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天地壹号再调查:13 元 1 公斤苹果汁可勾兑 106 罐苹果醋苹果汁原料与实际用量相差 2 倍悬疑8 月 12 日,本报记者独家专访陈生。此刻,天地壹号正处在风口浪尖之上。下午 3 点 30 分,顶着广州 35 摄氏度的酷热,51 岁的陈生独自出现在时代周报采编大厅。依然一幅淡定自若的神色,上穿白色短袖 T 恤,脚蹬一双棕色休闲鞋,面带一种稍纵即逝的微笑。刚一落座,陈生就自诩是一个简单且参透世道的生意人,他崇尚“共赢”的做事原则,他从未有过真正的敌人,他笃信利益纽带是各方朋友共同合作的基础。他甚至认为,本次天地壹号苹果醋新闻的出笼“只是一次我没有控制好的小小意外”。他随即向记者开门见山表示
2、:“只要本周五不再做跟进报道,以后不报道了,要怎么补偿报社怎么合作都行,开什么价我都接受,天地壹号公司市值 41 亿,我占股超过 80%,不是什么难事。”不得不承认,陈生上述一番坦诚话语,还是令记者感到了惊诧和困惑。然而,时代周报作为“以满足公众知情权”为第一要务的责任媒体,仍应坚持与之客观理性对话。我们选择将专业调查和公众对“天地壹号苹果醋”的质疑全部展现在陈生面前;我们秉承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原则,力图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还原。在持续三个小时的对话中,面对记者的提问和交流,陈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了诠释、回应,其中当然也包括对敏感话题的沉默、回避和含糊其辞。不仅因为事实胜于雄辩,陈生还充分展示了他性格
3、中磊落坦荡的一面,当谈及天地壹号近日在“媒体开放日”危机公关活动中一些较为过激的操作时。陈生直言,当时确有点言过其实,其中包括对本报关键调查细节的误解和误读。不仅如此,他甚至后悔“调动舆论平息质量风波”的唐突做法。他向记者推心置腹道:“时代周报对此能始终保持低调和克制,这令我非常意外!”诚然,当前对天地壹号最迫在眉睫的影响是,原定于 9 月登陆港交所的步骤已被打乱,其预筹 14.5 亿资金的计划现在充满变数,两家 PE 深创投和中科招商的神经也随之绷紧,而负责运营其 IPO 的中金公司和摩根大通正忙于向香港方面递交各种解释材料。这些,或许都成为了陈生不得不剑走偏锋应对的原因!不过,陈生最后乐观
4、表示:“我从上北大到下海做生意,30 多年来一直顺风顺水,这次在媒体的善意帮助下,应该能够顺利过关。”变味的媒体开放日:五星级接待与 50 万花费一场拙劣的危机公关表演,再次掀起公众对天地壹号质量和操守的质疑风暴。上周五,本报刊发的独家新闻天地壹号苹果醋质量真相调查,引爆了公众对天地壹号产品的高度关注,随后,香港、深圳等地一些超市产品下架,各地质监部门跟进检测。为了不影响 9 月份的赴港上市,天地壹号迅速展开危机公关。2据内部知情人透露,8 月 9 日,董事长陈生致电正在北京的副总闫斌,要求速回广州应对。接着,陈生力排众议,将 8 月 10 日和 11 日双休两天定为媒体开放日,在完全撇开时代
5、周报的情况下,邀请全国数十家媒体记者参观江门工厂,企图通过组织声势浩大的报道,平息各方质疑。但遗憾的是,这场喧嚣的“媒体开放日”却完全变味,令诸多新闻人反感。8 月 11 日,南方报业一位同行愤言,“天地壹号只想利用媒体来洗刷自己”,另一位同行失望指出:“我们受邀是想真正了解苹果醋的质量安全状况,但实际上只走马观花,关键采购和勾兑数据都没提供。”而让多位正直同行感到不安和警惕的是,天地壹号企图通过高规格接待和利益交换,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立场。几经辗转调查,时代周报清晰还原了上述两天“媒体开放日”的全过程。8 月 9 日,天地壹号公司接待负责人陈某,在江门市五星级“名冠金凯悦酒店”预订了两批客房
6、,约 30 间,其中一批为 14 间,均为豪华单间,980 元/间。另在该酒店二楼中餐部紫云阁包厢,预订了 14 桌不含酒水的宴席,为 2238 元/桌。8 月 10 日中午,第一批受邀者入住该酒店,随后在紫云阁用餐,共 7 桌,60余人。当天下午,该批人员参观江门工厂,晚上另行安排聚餐和休闲。8 月 11 日上午 11 点刚过,一辆牌号“粤 A00581”的黄色大巴拖着另一批 40多人到达工厂,约 13 点结束参观后被拉回酒店,仍在二楼紫云阁用餐,这次 6 桌。席间,陈生和其他高管悉数向大家敬酒,觥筹交错间,宾主尽欢。上述五星级酒店的开销达 11 万元,两天房费约 6 万。而据中餐部副经理蒋
7、某证实,如算上酒水,每桌宴席的消费应在 4000 元以上,13 桌则超过 5 万。知情人披露,两天内受邀到场近百人,天地壹号公司准备了数额不菲的红包,“红包的大小因人而异,多的可追究刑责”。仅此车马费开销一项在 25 万以上,还不包括人均两箱苹果醋饮料。综上,再加上往返飞机、高铁等差旅费,仅粗略估算,在两天的媒体开放日中,天地壹号的接待费至少超过了 50 万元。对上述操作,时代周报记者当面询问陈生:“作为一家即将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为何会以这种方式来应对媒体的正常监督呢?”面对询问,陈生向记者坦露心迹道:“这是无奈之下的危机公关,都是为了挽救公司不影响 9 月份的香港上市,否则我怎么向 PE 和
8、股东们交代?还请你们原谅。”言毕,陈生从沙发上站起身,向记者拱手作揖,以表歉意,态度极其诚恳!不过,令天地壹号未能料到的是,大部分受邀者都未按天地壹号的意图刊发稿件,多位记者婉拒五星级酒店并拒收红包。3时代周报获知,其中有 3 位令人尊敬的新闻同仁,一位是南都记者,他在 8月 11 日晚上 11 点 30 分截稿前,仍不忘致电本报了解客观信息,没有偏听偏信。另一位是南方经视编导,他坚持采到各方声音后才播出节目。还有一位每经记者,他没有受限天地壹号的单方声明,依然客观指出其在配料表中未标注苹果汁含量的问题。苹果汁原料真相:与实际用量相差 2 倍悬疑令人感到蹊跷的是,即便在上述天地壹号自编自导的媒
9、体见面会上,陈生也不愿真正涉及有关食品添加剂订购、用量和勾兑等敏感话题。对此,陈生向本报记者如此解释:“因为这些涉及到配方保密和商业秘密。”而业内人士一针见血指出:“食品饮料行业如果要较真,就应该全面公布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采购和使用数据,如果遮遮掩掩,就一定藏有猫腻。”在持续数天的调查中,记者通过对天地壹号核心高管的采访,以及通过相关公开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其在苹果汁的原料采购与实际用量上存在巨大差额。据董事长陈生介绍,2012 年 8 月天地壹号和汇源果汁0.32%签订了 2012 年9 月到 2013 年 8 月的浓缩苹果清汁采购协议,全年订购量为 5000 吨:“这个采购量会逐年略微增
10、加,这几年都在这个水平。”如果依据 1:7 的比例将浓缩苹果清汁“复原”,将得到 3.5 万吨的苹果汁,这些苹果汁将全部被用于苹果原醋(醋基)酿造和作为苹果汁勾兑到成品苹果醋饮料。据副总闫斌向记者介绍,尽管有挥发等损耗,“但一般情况下,总原料中 10%的苹果汁,通过酵母发酵,就可以酿出对等数量的苹果原醋”,意即“上述 3.5 万吨苹果汁中必须有 10%要用来发酵成醋”。而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行业发布的自律标准要求(由天地壹号公司主导制定):苹果醋饮料中的苹果汁含量应30%,此表明 1000 毫升的苹果醋饮料中,必须有不超过 300 毫升的苹果汁。意即:上述3.5 万吨苹果汁中有应有 30%(或略
11、少于 30%)要勾兑进成品饮料苹果醋中。综上,不难算出,实际一瓶(罐)的苹果醋饮料,其中所消耗苹果汁原料的总百分比为 40%。那么,以上述 3.5 万吨原料苹果汁为基数来进行反推,其能生产的成品苹果醋饮料则为 8.75 万吨。简而言之,就是说天地壹号在合同中采购的 5000 吨浓缩苹果清汁,满打满算能在 2012 年 8 月至 2013 年 9 月之间,年产 8.75 万吨苹果醋饮料(包括瓶装和罐装)。然而,这个精确推算出的产量,却与天地壹号对外公布的实际产能大相径庭。早在两年前的 2010 年 11 月,董事长陈生就高调宣布,其位于棠下的新厂已正式投产运营,生产线增至 5 条,每小时生产果醋
12、饮料 16.2 万瓶(罐),年产能可达 18 万吨,且每年将以 50%的速度增长,销售额也是连年翻番。4显然,18 万吨产能与 8.75 万吨实际产量相差了 2 倍之多。不过,无法忽略的一个常识是,产能并不代表实际产量。那么,天地壹号这两年的实际产量到底是多少呢?对此,天地壹号却呈现给记者多种说法。陈生的说法是:“我们一年的产量也就 10 万吨的量。”而分管技术的副总闫斌则表示:“去年 8 月订购的 5000 吨原料,是要生产 17 万吨的苹果醋饮料,是我亲自按照这个产量订购的。”与此同时,该公司研发总监曾彬却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承认,其苹果醋饮料的苹果汁含量实际上只有 6%:“我们公司还
13、算高的,其他同类产品更低。”依照曾的说法,其产量又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数字。颇令人费解的是,针对“原料与产量”两个最为核心的配比数据,同一公司内部却呈现出三种截然不同的说法,而且,均来自三位核心高管。对此,闫斌给予的解释是:“陈董事长平时只管销售运营不管技术方面,我食品专业出身,从 1999 年就开始接触这个,应该以我说的为准。”当记者问及陈生,是否需要依靠大量食品添加剂来弥补苹果汁原料的缺口时,陈生强调:“我们没有加醋精,没有违规行为,添加剂怎么加我不清楚也不懂。”而闫斌则向记者承认,苹果汁在浓缩和发酵过程中,其香味会大部分损失,必须依靠添加大量香精和苹果酸等添加剂勾兑恢复。然而,有关食品添加
14、剂的勾兑数量以及种类,包括有害性,身为食品酿造专家的闫斌,却不愿继续深入讨论。被掩盖的暴利:1 公斤果汁勾兑 106 罐苹果醋“你个人认为天地壹号苹果醋的质量如何?”面对时代周报记者的发问,陈生摆一摆手,虚晃而过:“今天我们不讨论这些,我这次是来交朋友的。”高糖、酸性、色素和十多种添加剂外,时代周报经多方查证,天地壹号苹果醋饮料多年来还一直向公众隐瞒了两个基本事实,并通过购进低廉浓缩苹果汁原料,向不知情的消费者牟取暴利。第一个事实是,在苹果醋的饮料产品标签上,只标明原料是“苹果汁”,而并非“浓缩苹果汁”,两字之差却大有深意。举报者分析认为:“天地壹号的用心就是为了蒙蔽消费者,表明原料是新鲜果汁
15、。”众所周知,依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饮料外包装标识必须清晰标示反映饮料真实属性的名称和成分来源,做到表里如一,不得欺骗消费者。实际上,天地壹号公司对此心知肚明,记者检阅天地壹号系列产品后发现,该公司仅在另一款销量较小的山楂饮料中,则清晰标明了“浓缩”二字,其余产品皆予以忽略,其意图昭然若揭。5对此,8 月 13 日晚,公司副总闫斌向记者承认:“这确实是天地壹号的疏忽,也算是一个低级错误。”人们不禁追问,为何相关市场监管部门也忽略了这个明显的产品瑕疵呢?另一个被天地壹号刻意掩盖的事实是,在畅销的苹果醋瓶装和罐装外包装的配料表上,均未标注苹果原醋(酿造)和苹果汁的具体含量,当然也包括糖分含
16、量,对于食品添加剂,更是秘而不宣。对蓄意欺骗消费者的指责,公司董事长陈生对此的解释是,由于当前还没有出台国标,并不违反相关规定。而公司副总闫斌的说法则更为牵强:“我们不方便像其他食品饮料一样标明含量,印刷外包装要花成本,高了和低了都不合适,调起来麻烦。”此外,最让消费者蒙在鼓里的,还是天地壹号凭借廉价浓缩苹果汁所获得的暴利。鲜有人知,1 公斤普通的浓缩苹果汁,到底能生产出多少瓶(罐)苹果醋饮料?这是问题的关键。8 月 11 日,天地壹号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公司向汇源订购的实际上是最便宜的一种浓缩苹果汁,价格每公斤仅 13 元左右。”记者了解,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浓缩苹果汁出口国,而大部分
17、质量好品质高的果汁实际上都出口欧美,天地壹号历年来向安德利和汇源公司购买的都是最便宜的苹果汁。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一个惊人事实,1 公斤 13 元的浓缩苹果清汁,经过技术处理后,竟可以转化(复原)为约 7 公斤的原料苹果汁,以此可以制造出 54 瓶(650ml)的瓶装苹果醋和 106 罐(330ml)的罐装苹果醋。如以出厂批发价 12 元/瓶计算,54 瓶瓶装苹果醋合计为 648 元。即便除去其他用料、人工和运营成本,其利润也是相当惊人。该人士一语破的:“一方面天地壹号是通过普通消费者牟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也把高额的促销和广告成本费摊到了苹果醋饮料的成本中。”但就是这些品质一般的普通浓缩苹果汁原料,因天地壹号储藏所导致的质量隐患也令人担忧,而天地壹号公司却对此事实却予以隐瞒。知情者披露,因天地壹号当前的冷库储量能力极为有限,大量苹果汁原料被常温下违规存放。如其所言,就在上周,记者深入天地壹号新厂 13-18 号车间内看到,竟有密密麻麻的 500-600 桶浓缩苹果清汁陈放在高达 30的常温下,明显违背只能在冷库中“0 到-4”条件下储藏的规定。6内部知情人透露,由于新厂的冷库容量仅为 270 吨左右,平常还要大量存放其他物品,因此一般情况下只能每周中转一次:“货拖过来了就会存放在车间,如果媒体这次不关注,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