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4255010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植物生长素对自身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应用解析:选 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不仅来自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而植物激素的作用是在个体内,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也有利于草的更新与

2、分蘖;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属化学信息的应用。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依然清澈,属于恢复力稳定性B恢复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一定强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引入新物种到一个生态系统使生物种类增加从而提高抵抗力稳定性解析:选 C 河流受到污染,依然清澈表现为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属于抵抗力稳定性;有些生态系统(如苔原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引入新物种到一个生态系统可能使原有物种灭绝,从而使抵抗力稳定性下降。3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

3、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C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选 D 生态系统中植物不但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而且也有物理信息,如花的形状、颜色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生物防治。4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

4、CO2 急剧增加B大气中 CO2 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解析:选 A 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因此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够固定大气中的 CO2。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都能释放 CO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5、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CO2 的形式进行的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解析:选 C 植物只能利用太阳能,不能利用有机物中能量;能量不能循环利用;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 CO2 的形式进行循环的;次级消费者获得能量的多少与初级消费者的数量无直接关系。6(2018亳州月考)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如蝉在夏天的鸣唱、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地甫鸟的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很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

6、信息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信息传递的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解析:选 B 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还可以是无机环境(如颜色、湿度、温度、磁力等) ,并不是只来自生物。7切叶蚁切割收集的植物叶片,将含有消化酶的排泄物排在碎叶上,用来培养真菌,然后以真菌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切叶蚁“培养”的真菌是分解者,能促进碳、氮循环B探路的切叶蚁发现合适植物后会留下“气味” ,这属于化学信息C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之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D切叶蚁及与其培养的真菌之间的关系,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解析:选 C

7、由切叶蚁将含有消化酶的排泄物排在碎叶上用来培养真菌,可知切叶蚁“培养”的真菌是分解者,能促进碳、氮循环;探路的切叶蚁发现合适植物后留下的“气味” ,可在同种的不同个体间传递信息,属于化学信息;互利共生为种间关系,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属于同一种生物,它们之间存在种内互助关系;切叶蚁与其培养的真菌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8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A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B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C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D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进行保花保果解析:选 D 植物

8、生长调节剂直接作用于植物个体,调节植物个体的生理活动,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9.(2017广州模拟)右面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过程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过程摄取碳的速率与 过程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同D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解析:选 D 由图示信息可知,甲代表分解者,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共同构成生物群落;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代表呼吸作用;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过程摄取碳的速率与过程释放碳的

9、速率大致相同,不包括过程。10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各成分之间均可以传递信息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种间关系C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种类只能是物理信息D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解析:选 C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每种成分均能发出信息,也能接受信息,所以说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间均能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调整种间关系。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可以是物理信息,也可以是一些营养物质发出的化学信息。11.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0、图中生产者、A、B、C 构成了两条食物链B大力增强过程可一定程度缓解温室效应C过程的碳全部储存于 B 体内的有机物中D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 解析:选 B 据图分析,A 表示大气中的 CO2 库,B 表示消费者,C 表示分解者,它们不能构成食物链,因为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表示光合作用,大力增强过程可吸收较多的 CO2,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温室效应;经流向 B 的碳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 CO2 形式散失,少量的碳元素储存于 B 体内的有机物中;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即植物根细胞的细胞呼吸。12(2018珠海质检)如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 CO2 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

11、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呼吸作用 CO2 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 CO2 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 CO2 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 CO2 消耗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C人工生态系统中 CO2 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上图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正在上升解析:选 A 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人工生态系统由于人工调节,物质和能量多流向对人类有益部分。流经该

12、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各个营养级的呼吸消耗量,有积累,故适宜物种生存,物种丰富度增加。二、非选择题13如图是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图解,其中 a、b、c、d 构成生物群落,表示相关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的形式进行的。图示各种成分之间缺少两个重要过程,请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来。(2)图示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 填字母)同化量的一部分。b 同化的能量最终的去向有_。若图中 b 的同化量增加 1 kJ,则生产者的同化量至少需要增加_kJ。(3)过度的人工碳排放,会破坏生态系统的_,导致气温升高从而形成温室效应。为了避免温室效应的形成,可以采取

13、的措施有_(写出两点)。解析:(1)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CO2 的形式进行的;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根据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特点可知,d 为生产者,a 为初级消费者,b 为次级消费者,c 为分解者。图中缺少 a 指向 c 的箭头和无机环境指向d 的箭头。(2)初级消费者(a) 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 (d)同化量的一部分。b 为最高营养级,其同化的能量最终的去向有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和被分解者利用。若 b 的同化量增加1 kJ,则生产者至少需要增加的同化量为 120%20%25(kJ)。(3) 当碳过度排放到环境中时,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碳平衡,从而导致大

14、气中 CO2 增多,形成温室效应。为了避免温室效应的形成,采取的措施可以从碳的来源和去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CO 2 如图中虚箭头所示(2)d 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和被分解者利用 25 (3)碳平衡(或碳循环的平衡) 尽量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扩大绿化面积,增加绿色植物对 CO2 的吸收等(合理即可)14下面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 、C、D 是乙中的四种生物,代表生物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丙代表_,甲、乙、丙共同组成一个_ 。该生态系统具有_和信息传递功能。(2)请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用箭头和序号表示);代

15、表呼吸作用的是_。(3)如果该生态系统内还有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存在,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填“大于” “小于” 或“等于”) 该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4)由于某种因素使得乙中 B 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表明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其基础是_调节。解析:(1)根据图中不同成分间的关系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组成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2)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与消费者。根据乙中能量的数值可知,B、C 能量相同属于同一个营养级。是生产者的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

16、用,是消费者的呼吸作用,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硝化细菌等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也是生产者。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4)某种生物数量在短时间内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答案:(1)分解者 群落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2) (3)大于 (4)自我调节 负反馈15生态学家对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了图甲所示的食物网,乙图表示该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太阳鱼位于最长食物链中的第

17、_营养级。(2)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双翅目幼虫,则理论上鲈鱼的产量将有所_( 填“增加”或“减少”)。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_(填“增强 ”或“减弱”) 。(3)甲图的食物网中,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鲈鱼能够根据太阳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说明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4)若该池塘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而发生水华,导致环境恶化,在此过程中发现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的 CO2 出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请分析 CO2 变化的主要原因:_。(5)乙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_ 。对 a、b 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 ya

18、y 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_b(填“” “”或“”);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 和 y 的关系为_( 填“正相关”或“负相关”)。解析:(1)图甲的食物网至少由 3 条食物链构成,即浮游植物 摇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太阳鱼鲈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双翅目幼虫太阳鱼鲈鱼。在最长食物链中,太阳鱼位于第四营养级。(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如果去除该池塘中的双翅目幼虫,会使生态系统中损失的能量减少,则鲈鱼的产量将有所增加。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被去除后,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减弱。(3)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鲈鱼

19、能够根据太阳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些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功能。(4)见答案。 (5)乙图的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处于动态平衡,说明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在相同强度的干扰下 yay b,表明 a 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更大,其抵抗力稳定性低。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偏离正常范围越大,恢复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故 x 和 y 呈正相关。答案:(1)四 (2) 增加 减弱 (3) 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 开始时藻类大量繁殖,光合作用消耗 CO2 增多,环境中 CO2 下降;后期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大量死亡,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 CO2 增多,环境中 CO2 增加(合理即可) (5)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 正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