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诗词鉴赏常见典故.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593389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词鉴赏常见典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诗词鉴赏常见典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诗词鉴赏常见典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诗词鉴赏常见典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诗词鉴赏常见典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钱可通神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 ”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他更加光火了。要求两天内结案。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 钱十万贯” 。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 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 见唐张固幽闲鼓吹 。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2 骑猪唐朝武则天时,河内王武懿宗,率军去赵州一带打仗。懿宗听说敌方有数千骑从北而来,便弃甲而逃,其实当时双方相距还有七百里之遥。后来懿宗回师京都,置酒庆功。张元一在武则天面前写诗嘲笑他,有“忽然逢着贼

2、,骑猪向南窜 ”之句。武则天问:“懿宗难道没有马吗?为什么要骑猪?”张元一说:“骑猪是是夹豕走也。 ”按:豕即猪,豕与屎同音,夹豕走,意思是来不及大便,夹着大便就逃走。见唐孟棨本事诗。嘲戏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后以骑猪指仓皇逃跑。3 鸟尽弓藏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怀疑韩信谋反,把他抓起来。韩信说:“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见 史记 。淮阴侯列传 。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 “飞鸟尽,良弓藏。 ”后以“鸟尽弓藏” 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4 屏风误点三国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

3、画成一只苍蝇。孙权看到后。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不兴 ,后以“屏风误点” 形容画艺高超。5 蒲柳先秋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 ”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简文帝说他答得很好。见世说新语。言语 、晋书。顾悦之传 。后以“ 蒲柳先秋”为体质弱的典故。6 弃席春秋时,晋国的重耳在外流亡二十年,不少人跟随他出生入死。后来,他加国为晋文公。在途经黄河边时,下令把原来的生活用品如席蓐(卧具)笾豆(食具)等都丢掉。凡是手足胼胝,面目黧黑

4、的人都走在后面。跟随他流亡的人中有个叫咎犯的听后大哭。重耳问他:“回国应该高兴,你为什么样哭呢?”咎犯说:“ 你所丢弃的,正是流亡中赖以生活之物和出生入死的功臣,我能不感到悲哀吗?”重耳当即收回成命,表示永不拋弃故旧。见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后以“弃席” 比喻对下属故旧弃置不用。7 黔娄被春秋时,齐国贤者黔娄善于韬略,能退敌兵,国人对他很敬重。鲁恭公请他为相,齐威王聘他为卿士,他都不去。他非常穷困,死后因被子太小,连遗体都盖不住,孔子的学生曾子,建议他的妻子把被子斜过来盖,他妻子说:“宁可正而不足,也不能斜而有余。 ”见汉刘向列女传。鲁黔娄妻 、晋皇甫谧高士传。黔娄后以“黔娄被” 为清贫的典

5、故。8 墙东窥宋战国时的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说道: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说宋玉好色,宋玉否认了,并且说:天下的美色,没有能比得上我家东邻的女子,她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傅粉则太白,涂朱则太红。但她登墙偷看我三年,我至今都没有动心。后以“墙东窥宋”为美女多情的典故。9 乔迁诗经。小雅里有一首伐木诗,开头四句是:“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意思是:砍伐树木,丁丁丁,鸟儿鸣叫,嘤嘤嘤。它们飞出深谷,迁上高高的树林。按:唐代以后,都把诗中的鸟认作黄莺,后以“乔迁 ”、 “莺迁” 为迁居或升官的贺词。10 青白眼晋代的阮籍能为青白眼,凡遇到他喜欢或尊敬的人就用青眼,即眼睛正视,眼珠

6、在中间。遇到他讨厌或轻视的人就用白眼,即眼珠向上或向旁边看。他母亲死后嵇喜来吊丧,他用白眼,嵇康来吊丧,他用青眼。见晋书。阮籍传后以“青白眼” 表示对人尊敬、重视或轻视、憎恶。11 “蘧轮 ”春秋时卫国大夫蘧轮,字伯玉,有很好的名声。一次,卫灵公和夫人夜坐,听到车声辚辚,到宫门附近就听不见了,过了一会儿,在宫门的另一边又响了起来。卫灵公问夫人:“这是谁的车子?”夫人说:“ 一定是蘧伯玉的。 ”灵公问何以见得。夫人解释说:“ 只有像他这样的人才会夜间行车也不失礼,过宫门而下车。 ”卫灵公派人去查看,果然是蘧伯玉。见汉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 。后以“蘧轮”为称颂贤臣的典故。12 屈谷巨瓠古代寓言:宋

7、人屈谷去拜见齐居士田仲,说道:“我听说先生不恃人而食(不依赖别人生活)。现在我有巨瓠(一种瓜)坚硬的像石头,又厚又没有窟窿,想拿来献给先生。 ”田仲说:“瓠是用来盛东西的,而你的瓠,却厚而无窍,又硬得像石头,剖不开来,我拿来做什么用呢?” 屈谷说:“ 是的,无益于人之物,我只好把它丢了。 ”其实,屈谷是借此讽刺田仲自称不恃人而食,但也无益于人之国(宋国) ,属于坚瓠之类。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后以“屈谷巨瓠” 、 “坚瓠”比喻无用之物或无用之人。13 如皋射雉春秋时,祁国大夫贾辛,相貌丑陋。妻子却很美,妻子嫌他丑,三年不言不笑。后来贾辛为妻子驾车如皋(到皋泽去) ,打猎,射中一只雉鸡。妻子见

8、他有本事,才开笑口讲话。贾辛感慨地说:“人实在少不了本事,我如果没有这点射技,你就一直不言不笑下去了。 ”见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后以“如皋射雉”为一技之长可以发挥作用的典故。14 襦袴欢声东汉人廉范,字叔度,曾经任蜀郡太守,有惠政。 (有很好的政绩) ,百姓为他作了这样的歌:“ 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 ”意思是:廉叔度啊,你早就该来了,你来了以后,不禁止我们开夜工,我们都安心劳动。过去,我们短衣没有一件,现在我们裤子都有五条了。见后汉书。廉范传后以“襦袴欢声 ”为称颂太守一级地方官惠政的典故。15 孺子牛孺子,小孩子。春秋时的齐景公喜爱小儿子荼,曾经自己两手着地当作

9、牛 ,口里衔着绳索,让荼骑在背上玩耍。荼玩得高兴,一不小心,从“牛背”上滚下来,绳子把齐景公的牙齿拉断了。见左传。哀公六年 。后以“孺子牛”比喻为大众谋利益而不惜献身的人。16 倾盖论交春秋时,孔子在郯地的路上遇见程子,两人停车交谈,车盖靠得很近,因为意见投合,一谈就是一整天。见孔子。杂训 。后以“倾盖论交”形容志同道合、一见如故。17 青鸟传书传说汉武帝有一次在承华殿,见有青鸟从西方飞来,集于殿前。汉武帝就此事问东方朔。东方朔说:“这是西王母要来了,它们是先来报信的。 ”不久,西王母果然来了,有两青鸟如鸾,夹侍其旁。见汉武故事 。后以“青鸟传书”比喻传信,以“青鸟” 比喻传信的使者。18 青

10、钱万选唐代著名传奇小说游仙窟作者张鷟所作的诗文,不仅流行国内,连日本、新罗使者也纷纷前来购求, 。他曾八次应试,都登科甲。当时有个叫员半千的人说张鷟的“文词如青铜钱,万选万中。 ”世人因此称他为“青钱学士” 后以“青钱万选”为文才出众的典故。19 请缨汉武帝派终军去劝说南越(亦作“粤”)王来朝,终军请求给他一根长缨,表示一定要把南越王缚回来。后来,他果然不出所料说服南越王归汉。见汉书。终军传 。后以“请缨” 为投军报国或要求给以重任的典故。20 染指春秋时,郑国大臣子公每逢食指动起来,就会吃到好东西。郑灵公知道这件事,有一次赐大家吃鼋肉,故意不给子公吃。在这以前,子公的食指早已动了起来。他见灵

11、公不让他吃鼋,一气之下,用指头往锅里一染,伸到嘴巴里去,说道:“这不是也吃到了吗?” 见左传。宣公四年 。后以“染指”为吃到某种东西、沾到某种利益或参与某种事情的典故。21 御批韩翃唐代诗人韩翃,曾任员外郎,晚年颇不得意,建中初,屈居幕吏,常辞疾在家。人多鄙之,惟一韦姓巡官知他是名士,与他交好。一日夜半,韦巡官急叩韩翃家门,祝贺其任驾部郎中、知制诰。知制诰职掌草拟朝廷诏告文书,为清贵之职。韩翃不信,韦巡官说:据京报,知制诰缺人,中书省选中两名呈德宗亲批,御笔不点出,后批曰:与韩翃。时有两人名韩翃,另一韩翃任江淮刺史。中书省又将两韩翃同时呈进请示。御笔录诗一首:“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在一旁批曰:与此韩翃。韦巡官曰:“此非员外诗耶?” 韩翃方确信不误。此事传为佳话,后世诗文常用典实。22 奉旨填词宋词人柳永,原名柳三变。擅作慢词长调,每为教坊乐妓所传唱,当时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之谣。他常与歌妓来往,留连于灯红酒绿,徵歌逐舞。因功名未遂,曾作鹤冲天一首解嘲,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景佑间中进士。仁宗曾言:“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 ”柳永从此益放浪形骸,逢人即自称 “奉旨填词柳三变”。后因以“奉旨填词” 喻自我嘲讽,将错就错。 (典见本事词 、 能改斋漫录 、 方舆胜览及艺苑雌黄等)23 重见云英晚唐诗人罗

13、隐,十次应试,俱未得中。初次赶考,途经钟陵时,风华正茂,与歌妓云英颇相得,云英亦正妙年,色艺俱绝。十二年后,罗隐再次落第,路过钟陵,又与她相遇。云英仍未嫁,言谈中,颇怪罗隐落拓不遇。罗隐作诗赠之。诗曰:“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诗中既慨叹功名蹭蹬,对云英身世,亦深表怜惜之意。但后世用“重见云英”一语,多指文中与钟情女子离别多年又意外相逢,如清初吴伟业临江仙?逢旧词中有句云 “落拓江湖常载酒,十年重见云英”,即用此义。 (典见唐诗纪事 、 唐才子传 )24 兰亭修禊晋穆帝永和九年(353 )三月三,大书法家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亲友四十余人,相聚于山阴(

14、今绍兴)西南二十七里的兰亭。按照古代风习,在此举行祛除不祥的修禊之仪:各人依次分列兰渚曲水旁,将酒杯置于水上,任其随波而下。酒杯过时必须赋诗,不成则罚酒。其日天朗气清,风和日丽。王羲之等十一人各赋诗二首,另十五人各赋诗一首。王羲之为所赋诗作兰亭集序 ,以纪其事。王羲之手写此序的书法向被视为艺术瑰宝,与其事其文相得益彰。从此“兰亭修禊”便成了文人聚会的典故,曲水传杯或曲水流觞遂也为文人雅集的佳话。 (典见晋书?王羲之传 )25 晓风残月与大江东去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所作散文汪洋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也清新豪健,独具一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颇具影响。他在翰林院任职时,曾遇一善歌的幕僚,

15、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 对方答道:“ 柳中郎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苏轼听后,为之绝倒。 “晓风残月”为柳永雨霖铃中句, “大江东去”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两句颇能代表柳、苏两家词的不同风格,后人论词,议及婉约派豪放派之不同特征时,常用此典。 (典见吹剑续录 )26 前度刘郎古代神仙故事:东汉时,刘晨和阮肇同赴天台山采药,在桃源遇二仙女,刘阮被邀留居半年,两人返回家乡时,子孙已经历七世。于是二人又重返天台。唐代诗人刘禹锡自屯田员外迁朗州司马凡十年,始被召回京,游玄都观,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

16、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有人向执政进谗,谓意存讽刺,乃出任连州刺史,十四年后方召回,得再游玄都观。庭院内一片荒凉,桃树无存,道士也不知去向,不禁感慨万端,又作一诗道:“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前度刘郎” ,既是以姓自指,又是用刘、阮故事,后人因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 ,亦为咏桃花的熟典。苏轼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粹诗结句“去年崔护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即用此典。 (典见幽明录 、 本事诗 )27 秉烛夜游古诗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之句。曹丕为魏王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

17、时文人如徐乾、刘桢、应玚、阮瑀、陈琳、王粲等均罹疾死亡,曹丕因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 喻及时行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 ”字。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唐白居易惜牡丹花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李商隐花下醉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均袭此意。 (典见文选?魏文帝与吴质书 )28 金龟换酒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 、 乌夜啼 。贺知章赞赏备至,称

18、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贺知章死后,李白曾作对酒忆贺监记其事,诗曰:“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后人每以金龟换酒为倾心结交的佳话。 (典见本事诗)29 登龙门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 ,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 ”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科举时

19、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 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 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 。 (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30 春风得意唐代诗人孟郊,少年时隐居嵩山,两试进士不第,曾作下第诗一首,中有云:“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又作再下第诗云:“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表达科场失意和仕途困顿的痛苦心情。直至四十六岁他才应举中试,欣喜之情,不能自已,遂作登科后诗云:“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后因以“ 春风得意” 喻进士及第。元乔吉金钱记 “他见我春风得意长安道,因此上迎头儿将女婿招”,用典本此。 (典见唐才子

20、传 )31 曲江宴曲江池以水流曲折得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汉武帝所凿。唐代开元、天宝间,曾于池岸广筑楼台亭阁,花木繁茂,烟水明媚,风景佳丽,为长安胜景。每逢中和(二月初一) 、上巳(三月初三)等节日,帝王将相以及商贾庶民,游者接踵。唐制,新科进士放榜后,皇帝赐宴游赏于曲江池旁的杏园,时人称为“曲江宴 ”、 “杏园春宴” 。后遂被专指进士及第。唐刘沧及第后宴曲:“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 ”唐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诗也有云:“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 ”(典见唐国史补 、 唐摭言 )32 雁塔题名长安慈恩寺西院塔,高三百尺,俗称大雁塔,为唐代名僧玄奘收藏从印度

21、带回的佛经和佛像,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建造。从武则天神龙年间开始,新科进士在曲江宴以后,即集于慈恩寺塔题名,请同科进士中擅长书法者将全榜诸人姓名写于塔上。后遂成为考中进士的代称。 唐摭言引白居易诗云:“慈恩寺塔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又元杨载送完者都同知诗:“姓名题雁塔,谱牒记龙沙。 ”(典见唐摭言 、 雍录 )33 龙虎榜唐德宗贞元八年(729)会试,当时天下名士韩俞、李观、李绛、崔群、王涯、冯宿、瘐承宣、欧阳詹等二十三人同登进士第,得人才之盛。于是时人称为龙虎榜。后凡会试中选者亦被呼为登龙虎榜。在北宋孙仅举进士第一,王禹偁以诗贺之,曰:“粉壁乍悬龙虎榜,锦标终属鹡鸰原。 ”龙虎榜亦称虎榜(

22、但清代以后,虎榜专指武科) ,元方回石峡书院赋:“领袖者谁?予同姓兮,又同登于虎榜”;萨都刺及第谢恩崇天门 “虎榜姓名书敕纸” ,均用此典。 (典见新唐书?欧阳詹传 )34 破题:唐翰林学士李程初应博学宏辞科,试题为日五色赋 ,李程试卷的首句云:“德动天鉴,祥开日华。 ”时人称之为破题。又,宋诗人梅尧臣,应范仲淹邀宴。席间赋河豚鱼诗一首,诗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欧阳修评此诗道:“河豚常出春暮,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故知诗者谓只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 ”后因称诗文起首数句点破题意曰“破题”,明清八股文更以破题为作文固定程式。破题又常

23、被引申为第一次之意。如西厢记:“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遭别离。 ”(典见 国史补 、 六一诗话 )35 青钱万选唐代著名传奇小说游仙窟作者张鷟所作诗文,不仅流行国内,日本、新罗使者纷纷购求。他曾八次应试,均登甲科,当时文人员半千说他的文辞如青铜钱,万选万中。世人因称他为青钱学士。后人因以青钱万选喻文才出众。晏殊假中示凌判官寺丞王校勘诗:“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典见唐新语 、 新唐书? 张荐传 )36 破天荒唐代荆州文风不振,每年解送举人应考,均未中试,时人称为“天荒” 。后刘蜕以荆州解送的举人登第,打破了该州多年无人中举的局面,时人称为“破天荒” 。荆州刺史崔铉特奖励刘蜕七十

24、万贯破天荒钱。刘蜕答谢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 ”又自宋朝以来,江西地方无人以状元及第,后有何昌以对策居第一,有人以诗寄何昌言云:“万里一时开骥足,百年今始破天荒。 ”后用以指前所未有或首次出现。如清黄遵宪 番客篇诗:“ 平生不著袜,今段破天荒。 ”(典见唐摭言 、 北梦琐言 、 独醒杂志 )37 八百孤寒唐朝大臣李德裕,出身阀阅世家,晚年位居宰相,官高爵显。史称其对家世寒微、无以依恃的读书人常能施以援手,为他们的科第仕进开方便之门。因此,故深得孤寒士子好感。后李德裕在党争中失败,被贬为崖州(今广东琼山东南)司户,蒙恩士子对他被贬荒远,都一掬同情之泪。当时有人作诗云:“八

25、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后因以“八百孤寒”指贫寒之士或喻处境困难、极需要提携的人。清黄景仁岁暮怀朱笥河先生:“ 小谪陈芳现在身,人间何事敝精神。幔亭仙客休相待,八百孤寒要此人。 ”(典见云溪友议 、唐摭言 、 全唐诗话 )38 冬烘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曾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封为鲁郡公。后李希烈拥兵作乱,受命前往劝谕而被害。晚唐懿宗咸通间,郑薰主考,时徐州一代战乱频仍。郑薰意欲激发士人之气,特选一忠烈之后作榜首,藉作矜式。误将考生颜标当作颜鲁公的后裔,取为状元。发榜后,颜标按礼拜见主司,郑薰在交谈中方知其出身寒素,非功臣之后。时有无名子作诗嘲郑薰云:“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

26、作鲁公。 ”“冬烘” 后遂常用以形容迂腐糊涂不达事理。如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即用此典。(典见唐摭言卷八、卷十三)39 倒绷孩儿宋人苗振考取进士后,出仕多年,将参加馆阁考试。馆阁为文学儒臣所处之地,录取者皆为饱学多才之士。丞相晏殊谓苗振曰:“君久从吏事,必疏笔砚,今将就试,宜稍温习也。 ”苗振不以为意,曰:“岂有三十年老娘而倒绷孩儿者乎? ”晏殊俯首笑而不语。后经考试,果未中选,晏殊闻其落选笑道:“苗君竟倒绷孩儿矣!”绷即包扎婴儿,为老娘所熟谙。 “倒绷孩儿”意为将孩儿包扎颠倒。比喻多年老手,因一时疏忽大意,亦将失误。 朱子语类?杂类所记事同人异,云是陈易

27、赴试,宰相韩珂对陈规劝事。后世文人常用此典,尤多见于通俗小说。 (典见东轩笔录 、 事文类聚 )40 悔读南华唐宣宗时宰相令狐綯曾以一典故询问温庭筠,温曰:“事出 南华 ,非僻书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 ”令狐綯遭到轻薄,怀恨在心,上书朝廷,言温庭筠有才无行。于是温终身不得登第。后温庭筠作诗云:“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 南华第二篇。 ”南华 ,南华经 ,即庄子 。后人因以“悔读南华 ”为学问高深、直言忤人而遭嫉忌的典故。如宋陆游怀镜中故庐:“从宦只思乘下泽,忤人常悔读 南华 。 ”(典见唐诗纪事 、北梦琐言 )41 沆瀣一气唐人崔沆主乾符二年进士科考试,榜中录取考生崔瀣。同时被录取的同姓

28、考生中,崔瀣最为崔沆相知。时人有“座主门生,沆瀣一气”之谣。后人因称气味相投为“沆瀣一气 ”。今多用于贬义。 (典见南部新书 、 唐语林 )42 名落孙山吴地有人名孙山,为人滑稽多智。试期至,离乡赴他郡应举,乡邻中有人托其携子同往应试。试毕,乡邻子落第,孙山居榜末,先期回家。乡邻探询其子是否考中,他吟诗两句道:“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后因称考试落第为“名落孙山” 。诗文中常用,通俗小说中尤多用此典。 (典见过庭录 )43 梁州梦契元稹和白居易均为唐代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两人友谊深厚,常以诗文互相酬和,世称“元白”。元稹任监察御史,于元和四年三月出使梓潼勘察案件,时白居易在京于同月二

29、十一日与弟白行简及知友李杓直等游慈恩寺后至李家饮洒。席间,白居易忽停杯道:“微之(元稹字)当已至梁州了。 ”随即题诗一首于壁上:“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白居易作诗之日,元稹果恰至褒城(今属陕西,即梁州境)旅次梦与白居易、李杓直同游曲江及慈恩寺,醒后作梁州梦诗云:“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曲江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两人遥隔千里,但神交若合符契。后人形容知友梦魂相交,常引此佳话。 (典见本事诗 )44 东涂西抹唐人薜逢晚年仕途失意,曾骑瘦马赴朝。正逢新科进士列队而出,前导见其形相落拓,就吆喝道:“回避新郎君!” 薜逢派从者传言:“ 报

30、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年少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东涂西抹,本指妇女装饰,薜逢以此为喻,说自已少年时也曾凭文章取过功名,新科进士何足为奇。后以“涂抹” 为自谦诗文拙劣之词,金元好问自题写真诗“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误半生”,即用此典。 (典见唐摭言 )45 锦囊贮诗中唐诗人李贺,为人纤瘦,但作诗异常刻苦,常清晨骑弱马,一小奚奴背破囊相随,边行边吟,每得佳句,即写下投于囊中。日暮归家后,取出诗句,构成全篇,除有重大事故外,日日如此。其母使婢女检讨锦囊,见所书诗句甚多,即怒:是儿要呕出心乃耳。后人称好诗为锦囊佳句者本此。锦囊又称奚囊。杨维桢感怀 “尽取江山锦绣句,呕心沥血入奚囊 ”,即用此典。 (典

31、见李商隐李贺小传 , 新唐书?李贺传 , 唐诗纪事 , 唐才子传 )46 鸡肋糜人三国魏杨修,字德祖,好学,有俊才,为曹操主簿。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曹操引兵攻汉中,刘备据平阳坚守,因久攻不下,操乃意欲还军。适逢军将问军中口令,遂随口云:“鸡肋” 。众官属莫知所谓,独杨修已解其意,整装待发。问之,则曰:“夫鸡肋,弃之为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返也。 ”后因以“鸡肋糜人” 喻虽嫌乏味却又不忍舍弃之物。唐罗隐诗:“鸡肋曹公怒,猪肝仲叔惭”,即直咏其事;宋苏辙诗:“官如鸡肋浪奔驰,政似羊毛尚黾勉”,乃取其意用典。 (典见三国志?魏书? 武帝纪一注引九州春秋 、 后汉书? 杨震传 )47 人面桃

32、花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柯,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遏,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置锁无人。惆怅之余,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代诗文中因常以喻男子邂逅一女子,后不复再见的怅惘心情。白仁甫、尚仲贤均有崔护谒浆杂剧演此事,明清传奇中亦有题门记 、 人面桃花等剧,皆本此。 (典见本事诗 、 唐诗纪事及全唐诗话等)48

33、 本色当行宋代诗人陈师道曾云:“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耳。 ”意为苏轼作词,亦如韩愈作诗,虽好而不是词的本味,惟有秦观、黄庭坚之词,方是作词正道。同时的晁无咎却说:“苏词虽稍不谐律吕,盖横放杰出,曲子中缚不住者;而黄山谷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乃著腔子唱和诗耳。 ”南宋诗论家严羽要求作诗“须是本色,须是当行”,即本陈、晁两家之说。本色即诗文体裁的本味;当行,犹言内行。后来诗文中常用“本色当行”形容恪守体裁而能致精妙之作家作品。 (典见后山诗话 、 滹南诗语 、 沧浪诗话 )49 章台柳唐代诗人韩翃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居京时得一姬

34、柳氏,才色双全。后韩翃为淄青节度使侯希幕僚。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许尧佐柳氏传作“昔日青青 ”)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不久被番将沙吒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后人就名韩翃寄柳氏词的词调为“章台柳” 。 “章台柳” 亦被用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妓女这类的人物。 (典见本事诗 、 柳氏传 、 唐诗纪事 、 全唐诗话 )50 吊柳会柳永初名三变,以填词名世,与兄弟三复

35、、三接号为“柳氏三绝 ”。因他常涉足花街柳巷,所作大抵为偎红依翠的艳词,歌台舞榭常演唱其词,歌妓舞姬,均爱慕其才华,但为时论所不许。后改名柳永,中进士第,官任屯田员外郎,但一生流落不偶,最终客死襄阳,埋骨异乡。相传他死时家无余财,身后萧条,靠昔日仰慕他的妓女集资营葬,草草料理后事。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群妓相约各携酒菜食物赴其坟地祭扫。识与不识均奔集墓地,相沿成习。乡间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 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及清王士祯真州绝句之五“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均叙此事。 (典见独醒杂志 、方舆胜览等)51 破镜重圆南朝陈代太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

36、下大乱,国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卖镜都市以谋昭合。未几,陈果为隋所灭。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典见本事诗 、 古今诗话等)52 响遏行云古代传说:薛谭拜歌唱家秦青为师,学艺未成自以为得奥妙,而向老师告辞。秦青并不挽留,将他送到郊外,途中为他抚节悲歌,表达师生依依之情。其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37、 。薛谭乃知己之不足,于是恳求秦青允许他返回继续学习,终身不敢言去。 “响遏行云” ,形容歌声高亮,似乎能阻止行云的前进。苏轼减字木兰花?咏庆姬词“响亮歌喉,遏住行云翠不收”,即用此典。 (典见列子?汤问 )53 渔阳掺挝汉末文学家祢衡,少有才辩,长于笔札,孔融曾向献帝表荐,曹操多次召见。祢衡恃才负气,称病不往,又以言词讥讽。曹操深为嫌怒,但因他才名远播,杀之恐招害贤之名,欲借机轻侮之。时方正月十五日,曹操大会宾客,乃命祢衡为鼓吏,在席上击鼓助兴。祢衡扬槌击鼓,作渔阳掺挝 ,音调悲壮,铿锵如金石之声,四座为之动容。依惯例,鼓吏当易衣,衡便于众人前脱衣裸身而立,然后徐徐著鼓吏之服,颜无作色。后人

38、因称渔阳掺挝为鼓曲中妙品,又用以比喻慷概悲壮乐曲。北周庚信夜听捣衣诗“声烦广陵散 ,杵急渔阳掺 ”,下句即用典。 (典见世说新语?言语 、 后汉书注引文士传 )54 春月胜秋月宋哲宗元佑七年(1093)正月,苏轼知颖州(今安徽阜阳)时,堂前梅花盛开,月光皎洁。夫人王氏因谓:“春月胜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 ”王氏平日未尝作诗亦不言诗,苏轼却以此语实诗家语。欣然相邀欧阳叔弼、欧阳季默兄弟饮酒赏月,又作减字木兰花词一首云:“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专咏春月胜于秋月,一时传为佳话。元梁寅散曲人月圆?春夜

39、“三春月胜三秋月,花下展清阴”句,即用此典。 (典见侯鲭录 、艺文类聚 、 后山诗话等)55 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颔联即用此典。清黄景仁濠梁 “梦久已忘身是蝶,水清安识我非鱼 ”,也用此意。 (典见庄子? 齐物论 )56 梦游华

40、胥相传黄帝即位三十年,因思为天下大治之难,乃寡欲清心,顺其自然,三月不理政事。曾梦中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元首,亦无贵贱贤愚之分。人民无所嗜好,既不恋生,也不畏死;既无亲疏向背之隔,亦无爱憎利害之心;水火难伤,鞭斧无损;云雾难遮其眼,雷霆不扰其耳,是个没有人世利害得失的奇妙极乐世界。黄帝醒后若获养身治物之道。廿八年后,终至天下大治。后因以“梦游华胥”喻到达理想王国。唐李商隐诗云“不见华胥梦,空闻下蔡迷”,即用此典。 (典见列子?黄帝篇 )57 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

41、息良久曰: “世岂有此人乎?” 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如李白感兴 “蛾眉艳晓月,一笑倾城欢”,又清平调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均用此典。 (典见汉书?外戚传 )58 司空见惯唐代诗人刘禹锡某年从和州(今安徽省和县)罢官回京,司空李绅因仰慕其名,邀至府第,盛宴款待。席间,李绅命歌妓劝酒,刘禹锡即席赋七绝一首,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李绅听罢,就把歌妓赠给了他。此事范摅云溪友议卷七、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

42、七均作扬州大司马杜鸿渐与刘禹锡事,不能详考。后人因以“司空见惯”比喻对事物的习以为常。苏轼满庭芳? 佳人词:“ 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 ”(典见本事诗?情感 )59 梅妻鹤子北宋诗人林逋,为诗风格淡远,其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是传诵人口的名句。他不趋荣利,终身未仕,初放浪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的孤山,二十多年足不及城市,死后赐谥和靖先生,人称“梅妻鹤子”。后遂以“梅妻鹤子” 为隐者清心寡欲的象征。明徐复祚偶寄 “紫绶高轩虚富贵,梅妻鹤子自风流 ”,即用此典。 (典见诗话总龟 、梦溪笔谈 、 宋史?隐逸传 、 西湖游览志 )60 驿寄梅花三国吴名将陆逊的族子陆凯,

43、与范晔(非后汉书作者)是好友。两人一处江南,一居长安,山川阻隔,常怀思念。冬日适有传递公文的驿吏南来,陆凯便折了一枝寒梅,命驿吏携往长安赠与范晔,并作赠范晔诗一首。诗云:“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后因以“驿寄梅花” 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如宋秦观踏莎行词:“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舒亶虞美人? 寄公度词“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一枝梅”等,都用此典。 (典见太平御览 卷九七零所引荆州记 )61 雪泥鸿爪宋代诗人苏轼、苏辙兄弟,感情深笃。二人于仁宗嘉佑二年(1057)同举进士以后,宦海沉浮,常居两地,故不时相互赠诗以寄思念之情。嘉佑六年(106

44、1)二人于郑州分别后,苏轼在渑池得苏辙诗,中有“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句。当时天寒雨雪, “雪泥”一词系实记征途之苦。苏轼因在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中予以发挥,有句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以鸿雁踏雪泥而又各自东西,喻兄弟因身不由己而分离。 “雪泥鸿爪”后成为指往事所遗痕迹的有名比喻。 (典见苏轼诗集 )62 韦编三绝先秦时期,纸张尚未发明,文字通常书写于竹简上,然后用皮绳(韦)编缀成书,称为“韦编”。孔子晚年喜读易经 ,反复研习,以至于韦编三绝(韦绳磨断了三次) 。但他仍未以此为满足,曾云:如果再能给我几年时间,那么我于易经的理解,便可以达

45、到文质兼备的程度了。 “韦编三绝” ,后成为发奋苦读的代称,为诗文中所广泛使用。 (典见史记? 孔子世家 )63 鸡窗古代志怪书称:兖州刺史宋处宗得一长鸣鸡,喜爱备至,每日将鸡笼放在书房窗前。此鸡常听主人吟诗读书,时间长了,竟能谙习人语,时与宋处宗对话,谈论问题颇有见解。后世遂以“鸡窗” 代指书窗,书斋。如唐代诗人罗隐题袁溪张逸人所居诗,有“鸡窗夜静开书卷,鱼槛春深展钓丝”句。 (典见艺文类聚引幽明录 )64 牛角挂书隋李密,父李宽爵蒲山公。密初为隋炀帝侍卫,状貌奇俊,为炀帝所忌。宇文述劝谕曰:“君家世素贵,当以才学显,何必居身侍卫。 ”李密于是辞去侍卫职,折节读书。闻学者包恺名,骑牛前往从学

46、,沿途不废读书,将汉书挂在牛角上,且行且读。途中为越国公杨素所见,杨素按辔在后跟踪,见他读得专心致志,问道“书生何以如此勤学?” 李密见是越国公,立即下牛拜见。询问之下,方知正读项羽传 ,杨素不胜赞叹,归语其子玄感。杨玄感即倾心结交。 “牛角挂书”遂为喻好学不倦的掌故。 (典见新唐书? 李密传 、 语林 )65 咏絮才高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柳絮随风飞扬,

47、状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富有诗才为“咏絮才” 。苏轼谢人见和雪后书北台壁二首之一“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即用此典。 (典见世说新语?言语 、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 )66 三年不窥园西汉名儒董仲舒,是专治春秋公羊传的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代任博士,悉心传授经学,曾三年不窥园。后人常以三年不窥园形容学习专心。元马祖常壮游诗:“三年不窥园,自谓五经笥。 (“经笥”是装经书的箱子,诗意为因专心学习而学问渊博) ”,即用此典。(典见汉书?董仲舒传 )67 磨杵作针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少年时曾在四川的象耳山中读书,中途废弃。某日闲逛至小溪畔,遇一老妪磨铁杵,李白不解磨

48、杵何用。老妇人告以欲磨杵作针,李白深受感动,立即回山,发愤读书,学问大进。后人因以“磨杵成针”比喻持之以恒者有志竟成。今谚也仍然有“只有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之语。 (典见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68 磨穿铁砚五代时人桑维翰初应进士试,主考官恶其姓,以“丧”同音,不予录取。有人劝其不必应进士试,可以从其他途径入仕。桑维翰慨然作日出扶桑赋以见志,表明应考决心。并铸铁砚台一方示人曰:铁砚磨穿,则从他途径出仕。后终以进士及第。后人因以穿铁砚喻意志不变或刻苦读书坚持不懈。陆游夜读书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即用此典。 (典见旧五代史?桑维翰传 注引春渚记闻 、 新五代史? 桑维翰传 )69 燃糠夜读南齐人顾欢,家贫好学。其父命往田间驱赶麻雀,顾欢作黄雀赋而归,田中稻穗被雀食过半。父怒,欲责之,见其所作赋乃止。乡间有学舍,顾欢因家贫无以受业,常倚学会舍壁后偷听,默记心中。夜间或点松枝以映书,或燃糠夜读。积年,学业大成。后在浙江天台山开馆授徒,受业者常多达百人。 “燃糠夜读”遂与“ 囊萤映雪” 一样,被后世作为刻苦自学之典,用于诗文中。 (典见南史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