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金版学案】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专题19 现代文阅读(必考).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27687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专题19 现代文阅读(必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金版学案】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专题19 现代文阅读(必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金版学案】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专题19 现代文阅读(必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金版学案】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专题19 现代文阅读(必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金版学案】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专题19 现代文阅读(必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必考内容专题十九 现代文阅读(必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两千余年来, “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后, “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科玉律。“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它确立了学问作为政府取吏的标准。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不得不接受叔孙通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文

2、吏统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 三国演义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所忌惮。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民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对社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以加入

3、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治人” ,从而由“贱”入“贵” ,成为“贵族” 。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造出多少“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而为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的权利,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平等权。“学而优则仕”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仕”为“学”之鹄的这个既定前提。在“家” “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以“学”而至仕途,最终结局只能是以学问服务于帝王的“家天下” ,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成为士子们

4、的必然归宿。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主仆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对主子的物质和精神的依附,于是,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被“学而优则仕”信念和科举功名诱入帝王彀中的天下的士子们,在主子面前只能“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 ;在“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的附庸伦理支配下,为帝王的“家天下”的长治久安耗尽心力,以便在等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取功名,博取“忠” “贤” “能”的赞辞。(删改自“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1下列对“学而优则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学而优则仕”使士子们凭“学优”而跻身士大夫阶层,并得以平等参与政治。B “学而优则仕”使大部分饱读

5、儒家经典的读书人被吸引到官员队伍中。C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历史上读书人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传统。D “学而优则仕”是封建社会一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以学取士”的科举制度。解析:曲解文意。第一段“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说明“学而优则仕”并非一种科举制度,而是和科举制度关系密切。B 项的答题区间在第二段,A、C 两项答题区间在第三段。2下列关于“学而优则仕”负面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士子把做官作为自己读书的目的。B士子被科举功名引诱,在君主面前只能唯唯诺诺。C形成了宗法制度下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D士子为帝王的“家天下”耗尽心力,以便在相当于帝王

6、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名。解析:强加因果。第四段“家 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是大的环境背景,而不是学优而仕导致的。A、B、D 三项答题区间都在第四段。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A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都将“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视为治国要诀, “士”因此成为“四民之首” 。B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士子们对帝王有物质和精神上的依附,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C中国社会等级制度中的“贵族”阶层并不由血统决定,很多读书人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成为“劳心者” “治人者” ,改变自己的等级命运。D 三国演义中祢衡痛骂曹操而被宽恕,章太炎大骂袁世凯而被容忍,只是因为“士”阶层

7、有着“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解析:A 项,强加因果。第二段指出促成“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是文吏统治。第二段明确指出这些士能够被原谅“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 。C 项,说法绝对。第三段指出中国的贵族“并不是完全由血统决定” 。D 项,缩小范围,以偏概全。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从传统意义上看,艺术消费只存在于上层社会文化中,为少数精英阶层所独占,具有明显的阶层特点。在现代背景下,艺术消费呈现一种大众文化趋向。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 20 世纪 30 年代后的欧美发达国家。60 年代后,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大众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

8、自 20 世纪末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信息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商业化的特点。这种文化形态也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现代电影、电视得到普及便是证明。当今画廊业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倾向。画廊曾一度是贵族阶层赏玩绘画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也反映了贵族阶层的旨趣。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关怀,沙龙的形式已经跟不上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各种类型的画廊应运而生。如今,画廊也成为一些城市人们日常文化消费的重要场所,对于他们来说,去画廊参观展览与去电影院一样平常,画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

9、分。不仅如此,在当今强大的大众文化形态影响下,画廊营造了更多层次的空间,让观众在互联网上就可以欣赏、购买到自己满意的作品,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中国的艺术消费比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滞后,20 世纪 90 年代后,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蔓延,艺术消费逐渐在商业化、世俗化浪潮中兴起,大众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消费内容。当今中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和美学趣味,并在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强力支持下占有了文化市场中的最大份额,从今天电影大片的热映以及年轻人对于偶像的狂热就可以看到大众文化对于艺术消费的影响有多大。精英艺术、高雅艺术虽然与大众艺术并存,

10、但在现代中国,大众文化俨然成为艺术消费的主角。许多人不愿意去看歌剧、舞剧、音乐会,却热衷于去看流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许多人不愿意去看免费的画展,却对时尚杂志、网络游戏乐此不疲。是什么造成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另一方面更是由于文化商人为适应大众消费心理需求,借助传媒进行商业化运作。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把艺术从高不可攀的神圣殿堂拉到普遍大众的面前,对艺术普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当艺术消费沦为大众文化消费的简单形式,就会由此带来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会使得艺术的审美、认知、批判等功能淡化甚至消解。(摘编自彭燕消费时代大众文化语境下的艺术消费)1下列关

11、于“大众文化”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A大众文化是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 20 世纪 30 年代后欧洲发达国家的一种文化形态。B 20 世纪 60 年代后,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导致大众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C自 20 世纪末以来,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商业化的特点,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信息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D大众文化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所以现代电影、电视得到了普及。解析:A 项, “欧洲发达国家”在文章第一段表述为“欧美发达国家” ,内涵不一致。B 项,曲解原意,原文为“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大众文

12、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 ,大众文化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导致的结果。D 项, “现代电影、电视得到了普及”是“大众文化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的一种证明,而不是结果。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A画廊曾一度是贵族阶层赏玩绘画艺术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贵族阶层的旨趣反映了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B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关怀,赏玩绘画的形式滞后于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于是各种类型的画廊便产生了。C人们可以到画廊参观展览,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满意的作品,这说明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D20 世纪 90 年代后,

13、中国的艺术消费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蔓延,逐渐在商业化、世俗化浪潮中兴起。解析:A 项, “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也反映了贵族阶层的旨趣”在选项中成了“贵族阶层的旨趣反映了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 ,关系颠倒。B 项, “赏玩绘画的形式滞后”应该是“沙龙的形式滞后” ,偷换概念。C 项, “人们可以到画廊参观展览 ”说明了“画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 , “可以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满意的作品” ;说明了“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D )A当今我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而且在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支持下占有了文化

14、市场中的最大份额。B精英艺术、高雅艺术虽然与大众艺术并存,但在现代中国,许多人更热衷于去看流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看时尚杂志,玩网络游戏。C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也是由于文化商人的商业化运作。D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虽有利于艺术普及,但也带来了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使得艺术的审美等功能淡化甚至消解。解析:根据最后一段, “带来了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的是“艺术消费沦为大众文化消费的简单形式” ,不是“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 ,偷换概念。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城市中的礼与乐刘士林礼、乐与城市文明有密切关系,这可从什么是文明,文明与城市的关

15、系,以及什么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内容等角度加以认识与阐释。首先,在中国文献中, “文明”最早见于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 ,是指人们创造的用以区别“先进”与“落后” 、 “文明”与“野蛮”的一整套“形式符号系统” ,也就是先秦儒家津津乐道的“礼乐制度”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所以古代中华民族的“文明”主要是指“政治文明” 。其次是“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这在中西民族是高度一致的。在起源的意义上,英语中的“文明”(civili zation)一词即源于拉丁文的“civitis”(城市)。在中国周代,建立 “城市”的标志是不同于野蛮部落的祭祀与礼仪中心,如诗经大雅緜记载的“乃立冢土”

16、。按照礼仪制度组织起来的人类活动,构成了最初的城市生活方式。在实践的意义上,依附于城市的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建立“夷夏之别” ,有“礼乐”即“夏”(文明人) ,失“礼乐”则为“夷”(野蛮人)。英文的“civilization”一词,最初也是指城市居民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的高贵。城市文明的出现,第一次从文化模式上区别开“文明人”与“野蛮人” ,构筑了“城市”与“乡村”在生活方式上的分界线。从当代语境看,与乡村、城镇及传统城市相比,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均获得了更高的发展,因而,一般性的“物质文明建设”与基本的“政治、法律制度建设” ,已不能体现出城市文明在当代的发

17、展水平,而作为一个社会更高发展目标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理想追求”才是其代表或象征。再次,城市文明的核心在于“礼”与“乐” 。 乐记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借别。 ”引申地说, “礼”的功能在于划定秩序, “乐”的目的在于生产和谐。没有“序”的人群是野蛮的、混乱的,而丧失“和”的社会则是僵化的、非人性的,只有这两者的和谐发展,才能使人既在“礼”的前提下“相敬” ,又在“乐”的引导下“相亲” 。从当代的视角看,城市文明的核心即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系统。在表面上,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涉及它的各个方面,但从“人文学”等相关研究入手,如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

18、基先生说:“人文学主要有两大块,一个是美学,一个是伦理学,分别讲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善的。 ”由此可知,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的主体是“城市的善”与“城市的美” ,前者用来生产秩序、规范行为,后者用来调节情感,旨在使人获得快乐与自由。 “礼”与“乐” 、 “城市的善”与“城市的美” ,其和谐发展对于当代人十分重要。没有“礼”的约束与规范,人口众多而拥挤的城市必然混乱不堪;而失去“乐”的疏导,则会直接影响到都市人的心理健康与精神生态。(选自光明日报)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 )A “文明”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 ,其核心在于 “礼”与“乐” 。B “文明 ”与“城市”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密切的,这一点在中西方不同的民族中都是高度一致的。C “文明”是指人们创造的用以区别“先进”与“落后” 、 “文明”与“野蛮”的一整套“形式符号系统” ,其功能在于建立“夷夏之别” 。D因为“文明”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的,所以中华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