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2幂的乘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泰山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幂的乘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说明、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这一章与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及代数式的内容联系紧密,是这部分内容的拓展和延续。而幂的乘方是继同底数幂乘法和积的乘方之后的又一种幂的运算。从“数” 的相应运算入手,类比过渡到“式”的运算,从中探索、归纳“式”的运算法则,使新的运算规律自然而然地同化到原有的知识之中,使原有的知识得到扩充、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来源:学优高考网2、关于教学目标。新课
2、标要求以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兴趣为根本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对教材的分析,确立如下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经历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2).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 )能力目标(1).在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2).学习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 )情感目标在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的内在美.3、教学重难点重点:幂的乘方的推导及应用。难点:区别幂的乘方运算中指数运算与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中指数运算的不
3、同。二、教学理念及设计说明根据教材分析,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注重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允许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使不同学生在思维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注重反思。 三、教法与学法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已具有基本的数学活动能力和经验型的抽象逻辑能力,因此要以“学生为本 ”的思想为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教法: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各自的发现,然后归纳其中的规律,获得新的认识,同时体验规律的探索过程。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目的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同时培
4、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反馈调控措施:学生自主探索,教师适时点拨,突破重难点。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源:学优高考网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经反复推敲,我以复习和实际事例导入。【设计意图:以实例引入课题,强化了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幂的乘方运算因实际需要而生,最后以解决问题而终的学以致用的思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自主探索,展示新知计算(1)(3 2)3,(2)(a 2)5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出结论,接着探索 (am)n,并得出幂的乘方的法则及语言叙述。 (幻灯片)设计意图:既是旧
5、知识的巩固复习,也让学生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感受寻找幂的乘方运算规律的必要性,激发了学习动机。我首先鼓励学生观察题,等式两边的底数和指数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归纳猜想(a m)n的结果。通过小组讨论,展示成果,体验规律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语言概括能力。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出示例 1:计算下列各式(1)(103)5 (2)(-5ab2)3 (3)(am)2 (4)-(x4)3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法则的理解更加熟练、准确,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例 2 计算 3223()(5)练习 32210(1)()xxa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法则的理解更加熟练、准确,解决本节课的难点内容。来源
6、:学优高考网4、知识拓展 : 幂的乘方法则的逆用(多媒体展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新知识的能力】5、课堂检测,反馈信息(幻灯片)【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反复强化训练,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6、学生总结,感悟收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习后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7、布置作业,学以致用必做题:教材 82 页 1、2 题。选做题:教材 82 页 7、8 题。【设计意图:分层次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又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板书设计1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1、同底幂的乘法法则:a ma n = a m n2、幂的乘方法则的推导过程3、幂的乘方法则: (a m) n =am n来源:学优高考网语言叙述: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4、例题【设计意图:展示知识结构,突出重难点,加强理解记忆。】附件 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附件 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学校名录参见: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