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轻点关门(第十册)关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举手之劳、儒雅、沉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理解“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 ”这句话的含义,例举 1、2 件生活中“举手之劳”给人们带来方便与欢乐的事。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儒雅、沉吟”等词语的意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理解“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 ”这句话的含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读好课题1、板书:关门关门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动作,我们可以在这个词语前加上哪些形容词?2、不同的形容词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要学习
2、的第 25 课的课题就是轻点关门 。板书:轻点“轻点”体现出的是邻里间感人的真情,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说明: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语,指导学生读好课题,定下课文的基调,为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1、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三个时间段。2、学生交流,理清层次。板书:搬进新居不久接下来的日子一年以后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这三部分内容分别讲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意思。(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搬进新居不久,一楼的李先生夫妇登门请求我们出入单元防盗门时轻点关门,因为他们的父亲心脏不好受不了重响。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楼里的人
3、们都是轻手轻脚地关门,原来大家都受了李先生夫妇的拜托。一年以后,这对夫妇又受老父亲临终嘱托挨家挨户给邻居们叩头、鞠躬,感谢多年来大家对他们父亲的照顾。我为此感慨万分。说明:这篇文章条理清晰,可分成三部分。 。初读时,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知道文章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事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三、学习课文,品读词句(一)学习第一部分(第 1-3 节)1、轻声读第 1-3 节,摁响门铃的这对中年夫妇给作者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2、板书:儒雅(1)读这个词语。(2)说说“儒雅”的意思。 (举止优雅,知书达理的样子。 )3、
4、从文中对这对夫妇言行举止的描写上来看,他们确实举止优雅,知书达理。请你找到相关的句子,结合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说说他们给你的印象。4、学生交流学习。(1)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说,他姓李,是一楼的住户,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李先生是怎么说的呢?请你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他的话。(2)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 ”从“连忙、请、帮忙”等词语中,看出李先生言行中的儒雅。指导读句。(3)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 ”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他的眼里为何有歉意?(他们为自家的事给邻居添
5、了麻烦而不安)他感到不安,所以静静地看着我们,耐心地等待着我们的答复。指导读句,读出抱歉的语气。一次轻点开门容易,但是天天如此,时时做到就有困难,我沉吟了片刻。理解“沉吟”。(注意“吟”的右边是“今”)(4)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爷子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适度的活动。 ”听了李太太的解释,我是怎么想的?板书:孝敬老人 感动“我”被夫妇俩孝敬长辈,知书达礼的儒雅品行和诚恳的请求打动了。(5)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理解“千恩万谢” ,体会他们对邻居的感激,一谢再谢,知书达理。5、师生分角色朗读第 1-3 节。说明: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用具体
6、的语言刻画了一对孝敬长辈、知书达理的中年夫妇形象。理解、品味这些语言是这一教学环节的重点。教学时,着重抓住理解“儒雅” 一词展开,通过找句子,抓词语,让学生不仅学会读文,还学会分析,从字里行间体会、感悟,说出其内涵。(二)学习第二部分(第 4 节)1、引读第 4 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生读)这一切都是受(生读)板书:拜托邻居 2、邻居们应李先生的拜托轻点关门,让我感受到了(邻居间的关爱、体谅)板书:感受(三)学习第三部分(第 5-6 节)1、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妻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交谈之后,我不禁感慨:“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
7、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 ”指名读句子。理解“举手之劳”。句中“如此大的感激”指的是什么? 出示句子: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妻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与妻子深深地鞠了个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读句子。此时此刻,李先生夫妇的心情是怎样的?板书:感恩他人2、李先生受父亲之托,向邻居表达感恩之情。李老先生的交待是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个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激。大家这些年的照顾就是轻点关门。表达感谢的方式是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个躬。所以当李先生夫妻见到我们时(生再读句子) 。当李先生夫妻来到年纪大的
8、邻居家时,会怎样做呢?请你发挥想像,具体描述一下他们的言行。3、这份感情如此之大,李先生是挨家挨户登门道谢,见到(生读: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个躬。 )在我心中(生读: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 )李先生夫妇的致谢令作者感慨万分。板书:感慨4、作者也由此想到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为别人行善”指的是“轻点关门” , “为自己储蓄幸福”就是得到别人的感谢。齐读句子。说明:课文揭示的道理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和体会关键词语所表达的含义。同时创设情景,
9、联系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这样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小结板书。师:在搬进新居的一年间,作者从轻点关门这个简单的举动中感动于李先生夫妇对老人的孝敬,感受到邻里间彼此关心的真情,更感慨于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2、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说说哪些“举手之劳”的事既为别人行善,又为自己储蓄幸福。附板书:*25 轻点关门李先生夫妇 我 搬进新居不久 孝敬老人 感动接下来的日子 拜托邻居 感受一年以后 感恩他人 感慨关于说课一、教材分析轻点关门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件普通而又感人的小事:我
10、们刚搬进新居,一楼的一对中年夫妇便登门请求我们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时轻点关门,因为他们的父亲心脏不好受不了重响。以后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楼里的人们开关防盗门都是轻手轻脚的,原来大家都受那对中年夫妇的拜托。一年后,他们的老父亲去世了。这对夫妇又受老父亲临终嘱托挨家挨户给邻居们叩头、鞠躬,以感谢多年来大家对他们父亲的照顾。日常生活中一件极其普通的小事,让我们感慨,给我们以启示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本文脉络清晰,第 13 节描写了李先生夫妇在我们刚搬来时上门请求我们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时轻点关门的情景;第 4 节写了我们楼里的人们平日里开关防盗门都是轻手轻脚的,与别的楼不一
11、样;第 5、6 节再现了李先生夫妇受老父亲临终嘱托给我们鞠躬以示感谢的场面。本文作者以第一人称来写这篇文章,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文章的主题。文中提到李先生来“我”家拜访过两次:一次是“我”刚搬进新居时,李先生带着浓浓的歉意请“我们”以后出入时轻点关门。读者很容易在这里感受到李先生夫妻对父亲的孝心和对邻居的友善。第二次来访是在李先生的父亲去世后,他是来感激“我们”的。文章中的李先生夫妻“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与妻子深深地鞠了个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这时的李先生正沉浸在父亲刚去世的悲伤中,但是他在悲痛之中还是按照父亲吩咐的话去感谢大家。从这里,作者深深地感受到李先生夫妻的孝心和李父的感激
12、之心。文章中提到的关于李父有心脏病,需要适度的活动,但李父腿脚不方便,李先生夫妻虽然不喜欢住在又潮湿又脏的一楼,但是为了父亲的身体而住在一楼,一样可以看出李先生夫妻是那么的爱他父亲。文章还写了“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它单元时不时的咣当一声巨响。 ”从这里可以体会到邻居之间的友善与真情。文章用平凡的词与句子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文章的最后一句“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 ”点明了中心生活中人人都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字词学习能力,能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
13、法理解字词。因此字词的学习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主自学,在课堂中就字词音形的难点和部分词义通过反馈加以检测,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学生阅读文章时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理解能力。在理解重点语句方面,学生一般都能找到关键语句,但在理解的深度和表达的流畅上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语文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在语言运用能力方面还需老师重点辅导。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目标一: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举手之劳、儒雅、沉吟”等词语。五年级学生已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本课的生字不多,但一些字的字形容易混淆,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吟”的右边是“今”
14、,不是“令” ;“歉”的右边是“欠” ,不要写成“攵” 。读准“儒”和“吟”的字音。 “举手之劳、儒雅、沉吟”等词语在阅读课文时,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加深认识。目标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分成三部分(第 13 节为第一部分;第 4 节为第二部分;第 5、6 节为第三部分) 。在学生把课文读通,基本读懂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层次,试着先概括段落大意,然后总结归纳,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切忌操之过急。教学时应让学生先自己练习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充分交流后再归纳。目标三:能理解“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 ”这句话
15、的含义,例举 1、2 件生活中“举手之劳”给人们带来方便与欢乐的事。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比较深刻,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为别人行善”在文中具体指 “出入单元门轻点关门” , “为自己储蓄幸福”具体指李先生夫妇对“我们”感激不尽。在此基础上拓展,要求学生联系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想想可以做哪些“举手之劳”的事,既“为别人行善”又“为自己储蓄幸福 ”。通过交流,再一次感受文章中心,那就是人与人之间要有“真” 、 “善” 、 “美” 。四、教学设计 (一)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加深理解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品味文中具体的语言来读懂课文,领悟中心。本文是一篇自读
16、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课文第 1-3 节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这一部分抓住 “儒雅”一词的理解展开学习:先让学生说说这个词的意思(举止优雅,知书达理的样子) ,再结合文中描写这对夫妇言行的句子“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说,他姓李,是一楼的住户,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 ”“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 ”“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 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爷子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适度的活动。 ”“两
17、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说说李先生夫妇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们为自己家的事给邻居增添了麻烦而不安,以至静静地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浓浓的歉意” ;当我们得知他们是因为孝敬老人而这样做时,答应以后尽量小心,此时两口子又是“千恩万谢” ,这些词句无不体现出这对中年夫妇的知书达理、孝敬长辈。学生在理解品味的基础上,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二)抓住文中的空白点,想象表达文章第五节叙述了李先生夫妇第二次上门致谢的情景。致谢的原因是李老爷子临终嘱托: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个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激。
18、随后,文中又写道“我”发现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这灰迹怎么来的,文中没有具体描述。抓住这一“空白”,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联系李先生夫妇的性格特点儒雅,展开想象,说说李先生夫妇来到年纪大的邻居家会怎么做,怎么说。在想像说话的过程中学生主动研读课文,关注文中能帮助表达的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的语言训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关于训练材料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摁( )响 叩( )头 儒( )雅 沉吟( )二、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在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
19、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运动。 ”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的原因是什么?三、阅读,完成练习多一个烧饼一天黄昏,我去家附近的小巷口买烧饼。因为经常打交道,烧饼店的女老板和我很熟。正说着闲话,一个收破烂儿的老人在我们身边停了下来,递给女老板一张皱巴巴的两元钞票。女老板很快给他装好了一摞烧饼。他拿在手里,打量了一下,似乎想查一查数。“别查了,老规矩,9 个。 ”女老板笑道。他走了。“你多给了他一个呀。 ”我 yu y 了一下,忍不住提醒女老板。 “每次我都多给他一
20、个。”女老板很平静。 “为什么?” “多给他一个烧饼,你也眼馋?”女老板开玩笑。 “那当然。”我也笑了, “一样都是消费者,为什么优惠他?” 女老板叹口气对我说:“不仅是他,所有干苦活儿的人来买,我都会多给一个,因为他们不容易。 ” “我也不容易啊。 ”“如果你真不容易,就不会每次都吃豆腐串儿了。 ”女老板白我一眼,“在他们眼里,一块钱的豆腐串可没有一块钱的烧饼实惠。他们决不会拿这一块钱去买豆腐串。因为这一块钱是他们打 100 块煤球拾 20 斤纸才能够挣来的。 ”在她的辩声里,收破烂的人已经走远了,我也笑着告辞。我 xin m 这些底层劳动者之间所拥有的高尚的怜悯和理解。我心里充满了一种无以言说的感动。1. 看拼音写词语。yu y xin m( ) ( )2.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告别( ) 提示( ) 同情( )3. 读下面的句子,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如果你真不容易,就不会每次都吃豆腐串儿了。如果就 4.读文中划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写出“老规矩”具体所指的内容。5.读第三、四节,完成填空。女老板认为收破烂的老人“不容易”在 。于是每次干苦活的人来买烧饼,她都 。从中可以看出女老板是一个 的人。6.读最后一节,回答问题。(1) “这些底层劳动者”在文中指谁?(2)结合短文内容,简要说说“我”感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