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习题: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一 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28048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习题: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一 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习题: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一 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习题: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一 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习题: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一 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习题: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一 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古诗鉴赏题点训练一 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目标解说毋庸置疑,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和二轮古诗复习的重中之重。如何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呢?一是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训练。二是抓住两个重点:特别会分析概括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能把握住古诗中丰富、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2013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题。鹊桥仙陆 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 洲烟雨 。镜湖 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 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 洲烟雨:指长满 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

2、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 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解析 本题通过对诗句含意的理解,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理解上阕最后两句,要注意“酒徒”与“我”两种人的对比,将上阕前三句“我”的豪情壮举与上阕最后两句自己的遭遇作对比。体会这两次对比所构成的情感上的反差。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答案 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

3、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解析 本题通过考查对典故的理解,来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错题回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玉楼春辛弃疾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1)“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下阕前两句写出了哪些“愁”?答案 (1)比喻和对偶。不甘而无奈。(2)年华老去的惆怅,春光逝去的伤感,理想破灭的失望。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伤春词,作者由伤春而感伤

4、自己年华流逝。一、二句,点出伤春的意味,为全词奠定了感伤的基调。三、四句“落花” “飞絮”均为飘零之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不愿逝去的不甘和无奈,运用比喻,用春来比喻自己的青春年华,表达出想要留住青春之感。五、六句,作者看到镜中的华发,想自己年华流逝,不愿辜负青春,然而无奈还是辜负了。 “梦回人远许多愁”写梦中醒来,似已消愁,貌似洒脱,实则更为沉痛。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将这许多的愁都凝聚在风雨中的梨花之上,用风雨梨花象征自己的命运处境,含蓄动人。全词新颖别致,显示出辛弃疾词于豪放之外的另一种风格。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严士元刘长卿 注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

5、,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注 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诗中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试简要概括。答案 (1)对友情的珍视,对离别友人的牵挂。(2)对自己官位偏低、不被重用的现实的不满。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惜余春贺 铸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 注 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注 西曛:斜阳。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答案 由惜春到思归再到怀人。【核心知识回放】1.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较为常见的有:忧

6、国伤时,如反映离乱之苦,同情百姓疾苦,担忧国家前途命运。建功立业,如渴望建功立业及报国无门的悲伤,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痛苦。思乡怀人,离愁别绪。 生活杂感,如昔盛今衰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等。2.答思想感情题的术语有:表示思想感情性质的“喜悦、惊喜、愉快、欢乐、挚爱、执著、愤怒、愤慨、激愤、悲愤、愤懑、恬淡、抑郁、郁闷、迷惘、惆怅、孤独、寂寞、哀伤、哀痛、凄苦、同情、怜悯、怜惜、惋惜、歌颂、赞赏、赞许”等,表示思想感情涉及内容及对象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忧国忧民、感叹时世、同情民生疾苦、眷恋故国、思乡怀亲、热爱自然、追求真善美、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抚今追昔、昔盛今衰、

7、物是人非、怀才悼亡、建功立业、统一山河、求贤若渴、厌弃官场、蔑视权贵、漠视功名利禄、追求自由、向往归隐、超凡脱俗、羁旅愁思、恋情闺怨”等。定向训练一 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练前点拨】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常规方法有:观标题、联作者、找诗眼、借注释、知流派等。临场答题时,特别要注意:1.理层次所要分析的语言片段是“字” “词” “句” “联” “阕” “篇” 。因为除“字” “词”外, 其 余的 都 能 理 清 层 次 。 而 层 次 往 往 对 应 着 感 情 要 点 的 层 次 , 对 应 着 答 题 要 点 的 数 量 。2.明位置除要分析的是整首诗(词)的思想感情外,剩余的语言片

8、段在诗 (词)中都有个位置。如尾句(联)一般是全诗( 词)思想感情最集中的地方,抓住了尾句( 联)就把握了全诗(词)。而要分析的是中间句(联),除要细读内部外,还要联系上下句分析。3.品关键词(1)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 “愁” “怨” “愤” “恨” “忧” “凄” “喜”“乐” “思” “怜” “泪” “闲” “怆” “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 ,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

9、等其他语言之中。【演练体悟】 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情语”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书怀)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答案 愁 独 冷、凉(暗含冷寂) 孤、独(暗含孤傲)(2)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语言叫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

10、、双关、反语、借代等 ),需要还原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 “惟” “空” “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弄清上述隐性词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演练体悟】 探寻下面画线诗句的隐性关键词,并以此分析该处蕴含的感情。(2007江苏)鹧鸪天送 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答案 一个“送”字,拟人化了,看似水送树,实则人送人,一个“送”字,包含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埋” ,言其乌云遮山,借景之阴暗写人心情的郁闷,一半源于为友人一

11、路山长水阔的担忧,一半暗含对友人一路平安的祝福。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宋 方回蕨拳 注 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注 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答案 一个“缓”字,说明作者荡舟慢行,为的是细细观赏三百里青溪的优美风光,表现了作者陶醉其间的喜悦之情。“桃花” ,属典故语,不仅实写青溪之景,也暗用桃花源记的典故,把家乡比作世外桃源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江 村杜 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答案 “但有” ,只要有,表明故人提供禄米,是

12、自己一家子生存下去的根本条件。 “更何求”中的“更” ,是“再” “复” “又”的意思,表明自己对故人的帮助已经感恩戴德,不敢别有所求。因此,尾联除透露出诗人暂时的舒心安定之外,还隐藏着历经磨难的悲苦和对未来不可预期的辛酸。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 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注 阙:指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答案 “犹自” ,仍然;“渔樵” ,借代,代指隐逸生活。第二天就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仍然梦想过着渔樵般的生活,这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并非热衷功名之

13、人,写出了诗人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的矛盾心态。定向训练二 把握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一)把握景中情【练前点拨】会从诗歌描写的景物中分析出包含的感情是做诗歌鉴赏题的基本功、内家功。从理论上讲,要抓住景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 ,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 ;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从操作层面讲,要会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内涵。如“江风引雨入舟凉”(2010 年江苏卷) 要求分析“江风引雨”背后的惜别深情,就应抓住后面的“凉”字,一个“凉”字写出了风裹着雨,

14、雨挟着风,风雨交加的凄凉景象,烘托了离别时悲凉的心情。还要会从景物冷暖中体味悲喜。 “墨分五彩,词含七情。 ”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演练体悟】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横 塘 范成大南浦 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注 横塘:旧址在今苏州西南,这是诗人送别朋友的地方。南浦:本指水的南边,后来把它作为送别地点的代称。你认为这首诗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答案 借景抒情。着绿的南浦、静静的石桥和朱塔、如丝的

15、细雨、似线的垂柳、待发的画船,诗人借这些典型的景物,抒发了离别之情。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诗人描绘的景色明艳清丽,但抒发的却是朋友间离别的伤感。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春 草杨 基嫩碧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 尾联表达了诗人淡淡的闲愁。尾联通过“平川十里” 、牛羊缓移、晚风习习、笛声悠扬等景象,描绘了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牧人晚归图;诗人先前的“旧恨” “新愁”在这恬静优美的田园旋律中渐渐消融,可在逐渐获得的闲适的心情中,过去的愁绪

16、难以全部散去。3.(2013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宋 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 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 近,卖饧 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 也皱眉。注 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答案 先写因笛声引起思乡之情,奠定思乡的情感基调;然后写眺望故乡而不得;再写眼前之景,燕子觅食、筑巢,雨中梨花,思乡之情,孤苦之愁,油然而生。解析 本题考查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先由下片“故乡惟有梦相随”一句得出这首词表达的感情:思乡之情。然后找出上片写到

17、的意象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从中分析是如何表现思乡之情的。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生查子 独游西岩 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 谁怜汝?岁晚太寒生 ,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注 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生:语助词,无义。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 ,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答案 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溪边住” ,对“我”深切关怀;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听读离骚去” ,更是视“我”如知己,词中的青山明

18、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二)把握物中情【练前点拨】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用的抒情方式。要把握诗中“物”中情,最根本的是能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如形态、色泽、品质、环境等特点,从而体悟所寄托的感情。在答题时要把握住两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二是“物”中的深层感情。【演练体悟】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梅花蒲宗孟一阳初起,暖力未胜寒气。堪赏素华长独秀,不并开红抽紫。青帝只应怜洁白,不使雷同众卉。淡然难比,粉蝶岂知芳蕊。半夜卷帘如乍失,只在银蟾影里。

19、残雪枝头君认取,自有清香旖旎。词中梅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此词托梅花以言志,表达了作者对梅花孤傲高洁、淡然自守、卓尔不群的品性的追求以及对梅花的赞美喜爱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阮郎归欧阳修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请结合下阕简要分析末句“画堂双燕栖”所蕴含的情感。答案 天色渐晚,主人公踏青归来坐在秋千上,感觉到疲乏,欲解衣小憩,抬头看见画堂上立着两只燕子,猛然感到自己的孤单,心生怅惘,思念之情油然而生。3.(2011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

20、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三)把握典中情【练前点拨】古诗常用典故,借典故委婉曲折地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分析典故中的情感,主要了解典故的出处和内容,次要把握作者用典的用意:或伤己、或讽今。答题有时也要把握住作者对典中人事及自己、时事的双层情感态度,同时注意联系作者的身世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演练体悟】1.(2013江西)阅读下

21、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 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答案 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前者以楚狂接

22、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情感的把握。这里要了解词的写作背景:由于北方金朝袭扰,战乱不息,被占领地区的人民处在金人统治之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却非但不图恢复,还对主张抗金北伐的人士加以压制和迫害,作者就曾多次受到打击。所以词人首句便慨叹“长恨复长恨” 。 “听我楚狂声”用楚狂接舆的典故。接舆,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隐士。姓陆,名通,字接舆。平时“躬耕以食” ,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词人用此典故,正是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 “富贵

23、非吾事”则是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词人以陶渊明自况,认为“富贵非吾愿” ,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勤政楼 杜 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 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注 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所建,是玄宗处理政务的地方。承露丝囊:每年一度的千秋节,玄宗都举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寿。 “士庶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金铺:宫门上的安装门环的金属底托,多铸成兽形以为装饰。简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 感昔伤今(昔盛今衰的历史兴亡之感 )。暗寓了对唐玄宗晚年荒淫享乐而荒废朝政的批评。同时借古讽今,

24、也是对晚唐统治者的讽刺与批评。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姜 夔云隔迷楼,苔封很石 ,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 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 ,至今在否?注 1205 年 65 岁的辛弃疾转任镇江知府,积极准备北伐。他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姜夔深受感动并依辛词的韵脚填写本词。迷楼:在扬州,与镇江(京口) 之北固山隔江相对,是隋炀帝幸江都时所建。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状如伏羊,相传孙权曾据其上

25、与刘备共商抗曹大计。北门:京口,南宋时接近边界,成为北方的重镇和北大门。金鼓:指出征的队伍。依依种柳:晋书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在下片中作者提及“诸葛” ,请分析这处典故有何用意。答案 提到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是将辛弃疾与之相比,借此推崇、盛赞辛弃疾,感伤于辛弃疾英雄无用武之地,认为南宋要收复失地,非辛弃疾莫属。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梅尧臣去年君到见春迟,今日寻芳是夙期。只道朱樱才弄蕊,及来幽圃已残枝。飘英尚有游蜂恋,著子 注 唯应谷鸟知。把酒聊能慰余景,乘欢不厌夕阳时。注 著子:结子,这里指果实。简析画线

26、句化用李商隐诗句的用意。答案 作者舍弃了李商隐面对“夕阳”的无奈和伤感,表达了赏景的喜悦之情。定向训练三 把握住古诗丰富、复杂、变化的情感【练前点拨】古代诗歌表达情感有以下几个特点:多是含蓄、隐晦的,少有直白的。内敛含蓄,是古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多是丰富、复杂的,少有单一的。有时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定、静止的。了解这些特点,对答好情感题大有帮助。如善于披景入情,抓住情感变化的脉络去梳理,不能只抓一点,不顾其余;答案要多层面、多要点等。【演练体悟】1.(2013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

27、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 “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答案 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久别重逢的喜悦,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离别在即的愁绪。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抓住小注中的提示,同时抓住体现诗人感情的关键语句:“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写出了诗人与远道来访的朋友相聚时回忆往事的高兴和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 “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将诗人的那种对宦海浮

28、沉的无奈写了出来。 “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写出了孤城寒日,天色将晚,与友人分别在即,离愁难尽。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 注宋 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注 三塔寺:在今江苏溧阳县三塔湖,寺内有寒光亭。结合全词,说说“又”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答案 对时光流逝的叹惜,对个人历经坎坷的感慨,对湖边春色的怀恋,再次来此的欣喜。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注苏 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注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答案 同情与忧虑百姓疾苦,病中感伤,客中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王 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