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版江苏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题型攻略 第五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攻略二.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28009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江苏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题型攻略 第五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攻略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版江苏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题型攻略 第五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攻略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版江苏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题型攻略 第五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攻略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版江苏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题型攻略 第五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攻略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版江苏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题型攻略 第五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攻略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复习要点重点掌握三类词语及其三种理解方法。一、请认真研读江苏卷近三年理解重要词语、概念含义类试题,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篇目 试题 参考答案 考生现场答案2014 年 乾坤草亭请简要说明第三段中“个”的含义。“个”从具体物象到抽象观念,形成了三个层面:竹,点,圆满具足的生命。2015 年 罗丹的雕刻请结合文章,阐释文末“开向生命的窗子”的内涵。雕刻开启了以生命为表现内容的历史。雕刻成为人们思考生命的载体。雕刻呈现了罗丹对生命的思考与想象。雕刻带给艺术家们以创作的启示。2016 年 成人不自在文中“如来佛的掌心” “紧箍儿” “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如来佛的掌心”象征着孙悟空无法逃脱的社会

2、规范, “紧箍儿”象征着孙悟空心甘情愿接受的社会规范,“八十一难”象征着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的障碍。 1.认真研读题干,圈出关键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请举例说明。答:_答案 (1)选取的词语有单个与多个,有段中重要的( 如 2014 年)与全文重要的(如 2015 年) ,有抽象的(如 2014 年)与形象的(如 2015、2016 年) 。(2)“简要说明”与“阐释”两个词语在要求上大同小异。 “含义”与“内涵”还是有区别的:“含义”是指段中词语的具体意思,而“内涵”是指涉及全文的重要概念的内容。2比较高考题参考答案与考生现场答案,你发现参考答案有什么特点?考生现场答案与之相比存在什么问题?请

3、举例分析。答:_答案 (1)参考答案特点:单个词语、概念含义的解释是多层次、多要点的,如 2014、2015 年题均包含多个要点,要点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答案大部分可以从原文摘引词句来回答。(2)考生现场答案存在的问题:要点不全。如 2014 年考生现场答案只写了两个,少了一个“竹”含义。要点不准。如 2015 年考生现场答案很模糊,说明未真正理解题目要求及概念所在的语境,“开向生命的窗子”指的是“雕刻” ,题干问题可以转换成“为什么雕刻是开向生命的窗子”;2016 年考生现场答案中“紧箍儿”用“定心”解释不如用“心甘情愿”准确。不能紧紧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来回答。如 2016 年题“八十一

4、难”在文中指的是“所遇障碍” ,虽说用“磨难”也可,但显然不如用原文词语“保险”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并体悟江苏卷理解重要词语、概念含义题的审答规范,力避考生现场答案中存在的问题。枯叶蝶与生物范式俞天白枯叶蝶的祖先,为了逃避天敌的侵害,终日鼓励自己,你必须长得和周围枯叶一模一样,才能在螳螂、蛇蝎眼皮底下生存下去。它努力想呀想呀的,不知过了多少代,终于如愿了,不仅通体色彩与环境融成一体,双翅与叶片大小相同,叶脉的形状都毫厘不差!近年来,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见解,将机械转换成生物。为什么?机械化范式(包括数码产品)只需要建立起一种世界秩序就够了,而生物范式则需要认同并顺应世界的自然秩序。美

5、国著名科学家弗里曼 戴森的“21 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 ”的观点,也因此被广泛关注与接受。 纽约时报记者尼克曾经采访苹果之父乔布斯,发现乔布斯严格限制自己的孩子使用 iPad,科技行业的其他知名高管和风险投资家中不少人也都严格规定自己孩子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让孩子以书本替代 iPad 之类的数码产品。以IT 不再重要等著作闻名于世的美国科技作家尼古拉斯卡尔,在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一文中,说得更为直接:上网让人陶醉的感觉, “足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忽视互联网在认知方面带来更深层的后果” 。另外一种,看似南辕北辙,其实是异曲同工,而且更极端。这就是以“极简主义”作为生活的新潮来追求

6、,德国的塞巴斯蒂安米歇尔、米夏埃尔 克隆布等,就是这个群体中的典型,他们把生活中包括一些家具、电器、旧书本在内的多余的东西清理一净。米歇尔认为:“对我来说,第一步是明白我想做什么。 ”对于弗里曼戴森的理论,我不敢妄加评判,但可以肯定,他是对越来越精致完美的电子产品之类的机械替代人的智能,必将导致人类生存能力退化感到担忧,然后向原始的生物界寻找出路;而塞巴斯蒂安 米歇尔他们这些年轻人,却以回归原生态生物式的“极简主义” ,传递出对于越来越周密完美的机械的拒绝。科学家与普通平民殊途同归于一点,就是以生物范式,认同并顺应世界的自然秩序。当然,弗里曼戴森、乔布斯和塞巴斯蒂安 米歇尔等,是不能画等号的。

7、前者运用科学技术积极地寻求,是将过去数百年间以一种机械( 近些年来称为机电 )思维范式为基础实现完美性的范式,转变为一种生物范式。这种思维范式的改变,意味着我们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彻底转变。而塞巴斯蒂安 米歇尔他们是消极应对。但他们同样拒绝以高精的机械来丰富、充实生活,把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寄托于人的本身,在人的潜能上动起了脑筋。无他,机械有涯,人的潜能无穷;而人,在改变世界的同时,始终在改变着自身。这许多思考,对于把 iPad 称为孩子的 “电子奶嘴”的今天,极具现实意义。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如何重视自身的潜能,利用一切条件与可能,将天赋予人的应有的功能充分发掘出来,利用它,发展它,最终成就最完

8、美的人,迫在眉睫!对于人,类似枯叶蝶祖先的生存威胁当然早已不再,然而,人毕竟是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必须在“可变性”和“适应性”上下功夫的世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这样的叩问:停留在低等生物的物质需求上,你满足吗?在不断追求生存发展的最高境界、最高标准中,你愿意放弃,以生物范式,认同并顺应世界的自然秩序吗?你会嫌弃这种发展模式的速度太缓慢,觉得以亿万年的时间,以基因的渐进来显示其变化太不上算了吗?( 有删改 )根据文章内容,阐释机械范式与生物范式的内涵。答:_答案 (1)机械范式:人类建立一种世界秩序,以精致完美的机械( 机电)替代人的智能。(2)生物范式:人要开发自身潜能,认同并顺应世界的自

9、然秩序( 外部环境),保存并完善自己。一、关注三类词语1形象化词语指运用了比喻、借代、反语、象征等手法的词语,理解时要还原其本义。如 2015 年江苏卷“开向生命的窗子”中“窗子”的比喻义,2016 年江苏卷中的“如来佛的掌心” “紧箍儿”“八十一难”的比喻、象征义。2核心词语指凝聚了全文思想感情的词语,理解了它就等于理解了全文。这样的词语含义丰富,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如 2014 年江苏卷中的“乾坤草亭” 。对此,不能当成一般的词语,须站在全文的高度,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把握。3相对或相近词语既然是相对或相近,求同辨异的比较自然成了理解的主要方法。一般可在词语的内涵、属性和外延(范围

10、)诸方面比较。词语的内涵主要指词语的特征、功用、原因等。二、用好三种方法1瞻前顾后法联系该词语的上下文,尤其是它前后的修饰、限制、指代性信息,确定其具体内涵。2比照辨析法仔细比较辨析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以及该词语与它的替代性词语的差异。3参考语境法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借代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即时小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题壁也许纯然为的是留一个纪念吧。 “某年月日某人到此一游” ,这简单的几个字未必就是想出风头。但是,为什么不写在你的日记册上呢?假如你有一个照相机,还可以把胜地拍一个照,然后记上你来游的年月日,何苦弄脏了公共场所

11、?你这是为人呢,还是为己?若说是为人,人家根本不认识你这个无名小卒,非但不能流芳千古,而且不足以遗臭万年;若说是为己,你何时重游还在不可知之数,甚至老死永不重游,你留几个文字又有什么用处?关于这个,往浅里说,你是像小学生用粉笔乱画墙壁,显得你没有好好受过教育;往深里说,你是因为喜欢这个风景,恨不得据为己有,公家的地方是不出卖的,就是卖你也买不起,你怀着阿 Q 的念头 把公家的地方加上了你私人的记号。至于人家是否因此感觉“杀风景” ,你可管不着。题壁完全象征了咱们中国人一种有我无人的心理。有些人不甘心于只题一个名,他们还要题诗。这自然更雅一等。 “寻觅诗章在,思量岁月惊” ,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风

12、趣啊!可惜的是他们的诗多数是颇欠推敲,或者说是只敲而不推,因为他们吟诗有如擂鼓, “不通” “不通”又“不通”!胜地何辜,受此污辱!他们太不自量。他们并没有因为“李白题诗在上头”而搁笔,倒反是人人自比李杜,人人都要题诗在上头!未辨四声,遑论八病!只合矜夸荆室,床上吟诗;何须唐突山灵,墙头放屁!那些不喜欢文学的人,熟视无睹,倒也罢了。最苦的是那些对文学有兴趣的人,看见了字闭不了眼睛,总不免一看,看了之后,把水色山光的满怀乐趣都糟蹋了!寄语现代的司马相如和韦肇们,做做好事吧,莫再佛头着粪罢。当然,其间偶然也有达官名士,不爱惜他们的墨宝,来给山水增光,甚至于不惜重金,特雇巧匠,摩崖刻石,做得非常精雅

13、。这似乎是无可批评的了。名山佳作,相得益彰;有时候,竟使我们不知道是人以山传呢,还是山以人传。这样,我们感谢大手笔之不暇,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但是,我总觉得题壁是中国文人的恶习。名人题壁,后人看见了也许发生仰慕之忱,然而在他本人却是未免自诩多才,令人有搔首弄姿之感。 “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达官名士们在别的地方风头已经出够了,何必雁塔题名,才算是自鸣得意呢?再说,在立功立言之后,将来世家有纪,儒林有传,而金匮石室,又复永宝鸿文,自有人家捧场,更不必沾沾于炫露了。西施若不捧心,东施虽欲效颦亦苦无从效起。寄语达官名士们,你们如果不喜欢名山宝刹被尺二秀才乱涂乱画,你们就应该以身作则。(选自王了一题

14、壁)1请解释文中画线短语的含义。(1)阿 Q 的念头答:_(2)佛头着粪答:_答案 (1)指占不了、买不起也要在心理上满足一把的念头。(2)比喻在名山胜地题歪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什么是“讽刺”?答文学社问鲁 迅我想: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不是“捏造” ,也不是“诬蔑” ;既不是“揭发阴私” ,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 。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

15、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这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譬如罢,洋服青年拜佛,现在是平常事,道学先生发怒,更是平常事,只消几分钟,这事迹就过去,消灭了。但“讽刺”却是在这时候照下来的一张相,一个撅着屁股,一个皱着眉心,不但别人看起来有些不很雅观,连自己看见也觉得不很雅观;而且流传开去,对于后日的大讲科学和高谈养性,也不免有些妨害。倘说,所照的并非真实,是不行的,因为这时有目共睹,谁也会觉得确有这等事;但又不好意思承认这是事实,失了自己的尊严。于是挖空心思,给起了一个名目,叫作“讽刺” 。其意若曰

16、:它偏要提出这等事,可见也不是好货。有意的偏要提出这等事,而且加以精炼,甚至于夸张,却确是“讽刺”的本领。同一事件,在拉杂的非艺术的记录中,是不成为讽刺,谁也不大会受感动的。例如新闻记事,就记忆所及,今年就见过两件事。其一,是一个青年,冒充了军官,到各处招摇撞骗,后来破获了,他就写忏悔书,说是不过借此谋生,并无他意。其二,是一个窃贼招引学生,教授偷窃之法,家长知道,把自己的子弟禁在家里了,他还上门来逞凶。较可注意的事件,报上是往往有些特别的批评文字的,但对于这两件,却至今没有说过什么话,可见是看得很平常,以为不足介意的了。然而这材料,假如到了斯威夫特或果戈理的手里,我看是准可以成为出色的讽刺作

17、品的。在或一时代的社会里,事情越平常,就越普遍,也就愈合于作讽刺。讽刺作者虽然大抵为被讽刺者所憎恨,但他却常常是善意的,他的讽刺,是希望他们改善,并非要捺这一群到水底里。然而待到同群中有讽刺作者出现的时候,这一群却已是不可收拾,更非笔墨所能救了,所以这努力大抵是徒劳的,而且还适得其反,实际上不过表现了这一群的缺点以至恶德,而对于敌对的别一群,倒反成为有益。我想:从别一群看来,感受是和被讽刺的那一群不同的,他们会觉得“暴露”更多于“讽刺” 。如果貌似讽刺的作品,而毫无善意,也毫无热情,只使读者觉得一切世事,一无足取,也一无可为,那就并非讽刺了,这便是所谓“冷嘲” 。( 有删改 )2 “讽刺”与“

18、诬蔑” “新闻” “冷嘲”等相比,各有什么区别?答:_答案 “讽刺”是真实的, “诬蔑”是违背事实的。“讽刺”往往对事件加以精炼,并采用夸张的手法;“新闻”以记事为主,兼有评论。“讽刺”是善意的、热情的;“冷嘲”是没有善意和热情的,甚至是有恶意的。解析 在文章中, “诬蔑” “新闻” “冷嘲”等都是以与“讽刺”对比的形式出现的,作者在这些对比中揭示了“讽刺”的特征。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准答题区间,文章第二段阐述了“讽刺”与“诬蔑”的区别,第三段讲了“讽刺”与“新闻”的区别,第四、五段讲了“讽刺”与“冷嘲”的区别,从这几段中筛选出主要信息并加以整合即可。3文中画线的“这一群”包含了哪两种人?作者为

19、什么说“这努力大抵是徒劳的”?答:_答案 (1)包含了两种人:一种是无可救药者,另一种是觉醒的讽刺作者。(2)同群中出现讽刺作者,说明这个群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已非善意的讽刺所能解决了;此时作品显得“暴露”更多,缺少善意和热情,挽救效果就更差了。解析 解答第一问,要善于结合画线部分的上下文进行分析,如可以从“这一群”前的句子“待到同群的时候”提取出“讽刺作者”这一关键信息。回答第二问,同样需要联系上下文。上文说,就连“讽刺作者”也出现在被讽刺之列,这说明“这一群”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下文说,很多讽刺在“别一群”看来是“暴露” ,讽刺是善意的,而“暴露”显然不是, “暴露”太多就会成为“冷嘲”

20、 ,挽救效果就更差了。如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禅境的表现宗白华中国艺术家何以不满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因为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从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可以有三层次。蔡小石在拜石山房词序里形容词里面的这三境层极为精妙:“夫意以曲而善托,调以杳而弥深。始读之则万萼春深,百色妖露,积雪缟地,余霞绮天,一境也。再读之则烟涛 洞,霜飙飞摇,骏马下坡,泳鳞出水,又一境也。卒读之而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坠叶如雨,不知其何以冲然而澹,翛然而远也。 ”江顺贻评之曰:“始境,情胜也。又境,气胜也。终境,格

21、胜也。 ”“情”是心灵对于印象的直接反映, “气”是“生气远出”的生命, “格”是映射着人格的高尚格调。西洋艺术里面的印象主义、写实主义,是相等于第一境层。浪漫主义倾向于生命音乐性的奔放表现,古典主义倾向于生命雕像式的清明启示,都相当于第二境层。至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后期印象派,它们的旨趣在于第三境层。而中国自六朝以来,艺术的理想境界却是“澄怀观道”(晋宋画家宗炳语) ,在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是意境创造的始基,鸟鸣珠箔,群花自落,是意境表现的圆成。绘画里面也能见到这意境的层深。明画家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里说:“凡画有三次。一曰身之所容;二曰目之所瞩;三曰意之

22、所游。然又有意有所忽处,如写一树一石,必有草草点染取态处。写长景必有意到笔不到,为神气所吞处,是非有心于忽,盖不得不忽也。其于佛法相宗所云极迥色极略色之谓也。 ”绘画由丰满的色相达到最高心灵境界,所谓禅境的表现,种种境层,以此为归宿。戴醇士曾说:“恽南田以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李白诗句 )、品一峰(黄子久)笔,是所谓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画也而几乎禅矣!”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

23、核心,所谓“得其环中” 。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不但是盛唐人的诗境,也是宋元人的画境。(有删改)4请结合全文阐释“禅境”的内涵。答:_答案 澄明内心,超旷空灵;静穆地观照生命的腾踔万象;在动静不二中探究生命的本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当我们看老照片时,会看到有些不能宁静下来的东西这构成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存在。老照片中总有一些东西是没有办法被理论或今天穿透的,而且即便是在那个时代也是不能被穿透的。老照片会揭示一种无意识的空间,代替有意识的操控,在没有照相机之前,人类没有办法创造出这样一个无意识空间

24、,这个由摄影机创造出来的无意识空间是照相机发明后人类视觉经验里出现的一个革命性的东西。对着人说话的大自然和对着机器说话的大自然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照相机创造和揭示出新的自然面相。摄影师通过机械设备,利用慢速度、放大和曝光等技术手法使捕捉光学的无意识性得到产生。摄影以物质形态揭示了所有影像的细节,包括躲在白日梦后面的信息细节,它使得技术和魔术之间产生了关系,因为摄影技术可以赋予被拍摄对象一种神秘感。它把过去无从获知的瞬间和微小展现出来,就像通过精神分析把潜意识展现出来一样,这就使大自然某种内在的神圣性与照相机之间建立了同盟,自然的这种隐秘是摄影机产生和发现的,是机械时代赋予人类的。从这个意义上来

25、说,摄影与世界的本原之间具有一种同构性,摄影是世界借助人类技术的发展获得的一种表达自我和命名世界的新方式与新语言。( 节选自老照片的秘密 )1 “对着人说话的大自然”和“对着机器说话的大自然”分别是什么意思?它们有怎样的不同?答:_答案 “说话”是指大自然的表达方式, “对着人说话的大自然”是指人的感觉器官感知到的大自然;“对着机器说话的大自然”是指摄影机拍摄到的大自然。前者因有人的意识参与,未必能揭示所有影像的细节;后者是无意识的,能揭示所有影像的细节,反映世界的本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曾经指出人类有“二分的本能 ”。该本能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小孩

26、子在看电视时会不断地追问大人谁是好人,谁是坏蛋。至于成人世界,同样没有忘记将好与坏、上帝与魔鬼等二分法推到极端,甚至直接用到了社会运动上。只可惜在多数情况下,人类只有极端的天赋,却无极端的资本。所谓“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当人们试图挤进天堂时,却发现自己已经一脚踏入了地狱的门槛。与此同时,作为一种“地盘性动物”兼“意义性动物” ,人还分出了我国与外国,分出了本国人与外国人、本地人与外地人、东方人与西方人、南方人与北方人以及此岸与彼岸等。可怕的是,两者一旦对立起来,这种区分难免会走向帕斯卡尔在思想录里感慨的“以河为界的荒诞正义”杀死同岸的人是凶手,但如果杀死的人来自对岸,杀人者便成了

27、奋勇杀敌的大英雄。这也是有些报复社会者会被人称作“暴徒”又会被人捧为“好汉”的原因所在。归根到底,就在于社会中间横亘着一条长河。而这条河,在仇恨泛滥之时足以淹没一切。进一步说,只要愿意,这种“二分的本能”随时可以将世界像切西瓜一样分成两半,分出“我们”和“他们” 。这种“我们他们”的模式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是“我们好,他们坏”这样“以河为界的荒诞正义” 。当然,真正荒诞的是现实本身难道人类有史以来所取得的进步,就是为了创造诸如国家、民族、文明等各自为战的意义系统,以意义驱逐人性,驱逐人基本的自然权利,从此将人分区隔离并监视居住?(选自熊培云以河为界的正义)2请概括什么是“二分的本能” 。答:_答案

28、 “二分的本能”是指人的将世界上的人或事物分成相互对立的两个部分的本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旅游三香流沙河一是隔锅香。苏东坡听人说庐山烟雨如何奇幻,钱塘江潮如何壮观,后来亲眼见了,颇感失望。有诗云:“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诗写得很诙谐。世上景物往往听说绝妙,学界叫距离美,民间叫隔锅香。 “到得原来无别事”到那些景区去一看,唉,原来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而已。西谚有云:“邻家草坪最绿。 ”这也是隔锅香。不过这种隔锅香除了心理作用,还和视角有关。站在自家门前,低头近看,草显得稀,当然绿得不够。抬头遥看邻家草坪,草显得密,当然最绿。唐人诗句“天街小雨

29、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也是这个道理。我说的是心理作用的是隔锅香,非关视角。人害了这种病,常常认为风景在别处,而忽视了自家门前的老树寒塘,田间的青牛白鹭,屋后的古庙昏鸦。其病甚者,耗一生于旅途,忘却归路,可悲可叹。二是碰头香。风尘仆仆,跟随导游来到景点,连声哇噻,赶快留影。接着听导游逗趣的解说,其中不免附会一些荒谬神话。又有民风民俗化装演出,糟粕令人作呕。至多住宿一夜,就够了。像这样的被动旅游,要想不碰头香也太难。何况碰头香原本属人类的劣根性,不但在赏景上容易犯,而且在交友上、在做事上、在婚姻上,都容易犯,正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须知风景并非客观存在之物,比不得一桌佳肴,摆在那里等

30、你去享用。风景乃主客观汇融后的情境,你要静气凝神,欣然赏之,方有所得。我这方面太差,很难欣然赏之,往往肃然读之。肃读虽大异于欣赏,亦有所得,例如了解此处历史沿革,古人谁曾来过,有些什么故事,等等。能够增长一点知识,也就不辜负旅屐载我了。三是回忆香。鄙人临场不能欣赏,未获所谓审美愉悦,固属憾事。稍可释憾者,尚有回忆香。回忆所以能香,或应感谢遗忘。当年临场对景,肢体的酸疼、精神的困倦、内衣的汗湿、口舌的干燥、腹中的饥火,以及现代结队旅游必然有的种种不愉快事件,全被岁月淘洗一净,回忆里只留下一些最难忘的片段,恋恋犹香。有这一缕回甜之香伴你终身,这才是旅游的最大收获。一九八零年夏游北戴河,住中海滩区招

31、待所。某日黎明,慢跑在海边的松阴道上,凉风梳头,清气澡身,左海右山,沿途无人。那时尚在中年,人虽瘦而腿脚有力,心情又好。跑完两公里,沿海滩走回。早潮刚退了,一路拾贝壳。抬头乍见红日出海,肃穆无声。此景之美,至今记忆犹新,一想起就回甜。事去不到三个十年,景物全非,海滩白沙变黑,海湾水有臭气,海岸上的树林和大片空闲地都砍了占了,丑陋的楼厦逼到海边来。游客拥挤,市廛喧嚣。海滩虽然污黑,倒有那么多照相摊点。海水虽然有难闻的臭气,仍有那么多人游泳。放心吧,三个十年以后,他们也一定会有回忆香,如我一样。3文中“隔锅香” “碰头香”各指什么旅游心态?答:_答案 “隔锅香”是指自家风景差,别处风景好;“碰头香”是指开头感觉好,后来感觉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