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伤重点1 .间接暴力导致何种骨折 斜形、螺旋形 或 压缩性骨折2.手法复位适用于哪些骨折 a 拔伸牵引 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短缩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股骨干,肱骨干骨折b 旋转屈伸 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及成角畸形,适用于靠近关节部位的骨折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多轴性关节,肩、髋关节附近骨折)c 端挤提按 纠正骨折之侧方移位d 夹挤分骨 矫正两骨并列部位骨折的侧方移位 (胫腓骨、尺桡骨、掌骨干或跖骨干之间有骨间膜或骨间肌附着 骨折)e 折顶回旋 肌肉发达的患者发生横断或锯齿型骨折 前臂中下 1/3 骨折 回旋手法多用于矫正背向移位的斜型、螺旋型骨折,或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股骨干或肱骨干骨
2、折) f 摇摆触碰 适用于横断型及锯齿型骨折。3. 肱骨干骨折移位趋势 外科颈稍下部 近端向外展,远端向上向内三角肌止点以上(上 1/3 骨折) 近端向前向内,远端向外向上三角肌止点以下(中 1/3 骨折)近端向外向前,远端向上重叠4. 伸直型髁上骨折的骨折线、移位方向及固定骨折线多从前下方斜行到后下方,亦有横形或粉碎形, 远端移向后方、近端移向前方。骨折处向前成角畸形尺偏型 远端容易向尺侧移位 桡偏型 远端向桡侧移位伸直型骨折固定肘关节于屈曲 90110 度位置 3 周5. 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移位,合并症骨折远端向桡侧和背侧移位,腕及手部“餐叉样”畸形,常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及尺骨茎突骨折。6
3、. 股骨干骨折并发症 失血性休克,脂肪栓塞综合症,末梢循环障碍,血管、神经损伤7. 胫腓骨骨折治疗原则 恢复小腿的长度和轴线8. 颈椎骨折脱位分型 1,. 寰、枢椎骨折脱位:单纯性寰椎骨折,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椎脱位,单纯横韧带病变 2.第 37 颈椎骨折脱位:颈椎单纯性骨折,颈椎单纯脱位,颈椎骨折脱位9. 骨折不同分期,不同治则 初、中、后三期辩证用药 初期以“消”为主,多内服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的药物,外用药用药膏摊于纱布上,敷于骨折部以消肿止痛。中期以“和”为主 ,内服药用接骨散 后期以“补”为主,治宜壮筋骨、养气血、补肝肾为主,兼温经通络,外用熏洗、熨药或治伤药液外擦,配合功能锻炼
4、,恢复关节功能。内治十法:早期:攻下逐瘀法 行气活血法 清热凉血法 补气摄血法 中期:合营止痛法 接骨续筋法 舒经活血法 后期:补气养血法 健脾益胃法 补益肝肾法 温经通络法10. 桡骨干上 1/3 骨折移位 近端常向后旋转移位,远端向前旋转移位。11. 内收型孟氏骨折移位 骨折断端移位较少或仅向桡侧成角,而桡骨头向外侧脱位12. 舟状骨腰部骨折固定时间 多数 1012 周愈合,少数 612 个月愈合13. 股骨干骨折上 1/3 移位趋势 骨折近端有屈曲、外展、外旋移位,远端向后、向上、向内移位14. 什么是稳定性骨折、反常呼吸、弹性固定。稳定性骨折:骨折断端不易移位或整复后采用适当的外固定,
5、不易发生再移位者,如横断、嵌插、轻度压缩性骨折等。反常呼吸:多处双段肋骨骨折时,该部胸廓失去支持,在吸气时骨折处胸壁陷落,呼气时胸壁隆起。弹性固定:脱位后,关节周围未断离的筋肉痉挛或扣锁,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位置上,远端肢体被动活动时,有弹性阻力,去除外力后,关节回到原来特殊位置。15. 骨折功能复位的标准 1.对线标准:骨折部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纠正。下肢骨折:向前或向后成角移位,成人不宜超过 10 度,儿童不宜超过 15 度,侧方成角必须完全纠正。 上肢骨折:肱骨干骨折允许 15 度成角,前臂双骨折不允许成角畸形。2.对位标准 :长骨干骨折,对位至少应达到 1/3 左右。干骺端
6、骨折至少应达到 3/4 左右。 3 .长度标准:下肢骨折短缩移位,成人不超过 1cm,儿童不超过 2cm。16. 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表现 伤后肩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上臂内侧可见瘀斑,肩关节活动障碍,患肢不能抬举,肱骨外科颈局部有环形压痛和纵向叩击痛。17. 踝关节骨折分型、特点和临床表现 分型 :内翻骨折(最多见) 、外翻骨折、外旋骨折、纵向挤压骨折(垂直压缩型)临床表现: 踝部剧烈疼痛,出现内翻或者外翻畸形,继而出现肿胀和皮下淤血等。患者不能行走,严重时足部出现循环障碍。骨折处扪及局限性压痛,骨摩擦音或骨摩擦感。18. 胸腰椎骨折保守治疗1. 手法复位 胸腰椎单纯性压缩性骨折 1.双踝悬吊
7、法 2.攀门拽伸法 3.攀索叠砖法 4.两桌法2. 姿势复位 慢性复位,仰卧于硬板床上,于骨折脊椎平面垫约 10cm 厚软枕,逐渐加高至 1520cm,达到脊椎过伸复位,保持过伸姿势 810 周。3.复位后,脊椎夹板固定或石膏背心固定。 (p203)19. 颞颌关节脱位临床表现双侧前脱位时,患者下颌骨下垂、前突,下列齿突出于上列齿之前,口张呈半开合状,不能闭合,语言不清,流涎不止,吞咽困难,咬肌痉挛呈块状突出,颧弓下可触及高起的髁状突,耳屏前方明显凹陷。病人呈痛苦貌,且以手掩口,或带口罩就诊。单侧脱位,口角歪斜,口呈半开合状,语言不清,有流涎和吞咽困难,下颌骨向健侧偏斜且低于健侧,患侧颧弓下可
8、触及高起的髁状突,患侧耳屏前方有凹陷感。20. 病理性骨折 因化脓性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等骨骼本身病变引起的骨折。病变分类 骨关节疾患 遗传因素 内分泌代谢障碍 骨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骨质疏松 骨的发育障碍 21. 骨折愈合过程 1.血肿机化期 2. 原始骨痂形成期 3.骨痂改造塑形期22. 成骨方式:(1)膜内成骨、 (2)软骨内成骨、 (3)纤维内成骨、 (4)皮质骨成骨23. 中医痹症分型 痛痹 行痹 着痹 热痹 24. 骨折外固定方式:1.夹板固定 2.石膏绷带固定 3.牵引 4.托架和支架 5.复位固定器25. 骨折愈合方式:一期愈合、二期愈合26. 肱骨干中下 1/3 骨折并发
9、症 桡神经损伤 肱动脉损伤 骨折不愈合27. 股骨头、颈部血供来源 1.来自关节囊的小动脉(上干骺端动脉、外骺动脉、下干骺端动脉) 2.来自股骨干滋养动脉 3.来自圆韧带的小动脉(内骺动脉)股骨头血供主要依靠来自关节囊和圆韧带的血管28. 脱位特有体征:关节畸形 关节窝空虚 弹性固定29. 舟状骨骨折固定注意事项 尽量使骨折线垂直于前臂纵轴,以增加骨折间隙的压力,避免剪力,有利于骨折愈合。腕关节背伸 30 度,稍向尺偏,拇指于对掌位固定。30. 肩关节脱位的分型 时间与复发次数:新鲜、陈旧、习惯性脱位 肱骨头前后位置:前脱位、后脱位前脱位:喙突下脱位 盂下脱位 锁骨下脱位31. 桡骨远端骨折分
10、型,所表现畸形:1.伸直型(Colles) 侧面观“餐叉样”畸形 手掌正面观 “枪刺样”畸形 2.屈曲型(Smith)“锅铲样”或“锤状”畸形 3.背侧缘劈裂型(Barton) 4.掌侧缘劈裂型(反 Barton) 劈裂性骨折严重移位,腕掌背侧径增大,并有“枪刺样”畸形32. 骨折疼痛的特点 固定和局限的压痛 敏锐的难以忍受的疼痛 向轴心叩击痛33. 桡骨干骨折移位特点 桡骨干上 1/3 骨折移位 近端向后旋转移位,远端向前旋转移位。桡骨干中 1/3 或中下 1/3 骨折移位 近端处于中立位,远端向前旋转移位。34.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 (P112115)伸直型 1.前臂旋前一人整复法 2.
11、牵抖复位法 3.提按复位法屈曲型 1.三人复位法 2.一人复位法 35. 骨折并发症 脂肪栓塞综合征36. 踝关节骨折骨折线特点 内翻骨折(旋后-内收型)外踝骨折横形、内踝骨折线多为线性,从外下斜向内上方外翻骨折(旋前-外展型)内踝为横形,外踝为斜形,骨折线从内下斜向外上外旋骨折 骨折线为螺旋形或长斜形纵向挤压骨折(垂直压缩型) 粉碎性骨折,成“T”或“Y”型37. 股骨颈骨折愈合时间 平均 56 个月38. 脊柱损伤分类、特点(P187)屈曲暴力 后伸暴力 旋转暴力 纵向压缩暴力 直接暴力39. 胸腰椎骨折分型1.胸腰椎椎体骨折(单纯压缩性骨折,椎体侧向楔形骨折)2.胸腰椎骨折与脱位3.脊椎
12、附件骨折(关节突骨折、椎弓峡部骨折、椎板骨折、横突骨折、棘突骨折)40. 闭合性气胸:胸壁伤口小,一定量的空气进入胸膜腔后,伤口立即关闭;或因肺表面裂一小口,待一小部分空气逸出后迅速闭合。因无大量空气继续进入胸膜腔,呼吸和循环机能 虽 受到一定影响,但所造成的生理障碍不大。41. 骨折的畸形愈合:骨折断端在重叠、旋转、成角状态下连接而引起肢体功能障碍。42. 贝累角 : 跟骨结节上缘与胫距关节面构成 3050 度的结节夹角,为跟距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43. 搭肩试验:患者坐位或站立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且肘部能贴近胸壁为正常,如果能搭于对侧肩部,但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或肘部能贴近
13、胸壁,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均为阳性,提示可能有肩关节脱位。44. 锁骨骨折诊断要点1外伤后锁骨局部疼痛,肿胀明显,锁骨上、下窝变浅或消失,骨折处异常隆起。2患侧肩下垂并向前、内倾斜,头向患侧倾斜,下颌偏向健侧,常以健手托住患侧肘部。 3患侧上臂不能抬举。 4骨折处压痛明显,可于皮下摸到移位的骨折端。 5幼儿青枝骨折,上提其手或从腋下托起时,则疼痛哭闹。 6有移位的锁骨外 13 骨折与肩锁关节脱位,均有肩外侧肿胀、疼痛,但后者在肩锁关节处可扪及一凹陷沟,局部按压有明显弹跳感。 7锁骨正位 x 线照片,可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45. 伸直型、屈曲型 孟氏骨折(尺骨上 1/3 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14、)的病因病机(P87)伸直型 肘关节伸直或过伸位跌倒,前臂旋后掌心触地。作用力顺肱骨传向下前方,先造成尺骨斜形骨折,残余暴力转移于桡骨上端,迫使桡骨头冲破关节囊,滑出环状韧带,向前外方脱位。骨折断端向掌侧及桡侧成角。成人直接暴力打击造成骨折,骨折为横断或粉碎性。屈曲型 肘关节微屈曲,前臂旋前位掌心触地,作用力先造成尺骨上 1/3 横断或短斜形骨折,桡骨头向后外方脱位,骨折断端向背侧、桡侧成角。46. 胸腰椎骨折的稳定型和非稳定型区分稳定型 常不合并附件骨折或前、后韧带组合断裂,骨折发生后,搬运或脊柱活动无移位趋向者非稳定型 除椎体骨折外,常伴有附件骨折和前韧带组合或后韧带组合等联合损伤。在受伤
15、同时或搬运中易造成脱位,损伤脊髓或马尾神经。47. 股骨颈骨折的病理特点1.患者平均年龄在 60 岁以上,部分病人在伤前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或偏瘫等全身疾患。伤后往往长期卧床,体质逐渐虚弱,较容易引起一些危急病人生命的合并症,如肺炎、血管栓塞、心衰、脑血管意外等,因而其死亡率较一般骨折患者为高。老年患者感染发热,有时仅出现低热,临床应加警惕。2.骨折部为常承受较大的剪应力,影响骨折及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从而影响骨折固定效果,囊内骨折尤为明显,故骨折不愈合率较一般骨折为高,约为 10%20%3.由于股骨头血供的特殊性,骨折后易发生主要供血来源阻断,不但影响骨折愈合,且可能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
16、死及塌陷,约 20%40%48. 骨折特有体征 畸形 、异常活动(假关节现象) 、 骨擦音49. 髋关节脱位临床表现后脱位1.伤髋关节剧痛,不能活动或站立,髋部肿胀,臀后部有膨隆。2.髋关节呈弹性固定,患肢呈屈曲、内收、内旋和短缩畸形,腹沟部关节空虚,于患侧臀后可摸到圆球状骨性隆起。3.股骨大转子上移,高出髂坐线(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之连线,即 Nelaton 线) 。4.有时并发坐骨神经损伤,髋臼后上缘骨折,同侧股骨干骨折。前脱位伤后髋前部肿胀、疼痛、关节弹性固定,髋关节功能障碍。患侧大粗隆区平坦或内陷。耻骨部脱位时,于腹股沟前面可触及球形股骨头隆起。患肢呈屈曲、外展、外旋,并有患肢肢体变长畸
17、形。50. 股骨干骨折牵引适用情况1.皮肤牵引:适用于儿童和年老体弱的成年人。2.骨骼牵引:适用于较大儿童和成年患者。股骨髁上牵引 适用于中 1/3 骨折及远侧骨折端向后移位的下 1/3 骨折股骨髁间牵引 适用于骨折位置低且远端向后移位的下 1/3 骨折胫骨结节牵引 适用于上 1/3 骨折及骨折远端向前移位的下 1/3 骨折 51. 腕舟状骨骨折(P117)52. 肱骨髁上骨折好发畸形 肘内翻畸形53. 夹板活动度 1cm 为宜54. 锁骨骨折移位趋势(P51) 内侧端向后上方移位,外侧端向前下方移位55. 肱骨髁上骨折侧方移位分型(P68) 尺偏型 桡偏型56. 孟氏骨折桡骨头脱位方向 自肱
18、桡关节、上桡尺骨关节脱位伸直型 向前外方脱出 屈曲型 向后外方脱出 内收型 向外侧脱出 特殊性 向前方脱出57. 胫腓骨骨折并发症 感染 血管损伤 皮肤坏死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 创伤性休克 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 腓总神经损伤58.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由 肱骨髁上骨折导致 59. 爪形手 尺神经损伤后,骨间肋、蚓状肌、拇收肌麻痹所致环、小指爪形手畸形及手指内收、外展障碍和 Froment 征以及手部尺侧半和尺侧一个半手指感觉障碍,特别是小指感觉消失。肘上损伤除以上表现外另有环、小指末节屈曲功能障碍60. Barton 骨折 指桡骨下端涉及关节面的骨折,同时合并有桡腕关节半脱位。目前一般将桡骨远端背
19、侧缘、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者统称 Barton 骨折。其骨折线为斜行,达关节面。61. 颈干角 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干纵轴之间形成的角度称为颈干角 。正常值在 110140之间,男性平均为 132,女性平均为 127。颈干角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儿童的颈干角大于成年人,儿童平均为 151。 颈干角大于正常值为髋外翻,小于正常值为髋内翻。 。62. 桡骨远端骨折特点(P110)63. 肘关节脱位分型、整复 (P249P253)1. 肘关节后脱位 2. 肘关节前脱位3. 肘关节外侧脱位4. 肘关节内侧脱位整复 1. 牵拉屈肘复位法 膝顶牵拉屈肘复位法 合并骨折的肘关节后脱位复位法 2.3.4.64. 骨盆环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