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8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2.ppt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4254452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6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08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08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08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08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8高考 古诗词 鉴赏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 意象与意境,诗歌,明确诗人、诗歌、生活、寓意的关系,生活,诗人,意义,读者,提供 资源,含情 创作,巧妙 鉴赏,凝结 寓意,(一)、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一、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思亲)的代名词。,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中的月亮不再是纯客观的事物,

2、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菊花 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

3、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三、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四、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

4、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五、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六、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

5、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写尽凄凉悲伤之情。,七、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可堪孤馆闭春寒

6、,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八、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九、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7、。”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归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

8、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等。,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十一、梅子,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十二、浮云,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十三、鸳鸯,十四、丁香,丁香,指愁思、哀怨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十五、 登高(登楼,登台) 我国地域辽阔,历代文人漂泊异地,音讯不通,一旦登楼远望,家乡桑梓景物,亲戚故旧面影,纷纷涌上心头,免

9、不了愁从中来。因此登楼怀远是常见情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柳永八声甘州,登高,置身于高山或高台之巅,实际上也是置身于无垠的空间与永恒的时间交集之点。面对无垠的空间,人会愈来愈真切地感受到个人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面对永恒的时间,人会愈来愈痛切地感到生命的短暂。这种个人的渺小感和生命的短暂感,将激发人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迫切追问。而追问的结果往往是:人生如寄,韶光易逝,壮志未酬而华发已生。因此登高极易引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之悲。,最有代表性的当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10、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十六、日暮(夕阳)日落西山自然给人衰落凄凉之感。 如: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受古老的农业文明的影响,人们长期过着一种“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必然对我们民族的心理产生某种深层影响。具体地说就是在人们心里产生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太阳落山了,就该回家了。溯洄到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诗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这种情思的生发轨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日暮不仅给人衰

11、落凄凉之感,也是客愁思家的一个符号,而且这两者往往融为一体。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西下不仅为全曲的意境抹上一层苍凉的色彩,而且也暗示日暮已经降临。薄暮起,乡愁便起。这已渗透至我们民族文化和心理的深层,因此也就具有了永恒的动情力量。,十七、南浦 楚辞九歌河伯有“送美人兮南浦”,后来常称送别朋友之地为南浦。“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宋范成大横塘)此诗中的“南浦”代称和朋友分手的河边。,十八、西楼 在古代诗词中,“西楼”也常指代送别之处。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

12、清照一剪梅)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唐许浑谢亭送别),十九、捣衣声 捣衣声是一种极富家庭生活色彩的声音,常常用来表达夫妇或情人之间的相思之情。 如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二十、燕子 燕子是深受诗人喜爱的意象。燕子到来往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诗人喜用燕子来表达喜悦之情。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但燕子双飞经常用来反衬离人的孤寂。如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二一、乌鸦 乌鸦是

13、一种不吉利的鸟,常常用来表达一种黯然愁思的情境。 如严维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等。,二二、落花(落红)落花极易让人联想到春天的逝去、人生美好时光的流逝、青春的凋零、友人的离去乃至一切美好事物的逝去。美丽鲜活的生命的凋零,当然会在人的心头引起阵阵的伤感。 但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二)曲象:,“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之二),1、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

14、见家。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2、梅花落曲调名。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4、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主。,“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qi里征

15、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行),5、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意象和意境例析,例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分析:意象,就是诗中包含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词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意境 ,则是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缺月”等意象和“独”、“恨”、“寂寞”、“冷” 等词的感情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 这种氛围和孤高自赏的形象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了的艺术境界。,(三)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 境,意情 境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 情与景偕,思与境共。,诗的意境,诗人,景物借助语言文字描写 思想情感借助景物描写抒发宣泄,读者,借助想像和联想把语言文字转化为 形象,从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