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医治疗的优势和特色.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4261601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治疗的优势和特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医治疗的优势和特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医治疗的优势和特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医治疗的优势和特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医治疗的优势和特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治疗优势和特色肺病一、中医治疗优势和特色-冬夏并治冬夏并治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种有特色的治疗方法,即在夏季三伏天将中药贴敷穴位的一种外治法。我院自 1999 年来,突破传统医学方法开展“冬夏并治”穴位敷贴疗法近 10 余年,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充分发挥中医药“验、简、便、廉”特色优势,大力推广应用了中医药适宜技术。1、 适应范围: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久咳、反复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病等。2、 2、药物制备: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按一定比例共研末,过 100 目筛,用生姜汁,每次约贴 8-10 小时。甘油按一定比例调成糊状,做成小药丸,每小药丸约 1.5 克。3、 治疗方法:选取

2、大椎、肺俞、心俞、膏盲俞共七个穴位进行治疗,将药丸用 5*5cm 的医用胶布分别固定于腧穴敷贴,夏季于初夏开始敷贴,每隔 10 天一次,每次约贴 8 小时:冬季于冬至开始敷贴,每隔 10 天一次。一年为一疗程,连续治疗 2 个疗程。4、 注意事项:不论在夏季或秋季,敷贴时间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局部皮肤有烧灼感为宜。若起泡,可用龙胆紫外搽,如水泡较大,先用无菌针刺破。二、中医治疗优势和特色-热敏灸疗法1、适应范围:哮病慢性迁延期及缓解期、肺胀缓解期、慢性咳嗽患者。2、热敏腧穴的选定:用艾条在患者的特定体表部位(风门、肺腧、至阳、次髎等区域)选用 6-7 个穴位,应用回旋法、雀啄法、

3、温和灸法等手法进行探查,当患者出现透热、或扩热、或传热、或酸胀等灸感反应时,此特定体表部位即为热敏穴。可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的热敏穴被探探出。3、治疗方法:寒证者选用 1 号艾条;实证者选用 2 号艾条;淤证为主者选用 3 号艾条;虚证突出者选用 4 号艾条。根据热敏穴出现热敏化的不同,按下述步骤分别依序进行回旋法、雀啄法、温和灸法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 3 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法 2 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 2 分钟激发经气,在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急性发作期或缓解期均可应用,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三、中医治疗优势和特色-中药雾化1、适应范围: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

4、“炎喘平”药物选择:寒性咳喘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 10g,橘红 5g;热性咳喘用麻黄 5g,杏仁 10g,石膏 30g,桑白皮 15g,金银花 20g;两方分别水煎,共 2 次混匀,再浓缩并反复过滤,沉淀,取液 50ml,装瓶,超声雾化口腔吸入,每次 40 分钟。3、 “炎喘平”雾化吸入治疗方法:药物雾粒沉积于呼吸道的部位主要取决于雾粒的直径和每分钟雾化的药物量(雾的密度) 。药物微粒直径在 5 微米以下,方可进入并沉积于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才能保证药物发挥抗炎平喘的作用。四、呼吸保健操1、适应范围:慢性肺系疾病。2、具体方法:呼吸保健操是将传统中医经络学说与现代呼吸康复理论融

5、为一体,创制是我一种肺康复锻炼的保健体操。整套体操是由八个动作组成,包括(1)腹式呼吸调气息,(2)摆臂呼吸掐少商(3)对搓鱼际擦迎香(4)平静呼吸点内关(5)深慢呼吸拿大椎,(6)俯身拍背搓腰眼(7)缩唇呼气推任脉, (8)抬起足跟压涌泉。整套呼吸保健体操将传统经络按摩于现在呼吸训练有机融为一体,既疏通人体肺与大肠、心包、肾经及任、督、带脉的气血,由按摩胸腹腰背颈部重要穴位,同时配合了腹式呼吸、缩唇呼气和吸气末停顿等的呼吸训练,通过擦抹面部、拍击后背和按压足底反射区,达到锻炼呼吸肌、协助排痰并预防感冒的目的,共同起到疏通经络、平静呼吸、调和心身和养生保健“治未病”的作用。初步研究发现,长期进

6、行呼吸保健体操锻炼可以改善呼吸病患者临床症状,预防感冒,利于排痰,增强患者的体力和活动能力,保持肺功能稳定,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的质量。五、耳穴疗法1、适应范围:咳嗽、痰多、咽干症。2、取穴:肺、脾、肾、咽、对屏间、肾上腺或取敏感点。方解:“肺主呼吸” 、 “脾主运化”、 “肾主纳气” ,人体水液代谢的正常与否全依赖于肺气的输布、脾气的传输、肾气的排泄,故肺、脾、肾三穴为治疗呼吸系统症状的主穴;对屏间穴为止咳要穴;肾上腺穴则有抗炎之功。3、方法:对耳廓消毒,脱脂后,对其进行按摩,然后将胶布剪成 0.7cm*0.7cm 并粘上王不留行籽贴于所选穴位上,每次只贴一侧耳廓,1 日 1 次,两耳廓

7、交替,6 次一个疗程。4、注意事项:住患者自行按压,使耳廓充血、胀痛、按度适中,避免皮损引起感染。每日按压 3 次(早 8-10 点,中午 12 点,晚 6-8 点) ,每次按压 5min,一周为一疗程。六、足浴疗法1、适应范围:感冒。2、足浴方的选择:(1) 、风热感冒型银翘汤:银花、连翘各 50g,桔梗、薄荷各 30g、豆豉、大力子各20g,甘草 10g。(2) 、风寒感冒型麻黄桂枝汤:麻黄、桂枝、紫苏各 15 克,生姜、甘草各 10 克。(3) 、体虚感冒型二桂芪麻汤:肉桂、桂枝、黄芪、白术、麻黄各 10 克。(4) 、表里同病型柴防竹叶汤:柴胡、防风、竹叶、灯芯各 10 克。3、方法:

8、上方煎汤取汁 1500ml 浸泡双足 30 分钟,在浸泡过程中保持药液温度不低于 40度。每日一次,7-10 天为一疗程。七、喘可治穴位注射疗法1、适应范围: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 、哮喘。2、具体方法:病人取正坐位,伸直上肢,于定喘穴、孔最穴处行常规皮肤消毒后,用装有5 号短针头的 5ml 注射器抽取喘可治注射液 2ml,快速垂直刺入穴位 0.5cm,然后再缓慢向深部刺入约 1cm,抽无回血,将药液徐徐注入。3、注意事项: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最好每注射一个穴位换一个针头。使用前应注意药物的有效期,不要使用过期药。并注意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如已变质即停止使用。年老

9、体弱者,注射部位不宜过多,用药剂量可酌情减少,以免晕针。八、砭石疗法1、适应范围: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 、哮喘) 。2、具体方法:用开水浸泡砭石 10 分钟,烫热砭石后,用夹子夹起放置于布包裹住,放置于患者前胸、背部各一块。3、注意事项:防止 12 分钟之后,应询问患者会不会太烫,一面烫伤。脾胃科一、中药外敷定义:中药外敷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具有舒筋活络、去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适应症:胃脘痛操作方法:1、 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剂好的药物、油膏刀、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调

10、制新鲜中草药需准备切刀、切板、乳调制中药末根据需要备好清水、茶水、醋、蜜、麻油、饴糖等辅形剂。2、 操作步骤:(1) 、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平铺于棉垫上。药末经清水或醋、蜜等调制成糊状,平摊于棉垫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符的棉纸或纱布。3、护理(1) 、调制的药物须干湿适中,厚薄均匀,根据药物作用,决定敷药厚薄,如消散药膏宜厚,创面生肌药膏宜薄,一般以 0.20.3cm 为宜,大小须超出病变处 12cm 为宜,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2) 、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干燥时可取下辅料加水或醋湿润后再敷,亦可将药物刮下,加水或醋重新调制再敷,一般 23 天后可更换一

11、次,亦有敷数小时取下,如哮喘膏。(3) 、饴糖调制的药物,夏天易发酵,可每日更换药物或加适量防腐剂。(4) 、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注意事项:1、 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2、 应对敷药部位进行消毒。3、 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流到别处。4、 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5、 如局部出现水泡,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6、 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7、 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应作为临床明确诊断及

12、遵医嘱治疗的补充。二、中药灌肠定义:中药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适应症:便秘操作方法:1、操作前准备(1)评估病人的病情、合作程度、肛周情况。 (2)根据医嘱准备灌肠溶液及用物,溶液温度为 38 度。 (3)关闭门窗,适当遮挡。2、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向病人解释,嘱其排尿,屏风遮挡。 (2)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及橡胶单于臀下,弯盘防于臀边。(3)挂灌肠筒于架上,液面距肛门 40-60cm,润滑肛管,连接玻璃管,并排气,夹紧肛管。(4)将

13、肛管轻轻插入直肠,松开夹子,使溶液缓慢灌入。 (5)观察体液灌入情况,如灌入受阻,可稍移动肛管;有便意时,适当放低灌肠筒,并嘱病人深呼吸。 (6)液体将流完时,夹紧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拨出,放弯盘内,擦净肛门。嘱病人平卧,保留 5-10 分钟后排便。 (7)清理用物,并做好记录,如 1/E 表示灌肠后大便一次。注意事项:(1)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病人、排便失禁者均不宜做保留灌肠。 (2)肠道病人在晚间睡眠前灌入为宜。三、针灸定义:是指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配合一定的手法;或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柱,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或两者相结合应用,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以达到治疗疾病

14、的治疗方法。适应症:胃脘痛、吐血、便血操作方法:根据患者病情辩证后选取穴位,嘱患者摆好体位,应用毫针配合一定的手法次入选取的穴位,或用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热敏灸艾条按一定的手法温灼穴位的皮表面,或针刺与艾灸相结合使用,根据病情选择针刺与艾灸的穴位、手法与治疗时间,一般治疗时间为 15-30min。注意事项:针刺的注意事项包括1、 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需待其回复后治疗。2、 体质虚弱的患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用卧位。3、 避开血管针刺,以防出血。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4、 皮肤之感染、溃疡、瘢痕部位,不宜针刺。5、 进针时有触电感,疼痛

15、明显或针尖触及坚硬组织时,应退针而不宜继续进针。6、 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等部位穴位,应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艾灸的注意事项包括:1、 施灸时应防止艾绒脱落烧伤皮肤和烧损衣物。2、 颜面五官部、阴部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施用直接灸。3、 对感觉迟钝和神志昏迷的患者,应特别留意,避免烫伤。四、耳穴治疗定义:耳穴治疗是指用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适应症:胃脘痛操作刺法(1)定穴与消毒:诊断明确后,用探棒或耳穴探测仪将所测得的敏感点或耳穴作为针刺点。行针刺之前必须严格消毒耳穴,先用 2%碘酒消毒,再用 75%的酒精脱碘,待酒精干后施术。(2) 、体位与进针:一般

16、采用坐位,如年老体弱、病重或精神紧张者宜采用卧位。针具选用 28-30 号 0.3-0.5 寸长的不锈钢毫针。进针时左手拇、食指固定耳廓,中指托着针刺部位的耳背,这样既可掌握针刺的深度,又可以减轻针刺疼痛。然后用右手拇、食二指持针,在刺激点针刺既可。用快速插入的速刺法或慢慢捻入的进针法均可。刺入深度应视患者耳廓局部的厚薄灵活掌握,一般刺入皮肤 2-3 分,以达软骨后毫针站立不摇晃为准。刺入耳穴后,如患部感应强烈,患者症状有即刻减轻感;如局部无针感,应调整针刺的方向、深度和角度。刺激强度和手法依病情、体质、证型、耐受程度等综合考虑。(3)留针与出针:留针的时间一般为 15-30 分钟,慢性病、疼

17、痛性病留针时间适当延长,儿童、年老者不宜多留。留针期间为提高疗效,可每隔 10 分钟运针 1 次。治疗结束出针时,医者左手托住耳部,右手迅速将毫针垂直拔出,再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以免出血。2.压丸法即在耳穴表面贴敷压丸替代埋针的一种简易疗法。此法既能持续刺激穴位,又安全无痛,无副作用,目前广泛运用于临床。压丸所选用材料就地取材,如王不留行、油菜籽、绿豆、小米、白芥子等,临床现多用王不留行籽,因其表面光滑,大小和硬度适宜。应用前用沸水烫洗 2 分钟,晒干装瓶备用。应用时将王不留行籽帖附在 0.6 厘米*0.6 厘米的胶布中央,用镊子夹住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压 3-5 次,每次每穴按压

18、 30-60 秒,3-7 日更换 1 次,双耳交替。刺激强度依患者情况而定,一般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神经衰弱者轻度刺激法,急性疼痛性病症宜用强刺激法。注意事项:1. 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因耳廓在外,表面凹凸不平,结构特殊,针刺前必须严格消毒,有伤面和炎症部位禁针,针刺后如针孔发红、肿胀应及时涂 2.5%碘酒,防止化脓性软骨膜炎的发生。2. 对扭伤和有运动障碍者,进针后宜适当运动,有利于提高疗效。3. 对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应禁针。4. 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和有高度贫血者不宜针刺,对严重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不宜行强刺激。5. 耳针治疗时亦注意防止发生晕针,万一发生应及时处理。五、穴位贴敷定义:穴位贴

19、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 、三伏贴。适应症:胃脘痛操作方法:1. 施术前准备1) 药物:药物组成(1) 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2) 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采用地道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3) 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 80120 目筛,备用。姜汁的被指方法:采用生姜

20、,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 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 10 克:10 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2) 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3) 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4) 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5) 消毒:(1) 部位:用 75%乙醇或 0.5%1%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2) 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2. 施术方

21、法:1) 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敷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2) 敷法:3)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擦于穴位上,外敷医用防渗水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使用水(酒)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敷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4) 熨帖法:将熨帖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或先将熨帖剂贴敷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3.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 20 天,

22、间隔 10 天天可加贴 1 次) 。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 710 天。目前,有些单位尚在探索“三九”天或平时时间进行敷贴,以提高临床疗效。4. 贴敷时间(1) 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 26 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 0.52 小时。(2) 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映而定。同时考虑患者个人体质和耐受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明显有不适感,可自行取下。5 疗程连续贴敷 3 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5. 贴敷部位6. 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风门肺俞、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7. 施术后处理

23、1) 换药:贴敷部位无水泡、破溃者,可用消毒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植物油或石蜡油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贴敷。贴敷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2) 水泡处理:3) 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泡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注意事项:1. 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2. 孕妇、幼儿慎用。3. 颜面部慎用。4. 糖尿病患者慎用。5. 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为宜或脱落。6. 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免挥发。7. 若用膏剂贴敷,温剂温度不应超过

24、 45,以免烫伤。8. 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固定贴敷药物。9. 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10. 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11. 贴敷够若出现方位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疹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六、拔罐定义:拔罐法又名“火罐气” “吸筒疗法” ,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的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适应症:胃脘痛、胃痞操作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体位、操作方法及时间。注意事项:1. 患者宜采取躺卧姿势,切不可乱动以免罐子由身上坠落。2. 罐子宜

25、拔于皮肤平滑之部位,应避免有皱襞,突起,尤其是有骨头的部位,最适于拔火罐的部位是肌肉脂肪层厚、血管较少之处。男子之前胸部、女子锁骨下部、乳房下部、男女之背、腰部皆适于拔火罐。肥胖者、脂肪过多者拔于肩胛骨、侧胸部皆可,需要时可拔于臀部、大腿及其他部位。3. 保护患者,勿使着凉,避免吹风。4. 向下取罐子时,为避免疼痛宜用一只手使罐子倾斜,用另一只手压迫罐子对侧之皮肤,使之形成一个空隙,空气由此得以入于罐中,此时罐子之吸引力立即消失而堕落,如今患者皮肤收缩很容易使罐子堕落于同一部位,重复拔火罐时,必须选择未拔过的空隙地方施行。七、足浴定义:将中药煎剂置于治疗桶内持续浸泡足部一定时间的治疗方法。适应

26、症:胃脘痛操作方法:先将脚放入 37左右的中药煎剂中,浴足时水通常要淹过踝部,且要时常搓动。浴足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40 分钟较适宜。注意事项:严重心脏病患者;脑溢血未治愈者;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伤者;出血性疾病,败血病等患者;对温度感应失去知觉者;严重血栓患者;心脏患者;对温度感应迟钝者(应控制好温度,避免烫伤) ,就不适合足浴。肝胆科一、中药灌肠定义:中药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适应症:水臌操作方法:1、操作前准备(1)评估病人的病情、合作程度、肛周

27、情况。 (2)根据医嘱准备灌肠溶液及用物,溶液温度为 38 度。 (3)关闭门窗,适当遮挡。2、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向病人解释,嘱其排尿,屏风遮挡。 (2)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及橡胶单于臀下,弯盘防于臀边。(3)挂灌肠筒于架上,液面距肛门 40-60cm,润滑肛管,连接玻璃管,并排气,夹紧肛管。(4)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松开夹子,使溶液缓慢灌入。 (5)观察体液灌入情况,如灌入受阻,可稍移动肛管;有便意时,适当放低灌肠筒,并嘱病人深呼吸。 (6)液体将流完时,夹紧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拨出,放弯盘内,擦净肛门。嘱病人平卧,保留 5-10 分钟后排便。 (7

28、)清理用物,并做好记录,如 1/E 表示灌肠后大便一次。注意事项:(1)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病人、排便失禁者均不宜做保留灌肠。 (2)肠道病人在晚间睡眠前灌入为宜。二、熏洗定义:是利用药物煎汤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淋洗的治疗方法(一般先用药汤蒸气熏,待药液温时再洗) 。此疗法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粘膜作用于肌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从而到达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适应症:水臌操作方法:手熏洗法1. 根据病症先选定用药处方,准备好脸盆、毛巾、布单。2. 将煎好的药物趁热倾入脸盆,患者先把手臂搁于盆口上,上覆布单不使热气外泄。待药液不烫手时,把手浸于药液中洗浴。3. 熏洗

29、完毕后用于干毛巾轻轻擦干,避风。足熏洗法1. 按照病症先定用药处方。准备好水桶或铁通、小木凳、布单、毛巾。2. 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倾入木桶或铁通中,桶内置 1 只小木凳,略高出药汤面。患者坐在椅子上,将患者足搁在桶内小木凳上,用布单将桶口及腿盖严,进行熏疗。待药汤不烫足时,取出小木凳,把患足没于药汤中泡洗。根据病情需要,药汤可浸至踝关节或膝关节部位。图 156.3. 熏洗完毕后,用干毛巾擦干患处皮肤,注意避风。眼熏洗法1. 按照病症先定好用药处方,准备好脸盆或热水瓶,消毒药棉或消毒纱布、布单、毛巾。2. 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倾入脸盆,患者取端坐姿势,向前微微弯腰,面向药汤,两眼紧闭,然后用布单将脸盆

30、口盖严。勿使热气外泄。或将煎好的药汤趁热注入保温瓶内,患者将患眼对准瓶口先熏,待药液降温至不烫手时,用消毒棉花或消毒纱布药液频频热洗患眼;也可用洗眼杯盛温热药汤(约为全杯容积的 2/3) ,使洗眼杯口紧扣在患眼上,接着紧持洗眼杯随同抬头,不断开合眼睑,转动眼球,使眼部与药汤接触。如患眼分泌物过多,应用新鲜药液多洗几次。3. 熏洗完毕,用于毛巾轻轻擦干眼部,然后闭目休息 5-10 分钟。坐浴熏洗法1、 按照病症定好用药处方,准备好脸盆、横木架或坐浴椅、毛巾。2、 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盆内,在盆上放置横木架,患者暴露臀部 横木架上进行熏疗;或用坐浴椅,把盆放在椅子下熏疗。待药汤不烫手时,把臀部浸入

31、盆中泡洗。3、 熏洗完毕后,用于毛巾擦干,更换干净的内裤。一般每天熏洗 1-3 次,每次 20-30放置。其疗程视疾病而定,以病愈为准。注意事项:有大范围感染性病灶并已化脓破溃时禁止使用局部熏疗;有过敏性哮喘病的患者禁用香包熏疗。使用局部熏疗时,药物置于熏管内时务必紧压牢,防止点燃的药物炭火脱落灼伤皮肤,烧坏衣物。居室熏烟时,点燃的药物要远离易燃物,防止失火。三、穴位贴敷定义: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 、三伏贴。适应症:水臌操作方法:1.施术前准备1)药物:药物组成(1)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

32、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2)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采用地道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3)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 80120 目筛,备用。姜汁的被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 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 10 克:10 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

33、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5)消毒:(1)部位:用 75%乙醇或 0.5%1%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2)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2、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敷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擦于穴位上,外敷医用防渗水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

34、定。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使用水(酒)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敷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3)填法: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外敷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4)熨帖法:将熨帖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或先将熨帖剂贴敷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3、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 20 天,间隔 10 天可加贴 1 次) 。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 710 天。目前,有些单位尚在探索“三九”天或平时时间进行敷贴,以提高临床疗效。4、 贴敷时间(1) 成人每次贴药

35、时间为 26 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 0.52 小时。(2) 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映而定。同时考虑患者个人体质和耐受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明显有不适感,可自行取下。5、疗程连续贴敷 3 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6、贴敷部位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风门肺俞、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7、 施术后处理1)换药:贴敷部位无水泡、破溃者,可用消毒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植物油或石蜡油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贴敷。贴敷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2)水泡处理: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

36、然吸收。大的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泡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注意事项:1. 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2. 孕妇、幼儿慎用。3. 颜面部慎用。4. 糖尿病患者慎用。5. 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为宜或脱落。6. 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免挥发。7. 若用膏剂贴敷,温剂温度不应超过 45,以免烫伤。8. 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固定贴敷药物。9. 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10. 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11. 贴敷够若出现方位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疹痒现

37、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四、针灸定义:是指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配合一定的手法;或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柱,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或两者相结合应用,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治疗方法。适应症:水臌、吐血、便血操作方法:根据患者病情辩证后选取穴位,嘱患者摆好体位,应用毫针配合一定的手法次入选取的穴位,或用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热敏灸艾条按一定的手法温灼穴位的皮表面,或针刺与艾灸相结合使用,根据病情选择针刺与艾灸的穴位、手法与治疗时间,一般治疗时间为 15-30min。注意事项:针刺的注意事项包括1、 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

38、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需待其回复后治疗。2、 体质虚弱的患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用卧位。3、 避开血管针刺,以防出血。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4. 皮肤之感染、溃疡、瘢痕部位,不宜针刺。5. 进针时有触电感,疼痛明显或针尖触及坚硬组织时,应退针而不宜继续进针。6. 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等部位穴位,应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艾灸的注意事项包括:1、 施灸时应防止艾绒脱落烧伤皮肤和烧损衣物。2、 颜面五官部、阴部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施用直接灸。3、 对感觉迟钝和神志昏迷的患者,应特别留意,避免烫伤。五、推拿定义:推拿又称“按摩” ,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

39、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胜利、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适应症:胁痛操作方法:根据患者病情辩证选择推拿手法,嘱患者按需要摆好体位后进行治疗,时间根据病情而定。注意事项:1、 身心放松。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2、 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3、 用力恰当。因为过小起步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力量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4、 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5、 持之以恒。无论用按摩来保健或治疗慢性

40、病,都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常需积以时日,才逐渐显出效果来,所以应有信心、耐心和恒心。一、热敏灸1、定义:采用点燃的艾条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灸穴位,激发透热、或扩热、或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从而提高艾灸疗法的一种新疗法。2、适应症:临床上凡是出现腧穴热敏化的疾病,无论热证、寒证,或是虚证、实证,均是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的适应症。此法适用于中风后各种并发症(如中风后尿潴留、尿路感染、肩手综合症、褥疮等) 、面瘫、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等各种神经性疼痛疾病。3、操作方法(1)体位选择:选择舒适的体位(2)热敏点的定位:

41、用点燃的艾条,手持调控,在相应穴位,距离皮肤表面 3cm 左右高度施行艾条悬灸。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发生透热(艾热从经穴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 、传热(艾热从经穴皮肤表面沿某种路线向远处传导)和扩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感觉,甚至发生感传时,此穴即为热敏点,可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的热敏点被探查出。记录热敏点出现部位。(3)具体操作方式:分别在每个热敏点上实施艾条悬灸,按下述步骤分别依次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 2 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法 1 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 2 分钟激发经气,在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4)施灸剂量最佳剂量以完成灸感

42、四相过程为标准,直至透热、扩热甚至感传现象完全消失为止。对热敏点完成一次治疗剂量的施灸时间因人而异,一般 5100 分钟不等。4、注意事项(1)施灸时,应向患者详细交代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的操作过程,打消患者对艾灸的恐惧感或紧张感,以取得患者的合作。(2)施灸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充分暴露施灸部位,采取舒适且能长时间维持的体位。(3)施灸剂量应根据是否完成四相过程为度,不应拘泥时间长短。(4)婴幼儿、昏迷患者、感觉障碍、皮肤溃疡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 、大量吐(咯)血、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5)过饥、过饱、过劳、酒醉等,不宜施灸。(6)艾灸局部出现水泡,水泡较小时,宜

43、保护水泡,勿使破裂,一般数日即可吸收自愈。如水泡过大,用注射器从水泡下方穿入,将渗出液吸出后,从原穿刺孔注入适量庆大霉素注射液,并保留 5 分钟左右,再吸出药液,外用消毒敷料保护,一般数日可痊愈。(7)施艾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灼伤患者,或烧坏患者衣服和诊室被褥等物。(8)治疗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条熄灭,以防复燃。二、张力平衡针1、定义:张力平衡针是以卒中瘫痪康复的难点痉挛瘫痪为重点,选出伸肌、屈肌侧有效穴位,根据两侧痉挛、弛缓的不同,施以不同针刺手法,以协调肌群间肌张力的平衡为重点,使患者的恢复过程向着正常的轨道发展,从而达到肢体功能恢复的目的。2、适应症: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恢复期或后遗症

44、期患者。3、操作方法:取穴:上肢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上肢伸肌侧:肩?、天井、阳池;下肢伸肌侧:血海、梁丘、照海;下肢屈肌侧:脾关、曲泉、解溪、申脉。手法:弱化手法;强化手法。4、注意事项:病人体位要舒适,留针期间不得随意变动体位。医者手法要熟练,进针宜轻巧快捷,提插捻转要指力均匀,行针捻转角度不宜过大,运针不宜用力过猛。三、耳穴贴压疗法1、定义: 是指用硬而光滑的药物种子和药丸、磁珠等在耳穴表面贴压并用胶布固定治疗疾病饿一种新方法。2、适应症:中风 后各种并发症(如中风后尿潴留、肺部感染、抑郁等) 、睡眠障碍、面瘫、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各种神经性疼痛疾病。3、操作方法:明确疾病并对耳

45、廓时行望诊(变色、变形、丘疹、血管变化)和触诊(结节)后进行选穴,然后对耳廓进行清洁,用深棒进行按压。医者一手扶患者耳背,另一手持棒,以适宜压力按压各穴,并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应注意压力要均匀一致,按压时间要基本相等。而后进行贴压药物种子,达到刺激穴位的作用。4、注意事项:外耳患有病症如冻疮、湿疹、溃疡等,女性有习惯性流产者禁用。女性月经期慎用,个别有经期缩短,但停用后又会恢复。四、推拿疗法1、定义:推拿疗法是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传统方法。具有扶正祛邪、健脾和胃、散寒止痛、舒经活络、呆滞消极等功效2、适应症: 头痛、失眠、中风后并发症如中风后肩- 手综合征

46、、便秘、尿潴留、抑郁、废用综合征等。3、操作方法:推拿手法,是操作者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刺激治疗部位和活动患者肢体的规范化技巧动作。由于刺激反式、强度、时间和活动肢体方式的不同,形成了许多动作和操作方法均不同的基本手法,包括推、拿、按、摩、滚、揉、捻。 4、注意事项:(1)饭后 30min,空腹及劳累后,均不宜进行推拿。 (2)应取得患者合作,并经常注意患者反应及局部情况,根据病情变换手法,适当掌握强度,防止擦伤。被动时手法要轻缓。 (3)室内空气要流畅,温度要适宜,冬季注意保暖。五、刮痧疗法1、定义: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

47、已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2、适应症:头痛、失眠、眩晕、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如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肢体疼痛等。3、操作方法:准备刮痧板(檀香木、沉木香刮板、水牛角板等) ,患者取舒适体位,手持刮痧板,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 490进行刮痧。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 35 分钟,最长不超过 20 分钟。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 3 至 5 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一至二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4、注意事

48、项:(1)要了解病情,辩证施治,审病求因,确定刮拭的部位。 (2)妇女怀孕者,腹、腰、骶部禁刮。 (3)皮肤有感染疮疔、溃疡、瘢痕或有肿瘤的部位禁刮。 (4)容易出血、病危的人谨慎刮拭。 (5)不要面向电风扇刮痧、尽量避风。六、针刺疗法1、定义:针刺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治疗疾病的一种新方法。2、适应症:针刺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内、外、妇、儿等各科都可应用,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在本科常用于心痛、眩晕、心悸、脂浊、中风、痹症、瘘症等疾病。3、操作方法: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 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

49、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 ,为正常针感。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留针 30 分钟后,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4、注意事项:(1)过饥、过饱、醉酒、劳累过度时,不宜立即针刺,对身体虚弱的患者,针刺手法不宜过强,尽量采取卧位。(2)针刺眼区穴位和颈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背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好角度,动作幅度不宜过大。(3)胁肋、胸背部、肾区等重要脏器所在部位,不宜直刺、深刺,有大血管走行的部位,针刺时应避开血管斜刺,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的部位,不宜针刺。(4)对于尿潴留的患者针刺腹部时,要注意针刺方向、角度以及深度,以免刺伤膀胱。七、热敏灸疗法1、定义: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条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灸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法的一种新疗法。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