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展开与折叠(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2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一种互相了解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直觉观察发现新的现象,增进学生的理解力,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2激发学生对丰富的图形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直观认识规则的立体图形,正
2、确区分各类立体图形难点找出各个立体图形的个性特征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掌握对图形认知、归纳的方法教学流程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拿出一个制作精巧的正方体纸盒展示给学生看,并提问:这个正方体纸盒漂亮不漂亮?又拿出另外一个同样制作的正方体纸盒的平面展开图给学生看并用手慢慢地折叠成正方体纸盒,提问:折叠成的正方体纸盒与前面的正方体纸盒是否一样?学生回答后,老师提问:人们是如何将平的硬纸板做成如此漂亮的纸盒的呢?导入新课:展开与折叠(板书)二、活动探究,探求新知1拿出圆柱形牙刷纸筒,边展示边问学生:沿圆柱形纸筒上所画虚线展开,圆柱形纸筒的侧面是一个什么图形?根据学生回答,用投影展现出它的示意图2
3、拿出圆锥形冰淇淋纸筒,边展开边问学生:沿虚线展开,圆锥形冰淇淋纸筒的侧面是什么图形?根据学生回答,用投影展现它的示意图 三、动手做做,学习新知1投影出在各个棱处标有编号的正方体2把学生按四人一组分成许多小组,请学生从编号 2 的棱开始按任意编号顺序随意剪开一些棱展开成平面图形3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边巡视边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剪开正方体棱的过程中,正方体的 6 个面中每个面至少有一条棱与其他面相连,鼓励学生尽量剪得与小组中其他成员不一样,并记下自己剪棱的顺序(用编号)4要求学生操作后相互讨论并思考:同一种正方体纸盒沿不同顺序先后剪开棱展开的平面图形是否相同?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成平面图形,要剪开几条
4、棱?5请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平面图并粘贴到黑板上指定的位置继续请一些剪下不同平面图的同学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平面图并写下剪棱的顺序根据同学们在黑板上粘贴的平面图的具体情况,拿出没有剪到的平面图粘贴到学生粘贴的平面图的下面并写下顺序(用编号)请同学们数一数,同学们自己剪下哪几种平面图?老师补充了几种平面图?并请同学们课后再剪剪用实践检验四、想想练练,运用新知1请学生观察投影中的每个图形并思考:这些图形哪些是一个几何体的展开图?这些图形哪些不能折叠成几何体?2拿出一些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按照投影片中图形用透明胶粘贴好,展示给学生看然后请一些学生分别到讲台上把这些用透明胶粘贴好的实物图折叠成
5、几何体并展示给学生看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不是所有的平面图都是几何体的展开图3投影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每个面都标有字母)问:面 A 面 B 面 C 的对面各是哪个面?(附图)请一位所剪的平面展开图与投影中图形一样的同学按照投影样式标上A、B、C、D、E、F 字母后到讲台上用透明胶粘贴成正方体展示给同学看验证答案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一)请学生小结投影出小结内容1 通过实践操作得到了圆柱、圆锥等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2 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得到了正方体的 11 种形状的平面展开图,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二)布置作业1下列图形都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形吗?2下图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每个面都标有不同的大写字母,面 A 面 B 面 C 的对面分别是哪一个面?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