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 核酸、糖类与脂质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4255017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 核酸、糖类与脂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 核酸、糖类与脂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 核酸、糖类与脂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 核酸、糖类与脂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 核酸、糖类与脂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时跟踪检测(四) 核酸、糖类与脂质一、选择题1(2018安阳一模)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糖类相比,人血红蛋白特有的组成元素是 NB在细胞膜外表面能和糖类结合的只有蛋白质C细胞中糖类的合成也需要蛋白质的参与D糖类只有被彻底水解后才可参与细胞呼吸解析:选 C 与糖类相比,人血红蛋白特有的组成元素是 N 和 Fe;细胞膜上的糖类,有的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有的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细胞中糖类的合成需要酶的参与,催化糖类合成的酶为蛋白质;糖原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呼吸。2下列物质和结构中一定不含糖成分的是( )A运载体和噬菌体B酶和激素C核糖体和染色体D细胞骨架和生物膜的基本支架解析:选

2、D 运载体可能是质粒,也可能是病毒等,都含有核酸,含有五碳糖,噬菌体含有 DNA,含有脱氧核糖;酶的成分为蛋白质或 RNA,RNA 含有核糖;核糖体由蛋白质和 rRNA 组成,其中 RNA 中含核糖,染色体含有 DNA,含有脱氧核糖;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都不含有糖。3下列关于细胞膜中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细胞发生癌变后,其细胞膜成分中的糖蛋白明显增多B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C细胞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膜中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及含量D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头” 部是疏水的,脂肪酸“尾”部是亲水的解析:选 B 正常细胞发生癌变后

3、,其细胞膜成分中的糖蛋白明显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减小,癌细胞容易转移;细胞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4(2018韶关一模)下列有关细胞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氨基酸的空间结构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B等质量脂肪氧化分解比糖释放能量多是因为脂肪分子中氧含量多C携带遗传信息是核酸的唯一功能D叶肉细胞中缺乏 Mg,会影响叶绿素合成解析:选 D 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条数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等质量脂肪氧化分解比糖释放能量多是因为脂肪分子中 C、H 含量高;携带遗传信息是核酸

4、的功能之一,核酸还具有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功能;Mg 是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因此叶肉细胞中缺乏 Mg,会影响叶绿素合成。5真核细胞的某些结构中含有核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核酸和遗传物质B某些核酸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C核酸与蛋白质一样,都主要合成于细胞质D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后,细胞核处呈红色,细胞质中呈绿色解析:选 B 核糖体只有 RNA 一种核酸,细胞内 RNA 不属于遗传物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既有 DNA 也有 RNA,其中 DNA 是遗传物质。细胞核是 RNA 合成的主要场所,合成后的 RNA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但是细胞核中的 DNA

5、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蛋白质合成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但核酸主要合成于细胞核。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后,细胞核处呈绿色,细胞质处呈红色。6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能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形成高能磷酸键B蛋白质中肽键的数量与蛋白质多样性无关C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的物质中一定有肽键DDNA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成碱基对解析:选 D ATP 中含有高能磷酸键,在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可以形成。蛋白质中的肽键数量多少和蛋白质多样性有关。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的物质是酶,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DNA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成碱基对。7下表关于人体内有

6、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化学组成 作用机理A 激素 蛋白质或脂肪 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调节生命活动B 酶 蛋白质或 RNA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催化物质分解C 受体 蛋白质与糖类 与信息分子特异性结合,传递信息D 抗体 蛋白质与糖类 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作用解析:选 C 激素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氨基酸衍生物、固醇等。酶能催化物质分解也能催化物质合成,如 ATP 水解酶催化 ATP 水解过程,ATP 合成酶催化 ATP 合成过程。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与细胞间识别和信息交流有关。抗体是一类免疫球蛋白,不含糖类。8(2018泉州一模)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7、tRNA 分子存在由氢键连接而成的碱基对B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对头部排列形成双分子层C淀粉和糖原分子结构不同主要是由于它们的单体种类不同D胰岛素和血红蛋白分子结构不同主要是由于它们的单体连接方式不同解析:选 A tRNA 分子双链部分存在由氢键连接而成的碱基对;磷脂分子的疏水性尾部对尾部排列形成双分子层;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主要是由于葡萄糖的连接方式不同;胰岛素和血红蛋白分子结构不同,这是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9下图表示“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基本实验步骤,对该实验基本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表示制片

8、,首先应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 0.9%的 NaCl 溶液B表示水解,需要用质量分数为 8%的盐酸处理烘干后的装片C表示用缓水流冲洗,以免影响染色D表示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标本先后进行染色解析:选 D 染色时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标本进行染色,不是对标本先后染色。10图甲中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图乙表示由四个单体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若图甲中的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是脂肪B若图甲中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则 可用无水乙醇提取C图乙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 3 个D图乙中若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则该化合物彻

9、底水解后的产物有 5 种解析:选 D 的组成元素只有 C、H 、O,且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应该是脂肪;的组成元素是 C、H、O 、N、Mg,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则是叶绿素,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图乙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为四肽,该化合物彻底水解需要 3分子水,所以水解后的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 3 个;图乙中若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则为DNA,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 A、C、G、T ,共 6 种。11(2018营口模拟)下图中的 a、b 、c 、d 分别代表人体内的四种大分子化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 c 的种类约 61 种,只含三个碱基,分

10、子量比 b 小得多Bb、 c、d 的合成离不开化合物 a,这四种大分子化合物的主要合成场所相同Cb、c、d 三种化合物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细胞器中Da、b 彻底水解后可得到四种不同的化合物,四种相同的化合物解析:选 A 由图示可知,a 、b 、c 、d 分别代表 DNA、 mRNA、tRNA 、rRNA。c为 tRNA,每个 tRNA 含有 3 个与密码子结合的游离碱基,并不是只含 3 个碱基;密码子有 64 种,其中 3 个终止密码子不对应 tRNA,故理论上分子 c 的种类约 61 种。b、c、d 的合成叫转录,a 的合成是 DNA 的复制,转录和 DNA 复制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时,b

11、、c、d 三种化合物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核糖体中。a、b 彻底水解后可得到四种不同的化合物是核糖、脱氧核糖、胸腺嘧啶、尿嘧啶,四种相同的化合物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磷酸。12如图是人体内葡萄糖转化成脂肪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偏爱高糖膳食的人,图示过程会加强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B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过程的酶,该过程会产生少量H和 ATPC酒精是过程产生的二碳化合物之一D在糖尿病患者体内,图示过程减弱,脂肪分解增加解析:选 C 从图示过程可以看出,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故长期摄入糖时,图示过程会加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其产物是丙酮酸、少量H和ATP,

12、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过程的酶;图示表示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酸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糖代谢产生一种非常重要的二碳化合物,经复杂变化可以用于合成脂肪酸,而酒精是某些植物或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代谢产物;糖尿病病人葡萄糖氧化分解能力下降而细胞供能不足,机体感觉饥饿,故体内脂肪、蛋白质分解增加。二、非选择题13肽核酸(PNA)是人工合成的,用类多肽骨架取代糖磷酸主链的 DNA 类似物。PNA 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识别并结合 DNA 或 RNA,形成更稳定的双螺旋结构。PNA 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可以对 DNA 复制、转录、翻译等进行有针对的调控,从而广泛用于遗传病检测的分子杂交、抗癌等的研究和应用。请分析回答:

13、(1)PNA 与 RNA 能形成杂合双链结构,与双链 DNA 分子相比,其特有的碱基配对形式是_。(2)DNA 与 RNA 相比,除了空间结构有较大区别外,两者的彻底水解产物主要区别是_。(3)PNA 被用于抗癌,主要途径是在癌细胞中 PNA 可与特定核苷酸序列结合,从而调控突变基因的_过程,以达到在基因水平上治疗癌症的目的。PNA 与DNA 或 RNA 形成稳定的双螺旋结构,主要原因是 PNA 不易被细胞降解,其理由很可能是_。解析:(1)双链 DNA 的碱基配对方式是 AT、TA、GC、CG,PNA 与 RNA形成的杂合双链结构的碱基配对形式是 AU、TA 、CG ,所以 PNA 与 RN

14、A 形成的杂合双链结构特有的碱基配对形式是 AU。(2)组成 DNA 的化学成分为磷酸、脱氧核糖与A、C、G、T 四种碱基,组成 RNA 的化学成分为磷酸、核糖与 A、C、G、U 四种碱基,所以 DNA 与 RNA 相比,两者的彻底水解产物主要区别是 DNA 含脱氧核糖和碱基T,RNA 含核糖和碱基 U。(3)癌细胞中 PNA 可与特定核苷酸序列结合,从而调控突变基因的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在基因水平上治疗癌症。PNA 不易被细胞降解,其理由是PNA 是人工合成的 DNA 类似物,细胞内缺乏能够降解 PNA 的酶。答案:(1)AU (2)DNA 含脱氧核糖和碱基 T,RNA 含核糖和碱基 U

15、(3) 复制、转录及翻译 细胞内缺乏能够降解 PNA 的酶14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下图 1 为糖类的概念图,图 2 是某种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泛素激活酶 E1将泛素分子激活,然后由 E1将泛素交给泛素结合酶 E2,最后在泛素连接酶 E3的指引下将泛素转移到靶蛋白上,这一过程不断重复,靶蛋白就被绑上一批泛素分子。被泛素标记的靶蛋白很快就被送往细胞内一种被称为蛋白酶体的结构中进行降解。整个过程如图 2 所示。请分析回答:(1)如果某种单糖 A 为果糖,则它与葡萄糖缩合失去 1 分子水后形成

16、的物质是_。如果缩合反应形成的物质作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则物质是_。(2)如果某种单糖 A 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 ,其中碱基是尿嘧啶,则形成的物质是_;如果某种单糖 A 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 ,其中的碱基是胸腺嘧啶,则某种单糖A 是_。(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根据图 2 材料可推测出蛋白质的一项具体功能是_。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需能量主要来自_物质的氧化分解。(4)细胞内 E1、E 2、E 3在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其直接原因是_。解析:(1)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缩合形成的物质是蔗糖;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

17、中纤维素由多分子葡萄糖经过缩合反应形成。(2)尿嘧啶、磷酸和单糖A 结合形成的物质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单糖 A 为核糖;胸腺嘧啶、磷酸和单糖 A 结合形成的物质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单糖 A 为脱氧核糖。(3)图 2 中泛素激活酶参与蛋白质的降解过程,起催化作用,糖类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4) 细胞内不同蛋白质有不同的功能,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其直接原因是不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决定了其功能不同。答案:(1)蔗糖 纤维素 (2)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3)具有催化作用 糖类 (4)各种酶的分子结构不同15科学家研究某小麦的种子萌发过程,通过一定的生化方法测定种子萌发过程中胚的鲜重变化以

18、及胚的 RNA 合成量的变化情况,得到了如图曲线数据。请据此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通过不休眠种子与休眠种子胚的鲜重比较,得出其中结合水/自由水比值高的是_种子;不休眠的种子萌发 6 天后至形成叶片前,干重会_,原因是:_。(2)不休眠的种子萌发后胚中的 RNA 合成量_,经分析种子的淀粉含量下降而葡萄糖含量升高,推测某些 RNA 控制翻译合成了_。(3)第 5 天萌发种子的胚根长出,此时整个种子内 DNA 的含量与不萌发种子相比_(填“相等” “增多 ”或“减少”) ,推测的理由是 _。解析:(1)自由水与代谢有关,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相对含量多,结合水相对含量少,因此结合水/自由水比值

19、高的是休眠的种子。不休眠的种子萌发 6 天后至形成叶片前,由于呼吸作用加快,且此时种子无叶,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有机物的量逐渐减少,干重会减少。(2)不休眠的种子萌发后,代谢旺盛,需要合成相关的酶,因此会进行转录和翻译,转录形成的 RNA 比较多,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形成麦芽糖,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水解形成葡萄糖,葡萄糖用于呼吸作用,因此淀粉含量下降而葡萄糖含量升高,细胞体内合成了淀粉酶、麦芽糖酶。(3)胚根由种子的胚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该过程要经过有丝分裂,DNA 要大量复制,故萌发的整个种子内 DNA 的含量与不萌发种子相比增多。答案:(1)休眠的 减少(降低 ) 种子胚细胞呼吸作用分解部分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导致干重降低(2)增加 淀粉酶、麦芽糖酶 (3)增多 种子胚细胞的 DNA 大量复制,细胞不断分裂分化使胚根生长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