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限时集训(十三)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卷( 一)(建议用时:20 分钟)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2 题。(11 分)醉翁操 苏 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 ,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注】 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 ,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蒉:草筐。 论语 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 ”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2、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的“空山” ,都写出了山的空寂。B “荷蒉 ”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E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如“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两句,也是以声写声。CE 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 项,曲解文意, “朝吟夜怨”的“
3、吟”字并非是指作者的“吟诵” ,而是指泉水流动的声音,所以 C 项错误。在解答古诗词鉴赏题时,同学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所给的信息,这对于我们把握整首词的主旨情感是非常有帮助的。E 项, “商声” “羽声”都是古代五音之一, 不是以声写声。2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所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 分)_【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词的上阕描绘了山谷空寂、明月皎洁、山风轻拂、夜露润物的美好景色,醉翁在这样的境界中弹奏的乐曲清琅、圆润,响彻空山,令词人向往这种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下阕主
4、要是抒情议论,醉翁的啸咏与流泉相应,醉翁去逝了,流泉仿佛在早晚幽咽,词人借山有时光亮、水有时回转与自己对醉翁的思念无尽对比,表达对醉翁的思念之悲。【答案】 要点一:泉响空山、月明风露的幽静之景,醉翁啸咏与流泉之声应和的景象,写出作者对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的向往。要点二:醉翁离去后流泉的“朝吟夜怨” ,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 ,作者借以抒发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或:作者既借流泉的“朝吟夜怨”抒发了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也直接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 。)二、(2016 湖北七市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34 题。(11 分) 【导学号:32112033】好事近陈 亮横玉 叫清宵,帘外
5、月侵残烛。人在画楼高处,倚阑干几曲。穿云裂石韵悠扬,风细断还续。惊落小梅 香粉,点一庭苔绿。【注】 横玉:笛的代称。小梅:古代笛曲中有梅花落 大梅花小梅花等。3此词上片重点描写的对象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 分)_【答案】 此词上片重点描写的对象为听笛、吹笛之人。(2 分)上片四句,除第一句“横玉叫清宵”直接写笛声外,其余三句都与写人相关。 “帘外月侵残烛” ,表面是写景,实从侧面描写清夜未眠的听笛之人;“人在画楼高处”两句,直接描写画楼高处的吹笛之人。(3 分)(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4请简要赏析“惊落小梅香粉,点一庭苔绿”两句。(6 分)_【答案】 描写细腻,形象
6、生动,层次丰富。 “落小梅”既指曲调,亦指梅花为笛声所激而花粉飘落,具有艺术夸张的效果。词人既以优美的景物形象表现笛声之美,又通过“香”字表现敏锐的嗅觉感受,通过“点”字表现细微的听觉感受,描写出笛声具有色、香的艺术感染力。(2 分)善于炼字、炼句。“惊” “落” “点”三字,前后呼应,用字生动传神,词句流转。(2 分)意境浑成。以景语作结,余音绕梁,低回婉转。(2 分)(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咏笛曲的词。开篇以“横玉”代指笛,显得精致、高雅,再配以“清宵” ,创造出清幽、宁静的意境, “叫”字则写出笛声清脆、悠扬的意味。首句即呈现出一幅声色俱美的画面。
7、次句以“月”和“烛”暗衬听笛或吹笛之人的心境,夜已深,人未眠,清冷孤独之气扑面而来。三、四两句,刻画出倚栏人凭高望远,独自排遣寂寞的情态。 “几曲”一语双关,既描写栏杆曲折之貌,委婉道出抒情主人公内心情思婉转,又表明吹笛人独自演奏多时。下片极力渲染笛声的艺术魅力。 “穿云裂石韵悠扬”直接道出笛声强大的穿透力和感染力;“风细断还续”则又表现出笛声忽高忽低,时断时续,不绝如缕的特点,说明笛声婉转悠扬,韵律起伏。末尾两句则运用侧面表现的手法,夸张地表现了笛声的巨大感染力, “惊落小梅香粉” ,一方面指笛声惊落了梅花上的花粉,其震撼力可知;更妙的是,诗人将“小梅花”的曲名融入词中,巧妙地表现了笛声四处
8、飘散的状态,令人想起李白的“江城五月落梅花”的纷纷飘坠之感。三、(2016 兰州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56 题。(11 分) 【导学号:32112034】观魏博何相公猎张 祜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5本诗所写的出猎场景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5 分)_【答案】 出猎的场景壮丽、热烈。通过“分围浅草”交代了射猎队伍的庞大和场面的壮阔;“万人齐指处”写围观人数之多;“向日”的“红旗”和“迎风”的“白马” ,写出猎环境色彩的艳丽和气氛的热烈。(答出特点给 2 分,进行简要分析给 3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
9、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相比,本诗描写射手技艺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_【答案】 本诗描写射手的技艺,并非“挽雕弓如满月” “射天狼”于边地的想象,而是写现实中射手的技艺高超。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细笔刻画射手的一招一式的娴熟、灵巧;“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描写围观者欢声雷动的场面和落于寒空的猎物,从侧面表现射手超凡卓越的技艺。(答出描写角度给 2 分,进行简要分析给 4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诗歌鉴赏】 此诗描写围猎的壮观场面。起联两句叙事,一至三句,是以朝霞满天、晨风拂煦、绿草如茵、红旗向日为人物亮相之前的壮
10、丽场景,紧接而来的“白马骤迎风”一句,是英雄人物跃马出场,施展浑身“帅”劲的亮相动作。 “背手抽金镞”是正面描写骑士背手取箭的动作, “背手”而“抽” ,身手利落可知,身段灵巧。 “翻身控角弓” ,弯弓名之曰“控” ,进一步表现了射者臂力的强劲,之后再来一个“翻身”的漂亮动作,人物的飒飒英姿全然写足。尾联写围观的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人们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原来,空中一只带箭的鸿雁,垂着双翅,直向地面坠落下来。四、(2016 太原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78 题。(11 分)蝶恋花赵令畤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
11、,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7本词上片结尾两句和琵琶行中的“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的描写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_【答案】 琵琶行中的这两句主要是从听觉角度来描写,用了拟声词来描述;(2 分 )而本词这两句则主要是从视觉的角度来描写,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带着雨痕的红杏残花以人的情感,实际是以花暗比伤春的思妇。(3 分)8词的下片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情感?结尾两句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6 分)_【答案】 词的下片表现了女主人公因思念远方的爱人而带来的寂寞哀怨之情。(2 分)她盼望飞燕能带来远方爱人的消息,然而飞燕并没有,这使她只能对飞燕产生埋怨。(2 分
12、) 远人无信,她只能对着画屏想象远人的行程,通过虚写表现其深深的相思之苦。(2 分) 【诗歌鉴赏】 这首词描写春日女子闺中怀人。首句描写闺中女子的心绪,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女子的心情也起伏无常。 “深深处”点出女子忧闷之深,渲染出一种深重、孤寂的氛围。 “不卷珠帘”的原因,可能是女子愁绪萦怀而懒得卷起帘子;也可能是她害怕卷起珠帘之后,望见满目春色,更添愁绪。她为什么发愁呢?直接原因可能是清明时节这场连绵的春雨了。这场雨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雨打花枝,落红无数。 “红杏枝头花几许?” ,不消问,她也料到娇艳的杏花的命运了!那冷酷无情的春雨真让人憎恨呀!下片首句写闺中情景,女主人公终日对着一缕缕袅袅香烟出神,心中苦闷至极。她的愁闷无法排遣,唯有借酒浇愁。 “恼破春情绪”径直说出她的愁。结尾两句让我们知道了女主人公愁思重重的真正原因:原来她是盼望着春燕给她带来远人的信息,而它们却又令人失望。一个“又”字,点明了失望之久。这里不说所惦记着的人没有捎信回来,却怪燕子忘了带信,构思巧妙。于是她只好空对屏风怅望,画屏上江水茫茫,那条蜿蜒的水路,不正是当初心爱的人远去时所走的西江之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