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8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形象+ppt.ppt

上传人:gsy285395 文档编号:4257742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8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形象+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08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形象+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08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形象+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08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形象+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08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形象+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诗歌形象破解,2007高考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铜梁一中huoguang,诗歌形象,人 物 形 象,景物形象,A、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 (偏重抒情的诗歌),B、作品中特定人物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 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借以表达 主观感情 的载体,一切景语皆情语,(偏重写景的诗歌),1如何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常用方法】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歌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

2、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

3、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什么形象,形象的特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年龄。,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注意细节。,小儿垂钓 胡令

4、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 (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小结,1、人物形象:鉴赏的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鉴赏的角度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2、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

5、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描摹诗歌图景; 、剖析作者思想。,鹧鸪天 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04高考海南卷),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

6、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鉴赏提示:“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声总会引起游子思妇的无限感伤。故抓住这一意象,就抓住了这类诗歌的抒情类别。,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3、鉴赏咏物诗。,、“读清”全诗。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

7、之情,所言之志。 、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000年北京春季高考)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 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 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

8、于景的艺术才能。,1、诵读解意 2、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3、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4、手法:托物言志,答案:D,2、景物形象: 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小结,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物)。,1、植物类 2、动物类 3、乐器类 4、自然类 5、送别场所,意象类别,(具体阐释见资料),鉴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抓诗歌的意象 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2悟意象之情感: 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

9、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3合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例 读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后回答问题 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答: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比喻性意象,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2分)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的艺术手法,(1分)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3分),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

10、征。,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象征性意象,例读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回答问题 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答: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烘托性意象,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试题:,问: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这就是要求对大雁的

11、意象进行鉴赏),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使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鉴赏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例】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意象:,意境:,小楼深巷,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春雨杏花,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

12、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对诗歌意境的把握,意境可由一个意象来表现,但更多是由多个意象共同来表现的。2、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 (1)明确诗人创造意境的常用手法: A、触景生情 B、寓情于景 C、借景抒情 D、情景分列 E、景略情在,A、触景生情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

13、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 、 “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之静,并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04广东)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

14、”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B、寓情于景,C、借景抒情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写“不尽”的“边愁”,结句以景托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片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意境壮阔而悲凉。,D、情景分列 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15、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上半部分写景,画出了蜀相祠堂这一古庙的景象,下半部分抒情,对诸葛亮的远见和勤奋进行了讴歌,并惋惜其事业未竟。上、下部分虽分写景和情,但景与情是融合的。,E、景略情在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此诗是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这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出幽州台的氛围,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很完美。,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

16、、萧条、荒凉、冷寂,、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孤寂、凄凉、幽静、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安谧娴静、苍凉雄浑、旷远等,、形成比较规范的答题模式 命题形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运用什么手法 B抓住什么意象(形成和谐画面) C营造什么意境(气氛、氛围: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D表达什么情感。,小结:,1、从意象入手 2、注意表达技巧 3、概括图景,延伸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模式:这首诗通过意象的刻画,描绘出图画,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