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高考一轮语文(通用版)课时达标训练-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 课时达标(16) .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28199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一轮语文(通用版)课时达标训练-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 课时达标(16)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高考一轮语文(通用版)课时达标训练-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 课时达标(16)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高考一轮语文(通用版)课时达标训练-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 课时达标(16)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高考一轮语文(通用版)课时达标训练-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 课时达标(16)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高考一轮语文(通用版)课时达标训练-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 课时达标(16)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时达标(十六) 诗歌的语言1(2015湖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 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对象是前两联的四句诗,属于“炼句”类题目中有提示的设问,限定的是“时空变化” 。 “时空”如果能够统一,就合在一起说;若不能统一,就分开说。从“时”的角度看,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 暮夜) ,这是 “时”的变化。从“空”的角度看,每一句都有变化。答案:此

2、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 ,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 “荒” “瘦”二字的妙处。答:_解析:这是“炼字”类的题目。一联中的两个字,在相同的位置,有相同的形容词词性。首先,应该明确“荒” “瘦”的意思,品位这两个寻常字眼的不寻常之处。其次,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画面内容。最后点出“荒” “瘦”二字更好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以结合诗歌中表达感情的关键字眼“愁” “惊”以及题目、注释等信息来把握诗歌情感。答案:从用

3、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 。 “荒” “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 “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从情感寄寓来看:“荒” “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壬戌清明作屈大均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注】 屈大均,文学家,史学家。早年参加抗清斗

4、争,后退隐不仕。其地位与顾炎武、吴嘉纪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结交前明遗民志士抗清,冀求复明。(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突出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答:_解析:本诗的感情要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景物描写的基调及“故国江山”这样的词语来综合体会。作者是反清复明的志士,但反清复明却不能成功,“徒梦寐”三个字清楚表现了悲愤失望的思想感情。从表现手法上看,前四句写景,属于景物烘托,寓情于景;同时,比喻、对比等手法也很突出。可任选一点来分析。答案:主要抒发了作者反清无望的幽愤和悲怆。突出运用了融情于景的手法,所写景物阴沉、凋残、凄冷,所有的景都是情感的载体。(或:突出运用了比喻、对比的手法,

5、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鸟”比喻卖力为清廷帮腔的小人,二者对比,表达自己的忧愤和悲怆)(2)本诗的颔联和尾联表现出了怎样的语言风格?请任选一联简要赏析。答:_解析:幽愤和悲怆的感情基调已经决定了它的语言风格。因为要表达“悲”情,所以语言风格不可能是轻快的,而“幽愤”之情也不可能用激昂的语言表达。答案:含蓄委婉(或:深沉蕴藉)。颔联: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鸟”来比喻为清廷卖力帮腔的小人,含蓄地表达了深沉悲怆的情怀。( 或尾联:“龙蛇四海归无所” ,比喻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 ,指包括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

6、志士在每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情,反清无望的幽愤之情表达得深沉蕴藉。)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倪庄中秋元好问强饭 日逾瘦,狭衣秋已寒。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注】 强饭:亦作“彊饭” ,指努力加餐,勉强进食。(1)结合诗歌内容,概括诗中人物的形象。答:_解析:先用一句话概括,然后分句进行分析印证,这是人物形象概括题的基本模式。第一联写吃穿,可以说是饥寒交迫;第二联回忆童年情景,万分感叹;第三联写住的茅屋抵不住寒气侵袭;第四联写再美好的月亮也没有心情去看。把这些综合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就显现出来了。答案:这首诗刻画了一位生活

7、困苦、内心愁苦、瘦弱、孤寂的人物形象。你看他在寒冷的秋日仍然穿着单薄不合身的衣服,住在寒气侵袭的茅屋中,虽然勉强吃一点饭,却日益消瘦,山中的月亮虽然那么美丽,他却没有一点心情去观赏。(2)有人评价说颈联中的“喧”字用得好,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_解析:先看有没有活用及修辞方面的特殊之处,若没有,那就要看这个字本身的表意功能了,再结合所在句和整首诗来理解。 “喧”字本身没什么特殊之处,需要看它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溪水的声音本来不会很大,但在非常寂静的山中也会显得声音很大。诗人此时饥寒交迫,美丽的月亮都没有心情看,哪有心情听这溪水声,因此这溪水的“喧”声就成了噪音。答案:“喧”字写出了溪水发出的声

8、音之大,以声衬静,突出了山中的寂静;同时溪水的声音在诗人听来有如喧哗,使人烦躁,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导 学 号 04320077北固山 看大江清 孔尚任孤城铁瓮 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注】 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铁瓮:镇江城的别名。(1)全诗围绕一个“看”字展开,结合全诗,说说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_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这首诗的标题统率了全诗,全诗所有诗句都是“看”的内容。作答时既要一句一句的分列,也要统一为一个画面。首先理解全诗:孤零零的镇江城被四围的青山环绕,秋天登高,站

9、在北固山的山顶放眼眺望,大地沐浴在秋天夕阳的余晖中,滚滚长江向东奔流,一直流向大海,青天白云却似乎向西飞驰。然后概括出画面的特点壮阔雄浑。答案:作者看到了像一座铁瓮似的孤城镇江以及飞奔入海的长江。滚滚东流的长江和孤立不动的镇江城,一动一静,一远一近,共同构成了一幅壮阔雄浑的大地山河图。(2)诗歌的第二句有什么作用?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问某句诗在全诗起什么作用,这也属于“炼句”类题目。作用与内容密切相关,对全诗的作用要紧扣全诗内容来分析。本诗第二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季节,照应了题目,渲染了气氛。答案:第二句“绝顶高秋坐落晖”是写作者坐在夕阳西下的北固山顶高处,远看长江与镇江,不但照应了题目,点明了季节、时间、地点,更用“高秋” “落晖”等意象,烘托出一种磅礴壮丽的氛围,渲染了全诗的壮阔的气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