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巩固作业1.某无色透明溶液,能与铝作用产生氢气,则此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A.K+、Na +、Cl- B.K+、Cu 2+、C.Cl-、 、Mg 2+ D.Ba2+、 、Na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D)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4NH3H2O=Al(OH) 4-+4B.澄清石灰水与小苏打溶液混合:C.NaAl(OH) 4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Al(OH) 4 -+H+=Al(OH)3+H 2OD.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2+Cl2=2Fe3+2Cl-3.现有 MgCl2、AlCl 3、CuCl 2、FeCl 3、NH 4Cl 五种溶液,只用一种
2、试剂把它们区别开,这种试剂是(C)A.氨水 B.AgNO3溶液C.NaOH 溶液 D.NaCl 溶液4.用铝包裹 0.1 mol 金属钠,用针扎出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为(标准状况下)(C)A.O2和 H2混合气体B.1.12 L H2C.大于 1.12 L H2D.1.12 L 气体5.下列关于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铜长期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生成 Cu(OH)2B.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 CuCl2,而与硫反应生成 Cu2S,说明氧化性 Cl2SC.CuO 不及 Cu2O 稳定,高温条件下 CuO 可以分解生成 Cu2O 和氧气D.
3、蓝色的 CuSO45H2O 可以受热分解转化为白色的 CuSO46.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 NaOH 溶液反应的是(D)NaHCO 3(NH 4)2SAl 2O3Al(OH) 3AlA. B.C. D.全部7.被严重腐蚀了的铜和铁共同放入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残渣中只有铜,则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D)A.一定只含有 Fe2+B.可能只含 Cu2+C.一定有 Fe2+和 Cu2+D.一定有 Fe2+,可能有 Cu2+8.有两种金属的合金 12 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11.2 L,则该合金一定含有(C)A.Mg B.Fe C.Al D.Na9.(双选
4、)某溶液中有 NH+4、Mg 2+、Fe 2+、Al 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AC)A. B.Mg2+ C.Fe2+ D.Al3+10.有 200 mL MgCl2和 AlCl3的混合溶液,其中 c(Mg2+)为 0.2 mol/L,c(Cl -)为 1.3 mol/L,要使 Mg2+全部转化为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至少需要加 4 mol/L NaOH 溶液的体积为(C)A.40 mL B.70 mLC.80 mL D.128 mL11.铜是生产生活中用量较多的金属。(1)下列有关铜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D(填字母
5、) 。A.青铜、不锈钢、硬铝都是合金B.铜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C.铜与 O2反应,生成黑色的 CuOD.CuSO45H2O 是一种混合物,加热后变为白色的固体(2)某化学小组为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铜铝混合物 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方案:铜铝混合物 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溶液 A 能否选用稀硝酸?若能,写出方案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若不能说明理由:溶液 B 可选用稀硫酸,也可选用盐酸或 NaOH 溶液。实验室中方案(填“”或“”)更便于实施。解析:(1)B 项铜表面易形成 Cu2(OH)2CO3,不是氧化物;D 项 CuSO45H2O 是纯净物。(2)
6、若方案中溶液 A 是稀 HNO3,都能生成 NO 气体,已知铜、铝混合物的质量和生成气体的体积,通过列方程组可求得铜的质量分数。方案中溶液 B 可以是稀硫酸、稀盐酸或 NaOH 溶液,剩余固体是铜。12.某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某种铝合金(合金元素为 Mg、Al)是否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国家规定其中铝含量不能低于 78%),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1)如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安装好装置并在量气管内加入水,向下移动水准管,静置片刻,若水准管中液面与量气管液面维持一定的高度差,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合理即可)。(2)合金样品固体 M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OH-+2Al+6H2O=2Al(O
7、H) 4 -+3H2。(3)倾斜左边装置使氢氧化钠溶液(足量)与 a g 合金粉末充分反应,待反应停止后,进入量气管气体的体积为 V 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若量气管最大量程为,则合金中铝的质量m(Al)范围为 0m(Al)0.04 g或 m(Al)0.04 g 。(4)若将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替换为足量的盐酸,则反应停止后量气管内气体体积(填“” “”或“”)V mL。(5)若 a38 mg,V44.8 mL(标准状况),请通过计算说明该合金符合(填“符合”或“不符合”)国家标准(不写计算过程)。解析:(3)m(Al) 27 gmol-10.04 g。(4)因为盐酸与 Mg、Al 均反应,所以生成的氢气体积大于 V mL。(5)m(Al) 27 gmol-10.036 g,铝含量100%95%。故铝含量符合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