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卷第 1 页,总 15 页2017 届陕西西安长安区一中高三上质检二语文试卷1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演讲反应强烈,掌声经久不息,振聋发聩。B彩电发展业虽然酝酿着种种新技术的突破,但根本性的产品创新还指日可待,新产品创新的周期相对较长。C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大地黄金灿灿,送走了七月流火的盛夏时光,迎来美好的金秋。D多少创业者曾在这里筚路蓝缕,开拓进取,最终成就了这座城市辉煌的今天。【来源】 【百强校】2017 届陕西西安长安区一中高三上质检二语文试卷(带解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A 项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只用字面义,望文生义。B 项指日可
2、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句中只日子还远,语境不对。C 项七月流火是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望文生义。D 项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辛,符合语境。【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此题中 A 项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只用字面义,望文生义。B 项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
3、可以实现。句中只日子还远,语境不对。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B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 4 万元的处罚。C铭文中记载的有关西周王朝单氏族内容的铜器,在这 27 件眉县青铜发现之前已先后出土了 40 多件。D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来源】 【百强校】2017 届陕西西安长安区一中高三上质检二语文试卷(带解析)【答案】C【解析】试题
4、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 项一面两面的问题。 “好坏、优劣、高低”是两面, “重要保证”是一面。两者矛盾,因此该句错误。B 项缺乏宾语。“给予”没有宾语,应在“比赛资格”后面加“的处罚” 。D 项缺失主语。滥用介词“对” ,导致主语缺失,应当取消“对”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
5、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试卷第 2 页,总 15 页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如本题 A 项一面两面的问题。 “好坏、优劣、高低”是两面, “重要保证”是一面。两者矛盾,因此该句错误。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
6、是葫芦。_,_。_。_,_。_。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 ,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A BC D【来源】 【百强校】2017 届陕西西安长安区一中高三上质检二语文试卷(带解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句应在句首;句句首“它”为代词,代葫芦,接句后;句其后自然接句;句讲葫芦的最早记载在诗经中,可见其
7、历史悠久,应接在句后;句讲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为总括句,故应放在最后。【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 ,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
8、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 、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如本题句应在句首;句句首“它”为代词,代葫芦,接句后;句其后自然接句;句讲葫芦的最早记载在诗经中,可见其历史悠久,应接在句后;句讲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为总括句,故应放在最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后世诗论家多冠王维
9、以“诗佛” ,从其诗歌创作的实践看,他也常能将佛教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模式引入诗歌创作,从而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在诗歌艺术上开辟了一番新的天地。人们习惯将他创作的这类诗称为“禅味诗” 。王维禅味诗一方面表现为“空寂” “无我” ,另一方面表现为“敛势的空间体验” 。说其“空寂” “无我” ,必须要了解一下王维奉佛的背景。其母崔氏、其弟王缙均曾师事大照禅师普寂,这就使得王维自幼便多少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另外,王维生活试卷第 3 页,总 15 页的时代,士人习佛风气兴盛,王维成为“习佛士”中一员不足为怪。加上王维早中进士,仕途顺利,很早就摆脱了一般人急功近利的政治、名誉追求
10、,可以将精力转向比较抽象的精神和宗教问题,并潜移默化、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中,且进入其文学创作,为其“诗” “思”提供了不少的启示抑或“灵感” ,从而也使得其诗作有了抹之难去的禅味。如在酬张少府一诗中,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林” ,表现出了他对禅宗的理解。用诗中那渐行渐远的渔歌,烘托出自己在顿悟“穷通”之理实为“空无”时内心难以言说的独特感受。王维禅味诗“敛势的空间体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他通过悟禅而将自己本可无限外化、无限扩大的心灵转变为向内心深处进行探究。这是他求得自己心灵安慰与人格净化的一种方式。如归嵩山作:“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 ”一“归”一“闭” ,即是空间意识上
11、的两重内敛它将人的精神情感与生命力量由外在的无限大、无穷远而消解在了人的一种心理之中,从而使人的生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安顿、止泊。王维禅味诗的这一特点,可从中国的人文精神上去探求原因。中国的人文精神可分为两种:一为刚性的,主要表现为一种向外的拓展与用力;另一种则是柔性的,主要表现为向人的内心深入,以求得一种让人能够调整心理精神失衡的东西。王维创作的禅味诗,体现出了柔性的人文精神特点。在其亦官亦隐的日子里,在让他深为不满却又深感无奈与无力的现实面前,他只得将其精神与注意力朝内转。凭借其奉了大半生佛的直觉与经验,在其内在的精神境界里,为自己的生活与生命创造、建构出了一种存在意义,即在诗的王国与信仰的
12、殿堂里安顿生命、净化灵魂。同时,王维之所以那样做,也是一位有文化良知与文化人格、有着高度正义感与使命感的文化人在竭力追求争保护其个体人格的一种外在显现,是其感性与理性相互撞击、相互渗透并最终是理性居了上风的结果。(节选自刘建琼论王维诗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有删改)4下列对“王维禅味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因王维在诗歌创作时引入佛教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模式而得名。B它是王维为丰富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等而创作的诗歌。C它的“空寂” “无我”特点在酬张少府诗中得到体现。D它“敛势的空间体验”特点主要表现为将自己的心灵转变为向内心深处进行探究。5 “王维禅味诗”的形成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
13、项是A受家人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王维成为一名“习佛士” ,这就使得他的诗作有了抹之难去的禅味。B王维早中进士,仕途顺利,有精力研究抽象的精神和宗教问题,从而为他诗歌创作提供了启示或灵感。C王维对当时现实不满却无力改变,只能借助奉佛的直觉与经验,写诗来寄托信仰,抒发不满情绪。D王维有文化良知与人格,有高度正义感与使命感,禅味诗是他追求和保护个体人格的一种外在显现。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世诗论家多冠王维以“诗佛”之名,主要是因为他的诗作常能体现“禅味” ,在诗歌艺术上开辟了一番新的天地。B王维将精神与注意力朝内转的做法,是求得自己心灵安慰与人格净化的一种方式,体现出了他柔性
14、的人文精神特点。C “君问穷通理,渔歌人浦林”借渐行渐远的渔歌,表现出王维在顿悟“穷通”之理实为“空无”时内心的感受。D “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中“归” “闭”二字,体现出诗人用外在情感的无穷大来消解自己心理的失衡。【来源】 【百强校】2017 届陕西西安长安区一中高三上质检二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第 4 页,总 15 页【答案】4B5C6D【解析】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王维禅味诗”的理解不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 项结合文本内容“他也常能将佛教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模式引入诗歌创作,从而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表
15、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在诗歌艺术上开辟了一番新的天地” ,联系上下文语境可知, “丰富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是禅味诗的效果而非创作目的。【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 B
16、 结合文本内容“他也常能将佛教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模式引入诗歌创作,从而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在诗歌艺术上开辟了一番新的天地” ,联系上下文语境可知, “丰富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是禅味诗的效果而非创作目的。5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王维禅味诗”的形成原因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 C 结合文本最后一段内容“凭借其奉了大半生佛的直觉与经验,在其内在的精神境界里有着高度正义感与使命感的文化人在竭力追求争保护其个体人格的一种外在显现”可知, “抒发不满情绪”错,无中生有。【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
17、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C 项结合文本最后一段内容“凭借其奉了大半生佛的直觉与经验,在其内在的精神境界里有着高度正义感与使命感的文化人在竭力追求争保护其个体人格的一种外在显现”可知, “抒发不满情绪”错,无中生有。6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
18、正确的一项” ,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D 项结合文本内容“即是空间意识上的两重内敛它将人的精神情感与生命力量由外在的无限大、无穷远而消解在了人的一种心理之中,从而使人的生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安顿、止泊”可知, “用外在情感的无穷大来消解自己心理的失衡”错,主客颠倒。【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
19、范围”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 D 结合文本内容“即是空间意识上的两重内敛它将人的试卷第 5 页,总 15 页精神情感与生命力量由外在的无限大、无穷远而消解在了人的一种心理之中,从而使人的生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安顿、止泊”可知, “用外在情感的无穷大来消解自己心理的失衡”错,主客颠倒。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
20、求更好的生活。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
21、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当时我很感动,20 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
22、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广州日报: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林清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
23、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不过,一个教授在中央台讲论语竟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这可能是传统文化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广州日报: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林清玄:10 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一般的作家写了 300 字可能你还不知道他到底要写什么,但我写文章时会马上进入主题、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我的启发,因为突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质所在。还有,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了解,我写文章时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尽量使文字浅显易懂。很显然,一篇文章 10 个人看
24、了之后鼓掌与 100 个人都能读懂这两者之间,后者的意义更大。广州日报: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奏的都市试卷第 6 页,总 15 页中,生活似乎慢不下来?林清玄:慢生活常常会被曲解为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其实,慢生活重要的不是时间的进程,而是做这件事情时,你的内心是否从容。我以前在电视台讲慢生活,有人就骂我说慢生活让年轻人没有斗志。其实,你泰然自若也可以很有斗志,你很紧张也不见得你有斗志。比如,你看奥运会上的那些最了不起的选手,他们内心都很从容,他很轻松却完成了很困难的事情,反而那些功夫不好的选手很紧张。所谓从容,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广州日报:对
25、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林清玄:我对此比较宽容。其实,很快做成的东西也会很快消失,以前的作家是把脚印刻在石头上。而商业炒作一本书,就像在沙滩踩脚印,潮水一来,脚印就消失了。时间会筛选作家和作品,对于各种炒作现象,其实不必太在意。(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林清玄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认识到成功的意义在于快乐,这给予人们深深的思索:怎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B周作人喜欢掉书袋,他的作品中只有一点点自己的思想,所以林清玄喜欢却不认同他的作品,周作人也没有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C林清玄觉得人应该站在传统上,这样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而一旦放弃传统,那么
26、,我们就无法理解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没有自信。D林清玄认为慢生活其实指的是内心的从容,也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 “慢生活”并不是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它同样可以让人充满斗志。E对于如今出版界的各种商业炒作现象,林清玄持宽容的态度,觉得不必太在意它,他认为时间是“裁决家” 。(2)这篇访谈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3)从访谈的内容看,哪些因素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在平常非常道这本禅茶文化散文中,林清玄说:“我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
27、是喝茶的心情。 ”其中, “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来源】 【百强校】2017 届陕西西安长安区一中高三上质检二语文试卷(带解析)【答案】(1)BC(2)一是林清玄是如何进行文学创作的,二是林清玄是如何看待国学热的问题的,三是林清玄是如何理解生活的,四是林清玄是如何看待商业炒作的。(3)林清玄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认识到快乐是比成功重要的东西,他的作品也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苏东坡、泰戈尔等古今中外作家对他的创作理念产生了较大影响,注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十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他的写作帮助很大,使其文字浅显
28、易懂;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林清玄能够保持内心的从容、淡定,使他的作品有清新淡雅的风格。(4)认同。这句话是说,人生不需要准备太丰富的物质条件,而需要准备从容的心态。林清玄早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不能一味追求物质与现实的享受,而应该追求内心的丰盈和快乐。 (或:尽管都市生活节奏是很快的,但并不妨碍一个人追求内心的从容,也即做事时要有定力、有定见,也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 )不认同。我不认同林清玄的观点,我觉得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人只有拥有足够多的物质财富,才能满足生活的各种所需,比如买书、旅游等。而物质缺乏的人,无论如何他的生活质量都不会高。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1)试题
29、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B 项,概括不全面。林清玄之所以试卷第 7 页,总 15 页不认同周作人的作品,原因里还有周的文字没有伸缩性;C 项,原文是说“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技巧点拨】文本阅读 5 选 2 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
30、、传主的品格和所举的事例不对应,张冠李戴等。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注意 1 分选项,1分选项多为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如本题 C 项,原文是说“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访谈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立足文本概括即可。注意不能简单引用原文内容。【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技巧点拨】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如此题的文章的内容。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
31、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如本题林清玄是如何进行文学创作的,林清玄是如何看待国学热的问题的。(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要素分析,主要从自身和外部因素角度分析。如林清玄的丰富的人生经历,苏东坡、泰戈尔等古今中外作家对他的创作理念产生了较大影响,十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他的写作帮助很大等,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仍然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只是要求的高一点,首先对题干要进行分析,分析题干的隐含的意思,影响要素,实际就是受访者拥有行为、思想,外在环
32、境对受访者的影响。明确只一点题目就好答了,到文中找主要的事件,通过事件分析体现传主的什么思想,然后分条作答,注意要对事件记性整合,相同的内容注意合并,各点之间不要相互包含。如本题林清玄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认识到快乐是比成功重要的东西,他的作品也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苏东坡、泰戈尔等古今中外作家对他的创作理念产生了较大影响,注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谈谈“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的内涵,抓住“准备”“昂贵的茶” “喝茶的心情” ,用文中的事例进行说明,然后谈对自己的启示。【考点定位】探究
33、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本题理解“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的内涵,就是如此,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明确观点,如本题人生不需要准备太丰富的物质条件,而需要准备从容的心态。林清玄早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不能一味追求物质与现实的享受,而应该追求内心的丰盈和快乐。阅读下
34、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王义方,泗州涟水人也。少孤贫,事母甚谨,博通五经 ,而謇傲独行。初举明经,因诣京师,中路逢徒步者,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义方解所乘马与之,不告姓名而去。俄授晋王府参军,直弘文馆。特进魏征甚试卷第 8 页,总 15 页礼之,将以侄女妻之,义方竟娶征之侄女,告人曰:“昔不附宰相之势,今感知己之言故也。 ”无何,坐与刑部尚书张亮交通,贬为儋州吉安丞。行至海南舟人将以酒脯致祭义方曰黍稷非馨义在明德乃酌水而祭时当盛夏风涛蒸毒既而开霁南渡吉安蛮俗荒梗,义方召诸首领,集生徒,亲为讲经,行释奠之礼;清歌吹籥,登降有序,蛮酋大喜。贞观二十三年,改授洹水
35、丞。时张亮兄子皎,配流在崖州,来依义方而卒。临终托以妻子及致尸还乡。义方与皎妻自誓于海神,使奴负柩,令皎妻抱其赤子,乘义方之马,身独步从而还。先之原武葬皎,告祭张亮,送皎妻子归其家而往洹水。转云阳丞,擢为著作佐郎。显庆元年,迁侍御史。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权用事,妇人淳于氏有美色,坐事系大理,义府悦之,托大理丞毕正义枉法出之。高宗又敕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按其事。正义自缢。高宗特原义府之罪。义方以义府奸蠹害政,将加弹奏,以问其母。母曰:“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义方乃上奏。高宗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秩满,家于昌乐,聚徒教授。母卒,遂不复仕
36、进。总章二年卒,年五十五。门人何彦光、员半千为义方制师服,三年丧毕而去。(选自旧唐书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有删改)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行至海南舟人将以酒脯致祭义方曰黍稷非馨义在明德乃酌水而祭时当盛夏风涛蒸毒既而开霁南渡吉安B行至海南舟人将以酒脯致祭。义方曰黍稷非馨义在明德乃酌水而祭时当盛夏风涛蒸毒既而开霁南渡吉安C行至海南舟人将以酒脯致祭义方曰黍稷非馨义在明德乃酌水而祭时当盛夏风涛蒸毒既而开霁南渡吉安D行至海南舟人将以酒脯致祭义方曰黍稷非馨义在明德乃酌水而祭时当盛夏风涛蒸毒既而开霁南渡吉安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经是五部儒
37、家经典著作的合称,包括诗 书 礼 易 春秋 。B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时代,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史称“贞观之治” 。C大理,即大理寺,古代管署名,是国家刑狱案件审理之地,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D “秩满”指古代官吏任期届满。因为十年为一“秩” ,故官员任期一般也是十年。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义方出身贫寒,孝顺,善良。他在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途中,碰见了一个探父遇到困难的陌生人,便将自己所骑之马送给他,并且没有留下姓名。B王义方不附权势,洁身自好。他之所以娶了魏征的侄女,是因为感激魏征的知己之言;他被贬为儋州吉安县丞,也是因为与刑部尚书张亮关系不和。C
38、王义方教化有方,重诺守信。到达吉安后,他以诗书礼乐教化人民,成效显著;在接受张皎的临终之托后,他历经艰难护送其棺柩和妻儿回乡。D王义方刚正不阿,仗义执言。中书侍郎李义府位重权高,徇私枉法,尽管已经获得了高宗的原谅,但王义方坚持上奏弹劾,以致触怒高宗被贬官。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2)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来源】 【百强校】2017 届陕西西安长安区一中高三上质检二语文试卷(带解析)【答案】试卷第 9 页,总 15 页8A9D10B11(1)自称父亲是颍上县令,听说病得很重,想兼程前
39、往探视,但步行走不能前进,想不出好主意来。(2)从前王陵的母亲用剑自杀来成全儿子的节义,你能尽忠立名,正是我所希望的,即使死了也不后悔。【解析】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行至海南舟人将以酒脯致祭义方曰黍稷非馨义在明德乃酌水而祭时当盛夏风涛蒸毒既而开霁南渡吉安蛮俗荒梗”,本题抓住动词“曰”,理解句意,抓住主要动词断句。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王义方行至海南之时,看到当地渔民准备用酒和肉祭奠海神,便说:“黍稷不是用来祝福祈祷的最佳祭品,更重要的是要彰明德行。”于是酌水祭奠。当时正
40、值盛夏,海面上风大浪急,随后天气慢慢转为晴和,王义方的船才得以向南渡海安全抵达吉安”。【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
41、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
42、、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 D 项官吏任期届满。【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师点睛】任期:担任职务的法定期限。官吏:旧时政府工作人员的总称。届满:规定的担任职务的时期已满:届满离任。谓官吏任期届满。南史虞寄传:“前后所居官,未尝至秩满,裁朞月,便自求解退。”陈书袁枢传:“其年秩满,解尹,加散骑常侍,将军、尚书竝如故。” 唐 钱起 赠东邻郑少府诗:“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 清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与参由明经高第为沁源令,吏治明敏,清节著闻,秩满擢新宁守
43、,才品经济尤为世重。”平时需要注意积累。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 项结合文本内容“无何,坐与刑部尚书张亮交通,贬为儋州吉安丞”可知,王义方因和刑部尚书张亮友好而获罪,张亮获罪,王义方受牵连被贬到吉安县做县丞。选项内容“因为与刑部尚书张亮关系不和”试卷第 10 页,总 15 页错误。【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
44、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B 项结合文本内容“无何,坐与刑部尚书张亮交通,贬为儋州吉安丞”可知,王义方因和刑部尚书张亮友好而获罪,张亮获罪,王义方受牵连被贬到吉安县做县丞。选项内容“因为与刑部尚书张亮关系不和”错误。11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为”译为是, “笃”译为严重, “倍道”译为兼程。 (2)“伏剑”译为以剑自刎;“汝能尽忠立名
45、,吾之愿也”判断句, “恨”译为后悔。【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为”“笃”“恨”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
46、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王义方,是泗州涟水(今江苏涟水县)人,自幼丧父,家庭非常贫困,侍奉母亲非常恭谨,精通五经 ,性格正直高傲,特立独行。当初考明经科,于是前往京城,在路上遇到一个步行赶路的人,自称父亲是颍上县令,听说病得很重,想兼程前往探视,但徒步行走不能前进,想不出好主意来。王义方解下自己的马送给他,没有告诉自己的姓名就离开了。不久,王义方被授予晋王府参军一职,在弘文馆当值,特进魏征十分器重他,准备把夫人的侄女嫁给他,他婉言谢绝了。不久魏征去世,王义方却主动迎娶了魏征夫人的侄女。别人问王义方这样做的原因,王义方说:“我先不这样做是不依附权贵,现在这样做 是报答
47、宰相的知遇之恩。 ”不久,王义方因和刑部尚书张亮友好而获罪,张亮获罪,王义方受牵连被贬到吉安县做县丞。王义方行至海南之时,看到当地渔民准备用酒和肉祭奠海神,便说:“黍稷不是用来祝福祈祷的最佳祭品,更重要的是要彰明德行。 ”于是酌水祭奠。当时正值盛夏,海面上风大浪急,随后天气慢慢转为晴和,王义方的船才得以向南渡海安全抵达吉安。吉安处在蛮夷之间,荒凉闭塞,王义方招集地方首领,逐渐地挑 选了一些学生门徒,为他们开设讲授经书,举行祭祀先圣先师的礼仪,传授清歌短笛合奏的技艺,他们都十分高兴。贞观二十三年, ,王义方调任洹水县(今河北魏县)县丞, 当时张亮的侄子张皎,从流配地崖州回来,投靠王义方。张皎快死
48、的时候,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希望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王义方答应了他。王义方让家奴背着灵柩,让张皎的妻子抱着孩子骑马走,自己步行跟着。在原武安葬完张皎,在张亮的坟前祭告完,又把他的妻子儿女送回家,才离去前往洹水县。显庆元年,王义方升任侍御史。当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掌朝政,有个妇女淳于氏姿色过人,因获罪被囚禁在大理寺,李义府很高兴,委托大理寺寺丞毕正义违法把她弄出试卷第 11 页,总 15 页监狱。高宗皇帝下令给事中刘 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新审理淳于氏这个案子,毕正义自缢身亡。高宗特意要赦免李义府的罪过。王义方认为李义府奸邪害政,将要弹劾上奏,拿这件事问自己的母亲。母亲说:“从前王陵的母亲用剑自杀成就
49、儿子的大义,你能尽忠心成就美名,这是我的心愿,我即使死了也不遗憾!”义方于是上奏皇帝。高宗认为王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谦逊,把王义方贬谪到莱州任司户参军。任期届满也没有调回来。王义方客居昌乐,招募学生教学。母亲去世,就不再入世为官。总长二年王义方去世,享年五十五。学生何彦光、员半千为老师服丧,三年以后才离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重过海印庵宗渭三年重向虎溪游,石路依然碧水流。鸟背斜阳微带雨,寺门衰柳渐迎秋。弟兄谊重难为别,师友情深竟莫酬。叹息此身闲未得,天涯明日又孤舟。12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简要分析。13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来源】 【百强校】2017 届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