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语文(苏教版)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一 高频考点二.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25094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苏教版)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一  高频考点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苏教版)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一  高频考点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苏教版)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一  高频考点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苏教版)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一  高频考点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苏教版)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一  高频考点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频考点二 浓缩的都是精华概括段( 层)意、主题1(2009江苏)上善若水 (原文见本专题高频考点一“5 年高考”部分)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答: 答案 因为都江堰的建立,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 , “分四六、平涝旱” 。功效长久:至今仍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进行筛选和归纳的能力。信息点主要集中在第四、九段,找准这两段进行准确归纳。2(2007江苏)麦天(原文见本专题高频考点一“5 年高考”部分)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

2、么?答: 答案 (1)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变了;麦客少了;收麦子用收割机了;割麦子的时间缩短了。(2)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 或表现了农村的进步)。解析 第二段写女看娘的交通工具跟过去不一样了,第三段写“如今,麦客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等。1江苏考试说明对“概括作品主题”有什么要求?答案 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江苏卷在“概括作品主题”考点命题上有什么特点?答案 对作品主题的概括,可以是对作品局部文意的概括,也可以是对作品主旨的整体概括。江苏卷多以前者为主,在具体命题时主要使用三种题型:一是信息提取型,如2007 年江苏卷;二是原因概括型

3、(题干往往提出一个结论,要求概括出原因、理由、条件等),如 2009 年江苏卷;三是特点概括型 (多要求对某一事物或环境特点作出概括 )。一、概括段(层)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我在寺庙里见过苔藓。寺庙是尘世的净土,是修身养性的宁静栖园。修道者们苦苦寻觅的无非是人在大地上诗意栖居的生命方式。不管红尘千丈,我自守住心性,守住人与天、心与道最本源最深妙的血脉关联。世俗文化随着物欲的膨胀日益远离人与世界的真谛,求道者们以他们舍身求道的苦行精神维系了世界和人在根上的联系,这也为返本溯源的后来者保留了一条条秘密幽径。入定、静观和冥思,就是古人悟道和修行的基本方式,也是中国文化最核心的内在超越之路

4、。我每一次谒访寺庙,踩着那铺满苔藓的小径,就仿佛看见了僧人们宁静淡远的背影,习习秋风,犹回荡着诵经的声音;而飞檐上的月亮,莫非是他们留在天上的面容:似笑非笑,是不是他们久久冥思禅坐,忽然顿悟时绽放的喜悦而吉祥的神色?(节选自苔藓)1作者为什么说“寺庙是尘世的净土,是修身养性的宁静栖园”?请分点概括。答: 答案 让修道者寻觅到诗意栖居的生命方式;让求道者领悟到人与世界的真谛,维系世界和人在根上的联系;通过入定、静观和冥思的方式,实现内在的自我超越。解析 这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后文中“修道者们诗意栖居的生命方式” “求道者们维系了世界和人在根上的联系” “入定、静观和冥思,就是古人悟道和修行的基本

5、方式,也是中国文化最核心的内在超越之路”等句子,都是说“寺庙是尘世的净土,是修身养性的宁静栖园”的原因。知识储备 概括层(段)意最基本的方法是划分层次,提取或概括关键信息,为此需要逐句逐层地细读。对于几个段落的文意概括,既要注意段内的层次要点,又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如是并列、对照关系的,要把多个段落的意思有机结合;如是层进、转折关系的,要重在后者,又不忘前者;如是总分(分总) 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概括、归纳文意常用的三种方法:(1)摘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或段的首或尾或中间。归纳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

6、摘录出来。(2)合并法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3)舍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二、概括主旨(主题、中心思想 )(2012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被时间决定的讲述张锐锋我来到一个古老的村庄,帝舜耕作过的地方。从早上开始,我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一天的生活。鸡叫声是一天生活的起点。不到早上六点钟,鸡鸣响起,几千年来,这样的永不毁坏的大自然的钟表,精确无比。它总是将人的生活正点代入一个不朽的

7、方程式,只是得出的答案日日常新。林一家人开始起床,林的老父亲年过古稀,照常起来做第一件事情:劈柴。锋利的斧头,在暗淡的天光里发出黑蓝的光。一个还未来得及被完全照亮的人的轮廓,用有点笨拙的姿势,预备一天的炊火之薪。斧头上下挥动,从高过头顶的地方,借取了这一高度上的自然能量,猛烈地越过空间。这一动作,这一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以及啪的一声闷响,劈木开裂,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从未改变。 林的妻子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鸡栅,一群鸡涌到院子里。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然后她开始拿起扫帚打扫庭院,就像每天洗脸一样,对生活的敬畏含于其中。村庄的独特声息渐渐大了起来,那种类似于琴瑟

8、的音乐之声,优雅,古老,节奏鲜明。这与城市庞大、庞杂的噪音能量不同,它代表着清淡、恬淡、恬静的基本秩序。林和大儿子一起,到院外的柿树上采摘柿子。邻居们做各自的事情,狭窄街道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一切劳动几乎没有语言的参与,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交谈。然而,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秋天就要过去,天气仍很暖和。地里的活儿已经做完,再有一场雨,就可以把冬小麦种好,那时的庄稼人就可以享受一年中最安逸的季节了。林这些天的习惯性动作,就是仰望天空,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趁着这样的

9、间隙,邻居开始盖房,林和妻儿前去帮工。他的老父亲则挑着柿子到河边的石头上晾晒,顺手用小刀将柿子皮削掉,以利于它的水分很快蒸发,以便在冬天贮存。河边的大石头献出了自己的平面,供老人坐下。他眯起眼睛发呆地望着远方,他在想什么?我们谁也不可能猜到。也许他所想的仅仅是眼前的一片蓝,天边的蓝。天很快就黑了下来。一天的光阴就像几千年的光阴,简单而迅忽。林的一家人陆续回到家中,林对着墙壁上挂着的日历,沉思了好久,好像想起了什么,又好像忘掉了什么,总之,他犹豫了一会儿,然后用老茧坚硬的大手,粗暴地撕下了一页。用大大的黑体字标着阿拉伯数字的日历,和造币厂刚刚印制的崭新纸币一样,挺括,坚韧,在黑夜到来前的最后时刻

10、闪着光,它用每一个唯一的日子作为自己的防伪标志,一个日子根本不会与另一个日子混淆,只是在撕下它的一瞬,发出嗤的一声,尖锐,迅疾,刺激,不容置疑。一天的终结,多少年的终结,嗤的一声撕裂。 晚饭后才开了灯,一盏 15 瓦的灯泡,将并不明亮的光射向每一个角落,人们的脸庞现出明暗的分界,夸张的塑像都坐在小板凳上,一台 14 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屏幕,在一片雪花斑点里推出了清晰度很差的人影,繁忙喧嚣的城市场景,豪华汽车和别墅,高架公路和人行天桥奢华的生活只露出冰山一角,已经足够让人震惊。对于林一家人来说,电视剧中讲述的不过是一个传说,一个神话,和远去的舜的故事几无区别,甚至他们更相信后者。这个古老村落里的人

11、们,几千年来恪守自己的寂静生活,按部就班,连步履也是那样从容、谨慎、不慌不忙,完全符合自然的悠悠节奏。但是其中仍然藏着神奇,平凡比非凡可能更有价值,或者说,平凡乃是非凡的极限。(节选自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有删改)2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答: 答案 (1)对生生不息的乡土文明和从容恬淡的劳作生活的敬重( 或“赞叹”)。(2)对奢华、喧嚣的城市文明的排斥与反感。(3)对城市文明冲击乡村生活的现状深表担忧。(4)对贫困落后的农村生活的同情。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结合主题、情感探究文本的创作意图。归结文章每部分包含的情感,特别注意最后一段。知识储备 概括、把握主旨的内容包

12、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概括、把握主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1)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2)分析首尾法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4)因文而异法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作出评价或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

13、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社会、生活的揭示或评价。提取、概括信息要点要准而全下 面 题 目 的 答 案 是 考 生 的 现 场 答 案 ,均 有 问 题 ,请 指 出 存 在 的 问 题 并 修 改 为 满 分 答 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茶是极受中国历代文人厚爱的,红茶经历了火与水的洗礼,经历了炼狱般的苦,它的修行连着苦痛,与那些志趣高远的人一样,有着内敛的心灵,渴望着舒展和飞翔。文人敞开胸怀,以笔端墨意拥抱这滚烫的生活,在奋起与求索中恣意流转。为茶为诗,中国历代文人墨客自强自立,纯洁高尚,左右逢源,九

14、曲回肠。因为茶而香飘万里,因为茶而和谐富足,美名远扬。那清香袅袅的茶,泛着青铜之韵的茶,笑傲风霜雨雪的茶,把最嫩的心尖供奉出来,把荒凉留给山坡。滴落的茗露,轻轻唤醒了一个茶的国度。满山的气节和率真,一个民族的写真,心中藏纳了春天和大海。意中有溪流,一滴水感知江河。境中有天地,一枚叶彻悟山川。中国茶真是神形俱致,内敛,通达,清润,禅悟,从容开阔的境界,深藏于内心的修为,在岁月里反复翻滚、腾挪,不停地涤荡自我。是一杯茶,帮我们涤尽一身的征尘。品茶人那一颗燥热的心,最终听从了命运、风和炊烟的召唤。茶总是可以君子坦荡荡,好的茶能够滋养出一个国家的精髓和民族的希望。 (节选自禅悟红茶)中国历代文人为什么

15、厚爱“茶”?请结合文本分条陈述。现场答案 1存在的问题 提示 该答案如若判分的话,则为零分。因为它只答出了茶的特点,未回答文人厚爱“茶”的原因。应该把茶的特点与文人的特点结合起来回答。现场答案 2存在的问题 提示 该答案主要问题是遗漏要点,还有只知抄录、不知整合概括等次要问题。请修改为满分答案 答案 茶在制作过程中“经历了火与水的洗礼,经历了炼狱般的苦” ,与文人修身正行过程中所要经受的苦痛类似。茶叶被缓缓泡开,与志趣高远的文人内敛的心灵渴望着舒展和飞翔相类似。滚烫的茶水,如同滚烫的生活,中国历代文人墨客自强自立、左右逢源,在奋起与求索中恣意流转。茶香飘万里,让文人美名远扬,感到生活的和谐富足

16、。茶蕴涵着气节和率真,是一个民族的写真。“答准答全” ,不仅是对文本信息题的要求,也是对整张试卷的要求,反映了一种答题的境界。要达到这一点很困难也很复杂,它对答题者的思维品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这里,我们只能从微观的角度,从做题实践当中提出几点注意事项,以便考生逐渐达到答准答全这一要求。1注意筛选的范围有的题目筛选的范围很明确,但多数考题没有明确的筛选范围,只提供了题干原句,这时,确定筛选范围对于答全要点至关重要。一般而言,确定筛选范围首先是遵循“就近”原则。凡是题干语句所在的地方,均是答题要点密集的地点。确定了这一范围,就掌握了主要答题点。其次是适当扩大筛选范围,这个较大范围是指题干原句或原句中

17、的关键词语出现的其他地方,剩下的答题要点有可能在这些地方。2注意内容的层次当筛选范围确定后再发生要点不全问题,恐怕就与未把握好内容层次有关了。一般而言,要对信息集中的段落仔细阅读,划分层次,分层提取要点,这样才可以保证要点不遗漏。3注意整合、概括的方法大多数考生做此类题一般使用直接摘录法,这种方法用在某些题的某个要点上是合适的,但大多数题的多数要点是不能用这种方法的。解答此类题靠的是对某些关键词语的组合,换个角度的转述,用一个更“上位”的词加以概括;有的则需要自己挖掘概括。记住:全用原文的话太呆板,全用自己的话太危险,原文的话与自己的话相结合最保险。4要有“因分赋点”意识这种题不像其他题一点两

18、分,而多数情况下是一点一分,甚至答满 6 点才得 4 分。因此要根据分值的多寡来大致确定要点的数目。即时小练 (2009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新修的油田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隆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我们来到这里时,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节选自彩

19、色的荒漠)该选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答: 答案 环境恶劣,色彩单调。解析 答题要点为提取“描写” “戈壁滩”的一系列“特点” 。要对“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和“到处是灰色”进行概括。概括的思路是“难以生存”可概括为“环境恶劣” , “到处是灰色”可概括为“色彩单调” 。一、特点概括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北京声音吴 越在首都博物馆的非物质遗产展览会上,我得知有“北京声音”这一项,十分好奇。首博一位女士托人传给我原始素材,包含二十多个各有名字的声音文件:唱京剧,二胡,蝈蝈,花鸟虫鱼市场,空竹,驴,磨剪子磨刀,清扫寺院,寺院钟声戒台寺清晨台阶上扫地的刷刷声。扫帚带过落

20、叶,落叶是湿的吧,雾应该还没散,初日照高林。胡同里磨剪子手艺人的吆喝。磨一阵子剪子,嚓嚓嚓,吆喝一长一短两声,手艺人说:“你先别录,你要听哪种?”又换了一种吆法,更有古意,尾音像能勾魂。又磨剪子,嚓嚓嚓。驴拉货进城,在墙角不老实,叫唤起来。有大人带着孩子经过,孩子第一次看见驴,咯咯笑了,清脆得像两根花针掉在瓷釉上。这些声音,每一个的寻找与录制都很不寻常。例如鸽哨,如今踪迹难觅,如果不是有一户祖传鸽哨手艺的人家,辗转听说首都博物馆在进行声音搜集计划, “找上门来” ,这种极具京城代表性的声音也将付之阙如。看似举手可得的,也不容易。如清晨禅寺扫阶声,得去好几个大清早,反复调试;天坛的风声,因其南侧

21、有火车道,周围有七千多只鸟,早晨六点多就有游客,难以“提纯”声音,是形象思维之门。推开这道门,人们跨越时空,与这段声音的“生命”同在。在她的理想中,北京应该有一个“音库” ,收藏古建筑的声音、民俗活动的声音、自然四季的声音。然而,她告诉我,这项收藏并没有按计划继续下去,她为北京建一个“音库”的想法似乎也遥不可及。由于种种原因,它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有一些声音,前两年还有,现在也已经找不着了。 ”是的,这些声音很普通,甚至卑微。微小到没有谁觉得要把它们留下来,珍藏之。它们默默地来,默默地走,正如产生它们的市井生活,正如与它们相伴的、多半不会在历史留名的普通人们。有什么必要,为普通到几

22、乎无人察觉的存在与消失的历史立志呢?可是,当它们如缕地消失,记忆便失去了依傍。(有删改)1文中所写的“北京声音”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答: 答案 普通(“卑微”亦可),丰富多样(“反映北京的市井生活”亦可),正在消失( “将付之阙如”亦可)。规范导引 特点概括题要求概括的是散文中的人、物、景、情及环境的特点(特征) ,是概括题中常见题型之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具有怎样的特点(特征)?请概括的形象特点。审题要特别注意阅读区间的把握。特点题的概括区间一般较大,不只在一段中。答案语言一般为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这些词语可以从原文中提取,多数情况下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一些人、物特点的概括,不要忘记

23、形、神两方面。二、原因概括题(2012大纲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听朗诵孙 犁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 。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迹,已成历史;鲁迅的这篇文章,也很久没有读,只是偶然听到。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

24、为革命文学而牺牲。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是的,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作为文物陈列的,古代的宗教信徒,用血写的经卷,就是这样。关于仁人志士的记载,或仁人志士的遗言,有当时和以后,对人们心灵的感动,其深浅程度,总会有不同吧!他们的呼声,在当时,是一个时代的呼声,他们心的跳动,紧紧连接着时代的脉搏。他们的言行,在当时,就是群众的瞩望,他们的不幸,会引起全体人民的悲痛。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时间无情,时间淘洗。时间沉淀,时间反复。历史不断变化,作家的爱好,作家的追求,也在不

25、断变化。抚今思昔,登临凭吊的人,虽络绎不绝,究竟是少数。有些纪念文章,也是偶然的感喟,一时之兴怀。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因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三皇五帝之迹,先秦两汉之事,均赖历史家、文学家记录,才得永久流传。如果没有文字,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比金石寿命还长。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秦汉之际,楚汉之争,写这个题材的人,当时不下百家。一到司马迁笔下,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来,脍炙人口,永远流传。别家的书,却逐渐失落,亡佚。白莽柔石,在当时,并无赫赫之名,事迹亦不彰著。鲁迅也只

26、是记了私人的交往,朋友之间的道义,都是细节,都是琐事。对他们的革命事迹,或避而未谈,或谈得很简略。然而这篇充满血泪的文字,将使这几位青年作家,长期跃然纸上。他们的形象,鲁迅对他们的真诚而博大的感情,将永远鲜明地印在凭吊者的心中。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文章与道义共存。文字可泯,道义不泯。而只要道义存在,鲁迅的文章,就会不朽。1985 年 9 月 21 日晨改抄讫(有删改)2作者听朗诵时, “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 。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 作者青年时代对鲁迅的散文充满了喜爱之情;时过境迁,如今知音难觅,令人感慨;作者经历了各种创伤,感情迟钝,对

27、激情的失去深感无奈。解析 从理解重要句子的角度考查信息整合能力。 “眼里也没有泪水”是针对上文“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说的。 “心情变得很复杂”是针对下文“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说的。3在作者看来,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答: 答案 被书写的对象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书写历史的作者,如历史家和文学家的表现能力;口碑、文字、金石、竹木纸帛等传播方式和载体。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文段要点的能力。从原文“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这些话中可看出,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有被书写的

28、人和写作者,即被书写的是不是像五位青年作家一样可歌可泣的人,写作者是不是像司马迁、鲁迅那样的人。另外,还有文章第 8 段谈到的文字得以流传的载体。据此分析作答。规范导引 原因概括题的特点:题干呈现的往往是作者的观点(或结论) ,要求筛选、概括出作者持该观点的理由或依据。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综观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结合文意,说说作者为什么。审答题区间时要特别注意题干的结论在原文出现的地方,它往往是信息要点最集中的地方。答题要有因果意识,要善于由果溯因,求一果多因。语言组织可以采用“因为:”的形式。另外,可用因果法检验答案是否正确。用“因为所以”形式把原因与结论连起来读一读,如果因果关系成立,则基本正确;如果生硬,则可能不正确,或语言组织不到位。三、全文主旨或思想感情概括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怀念牛王本道40 年前,我在辽南山区插队,有过三年左右的“知青”生活经历。每当忆及那段既苦涩又满怀憧憬的日子,无比惬意的田园风光及其充盈其间的诗情画意之中,总是离不开牛的。上世纪 60 年代末,中国广大农村依旧是漫长的农耕文明的延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