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试题(一)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 那个时候,我混沌无知,尚不谙世事,但每一个毛孔都(飞扬激扬) 着快乐。那条河,叫桃源河,距我家不远。其曲折宽阔,水清透底,经年不息,从大山中蜿蜒而来。河的拐弯处,是河湾,河湾成了水潭。_,几乎看不出它的流动。奔向水潭的水,哗哗地流淌,到了水潭,便无声地静默,宛若一个人的静思,待出了水潭,又是哗哗地流淌,( 卷涌) 起雪白的浪花,奔向远方。正是盛夏,我们奔向河水,游泳,捉鱼,逮虾。我们比赛潜水时间的长短,_。有时站在水里,让成群的小鱼贴着皮肤拱来拱去,享受那麻酥酥的柔软感觉;有时,我们爬上高高的崖石,表演跳水
2、,跳水也只能像木桩一样笔直落入水中,笨拙可笑。青 山 、 绿 竹 、 山 柳 、 草 滩 、 怪 石 , 一 簇 簇 、 一 片 片 的 , 错 落 有 致 , 漫 布 两 岸 , 溶 入 水 声 、 鸟 鸣 、牛 哞 蓝 天 下 , 青 山 怀 抱 中 , 声 色 辉 映 , (心 旷 神 怡 赏 心 悦 目 ), 清 神 悦 耳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蜿蜒 混沌无知 B笨拙 麻酥酥C漫布 错落有致 D溶入 一簇簇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飞扬 卷 心旷神怡 B飞扬 涌 赏心悦目C激扬 涌 赏心悦目 D激扬 卷 心旷神怡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
3、恰当的一项是A水潭像一口硕大的水塘,深且静在水里,能看清水底五彩斑斓的石头、水草和游鱼B一口硕大的水潭像水塘,深且静在水里,水底五彩斑斓的石头、水草和游鱼能看清C一口硕大的水潭像水塘,深且静在水里,能看清水底五彩斑斓的石头、水草和游鱼D水潭像一口硕大的水塘,深且静在水里,水底五彩斑斓的石头、水草和游鱼能看清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市场环境愈发复杂的当下,卫浴企业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产品创新与售后 服务两不误,才能如釜底游鱼,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B这座建筑密度极低的城市,垂柳袅袅,花香阵阵;置身于这柳暗花明的静谧中,立感 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忘记了工作的疲劳和生活的烦扰
4、。C她一登场就成了焦点,她那卓尔不群的性格,完全不同于任何一种类型,如同天地精 华滋养的仙界奇葩一样,放在哪里都与尘世格格不入。D今日受阅步伐雄,明日沙场建奇功。这一群活灵活现的将军领队,必将带出一支支能 打胜仗的雄师劲旅,昂首阔步踏上强军征程。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面对扑朔迷离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陆续出台了降准降息、减 税降费和稳定市场等,效应不断显现。B中信证券表示,公司有几名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被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有关问 题,他们的调查工作尚在进行之中,公司将予以积极配合。C截至目前,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 1.7 万公里,动车组列车运营数量达
5、 1800 组,每年发送旅客 9.1 亿人次,均位居世界第一位。D哲学家为何离开学术界?一方面是来自现实生活的重重压力造成哲学家受到伤害, 一方面则是学术界存在的种种弊端令哲学家心灰意冷。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中国社会向来以幅员广大、民风殊异为其核心特征。差异的民风营造出差异的地方秩序进而形成了各地特殊的社会规范体系这些规范体系又被称为“乡规民约”。这不是指国家法体系意义上的正式的法律制度,而是在地方上极为有效的规条以及数代沿袭下来的习惯。这些规条和习惯在一个地方不仅有效而且起着跟法律一样的约束人的行为的作用。乡规民约在中国历史悠久。据有文字记载的资
6、料,周代就有邦国之内的州长、党正、族师以及属地里的人民一起听人诵读邦法的记载,不过真正地成为地方制度要从北宋写作吕氏乡约的蓝田四吕兄弟开始算起。明代中后期,社会出现严重的道德崩溃,乡规民约曾经一度中兴,上下达成倡导“乡约”的共识。到了民国时期。由于严重的农村危机,里甲制度曾经再度复兴,伴之而出现的就是以地方自治为目标的各个层次的乡规民约得到蓬勃发展。究其本意, “乡约”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乡村城防的民众,以美俗息讼、安里弭盗为宗旨,或为了抗敌御侮、保耕护林、应付差徭等而自发订立、共同遵守的乡规民约:二是指建立在自发订立、共同遵守的乡规民约基础上的,伴有一套较完整的体制,以口头规劝、立誓和乡评
7、载之簿册的形式,对本乡本坊的民众进行彰善、纠恶的自治组织,这也是乡约的实质。乡约根本上是一套道德教化的仪式,它之所以有效率,在于其相信人性根基于善,凡违背社会常规的行为都可以经过乡约的宣讲而得到纠正。实质上,乡规民约是具有跟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有着异曲同工作用的社会约制机制,只是其管辖的范围有限,仅限于乡里的范围。但正是由于其地域范围的有限性,使得其效率在当地特别的明显。不过应该指出的是,由于乡规民约的地方性特质,其效率是建立在自发性的基础之上的,离开这一点而越俎代庖地外加一种“乡规民约”,如今天许多地方写在乡村告示牌上的那些命令式的“乡规民约”,其对于村民的约束力几乎为零。这同时也提醒国家的政
8、策制定者,他们应该真正地从尊重当地人自发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这样的高度来重新理解作为建构新乡村法制秩序的乡规民约。因为,确实不能否认,乡约制度乃是长期发展起来的用以教化、组织以及鼓励人们相互和谐地生活的、老百姓自己认可和接受下来的行为规则。这种乡规民约能够持久地起作用是与中国社会的整体结构密不可分的,这种结构就是已故的费孝通教授所总结出来的“由上而下”以及“ 由下而上”的两股轨道,对于前者我们强调过了头,而对于后者又无人问津,近乎凋敝了。但是乡规民约能够发生作用的土壤恰恰就在这“由下而上”的轨道里,这一轨道能够真正地起作用是因为那里的秩序是自发生长出来的。 (选自赵旭东 乡规民约与新乡村建设 ,
9、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社会差异的民风营造出差异的地方秩序,进而形成了各地特殊的社会规范体系 即乡规民约。B乡规民约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乡约根本上是一套道德教化的仪式,它在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C乡规民约是具有与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有着异曲同工作用的社会约制机制,只是其 管辖的范围有限。D乡规民约具有地方性特质,它起作用的基础是自发建立的社会秩序,这对新乡村建 设有重要启示。7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属于“乡规民约”的一项是A某村经商议出台了红白喜事办理办法 ,规定凡本村村民,家里有红白喜事,皆由 村里集体操办宴请亲朋,不许大吃大喝,不许攀比、浪费。B某村村委会的墙壁上,醒目
10、地写着“ 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 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幅标语。C某村亭内保留着两块乾隆年间的禁约碑,其中一块禁约碑刻有关于大米买卖使用椰 筒作为量具以及操作规范的规定,要求做买卖要童叟无欺。D四川隆昌县有着“川南民风民俗的活化石”美誉的“鬼市”延续至今,它遵循着颇具 地方特色的“夜半相聚、鸡鸣则散” 的市场规矩。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周代就有邦国之内的州长、党正、族师以及属地里的人民一起听人诵读邦法的记载, 但此时尚未形成真正的乡规民约。B “乡约 ”一词的第一层含义是指本乡自发订立、共同遵守的规约,第二层含义是指对 本乡本坊的民众进行彰善、纠
11、恶的自治组织。C乡规民约有效率的原因在于其相信人性根基于善,实际的情形是通过乡约的宣讲, 那些违背社会常规的行为都能够得到纠正。D乡规民约持久发生作用的土壤是在中国社会整体结构中“由下而上”的轨道里,而 现在人们对这一轨道却极不重视。三、(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武侯问曰:“进兵之道何先?”起对曰:“先明四轻、二重、一信。 ”曰:“何谓也?”对曰:“ 使地轻马,马轻车,车轻人,人轻战。明知阴阳险易,则地轻马;刍秣以时,则马轻车;膏锏有余,则车轻人;锋锐甲坚,则人轻战。进有重赏,退有重刑,行之以信。此,胜之主也。 ”武侯问曰:“兵何以为胜?”起对曰:“以
12、治为胜。 ”又问曰:“不在众寡?”对曰:“ 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挡,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成陈,虽散成行。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吴子曰:“教战之令,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样,智者为谋主。乡里相比,什伍相保。一鼓整兵,二鼓习陈,三鼓趋食,四鼓严办,五鼓就行。闻鼓声合,然后举旗。 ”武侯问曰:“三军进止,岂有道乎?”起对曰:“无当天灶,无当龙头。天灶者,大谷之口;龙头者,大山之端。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
13、上,从事于下。将战之时,审候风所从来,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陈以待之。 ”武侯问曰:“凡畜卒车骑,岂有方乎?”起对曰:“夫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冬则温厩,夏则凉庑。刻剔毛鬣,谨落四下,戢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驰逐,闲其进止,人马相亲,然后可使。车骑之具,鞍、勒、衔、辔,必令完坚。凡马不伤于末,必伤于始;不伤于饥,必伤于饱。日暮道远,必数上下,宁劳于人,慎无劳马,常令有余,备敌覆我。能明此者,横行天下。 ”节选自吴子 治兵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刍秣以时,则马轻车 秣:喂养B锋锐甲坚,则人轻战 轻:轻视C乡里相比,什伍相保 比:编排D无当天灶,无当龙头 当:在1
14、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兵何以为胜? B 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 适其水草 D 凡马不伤于末,必伤于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B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C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D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起与武侯谈论征战之道,吴起认为进军之
15、道要懂得进有重赏,退有重罚,且赏罚 必信,这是军队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B吴起认为军队上下应同甘共苦,团结一心才能够形成合力;武侯深表赞同,并认为 只有上下一心的军队,才能称作父子兵。C训练部队作战的法则是根据士兵自身的不同条件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赋予他 们不同的职责,且要号令严整,令行禁止。D本文通过武侯与吴起的问答,阐释了军队进军之道、取胜之道、教战之道、进止之道 及蓄马之道,体现了吴起卓越的军事才干。(二)一、 (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媲美譬如 犄角脊梁骨 砥砺舐犊情深B竣工皴裂 悼词倒春寒 眼睑秋敛冬藏C编纂篡权 上颌余额宝
16、孪生鸾凤和鸣D悖理荸荠 圈养入场券 硝酸削足适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羁拌 胡诌 障眼法 穷乡僻壤B联袂 聒噪 嗑瓜子 两全齐美C股份 敲榨 人来疯 不容置喙D诟病 博弈 双簧管 声名鹊起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李步云认为,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是建设 中国的第二个突破口。中共山西省委近日召开通报会,就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的人事安排问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进行 。城市雕塑盲目地求新求大,不但不能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会让公众产生反感。A法治 协商 反而 B法制 磋商 反而C法治 磋商 而且 D法制 协商 而且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
17、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批用正宗新疆和田玉籽料雕琢打磨出来的项链,串串珠圆玉润,晶莹剔透,立马成为本届珠宝展的抢手货。B本届书画交流活动中,书画名家纷纷献艺,一幅幅书法力透纸背,一幅幅丹青意境深远,博得观众的连声喝彩。C错失“三连冠”的丁俊晖仍放松地大开玩笑,冠军傅家俊也很默契地跟他一唱一和,俨然把发布会变成了现场“二人转” 。D各级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全社会,虽然都在高调喊着要给学生减负,但在行动上却是更加变本加厉地给孩子们施加压力。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的发病率也在攀升,严重侵蚀着人们的生命健康。B近年来,抗战题材的电视剧越来越多,但质量参
18、差不齐,那些粗制滥造、夸张离奇的垃圾作品,也许在一年后,甚至几年后就会被人们遗忘得一干二净。C央视的中华好诗词以高雅的立意、精巧的设计、轻松的形式,将中华诗词艺术与电视媒体巧妙结合起来,满足了电视观众对传统文化多样性的需求。D郑州西三环立交桥五个月内塌陷 11 次的原因,是因为建筑设计不合理还是建筑质量有问题,相关部门有必要给群众一个明确解释。二、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战 6-8 题。 (9 分)诚信的文化阐释廖小平在中国文化中,历史地看, “诚”与“信”首先并不是一个合一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信”是一个比“诚”出现得更早的概念。这在迄今的有关考证中也得到了证实。
19、尽管如此,从逻辑上看, “诚”却是“信”的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无“诚”即无“信” 。这与中国文化特别重视“诚”以及中国文化对诚与信之关系的论证方式有关。在中国文化中, “诚”首先并不是一个主体性的范畴,而是作为一个具有宇宙本体论意蕴的范畴提出来的;并且,作为本体论范畴的“诚” ,制约着作为主体性范畴的“诚” 。 中庸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 ”即是说, “诚”是天本来即有的本性,对天的这种本性的主体实践(“诚之” ,即“行” )即为人之诚的本性,人之诚来源于天之诚并由天之诚所决定。 孟子所说的“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 ,则从另一个角度,即对天之诚的“思”的角度,来说明天之诚是人之
20、诚的本根。发展到后来,作为本体论的诚转化为主体性的诚,对于诚之主体而言就自然具有了伦理道德的意义,诸如朱熹所言:“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 ”正是“诚”从本体论向主体性的道德论的转化,才使“信”这一作为纯粹伦理道德的范畴得以奠定在“诚”的基础上,并与“诚”合二为一。换言之,信之所以可能,从根源上说它是由天之诚经人之诚所前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诚比信具有更根本、更本原的意义。于是,诚与信的下述关系便是中国文化对诚与信之关系的一个强有力的逻辑推论:(1) “诚”是“信”之本,“信”是“诚”之用;(2) “诚是个自然之实,信是个所为之实” ;(3) “诚”则“信” , “信”不一定“诚” 。在中国
21、文化中,只有理解了诚与信的上述关系,才能对“诚信”这一合一的概念有较贴切的理解。在西方文化和文献中,很难看到“诚信”这一合一的概念,在英文中更没有与“诚”相对应的统一的单词,更多看到和使用的却是包含着“信”的各种概念,如信用、信任等等。这也许是语言差异及转译的困难所致。但在西方语义中,相较于“诚”而言, “信”的作用更为突出,对“信”的使用频率更高。这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信并不非以诚为前提和根据。西方对“信”的规定并没有像中国古代那样,非去追索“信”的“诚”之形而上前提和伦理道德基础,而是把“信”的根基奠定在契约观念之上。他们把“信用” 、 “信任”建基于契约观念之上,它不非必以具有浓厚道德色
22、彩的“诚”为依据,而是充分体现了契约观念的深刻内涵和基本特征,并最终演变为法律原则。中国当前的诚信缺失,在文化上可以从上述中西文化对诚信的不同理解中得到解释:从中国文化来看,作为道德之根基的“诚” ,日渐被市场经济的“信用”所替代乃至淡化,经济信用似乎可以代替一切, “诚”在强大的市场经济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以致不堪一击,于是“信”与本来决定它的“诚”出现了割裂。这样,在中国文化看来, “信”缺失了“诚”这一形而上的终极依据和伦理道德根基,从而沦落为一种纯粹实用的经济理性的工具,进而可能走向“信”自身的反面。从西方文化来看,西方的“信”并不非以“诚”为根基和依据,它是建基于契约观念之上的。但在中
23、国,一方面历史上缺乏契约观念的传统,另一方面,现代契约观念还远远没有树立起来,因此,“信”同样缺失契约观念的依据和基础。这样,从中西文化上看,中国当前诚信缺失也许就具有了一定的必然性。(节选自光明日报2014 年 8 月 24 日)6下列有关中国文化对于“诚信”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信” 比“诚”出现的更早,与“诚”的关系密切,具有一定的伦理道德色彩。B在中国文化中,重视“诚 ”的重要性,将其提升至宇宙本体论的高度,将其视作是上天的本性。C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诚” 首先不是做为一个伦理道德范畴而出现的,而是做为一个本体论范畴而呈现的。D在中国文化里, “诚”是 “信”
24、的根基, “信”是“诚”的运用,有了“诚”则一定有“信” ,有了“信” ,就一定有“诚” 。7下列关于中国当前“诚信危机”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市场经济所倡导的“信用”完全替代了具有浓郁的伦理道德色彩的“诚” 。B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盛行, “信”丧失了“诚”的基础,与“诚”产生了严重背离。C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缺少西方的契约观念,当前国人的观念、心态及行为取向等方面,缺少现代的“信用”理念。D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缺少西方的契约传统,有关于“信用”的各种法律规章尚不健全,还存在很多漏洞。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与中国文化传统不同,
25、西方的 “诚信”更侧重于对“信”的理解与运用,这表明西方的“信”不以“诚”为根基,不具备任何的伦理道德色彩。B与西方文化传统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将“诚信”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来理解和运用, “诚信”是一个颇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范畴。C “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 ”表明朱熹已赋予“诚”以伦理道德意义,诚与信合而为一, “诚”完成了从主体论向本体论的转化。D由于对“诚”重视,使得中国的 “信用观”更多地崇尚道德自律,由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中国现代社会法律建设的缺失和不足。三、 (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王用汲,字明受,晋江人。为诸生时,郡被倭,客兵横市中。会御
26、史按部至,用汲言状。知府曰:“此何与诸生事?”用汲曰:“范希文秀才时,以天下为己任,乡井之祸乃不关诸生耶?”举隆庆二年进士,常德同知,入为户部员外郎。万历六年,首辅张居正归葬其亲,湖广诸司毕会。巡按御史赵应元独不往,居正嗛之。及应元事竣得代,即以病请。王篆者,居正客也,素憾应元,且迎合居正意,属都御史陈炌劾应元规避,遂除名。用汲不胜愤,乃上言:御史应元以不会葬得罪辅臣,遂为都御史炌所论,坐托疾欺罔削籍,臣窃恨之。夫疾病人所时有,今在廷大小诸臣,曾以病请者何限。御史陆万钟、刘光国皆以巡方事讫引疾,与应元不异也,炌何不并劾之?即炌当世宗朝,亦养病十余年。后夤缘攀附,骤列要津。以退为进,宜莫如炌。己
27、则行之,而反以责人,何以服天下?陛下但见炌论劾应元,以为恣情趋避,罪当罢斥。至其意所从来,陛下何由知之?孟子曰:“逢君之恶其罪大。 ”臣则谓逢相之恶其罪更大也。陛下天纵圣明,从谏勿咈。诸臣熟知其然,争欲碎首批鳞以自见。至若辅臣意之所向,不论是否,无敢一言以正其非,且有先意结其欢,望风张其焰者,是臣所谓逢也。今大臣未有不逢相之恶者,炌特其较著者尔。以臣观之,天下无事不私,无人不私,独陛下一人公耳。陛下又不躬自听断,而委政于众所阿奉之大臣。大臣益得成其私而无所顾忌,小臣益苦行私而无所诉告,是驱天下而使之奔走乎私门矣。陛下何不日取庶政而勤习之,内外章奏躬自省览,后宣付辅臣,俾之商榷。疏入,居正大怒,
28、欲下狱廷杖。会次辅吕调阳在告,张四维拟削用汲职,帝从之。居正以罪轻,移怒四维,厉色待之者累日。用汲归,屏居郭外,布衣讲授,足不践城市。(节选自二十四史明史 ,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郡被倭,客兵横市中 被:遭受。B素憾应元 憾:遗憾。C逢君之恶其罪大 逢:迎合。D张四维拟削用汲职 拟:打算。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乡井之祸乃不关诸生耶?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曾以病请者何限 使工以药淬之C望风张其焰者 今者项庄拔剑舞D而委政于众所阿奉之大臣 乃设九宾礼于庭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王用汲为人刚正、遇事敢为的一项是会御史接部至,用汲
29、言状 陛下天纵圣明,从谏勿咈用汲不胜愤,乃上言 逢君之恶其罪大今大臣未有不逢相之恶者 屏居郭外,布衣讲授A B C D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用汲年轻时就性格刚直,敢说敢做,外籍军人在本地横行不法,他及时向来巡查的御史反映情况,表现出关心民生疾苦、心系百姓的高尚情怀。B首辅张居正归葬其亲,湖广各地官员都去悼念,赵应元没有去,张居正因此心怀不满,张居正的门客王篆迎合其意,让陈炌诬告弹劾赵应元。C王用汲上谏时,痛斥了陈炌等人阿谀奉迎宰相的不良行径,并含蓄委婉地劝诫皇帝,对于国家政务,应该亲历亲为,避免出现偏听则暗的不利局面。D王用汲直言上谏而触怒了张居正,皇帝听从
30、大臣的的意见免其官职,丢官后的王用汲隐居城外,以平民的身份教授学生,再也不愿进入纷扰的城中。参考答案(一)(二)一、(15 分,每小题 3 分)1.D(A 项读音依次为: p/p 、j/j、d/sh ;B 项读音依次是:jn/cn、do/do、jin/lin;C 项读音依次是:zun/cu n、h/、lu n/lun;D 项读音依次是:bi/b、jun/qu n、xio/xu。)2.D(A 羁绊 B 两全其美 C 敲诈)3.A(法治: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法制:法律制度体系。协商: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磋商:反复商量,仔细讨论。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而且:表示进一步
31、,与前边语句在同一层面的意思上再进一层。)4.B(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也形容文章深刻有力。A 望文生义。珠圆玉润:象珠子那样圆,象玉石那样滑润,形容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C 感情色彩不当。一唱一和:比喻互相配合,互相呼应(多含贬义)。D 语意重复。变本加厉: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5.C(A 主谓搭配不当。B“一年后,甚至几年后 ”不合逻辑,“一”“几”对调。D 句式杂糅。“的原因”和“因为”任删其一。)二、(9 分,每小题 3 分)6.D(有了 “信” 则一定有“诚 ”,有了“诚”,不一定有 “信”。)7.A(以偏概全,“完全替代 ”与文意不符。)8.B(A 项无中生有,西方的诚信“不具备任何的伦理道德色彩”原文中无依据。C 项本末倒置,“诚完成了从主体论向本体论的转化”与文意不符。D 项强加因果,前者与后者无必然的因果联系。)三、(12 分,每小题 3 分)9.B(憾:怨恨)10.A (同为副词,竟然。B 介词,因为;介词,用。C助词,“者,也”表判断;代词,用在“今”“昔”等时间词的后面,表示“的时候”。D介词,相当于“给”;介词,在。)11.D 12.C(C“含蓄委婉地劝诫皇帝 ”与文意不符,应是“直言明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