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4292986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 2013 年初中校本研修阶段课时教学设计作者姓名 * 学校 *学科 物理 年级/班级 八年级/1 班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时名称 第二章声现象第 2 节声音的特性上课时间 10 月 9 日 学生人数 *单元背景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基础上,让学生接触声学的初步知识。声现象是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而对声的了解则可以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让学生在探究物理现象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探究活动打下基础。本单元共四节。第 1 节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需 2 课时。第 2 节探究声音的特性,需

2、1 课时。第 3 节声的利用,需 1 课时。第 4 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需 1 课时。学习重点是声音的产生、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性;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学习难点是对声波、音调、响度、音色的理解与掌握,对声现象的解释。本单元的名词、术语非常多且非常抽象,课标中不要求初中学生进行严格的区分,所以教材没有给这些概念下定义,而是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发,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多从观察、体验的角度进行介绍。同时本单元内容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注意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这样处理,既可以使学生加强与实际的联系,还能激发其对物理学的

3、兴趣。本单元的可采用探究、讨论、阅读、交流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听、看、想、做等活动来感知、体验学习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比较全面地把握关于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 2 节课。课时设计说明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是声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并且较感兴趣,但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在实践中往往不易区分它们。为了引导学生有效有趣地学习,教材突出了以下几个思路:1、突出学生探究活动。本节安排两个难度不大的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充

4、分给学生自主学习、体验过程的机会。2、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声音的不同特征生活中随处体现,探究器材随手可得,使学生感觉物理就在身边,生活即是物理。3、注重中华文化、人类文化精神的熏陶。二胡、长笛、箫都是我国特有的乐器,尤其是编钟更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更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特点,本节课在探究音调、响度概念时,可采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性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合适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帮助学生归纳、理解,使刚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既发挥自主性又不失盲目性。对概念理解和辨析采用实验和多媒体结合的手段。此外,

5、学生可通过讨论、阅读、实验等手段来主动学习,体验过程,解决基本问题,并能简单应用。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两个超脱于知识载体以外的主要素质。学情分析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学生在生活中、小学阶段、音乐课上或多或少了解到声音有不同特性,也听说过超声波、次声波,见过不同乐器,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缺乏更深一层的较为理性的认识。他们有进一步探究声音特性的欲望,渴望了解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原理,但由于基础概念的不足和探究方法不熟悉,迫切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点。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带部分乐器供课堂探究

6、之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重难点是是声音的特性及相关因素。教学中可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交流,比较、比较、演示等方式进行。教学过程(可续行)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评价及技术应用音调小实验: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两个盛水量不一样的水

7、杯,感受声音的高低不同。1、指导学生用相同大小的力进行实验并组织学生讨论。2、用乐器(吉他)弹奏1.2.3.4尝试用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1)将锯条 1/5 伸出桌外;(2)将锯条 1/3 伸出桌外;(3)将锯条 1/2 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并完成下表:锯条伸出长度振动快慢声音高低伸出 1/5伸出 1/3伸出 1/21、指导学生实验,提醒注意两点: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 (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2、用多媒体演示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1、注意实验的规范操作,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2、分组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

8、作意识。3、多媒体演示可以让学生比较形象的认识声波,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频率、超声、次声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巡视、指导、组织学生展示多媒体投影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3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和次声波了解多少?他们有什么用处?响度1、实验: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 (1)将锯条 1/2 伸出桌外轻轻拨动 (2)将锯条 1/2 伸出桌外用力拨动 使其振动发声,并完成下表:拨动方式振动幅度发声特点轻轻

9、拨用力拨2、观察教师的音叉演示实验,思考怎样直观反映音叉震动振幅的大小?再次感受响度与振幅的关系。1、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注意两点:(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 (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伸出长度相同。2、进行音叉的演示实验。学生操作的规范性,现象观察、结论描述的准确性。音色1、学生闭上眼睛做以下小实验:(1)听一段用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看能不能说出用的是哪几种乐器?(2)让三名同学起来读一段话,让其他学生说出朗读者的名字。2、阅读课本,进一步了解音色的知识。1、组织学生参与小实验。2、用多媒体演示不同乐器的音色。参与度要高,描述要准确。课后反思本节教学所设计的实验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参与积极、热情较高,目标达成度好。不足之处:由于实验设计较多,导致时间不够,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联系讨论不够充分。点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大量的实验和事例,课堂丰富,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参与度高。教学中注意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分组实验与多媒体展示相互补充使知识更形象、直观。教学过程中渗透“转换”的教学思想和“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方法。若能让学生自己选择器材、设计实验,会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实验能力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