人一听说你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就问你的音乐表现了什么?他说这种情况太多了。我说,你听得出来吗?他说,我根本什么都听不出来。我说,那你怎么办?他说,我必须得瞎编啊,要不多丢人啊?可见这种压力之大。 在“高山流水”这个流传千年的故事后面所蕴含的审美观念给我们每个人都造成了压力,什么压力呢?我概括为视觉性、语义性内容,视觉性就是形象、场景,语义性比如说是思想、哲理。但是音乐艺术、声音材料的基本属性在客观上决定了音乐不能直接传达那方面的内容,主观上想听懂,客观上实际上表现不了。这就是为什么音乐那么难懂。 2000多年前的俞伯牙找不到知音,2000多年后现代人听不懂,在座的各位听不出来,其实那些音乐专

11、家们也听不出来,道理就在于此。说出来作品表现的是什么,不是听众的欣赏水平差、缺少音乐细胞、没有音乐修养,而是因为音乐不能直接传达视觉性和语义性的内容。现在我要说的是,“俞伯牙,是你不懂音乐,你要是真懂音乐,就不应该要求听众在音乐当中听出那么具体的东西来。”现在我就不怕你问我了,你问我,我说不出来,说明我懂音乐,你问这个问题就说明你是外行。大家都听不懂,你也听不懂,我也听不懂,难道我们之间没有区别了吗?我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我们还是要用数据说话,(问卷调查)“如果不了解音乐内容的人就没办法欣赏。”调查结果音乐院校和普通院校也存在着差别,这个差别说明了什么呢?又说明了一个我们圈内人人都知道,就是从

12、来不告诉大伙儿的事实,实际上搞音乐的和音乐爱好者在听音乐时往往并不在乎懂不懂的事,用我的话说是“较少依赖于内容解说”。大家一听,这是贝多芬的交响乐,得,这是严肃音乐,再一听什么都听不出来,哎呀,严肃音乐高深难懂,咱可没法儿欣赏就不听了,可是我们这帮搞音乐的,一听和大家一样也是什么都听不出来,可是我们接着往下听!在座的听不懂不听,我们听不懂也听,这就是我们的区别。(观众笑) 所以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没有必要非要听出形象、哲理等等东西,用我的话说“我们没有必要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内容解说音乐”。这可能是大家以前很少听到的观点。我们认为,在音乐中寻求形象、场景、思想、哲理等等东西,是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方

13、式欣赏音乐,这是一个误区。这个误区给人们欣赏音乐构成了很大障碍。 大家一听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心想)得,这是严肃音乐,再一听什么也听不出来,哎呀,严肃音乐高深难懂,咱可没办法欣赏,就不听了。还是这个作品,把它放到轻音乐唱片里,一听挺好听、挺舒服、挺悦耳的,也不管那么多,就听下去了。为什么?同样的曲子放在不同的地方就发生了能欣赏和不能欣赏的差别吗? “要听懂”,这样一个纸一样薄的、一捅就破的概念把很多人挡在了音乐大门之外。之所以形成全国人们普遍认为音乐高深难懂的局面,我觉得除了历史上的故事影响实在是太大之外,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我国进行的音乐普及、教育工作,用我的话来讲,“基本上都以乐曲解说

14、为核心”,一般来说都是这个套路。不知不觉地这种观念就进了大家头脑,“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不一样,它是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要欣赏它你就要理解它,要理解它就要了解时代背景、作者背景等等,甚至还得学点乐理知识”。经年累月的宣传,电台、电视台、书籍、杂志、报纸、节目单等等各个层次的教材充斥了这样的内容,结果就形成和强化了人们头脑当中这个误区。我觉得严肃音乐听众少是和以往的媒体、教育对音乐审美方式的误导有很大关系,当年我也做过那样的讲座。解铃还须系铃人,今天我来到这里,提出一个口号“音乐何须懂”。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打开耳朵,享受音乐的美!别管什么“懂”、“不懂”之事,这中午还有一点儿困,就着音乐咱们睡个

15、午觉。 (现场播放英国艾尔加的爱的致意) 周海宏:大家觉得好听吗?(观众:好听)听懂了吗? 还行吧?听懂了吗?其实大家可以想听轻音乐一样,如果我刚刚说了背景,说这是英国艾尔加的作品爱的致意,乐曲表现了什么什么,可能在座的欣赏负担就不一样了。大家记住一个口号“音乐何须懂”?很多人可能有疑问了,那么多专家学者那么多年全想不明白?问题没有那么简单,现在我好想是川剧变脸一样,我把脸一边,开始站在那一派观点讲话。音乐真的不能表现内容吗?我们用事实说话。 我这里有四个场景:1、险峻的高山 2、清澈的小溪 3、秀丽的田园 4、汹涌的大海。 你觉得哪一段音乐分别表达了哪一个场景。 (现场播放比较一段比较雄壮的

16、音乐) 周海宏:大家说号吧,几号? (观众:1号、4号) 我到处搞讲座,上到音乐学院的大学生,下到几岁的小孩,说得最多的是1号、4号,和在座的完全一样。 听第二首。 (现场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 周海宏:几号? (观众:2号、3号) 回答最多的是2号,其次是3号,和大家完全一样。 周海宏:如此一致的理解又说明什么?难道音乐不还是可以听懂的吗?其实“要听懂”和“何需懂”是两种音乐美学思想间进行了多年的争论,难道音乐不可懂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就进入今天的第二个话题“如何懂音乐?” 大家了解一点儿联觉理论就差不多了。什么是联觉呢?我这里有两块糖,一块是巧克力、一块是薄荷糖,有两个声音,一个是低音、

17、一个是高音。你说哪一个像巧克力,哪一个像薄荷糖?低音像巧克力,高音像薄荷糖。一种味觉的感受跟一种听觉的感受发生了联系,这就是联觉现象。再来,一个重一个轻,高音、低音哪个重、哪个轻?低音重、高音轻。闷热和凉爽哪个是高音?亮色和暗色哪个是高音?羊绒和真丝哪个是高音呢?大家看这么多种感觉,味觉、重力、温度、视觉、触觉都和听觉的高、低发生的联系,这就是联觉现象。 大家觉得听不懂音乐,缺少音乐细胞是不是?好,我今天要让大家上一个台阶,让大家对自己的音乐细胞有一点信心,我想请大家当一把音乐制作人,我这里有一个空调机要做一个广告音乐,你选哪一段。 (现场播放两段音乐,一段低沉、一段轻快) 周海宏:用哪段?

18、(观众:第二段) 周海宏:谁说我们不懂音乐,我们非但懂音乐,而且还可以当制作人。高音给人的感觉凉快! 反正什么社会经纬、法制进行时就用第一段音乐,因为它给人感觉深沉。大家想想,“深”是空间的高度,“沉”是物体的重量,我们拿这两个字形容听觉的声音,这本身就是联觉现象。由一种感觉引起其他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联觉跟视、听、味、触、嗅一样,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的感觉反应,人人都有,只是大家平常不注意而已。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的存在,使得声音这一门声音的艺术能够表现形象、场景、情绪、情感、思想、哲理等等听觉之外的东西,核心道理就在与此。 刚才大家当了一把音乐制作人,觉得自己音乐细胞还不错,我现在想让大家

19、再上一个台阶,巩固一下对自己音乐细胞的自信心。我想让大家当一把作曲家,看看你的音乐细胞够不够格。我想请大家创作一首哀乐,你来创作哀乐,是高音还是低音呢?(观众:低音)快速还是慢速呢?(观众:慢速)上升还是下降的旋律呢?(观众:下降的)你太有才了!(观众笑) (现场播放肖邦的葬礼进行曲) 周海宏:慢速、低音、下降的旋律。你们和伟大的作曲家肖邦的音乐细胞长得是一样的。外国音乐这样给人以悲伤感,中国音乐要是这样也给人悲伤感。我有个同学现在是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的主任,他说,有一天我哄小女儿睡觉,她才八个月还不会说话呢,我给她唱中国民歌小白菜。 (周教授现场清唱小白菜:小白菜呀、地里黄啊,两三岁上没了娘

20、) 结果小孩给唱哭了,还不会说话呢,音乐就听懂了。 音乐在联觉的同时能跟情绪发生对应关系,所以中国有一句话叫做“惟乐不可以为伪”,惟有音乐这件事不可能造假,你的真情实感透过旋律、音调都可以表现出来。现在好多流行歌给我的感觉是虚情假意、无病呻吟,现在的流行歌都是爱情歌曲,其他都不唱,流行歌的题材范围非常窄基本上都是爱情,本来爱情酸甜苦辣都有啊,流行歌里面的爱情都是悲伤的,伤心、离别、痛苦、等待、找不见、不见不散,词写的都是撕心裂肺的,但旋律(周教授清唱“伤心总是难免的”),听了一点而都不伤心。(观众笑)还有一首歌怎么唱的?“想哭的我,可怎么哭也哭不出来”(周教授清唱)一点儿都不想苦,日子过得太好

21、了。(观众笑) 周海宏:我们用音乐表达一下汹涌的大海、起伏的群山。 (现场播放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主题) 周海宏:首先声音很强给人感觉很有气势;其次很低给人感觉很深沉;第三你听旋律“拉西拉西拉嗦发唆咪”波浪型起伏。 周海宏:现在我想让大家写一首乐曲表现“黎明”,先描写黎明前的黑暗,你来表现的话准备用高音还是低音?(观众:低音)长音还是短音?(观众:长音)。现在描写天越来越亮了,怎么办?越来越高,越来越短。 (现场播放穆索尔斯基莫斯科河上的黎明) 周海宏:你们和伟大的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音乐细胞长得也是一样的。 周海宏:现在听听哪个是野蜂,哪个是蝴蝶?不是小蜜蜂,是那种大马蜂子。

22、(现场播放两段音乐) 周海宏:大家没有听错吧? 接下来听听哪个是英雄、哪个是恶霸? (现场播放红色娘子军洪常青的主题与南霸天的主题。) 周海宏:在座的各位,现在我旋律的调调一点都不变,把它改成洪常青就义前的曲子,把它降低、拉长。 (现场播放红色娘子军洪常青悲壮就义前的曲子) 周海宏:作曲家也没什么了不起啊。也就是降低、拉长这两项。其实音乐就是凭联觉表现各种东西的,作曲家也就是凭这种感觉选择和组织声音表现他所要表现的东西,而我们听众也是在同样一套心理反应的机制下,在作曲家影响当中感受到他的表现意图。核心道理就在于此! 下来两派观点各打五十大板,首先是没有必要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方式来理解音乐,“音

23、乐何须懂”。同时我们要指出的是,你认为音乐什么也表现不了,音乐欣赏就是纯粹的听觉感受也是错误的。那大家有产生疑问了,那我什么时候“听得懂”什么时候“听不懂”?怎么以前我啥都听不懂,今天周老师往这里一坐,全听懂了,这音乐细胞不能长这么老快吧。 我们继续分析。首先从作品角度看,音乐作品能否引起人们很明确的内容理解,取决于持续而稳定的联觉对应关系。你作曲家选择的声音和声音所表现的东西在联觉上要一直都对应得非常好,如果对应得非常好,像刚才的作品,人人都可以听得出来,如果对应得不好,就不能怪我们听众听不懂,是作曲家写得不像。首先还是作曲家的责备,下面这个曲子我们就听一句。 (现场播放音乐) 周海宏:“当

24、当当滴”持续地慢速、低音、下降,什么情绪啊?悲伤。巴赫的约翰受难乐。还有一种是这样的。 (现场播放音乐) 周海宏:“搭噔”上去了,“嗒”又下来了,“噔”又上去了,“滴”又下来了。一上一下,一快一慢,没有持续稳定的状况,这样的音乐很难让人产生表现了什么感觉,刚才的作品为什么大家感觉那么明确?因为我选的全是(联觉)最像的作品,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音乐的音响在不断变化,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听音乐的时候是很难产生明确地表现了什么的感觉的。 当然了,我们听众也并非一点责任都没有。敏感的联觉、丰富的联想是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大家不用担心自己的联觉能力,因为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特别小孩联觉特别敏感,刚

25、会说话走路,音乐一奏响人就跟着音乐跳了,情绪、节奏一点问题都没有,很多家长还以为自己生出一天才来了呢。 其实人对音乐的反应是相当本能的,但是随着我们的成长,这种感觉慢慢慢慢越来越被我们所忽略,所以关键是体验联觉的习惯,这可能需要努力了。理解音乐靠联觉,联觉人人有,就看你是否关注它,每个人的音乐感受力都很强,因为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的反应。 接下来我们欣赏一段比较复杂的作品,是西贝柳斯的作品交响诗芬兰颂。西贝柳斯在创作这首作品时芬兰还在沙皇俄国的统治下,当时民族要解放,国家要独立,闹得很凶,在这样大的背景下西贝柳斯写下了这部作品。作品写完了也上演了,但刚演了一个月就被禁演了,因为沙皇俄国统治当局

26、的文化检察官听出来了,你这个作品是想造反的,是想把我推翻的。一个纯粹的器乐作品,也没有词,怎么能够使人产生这么鲜明的政治思想感受。现在我要请在座的各位当一回沙皇俄国当局的文化检察官,看你的音乐细胞够不够格。 可能很多人在下边嘀咕了,前面的作品之所以能听出来,是因为你周老师想鼓励我们给我们提示,让我们在那么小的提示范围内去选,当然能选出来了,都把我们当小孩啊?我那音乐细胞,用东北话说就是,都是你搁这儿忽悠出来的。 现在我不给大家任何提示,作品的第一个主题,你告诉我,听了以后是什么感觉。 (现场播放交响诗芬兰颂 周海宏:是什么? (观众:压迫) 周海宏:有人用的词跟我一模一样,“压迫”。 (现场继

27、续播放交响诗芬兰颂 周海宏:第二个主题。 是什么感觉? (观众:苦难) 周海宏:第三个主题? (观众:反抗、觉醒) 周海宏:第四个主题? (观众:战斗) 没错。 周海宏:第五个主题? (观众:斗争) 周海宏:对,镇压和斗争。明白了吧,你们的音乐细胞足够当沙皇俄国的文化审查官,不是我忽悠出来的。 (现场继续播放交响诗芬兰颂) 最后音乐变成了这样(主题6:斗争/前进), 然后变成这样(主题7:反扑/战斗), 然后是这样,这个旋律被选为芬兰国歌。 然后是这样(主题7斗争/胜利向前), 最后(主题10:胜利)。 周海宏: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作品的每一个主题,在某种特定情境下和人的情绪反应都有非常准确的联觉

28、关系,这样下来形成了非常通顺和完整的逻辑。你把音乐表现到这么直白的份上,你就不能怪人家把你禁演了,你这就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但是,现在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令你们失望的消息,这些解释都是我瞎猜的。(观众笑)人家西贝柳斯没有这样解释过,都是凭我自己的感觉。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了,你猜得对吗?这样猜的话,谁不会啊?你该不会是理解错了吧? 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第三个问题:“音乐理解何需正确”。 我们来介绍一下音乐理解活动的特征。经常有人问我,周老师,这首曲子给我这种感觉,你说我理解得对不?我自己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听一首曲子好不容易有点儿感觉了,又担心自己理解得不对,最后对一下乐曲解说,十有八九对

29、不上。为什么?研究告诉我们,声音只有五种属性能够引起人们很粗糙的联觉反应,这就必然导致了很多东西音乐都表现不了。比如明确的具体的视觉的东西,像家居、水果、长相,音乐表现不了。没有具体感性特征的抽象概念,像博爱、平等、经济、法律,音乐也表现不了。 下面听听这首曲子,你告诉我,它给你的感觉表现了什么? (现场播放德彪西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周海宏:什么感觉?千万不能说,一说准错,这是德彪西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观众笑) 亚麻色、头发、少女没有一样是音乐可以表现出来的,这首世界名曲从小我都听不出来,现在我也没听出来。大多少音乐作品的作曲家都没有透露创作意图,大家知道贝多芬有命运交响乐、田园交响乐、英

30、雄交响乐,可能他的第一、二、四、七、八交响乐都没有标题。莫扎特写了40多首交响乐,海顿写了100多首交响乐,都没有说音乐表现了什么意图,有的虽然给了一个标题,但是作品绝大多数部分也是没有说明的。 给大家讲一个笑话,这个笑话在音乐界广为流传,据说是真事。 大家知道贝多芬最有名的是命运交响乐,表现了“命运在敲门”,很多人都知道。一位老哥去听,听到第一句“当当当当”时,他说“呀,命运在敲门勒”(用河南话)。继续听,他又说“又敲门了?”,再听,他说“还敲个没完了”?(河南话) 作品表现什么意思啊,不可能从头敲到底吧?绝大多数乐曲解说都包含了很多解说者个人主观想象的成分,我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只要是音乐

31、内容的解说,跑不了写解说的人编的成分,不是他自己编的,就是他找别人一起编的。我都干过这活,上大学的时候,出版社要出一版严肃音乐的磁带,想找人写解说词,说没解说词妨碍购买,我就把这活揽过来了,分给其他学生一起写。一开始我们翻书找内容,但是找不着,根本就没有,怎么办?只好自己听自己写感受。作曲家在作品当中表现了什么,或者直接写乐曲表现了什么,欣赏手册、节目单、教材有哪个写着“我个人觉得音乐表现什么”,没有那样写的,因为站在一个权威的位置上,所以大家都信以为真。我甚至还要告诉大家,甚至许多作品的标题都是后人加上去的,也不是作曲家本人给的。 大家都知道贝多芬最出名的是月光奏鸣曲,哪来的?咱小学生都知道

32、,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有月光奏鸣曲的诞生,从小我就听过这个故事:有一天晚上贝多芬在郊外散步,远方传来琴声,贝多芬循声找去,发现一个小盲女在弹贝多芬的作品,他很感动,就说“能不能让我弹弹啊?小盲女不知道大师就在眼前说“好啊”,贝多芬就即兴演奏了一曲,茫茫月光、湖畔月色,月光奏鸣曲就此诞生了。 编的,(观众笑)一小报记者编的,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当初贝多芬就只写了编号没有标题的,一个小报记者杜撰了这个故事第一个放在报纸上,第二个就抄第一个的,第三个抄第二个的,三抄五抄作品就有了标题月光奏鸣曲,七抄八抄就进咱们教材了,历史就是这么诞生的。 下面这个作品是伟大的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作品,叫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33、他首演节目单的解说词是作曲家亲自委托自己的好朋友写的,资料来源绝对直接,现在我来放音乐,你来看解说,看谁能听出来。 (见PPT,解说词:在一个阳光和煦的早晨,一个美国人漫步去爱丽舍广场走过一家敞了门的咖啡馆这位美国人过了河) 现场播放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周海宏:谁能听出来这是法国巴黎爱丽舍广场?根本就听不出来。大家可能会说了,写解说词的瞎编,作曲家作曲家也不管管他?我再告诉大家一个震惊的消息,很多作曲家也参与了纵容这样编造的行为。我在学校还干了这样的活,别人来找我,作品完成了该交了但还没标题呢,你们搞理论的是不是帮我想一个?我说,让我听一下。一听,我说,就那什么什么什么,作曲的人说,“好,就它

34、了”。作品交上去了,有标题,是我起的,他创作时没想那么多,所以让我替他编。我说让我听一下,他说还没演奏呢,没有音响,不能听。不能听?不能听也能起名字,怎么起?一般来说起抽象的。一个字抽象,叫“诉”,诉啥?诉啥都行。 上次有一个德高望重的大作曲家写了一个标题,人家贝多芬是英雄交响乐、命运交响乐,他的作品啥标题呢?俩英文字母“YY”交响乐。北京的大指挥家写评论批评他,问作曲者“YY”什么意思?他说,就是“音乐”这俩字第一个字母。(指挥家说)哦,音乐交响乐,那不是跟没标题一样吗?(作曲家说)可我的标题还是“阴阳”、“意韵”俩字的第一个拼音字母。人家说,那你还是哪俩字字母?“医院”不也是“YY”打头吗

35、? 音乐作品当中根本就没有办法表现标题、解说等等,这一方面让我们因为听不出来而产生挫折和沮丧感,另一方面也让我们觉得音乐高深难懂,音乐家高深莫测。那天我随便抄了几个标题,都是很玄的词“.com交响乐”(观众笑) “听不出来”不是听众的错,因为那些内容音乐根本就无法传达。理解错误也不是我们听众的错,因为以联觉对应关系为基础,音乐内容的理解一定是主观的、模糊的、多种多样的。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就连演奏家对同一个作品的理解都是千差万别,那怎么要求听众和作曲家保持一致呢?现在给大家听同一个作品不同的演奏者理解的差异有多大。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现在让伟大的钢琴作曲家克劳斯来演奏的,听上去会有点儿像

36、“土耳其轻骑兵”,而让更伟大的世界顶级钢琴大师古尔德来弹,像什么?让我们听听。 (现场分别播放两位作曲家演奏的土耳其进行曲) 周海宏:这哪儿还有轻骑兵的影子?是“小白兔进行曲”吧。(观众笑) 这是何等的错误?谁敢说古尔德的错误。 周海宏:我们下面来听听伟大的命运交响曲,看看大指挥家卡拉扬率领柏林爱乐交响乐团来演奏的,他是怎么个敲门法。 (现场播放音乐) 周海宏:非常粗暴的敲门法。我的朋友说,这哪里是命运在敲门,是命运在踹门呐! 我们再来听听另外一位大指挥家科纳帕尔茨布是怎么个敲门法? (现场播放音乐) 周海宏:哆哆嗦嗦、颤颤巍巍,哪是命运交响乐?这是“命运不济交响乐”啊! 演奏家尚且如此,怎么

37、可能要求我们听众的理解和作曲家的表现意图一致?反过来说,连演奏家都这样,咱老百姓有什么必要在乎自己的理解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说,“听不懂”把一大批人挡在了音乐艺术大门之外,纸一样薄的观念障碍就把很多人都挡住了,而“理解错误”又把一大批人推出了音乐艺术的大门之外。 一个老先生跟我讲,周老师,听完你的讲座我太感慨了,我本来是特别喜欢音乐的,我尤其喜欢听二胡,每当音乐奏响,我就浮想联翩,人生的诸般感受涌上心头,听了很多年都很好。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听音乐欣赏讲座,这一听我才知道敢情这么多年来我全理解错了,那音乐根本不是我理解的那个意思,我的理解全是错的,它的解说我全听不出来。很受打击,从此以后不听音乐了

38、。今天听了你的讲座,我才知道,敢情每个人都可以在音乐当中体验自己对人生的感受,敢情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想象投射到音乐当中去,连那么多那么伟大的演奏家们都是这么干的,我还有什么顾虑。今天晚上,我就要把以前喜欢的音乐拿出再听一遍。 我们之所以强调“音乐何需懂”、“音乐理解何需正确”,是因为“要听懂”、“要正确的理解”这样的要求给我们听众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老怕听不懂,使我们在音乐的大门之外不敢进入,老想听懂,结果妨碍了本来有可能享受到的纯听觉之美。“怕理解错误”束缚了我们,想象力无法展开;一听说“理解不对”,又产生了挫折和沮丧感。你想象,你有这么多障碍还怎么可能去热爱这门艺术。 我们认为在音乐欣赏当

39、中活动当中,体验重于理解,体验个人感受重于理解别人的意图。听不出来、理解得不对,无所谓,重要是“你觉得音乐好听,你听得舒服,你在音乐当中有你发自内心的感受”,这才是音乐审美活动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给大家几个建议。 第一个,放松地听,就像听轻音乐一样。 第二个,尽情地想,让你自己的想象来完成音乐最后的生成过程。 第四个话题,到底什么是音乐欣赏方式? 首先我要强调,音乐就是听觉的艺术。你长了这么多感觉器官,每一种感觉器官受它美的感官愉悦、感官享受的需要,对应的人们创造了各个艺术门类,音乐就好比是耳朵的“美餐”。大家想想,美食的欣赏方式是什么?一盘东坡肘子端出来了,你马上会想这里面有什么思想内涵我怎

40、么没吃出来吗?不用想那么多,享受味觉的美就是美食的欣赏方式,体验纯粹听觉的美就是音乐的欣赏方式。 所以为什么听音乐会不能说话、不能打手机、不能乱走动、照相、不能让小孩在里面又哭又闹?你想想,别人请你吃饭,饭不好吃你可以不吃啊,你总不能往盘子里面吐痰吧?不能让孩子在旁边撒尿吧?音乐是耳朵的美餐,音乐是一个作曲家精心选择、精心组配,演奏家精心调制呈上来的。你弄出声音来不像盘子里面的苍蝇一样吗?凡是听我今天讲座的朋友,再听音乐会绝对不要出声,也不要让别人出声,如果你家孩子闹你赶快带别人走,别让他干扰别人。这是规矩!要是想咳嗽怎么办,想咳嗽?憋着,(观众笑)等到音乐强的时候再抓紧时间咳嗽几声。想睡觉?

41、可以。打呼噜?不行!这是规矩。 我现在给大家讲讲音乐厅里的规矩,好不好?(观众:好) 人们在听音乐会的时候最最吃不准的规矩是什么?(观众:鼓掌)对,不知道该什么时候鼓掌,很多人不清楚有些“乐间不能鼓掌”的规定,“啪”地一下鼓掌了。 有一个朋友是很高级的领导干部,是副市长,他说有一年去维也纳去金色大厅听音乐会,他不知道规矩,一个乐章完了以后他热烈鼓掌,一看一千多人就他一个人鼓掌,一下子2000多只眼睛看过来了,他只好赶快去厕所了,回来不坐那里了。 怎么鼓掌呢?三条。 第一条,看节目单。 所谓分乐章的曲子都是套曲,比如交响乐,四个乐章一套;协奏曲三个乐章一套;奏鸣曲三个乐章一套,大凡这种曲子,大标

42、题底下往往有小标题。你数,一个完了,两个完了,三个完了,四个完了,基本上可以鼓了,但有时候五个,你吃不准时看第二条。 第二条,看眼神,看动作。 大指挥家不想让你鼓掌时,他是屏住呼吸慢慢地放下来,如果想让你鼓掌他就马上放松,大家一看就能明白的。基本上就比较可靠了,还吃不准就家上第三条万无一失。 第三条,就是跟着人家鼓掌。(观众笑) 周海宏:乐章间不许鼓掌的规矩特别不合理,因为乐章完了以后咱不鼓掌憋得难受。道理就是,乐章间的乐思是连贯的,你的掌声打断了乐思的连贯性。其实不完全是这么回事,主要是习俗和传统。音乐厅还有一个规矩,是第三个,正好相反。 歌剧、舞剧、独舞、双人舞单练一大段,干干净净地结束,

43、音乐没有马上跟上来,这时候大家一定要鼓掌,大家铆劲儿鼓,还要跺脚,还要叫好,中国人就叫“好”!外国人叫“Bravo”。这是习俗,演员等着呢,你要不鼓掌演员难受。前两年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去北京演出,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太棒了,全世界最顶级的,男演员太帅了,那技术。最后一个鼓掌的都没有,只好自己下去了,多尴尬啊!你说是怕打乱乐思,这是习俗。 像茶花女,最后女主角得肺痨要死了,死之前不都得唱一段吗,男主角唱一首凄美欲绝的咏叹调,一边抱着一边唱,唱完了以后,女主角死了男主角接着唱?不行,不能死,就抱着等观众鼓掌,鼓完掌了才能死。都是习俗。 (观众笑) 周海宏:节目单上的节目都演完了以后不要走,要热烈鼓掌让演

44、员加演返场,一直到观众席亮灯,才能走。 我一个朋友,也是很高很高级别的领导,这个领导一出去看的演员都是大师级的人物。到节目结束以后,演员谢幕、下去、再谢幕、再下去,不上来了。大凡演员加演之前都会都撑一下,领导同志不知道,站起来往外走,老百姓不管这些接着鼓掌。领导走一半,演员露头了,大家看演员又出来了掌声更热烈,领导以为是谢幕继续往前走,演员往里走,领导往外走,演员走到了正中间,领导走到了过道里。演员准备再演!你想全场热烈掌声过后,一下一点声音都没有了,就我们领导同志一个人在前面站着,演员开始演奏,领导回去也不行了,硬着头皮继续往外走,全场1000多听众盯着他一个人在乐声中走出剧场,多尴尬! 听

45、音乐会穿什么呢?最尊贵的领导请你吃饭,你穿什么,听音乐会就穿什么。外国人听音乐尤其是交响乐,特别是歌剧、舞剧被当作是最正式最重大的社交场合,那时候大家一定要正装出席,男士西装领带皮鞋,女士正装。 掌握了这几条,全世界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规格、任何档次的音乐会你去听,没问题! (观众鼓掌) 周海宏:咱们回到正题。 音乐还不仅仅是听觉的艺术,我们除了有视、听、味、嗅、触这些外感系统之外,人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感系统,就是我们情绪和情感的世界,这种感受是那样地细腻、微妙、强烈、深沉,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道不明,它也需要一门艺术来表现,音乐就最擅长表现人类内心这个世界活动感受的艺术,我们说音

46、乐是情绪的艺术,在音乐的欣赏当中体验心里微妙不可名状,难以言传的感受,这是音乐欣赏当中最重要的方式。 下面我要举一个例子培养大家在音乐欣赏当中体验细腻、微妙、情绪感受的欣赏方式,我用下面这个例子来引导大家在音乐欣赏当中去体验那种纯情绪感受的欣赏方式。比如说有一个小伙子特别爱一个姑娘,特别想向她袒露你的爱慕之情,但是你心里很明白人家根本不爱你,但你老想说点什么。有一天,你发现对方迎面走过来了,在一条狭长的校园小径上,一分钟之内的距离,就你们两个人,越走越近。从五线谱上来看是特别直观的(见PPT 五线谱),这就好像是你的心情,在同样高度上,犹豫了一下,然后一个冲动,跳到第二条线上,我今天要跟她说点

47、什么,紧接着一想,没戏,算了别说了,失落得下来了。但还是要说,这个机会太好了,过了这村没这店啊!于是第二次冲动一下子就跳到第三条线上,又没敢说,又下来了。还是要说,第三次冲动,到不了第三条线了,只冲到了第二条线了,使劲到了第三条线上又下来了。都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首曲子还有第四次,但是这次连第二条都没到,只到了第一条线上,再使了一下劲到了第二条线上,最后是彻底失望了,这个是延长符像一对眼睛,给我的感觉,人家都过去了,你回头惨巴巴地望着,心头一涌,心如刀绞。大家注意全局第四次冲动最凄惨、最悲凉、最绝望。有点儿像股票了,下去一下你不抛,再下你不抛,最后被彻底套牢了。(观众笑) 大家能够想

48、象,这样瞬间的情绪的起伏跌宕、矛盾的冲突变化语言是难以形容的。大家可以不跟着我这个蹩脚的例子,你可以想象生活中任意让你渴望、幻想、激动但又让你绝望的事情,你想好了这件事,我们来听着音乐,大家体验自己内心的感受。前面有段乐队的引子,后面是如泣如诉的小提琴演奏。 (现场播放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 周海宏:是不是特别难受啊?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艺术能够像音乐这样如此细腻、丰富、微妙、动态、即时地表现人类内心世界的感受、感动。美术很伟大,但美术是静态的,缺少时间的过程,而人的情绪和情感是时间中展开和铺陈、发展变化的。文学很伟大,也有时间性,但是通过阅读、理解、想象、体验,对这样一种转瞬即逝的情

49、绪的变化来说,文学来得太慢。电影和戏剧纪事性很强,但是要通过外在的表现去体验内心的感受,这两门艺术都太间接了。我们的音乐是从心灵射向心灵的语言,音乐无须言语,直达人类内心的深处,言说语言无法言说之物,音乐是语言终止的地方,音乐是一种情绪的艺术。 现在我来概括一下,我上次人事部讲课的时候,他们的领导给我概括了一下,我觉得挺好的,所以我就一直用他的概括了。 第一,音乐何须懂?就像听轻音乐那样听,不要有理解负担。 第二,音乐理解何需正确?想到哪儿就是哪儿,也可以把自己的感觉放进去。 第三,实在是什么感觉也没有了,也不是我没有音乐细胞,而是他写得不像。 讲完了前四个话题以后,关于音乐欣赏观念层面上的障碍基本上被扫除了,但是“曲高”为何“和寡”,大家难以欣赏严肃音乐,不仅仅有观念层面的障碍,还有别的原因。 大家说“我不懂音乐”时,第一个原因是不知道音乐表达的是什么,还有其他层面的原因。大家想想轻音乐你也听不出来?那你怎么就不说你自己不懂呢?轻音乐都有标题的,像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曲子秋日的私语你也听不出来?你为什么不说自己不懂?中国传统音乐如广东音乐名曲大浪淘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音乐美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