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4 届哈三中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5 分)尼采伟大的漂泊者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如今,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1844 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未满五岁时
2、,父亲病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敏感。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普夫达中学。1865 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他偶然的在
3、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他发现在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1868 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一见面两人就久久谈论着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剧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颓废症。这使尼采深感压抑,渐渐产生对抗心理,最终二人决裂。1869 年,尼采二十五岁,在李契尔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仅仅两年以
4、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 ,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册子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在正统语言学界看来,一个语言学家不好好地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1879 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伴侣的孤独的漂泊生涯。靠着微薄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度过了 10年的漫游和创作黄金期。1883 年,尼采著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惊世骇俗之作。这本书卖了四十册,送给朋友七册,只有一个人表示感谢,没有人称赞这本书,没有哪位哲人如此孤单过。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超人“理想
5、。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人也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 ,尼采的人性观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为前提,以主张人的超越性为归宿。他之所以否定旧道德,正是因为旧道德同时否定了这前提和这归宿。他认为“善恶的创造者首先必须是破坏者,他必须摧毁一切价值观念“。朋友们眼中,这完全是一部怪异的作品,这让尼采倍感孤独。他又开始了漂泊浪迹的生活,他坚持写作,最后将创作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来,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谱系 ,在书中他呐喊着摧毁旧道德,为超人的道德开拓道路。在 1899 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着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
6、智。1900 年 8 月 25 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可是,在同时代人听来,却好似疯子的谵语。直到世纪转换,时代更替,潜伏的病痛露到面上,新一代人才从这疯子的谵语中听出了先知的启示。或许对他的理解富有争议,但尼采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和德国散文的巅峰,使人们对过去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制度和观念进行了反思。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 (节选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有删改)链接: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
7、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受叔本华哲学影响,提出“权力意志论” 、 “超人学说”等,尼采猛烈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小题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A、尼采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叔本华的生命哲学,但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也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B、尼采的首部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 由于全新的视角和大胆的批判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为此尼采不得不结束十年教授生涯而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活。C、作者记述了尼采与瓦格纳由最初仰慕到最后决裂的交往过
8、程,展现出了尼采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我的性格特点。D、文章结尾“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 ”,这个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锋芒及其产生的时代影响力。E、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面详实地叙述了尼采的人生轨迹、思想形成过程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凸显了他非凡的学术影响力和人格魅力。【小题 2】本文题目为“伟大的漂泊者”,尼采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6 分)【小题 3】简要分析本文首段和尾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6 分)【小题 4】文章结尾处作者评价尼采“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你得到的启示。 (8 分)【答案】【
9、小题 1】DC【小题 2】思想性格方面:有独立的人格,追求内心的真实。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勇于挑战传统和旧道德、旧时代的价值观念。 (2 分)成就方面:提出学优很多重要而且有开创性的哲学思想,一生哲学著述很多,例如第一部哲学专著悲剧的诞生等。 (2 分)地位影响方面: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德国散文的巅峰;指出时代的弊病,使人们对过去的制度观念进行反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 分)【小题 3】首段:用诗意的语言和尼采自己的话概括了尼采一生漂泊而又伟大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崇敬之情,照应题目;同时引起下文对其人生经历学优及思想形成过程的叙述。 (2 分)尾段:再
10、次高度评价了尼采思想的地位及影响力,深化主旨;(2 分)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圆合。 (2 分)【小题 4】这句话既体现了尼采的哲学思想,也概括了他的一生。 (2 分)“在摧毁中创造”体现了尼采的哲学思想,他认为摧毁旧道德才能创造新的价值体系,凸显了尼采的批判与创造精神。 (2 分)“在孤独中思考”是尼采一生的主要特点。由于他向传统价值观念挑战,他的思想超越了时代,所以尼采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漂泊与孤独中度过,但他仍在孤独中坚持创作,创造出非凡的哲学成就。(2 分)启示:任何新思想都是在打破旧思想的基础上产生,要有批判的勇气,摆脱旧观念的束缚,提出创见;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不被认同理解,要耐住
11、孤独,坚持自己,才会有成就。 (2 分)2 (14 届广东深圳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回 不 去 的 故 乡对话梁鸿:乡愁是一种隐约的恐惧感记者:近年来,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您怎么看?梁鸿:是的,乡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浓郁。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这种感觉更多的是出于对乡村现状的不满,看到的是一种文化上的凋落,没有秩序,而不单单是家里的老屋塌了,记忆中的河流再也没有鱼。现在的中国太快了,整个社会病态的发展,在乡村有一种显性的体现。这些一下子摆在你的面前,你就会强烈的感觉,自己的故乡沦陷了。记者:我们今天的“乡愁” ,更多的是什么呢?梁鸿:乡愁已经不
12、再是李白的乡愁,也不再是唐诗宋词的乡愁,不再是狭义的乡愁,现在的乡愁已经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是中国现代文化中的乡愁,中国的乡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在都市里,以都市文明或者工业文明去看农业文明的乡愁,与农业文明时代是不一样的。在农业文明,从一个空间到另外一个空间,情感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没有变的,而现在的乡愁,是在高速现代化发展下,人的本源被急剧地抛弃的,人与自然没有关系了,与四季没有关系了,被孤零零地悬在都市的钢筋水泥里,这时候的乡愁是怀念人的自然属性,想念的是与自然、与大江大河的一种相互偎依的感觉。记者:乡愁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梁鸿:乡愁是有质的变化的。现代意义上的乡愁,更多的是寻找一种传统。
13、过去,对于中国人来说,乡愁是对于农业文明的一种想念,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精神方式,农业文明下的状态与四时相合,春种秋收,晨起昏睡。现在,“乡愁”的背后,是隐蔽的多层制度与歧视:城市不能给他很好的安定感,归属感,他们现在的状态是在一种常年被隔离的状态下,看起来很像融入了城市,实际上是被隔离,这不是自主选择的,而是被所谓时代的潮流裹挟。现在,到了我们该反思的时刻,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如果再不思辨,恐怕以后就没有什么好思辨的了。乡愁,对于目前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如何保持自性的问题。记者:如何保持自性?梁鸿:现在我们的文明,与四时、季节、植物是没有关系的,它貌似是超越一切的。人无所不能啊,无所畏惧了。所以,
14、康德说过,仰望星空,只有两种事物让我们敬畏,这就是浩瀚无际的星空与我们内心的道德,可是星空和道德似乎消失已久了。现在没有这种敬畏感了,人太狂妄了。在这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乡愁的,它是一种隐隐约约的恐惧感,在每个人的心里蔓延。你回到家乡为什么会感到特别舒适,因为你觉得自然界还在,你突然找到一种生存感,一种活着的感觉。当代的乡愁,是有一种巨大的批评在里面,一种传统的回望,只是我们没有去清晰地梳理它。记者:现在,乡愁是一种隐约的恐惧感?梁鸿:是的,现在的乡愁,是一种隐约的恐惧感。当你有一天,你回望,突然发现你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传统反映在生活的丝丝缕缕中,你的根没有了,人生活在时代的洪流之中,你
15、连回头的地方都没有了。现在的我们,只朝着一个方向发展,物质、金钱与权力,这个社会怨气冲天,你去烦躁,去抱怨,去不择手段,觉得社会亏欠你太多。在滚滚洪流中,需要一点定力,稍微拉回一些自己,这需要很大的反省能力。记者:如何找回我们的故乡?梁鸿:找回故乡,广义上,实际上是找回曾经支撑维系我们这个民族发展的最朴素的道德方式。找回我们的故乡,需要我们重新思索自己与这个国家、与这个民族的关系。从自己的故乡出发,思索自己的家人、邻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需求,然后再来思索这个时代的发展。人类社会肯定不止趋同性的发展,在这样一个共性高速一体化的发展下,怎么样重新找到自我,就是怎么样重新找到自己的故乡,这既是自
16、己的自我,也是民族的自我。现在,我们的国家需要找回它,否则有一天,如果我们没有一点点寻找的欲望和痕迹,我们的发展,很可能成为了别人的影子。(选自中国周刊2012 年第 1 期,有删节)【小题 1】请概括这篇访谈中梁鸿的主要观点。(4 分)【小题 2】这篇访谈在提问方面运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 分)【小题 3】请具体说明这篇访谈中的“故乡”有几层含义,并谈谈你对“乡愁是一种隐约的恐惧感”这句话的理解。(6 分)【答案】【小题 1】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今天的“乡愁” ,更多的是寻找一种传统。保持自性要有敬畏感和隐约的恐惧感。消除乡愁的恐惧感需要定力和反省能力。找回我们的故乡就是
17、找回自己的自我、民族的自我。评分要点:答对 1 个点得 1 分,答对 4 个点得满分 4 分。大意对即可。【小题 2】访谈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通常取决于提问的质量。本文提问的质量很高,主要运用以下几点技巧:直切主题,直接发问。 (直问)紧接上文,用提示性的话语引导采访对象将谈话内容深入一层。 (追问)适时地应和、总结,自然延续话学优题。及时调节控制话题,引导访谈过程,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进行下去。评分要点:答出一点得 2 分,答出两点得 4 分,答出三点得满分5 分。【小题 3】 (1) A 现实中的故乡(或地理意义上的故乡) ;(1 分) 。B 一种虚拟的故乡(文化、精神或心理上的故乡)
18、 。 (2 分) (2) 要点: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传统的根基没有了,你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无论是地理意义上的故乡还是心理意义上的故乡都失去了) 。 (3 分) 3 (14 届广东广州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宣纸,中国书画的千年密码王章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离不开文房四宝,在众多的手工纸中宣纸堪称“文房之首”。吴冠中大师亦说过:“我国历代书画家对于宣纸的溺爱是令人吃惊的。”并感叹道:“如果没有宣纸,中国书画将是怎样的面目呢?”西方绘画注重用光影、色彩等手段,倾向于写实,而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语言则是以线为主、点皴为辅,特别注重用墨,虽只是黑白,却能“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利用破
19、墨、积墨、泼墨等技法共同建构出中国画的神奇世界,这一切都建立在“纸上调墨”的基础上,宣纸神奇的润墨性正好适应了这一要求。宣纸的主料是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在显微镜下可见宣纸青檀韧皮纤维纤长且均匀,细胞壁密布着特有的皱纹,纤维横向可滞留笔痕、墨粒,纵向又导引水墨沿着皱纹沟槽向外渗扩成浓淡递减的墨阶。晚清画家松年在颐园论画中便称“宣纸纸性纯熟细腻,水墨落纸如雨入沙”,在这个意义上,宣纸也是艺术品的创作者。燎草的细纤维与檀皮交织成网状的协调结构,受水墨后不发翘、不起毛,画笔与这样的纸碰撞真是风生水起,而其他纤维如棉、桑皮、构皮等则没有皱纹或皱纹较少,且纤维分布规律性差,一经挥毫即可判别优劣。宣纸与中国书
20、画血肉相融,是绘画风格演变的“幕后推手”。东汉末年书法艺术开始兴起,粗笨的简和昂贵的丝帛并不适用,纸品质的提高成为社会迫切的需求。及至南北朝,纸已逐步成为文人墨客的密友,梁武帝还写下了咏纸之诗“皎白如霜雪,方正若布棋”。唐朝盛世更是强力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在唐人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第一次出现宣纸的说法,“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一次的亮相意味深长,它标志着宣州所造之纸作为当时最好的艺术用纸之一步入了历史殿堂。宋代以降文人写意画开始流行,并在以后数百年间日益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这类画风对一笔一画的深浅浓淡、渗透润化都极其讲究,生宣的独特润墨性被时代青睐
21、,得到大量生产及应用。明清传承,浙派、吴门派、四僧、四王、扬州八怪等一大批书画大师将宣纸和书画的血脉进一步紧密相联,宣纸声名大振,逐渐形成“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撼夕阳”的局面。可以说,到了清朝,宣纸在漫长的竞争中占据了几乎全部的书画舞台,皇帝也喜欢用它挥毫泼墨,朝廷修四库全书用的也是宣纸。这一切都让宣纸在清乾隆时期达到了今天“只能继承而难以超越”的巅峰成就。宣纸的神奇不仅在于它看起来“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而且其寿命几乎是所有纸中最高的,有着“纸寿千年”的美誉。其百折不损、历千年而如新的品质实在让人惊叹欧洲几个世纪前的一些壁画已开始龟裂脱色甚至破旧不堪,美国国会图书馆也早已产生
22、了“图书自毁”危机,而我国许多珍贵资料和书画因用宣纸而安然无恙,安徽省博物馆珍藏的南宋张即之写经册距今已有约 800 年历史,细观纸面仍是光滑洁白,完好如初。传统手工宣纸的制作复杂繁琐,足有一百多道手工工序。且耗时漫长,有“片纸两年得”之说,堪称传统手工纸中制作最为繁复严格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宣纸制造也曾引入化学漂白和机械制浆加工等工艺,将部分工序生产周期缩短为几天。特别改用化学漂白剂后只需百十小时即可得到“白皮”。然而人们很快就发现化学漂白使纸张呈酸性,极易早衰,而机械打浆对纤维的损伤更大,有研究者认为化学漂白和机械制浆可能会使“千年纸”只能“健康存活”几十年,润
23、墨性也差了许多。正因如此,今天用传统手工工艺生产的传统宣纸虽其价格比普通书画纸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仍供不应求,而一些质量更为优秀的明清古宣更是价格不菲。(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 年第 12 期,有删改)【小题 1】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说明了宣纸的什么特点?(4 分)【小题 2】宣纸对中国书画的发展有何作用?请分点概述。(5 分)【小题 3】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高度评价宣纸,郭沫若先生也曾说过:“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开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从宣纸与中国书画发展的密切关联中,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 分)【答案】【小题 1】说明了宣纸纯熟细腻、润墨性强的特点。
24、说明了宣纸轻、薄、白、软的特点。 (4 分。答对一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2】宣纸具有神奇的润墨性,可以使书画创作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宣纸影响了中国书画风格的变迁,催生了一批书画大师。宣纸品学优质百折不损,利于书画作品的长久保存。 (5 分。答出一点 2 分,两点 3 分,三点 5 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传世离不开优良的物质载体。拥有出众独特的品质,才能在竞争中占据长久的优势,达到巅峰成就。传统工艺复杂繁琐,耗时漫长,却能保证质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需要审时度势,否则往往得不偿失。 (6 分。答出一点 3 分,两点 6 分。言之成理即可。 )4 (14
25、届河南商丘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邵逸夫:唱不尽的“游子吟”2014 年 1 月 7 日,邵逸夫在香港寓所中辞世,终年 107 岁。这一年,距离他离开出生地上海已经过去了 87 年。在这 87 年里,他有 57 年在香港度过,一手构建了邵氏帝国,疆域横跨电影、电视,最终登上娱乐圈的巅峰。在这 87 年里,邵逸夫始终是一个在异乡漂泊的游子,内心始终恪守着江浙一带传统商人的价值观:以义言商,光耀门楣,泽被乡里。他一辈子乡音不改,连电影明星会说上海话的都能得到他的欢心。全国各地的三万多座逸夫楼,更是将他对上海和内地的感情清清楚楚印在了大地上。造就他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精明,勤奋,规矩
26、,远见但就像电影学者石川所说:在他所有的成功里,都牢固地盘旋着传统的中华文化根基。作为一位老派的商人,邵逸夫的一生,是一首唱不尽的“游子吟” 。大哥邵醉翁于 1925 年在上海创立的天一影业公司,是邵逸夫电影生涯的起点。邵醉翁为天一确立了“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的制片宗旨,这成为邵逸夫一生遵守的信条。1964 年,邵逸夫接受邵氏自办刊物南国电影采访时就这样说:“我生产电影,核心观众就是中国人。这些观众都喜欢看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爱情故事他们怀念祖国大陆,也怀念自己的文化传统。 ”上世纪 50 年代,邵逸夫离开打拼了 30 年的南洋只身赴港,耗时 7 年建成了邵氏影城,为香
27、港后来的电影工业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被称为“东方的好莱坞” 。在这个影城里,他建造了中式街道和极具中国田园意韵的乡村永久外景。而邵氏影城的第一炮,就是邵逸夫亲自从几十部剧本中挑出来的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江山美人 。该片公映后,创下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邵氏公司因此一举站稳脚跟。之后,邵逸夫又砸下重金,先后拍摄了杨贵妃和梁山伯与祝英台 ,在香港、台湾以至东南亚一带掀起了一股中国片的狂潮。1967 年,由张彻执导的邵氏新片独臂刀公映,刷新了香港影史的票房纪录,将“邵氏兄弟”和香港电影带入了新武侠时代。在那之后,邵氏出品了刺马大醉侠 流星蝴蝶剑等一系列经典武侠电影。石川
28、表示,所有邵氏武侠片都是对兄弟情谊和江湖义气浓墨重彩的渲染,是对忠、义、礼、信的书写和放大。正是这样一套与现代契约社会“利”字当头相抗衡的传统中国价值观,维系了当时海外华人社会基本的人伦道德与人际关系;而海外华人对邵氏武侠片的追捧,也使得这套价值观得以传播和强化。1967 年,在捕捉到电影业的式微之气时,他与利孝和等人合资创办的 TVB(香港无线电视台) 开播,邵氏帝国版图延伸到电视领域,并且在那之后的 40 年里,牢牢霸占了五分之四香港人的电视遥控器。1980年,邵逸夫接任董事局主席,正式入主 TVB,开始陆续出品一系列 TVB 电视剧。在这些剧集中,很多仍然延续了邵逸夫的故园情怀。比如射雕
29、英雄传 神雕侠侣 鹿鼎记 ,是邵氏最擅长的武侠题材,金庸从此在内地风靡。邵选夫对人才有一种天然的爱惜。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他开设了被誉为“港星摇篮”的训练班,这里打造出香港演艺圈黄金一代: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杜琪峰、汪明荃、赵雅芝、刘嘉玲尽人皆知的“四大天王” ,也是邵逸夫钦点的人选和称号。正是在正式入主 TVB 之后,邵逸夫一方面通过不断降低制作成本而赚钱,另一方面几乎年年捐出过亿资金。邵逸夫历年的捐助总计超过 100 亿港元,人们熟悉的“逸夫楼” ,遍及 31 个省市的大中小学校。2008 年和 2013 年,邵逸夫向汶川和雅安地震灾区各捐款 1 亿港元。他身体力行
30、了自己的那句话:“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就是慈善家。 ”一代宗师溘然长逝,功名起落已是历史,只有成千上万座凝结了无数人青春记忆的选夫楼,成为走过一世传奇人生的邵逸夫无言却不朽的纪念碑。相关链接:2002 年,邵逸夫捐资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基金总额已高达 50 亿元。邵逸夫奖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 3 个奖项,每年颁发一次,奖金 100 万美元。(博文选摘 )一生钟情于通过综艺传播中国文化的邵选夫、终于完成东方人生三段论:从富到贵再到雅先有钱,进而肩负社会责任,最后上升到拥有超越物质至上的信仰。有些人对致富目的迷惘,形成了全民性的急
31、功近利和集体迷失,不断上演的“土豪”炫富肤浅狂欢,是这场迷失的真实写照。从这个角度上说,逝去的邵逸夫留下生动的镜鉴创业成功已经不易,但真正成长为财富的主人却更弥足珍贵。(石迷思邵逸夫最大的遗产)邵逸夫驰骋影视圈 80 年,每天只睡 5 个小时,从不言倦,就算已届百岁高龄,仍每星期返回 TVB开例会。(查小欣揭秘邵选夫真实的晚年生活 )【小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邵逸夫的电影生涯,从大哥邵醉翁 1925 年在上海创立的天一影业公司开始,在这里他为怀念祖国的中国人生产了许多他们喜欢看的电影。B、邵逸夫亲自挑选剧本江山美人 去进行拍摄,电影获得成功,创下当
32、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邵氏公司也因此站稳脚跟。C、邵氏最擅长的是武侠题材, 射雕英雄传 神雕侠侣 鹿鼎记等使 TVB 牢牢霸占了五分之四香港人的电视遥控器,金庸也从此在内地风靡。D、邵逸夫异常勤奋,他从创业开始,每天都只睡 5 个小时,从不言倦,每星期都返回 TVB 开例会,一直坚持到 100 岁高龄。E、邵逸夫出生于上海,早年在南洋打拼,上世纪五十年代回到香港,并最终在香港建立起了自己的邵氏影视帝国,后来又成为一名人人仰慕的慈善家。【小题 2】为什么说“邵逸夫的一生,是一首唱不尽的游子吟 ”?请简要分析。(6 分)【小题 3】邵逸夫具有杰出的经商才华,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 分
33、)【小题 4】 “一代宗师” 邵逸夫在很多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 分)【答案】【小题 1】EB【小题 2】邵逸夫内心始终恪守着江浙一带传统商人的价值观。一辈子乡音不改,连会说上海话的电影明星都能得到他的欢心。邵逸夫一生遵守“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的制片宗旨。在香港影城里,建造了中式街道和极具中国田园意韵的乡村永久外景。全国各地的三万多座逸夫楼,将邵逸夫对上海和内地的感情清清楚楚印在了大地上。 (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 6 分)【小题 3】创建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为香港后来的电影工业奠定了基础。制作的电影、电视在香港、台湾以至东南亚一带学优掀起狂潮,不断刷新香港影史的票房纪录。善于捕捉商机,在电影业式微之时,与人创办 TVB,迅速占领香港的电视市场。他爱惜人才,设立训练班,打造香港演艺圈黄金一代。 (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 6 分。 )【小题 4】 (8 分)构建了邵氏帝国,疆域横跨电影、电视,登上娱乐圈的巅峰。 开设了被誉为“港星摇篮”的训练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影视明星。历年的捐助总计超过 100 亿港元,捐建的“逸夫楼”遍及中国 31 个省市的大中小学校。捐资 50 亿元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