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血脂的分类与临床表现.doc

上传人:eukav 文档编号:4285483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血脂的分类与临床表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血脂的分类与临床表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血脂的分类与临床表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血脂的分类与临床表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血脂的分类与临床表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生物化学-脂类代谢1高血脂的分类与临床表现高血脂在我国已不少见,尤其在成年人中更多见。有调查资料显示,成人中血总胆固醇(TC)或三酰甘油(TG)升高者约占 10%-20%,甚至儿童中也有近 10%血脂升高,而且高血脂的发生率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因为病人往往同时还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降低,所以我认为,将“高血脂”称为“血脂异常”或许更合适。1.根据发生异常改变的血脂成分的不同,临床上将高血脂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或两者兼有三种类型:(1)高胆固醇血症:正常人的血总胆固醇应低于 5.2mmol/L,如果超过 5.72mmol/L 可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血总胆固醇含量介于

2、二者之间为边缘性或临界性升高,也属于不正常情况。血总胆固醇升高的确切原因尚不详细。有的发病与家族遗传有关,其家人中多有血胆固醇升高,而且有的很年轻就发生冠心病。有的病人可能因长期大量进食含胆固醇甚多的食物,而是血总胆固醇升高。此外,肥胖、年龄增长(老年) 、女性绝经等也与血总胆固醇升高有关。总之,大多数病人的发病是遗传基因缺陷或者这种缺陷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只是目前尚难于对每位病人的病因作出诊断。因而成为“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 。少数病人的发病是其他疾病,如甲状腺机能过低、慢性肾病、糖尿病所致;某些药物如利尿剂中的双氢克尿塞、激素类中的泼尼松或地塞米松等长期服用也可导致血胆固醇生物化学-脂

3、类代谢2增高,因为这类病人的发病是在原有的疾病基础上产生,故称为继发性胆固醇血症。不论本病为原发或继发,它们常有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血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是促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高胆固醇血症的防治是预防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措施之一。(2)高三酰甘油血症:凡血三酰甘油超过 1.7mmol/L 即为本症。其病因也与饮食有关,长期进食含糖类过多的食品、饮酒、吸烟,以及体力活动过少都可引起其发生。三酰甘油明显升高常见于家族遗传疾病,与遗传基因异常有关,这些病人的血液抽出后,上层往往像奶油状,下层则浑浊。他们较易发生急性胰腺炎。糖尿病、胆道阻塞等疾病也可促使

4、“继发性三酰甘油血症”的发生。三酰甘油增高也很可能是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病人还同时有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升高,如果其 HDL-C 明显降低,便更易促发冠心病。(3)混合性高血脂:血中总胆固醇与三酰甘油同时升高者即可诊断为本病。其病因也与遗传、饮食或其他疾病有关,由于两种血脂成分均异常,以及 HDL-C 常常明显降低,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更大。血脂异常确诊后,病人应检血糖、肝、肾功能和有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内容,并注意尽可能确定有无促发血脂异常的其他疾病,必要时还需化验家族中有关成员的血脂,以便查明病因,为进一步治疗打下基础。2.由于脂质不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

5、存在,生物化学-脂类代谢3才能在血液循环中运转。因此,高血脂常为高蛋白血症反映,据此可将高血脂分为:(1)型高脂蛋白血症:本病常在青少年时期,且多在 10 岁以前即被发现,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在肘、背和臀部可见皮疹样的黄色瘤;肝脾肿大;反复腹痛,常伴有急性胰腺炎发作;眼底检查可发现脂血症性视网膜。(2)型高脂蛋白血症:本病相当多的主要临床表现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黄色瘤可发生于眼睑部,表现为眼周围的一种黄色斑,也可发生于肌腱;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常于 40 岁前,眼角膜上即可出现典型的老年环,形如鸽子的眼睛。(3)型高脂蛋白血症:本病临床上较为少见,可为家族性,临床表现为:扁平状黄色瘤(常为橙黄色

6、的脂质沉着) ,常于 30-40 岁时出现,发生于手掌部;结节性疹装黄色瘤和肌腱黄色瘤;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周围血管病变;常伴肥胖和血尿酸增高。(4)型高脂蛋白血症:本病常于 20 岁以后发病,可为家族性,但更多属于后天因素所引发,其临床表现为:肌腱黄色瘤、皮下结节状黄色瘤、皮疹状黄色瘤及眼睑黄斑瘤;视网膜脂血症;进展迅速地粥样硬化;可伴胰腺炎、血尿酸增高和糖耐量异常,但非家族性的可表现不典型。(5)型高脂蛋白血症:本病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病人常于20 岁以前发病,可见肝脾肿大,腹痛伴胰腺炎发作,饮食脂肪和糖耐受不良,常具有异常糖耐量和高尿酸血症。生物化学-脂类代谢43.根据发病原因不同,临床上

7、将高血脂分为两类:(1)原发性高血脂: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先天性(家族性)缺陷以及某些环境因素,通过各种机制所引起的。这些环境因素包括饮食和药物等。遗传因素:遗传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高血脂,某些可能发生在细胞水平上,主要表现为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缺陷以及细胞内某些酶的缺陷(如脂蛋白脂酶的缺陷或缺乏) ,也可发生在脂蛋白或载脂蛋白的分子上,多由于基因缺陷引起。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作用比较复杂,高脂蛋白血症病人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与饮食因素密切联系的。糖类摄入过多,可影响胰岛素分泌,加速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易引起高三酰甘油血症。胆固醇和动物脂肪摄入过多与高胆固醇血症形成有关,其他膳食成分(如长期摄入过量

8、的蛋白质、脂肪以及糖类,膳食纤维摄入过少等)也与本病发生有关。(2)继发性高血脂:由于其他原发性疾病所引起的。这些疾病包括:糖尿病、肝病、甲状腺疾病、肾脏疾病、肥胖症、糖原累积病、痛风、异常球蛋白血症等。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在临床上相当多见,如不详细检查,则其原发性疾病常可被忽略,于治疗不利。肝病与高脂蛋白血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许多物质包括脂质和脂蛋白等是在肝脏进行加工、生产和分解、排泄的。一旦肝脏有病,则脂质和脂蛋白代谢也必将发生紊乱。以中老年人最常见的脂肪肝为例,在临床观察中可以看到,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脂肪肝,均有生物化学-脂类代谢5可能引起血脂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量增高,表现为 IV 型高脂蛋白血症。及至后期,肝细胞损害进一步发展,血浆三酰甘油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反可降低,甚至出现低脂蛋白血症。肥胖症与高脂蛋白血症临床医学研究资料表明,肥胖症最常继发引起血三酰甘油含量增高,部分病人血胆固醇含量也可能增高,主要变现为 IV 型高脂蛋白血症,其次为 II 型高脂蛋白血症。生理或病理(包括滥用药物所致等)变化所引起的激素的改变以及代谢的异常,均可引起高血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统计图表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