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出题人:梁静 时间 90 分钟 分值 100 分一.选择题(共计 50 题,1-40 题每题 1 分,41-50 题每题 2 分,共计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1.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2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2、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 2等物质C若产生大量乳酸会引起、内 pH 的剧烈变化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3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人的体温太低,酶的结构会破坏进而影响代谢B组织液渗透压的下降不会对细胞产生影响C内环境的温度、血糖、渗透压调节均与下丘脑有关D血浆 pH 值只受细胞代谢的影响,与外环境无关4.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5.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3、,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 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6. 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7. 下列关于神经递质、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B三者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C神经递质需经组织液运输发挥作用 D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8. 在高温环境中作业的工人,其正常生
4、命调节活动是( )A.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肾小管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 B体内失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C.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人体散失的热量大于产热量 D. 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9. 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轴突膜的钠离子通道开放 B过程,钾离子大量流入轴突膜内C兴奋传到 a 处后,神经递质才能合成 D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10. 下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神经递质是从处释放的 B. 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C. 兴奋可以在和之间双向传递 D. 由、构成突触11. 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
5、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 ABCDE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在处刺激引起的效应器产生反应不属于反射C. 图中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 若从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12. 某人脑外伤后,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也能写字,但自己却不会说,受损的大脑皮层区域可能是( )AW 区 B. V 区 CS 区 DH 区13. 下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B. 如果细胞 1 是垂体细胞,细胞 2 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C. 如果细胞 1 是胰岛 B 细胞,则细胞 2
6、 只能表示肝细胞D. 细胞 1 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14. 糖尿病有多种病因,针对下图所示三种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所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 B 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 B 细胞对血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B. 所示的抗体 (Y2)导致胰岛 B 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这种病属于过敏反应C. 上述三种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病症为D. 有一种青年型(型)糖尿病患者,经检查发现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糖尿症状,最有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15. 下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对这一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与乙
7、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B. a 与 b 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 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16.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 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D.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17. 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吞噬细胞的胞吞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皮肤的阻挡作用效应 T 细胞与靶细
8、胞接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A. B. C. D. 18. 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 2 和 3 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 细胞 1-5 中都有合成物质 a 的基因C 、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 细胞 1 一 5 均能识别抗原19. 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20. 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免疫缺陷病。它的可怕之处在于( )A艾滋病可以借助蚊蝇来传播,防不胜防B艾滋病患
9、者极力隐瞒病情,使健康人难以防范C艾滋病毒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并且变异性强D艾滋病毒主要侵染 B 淋巴细胞,使患者丧失体液免疫能力21. 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侵染机体细菌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反应B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通过初次免疫存留的抗体发挥作用C先天性胸腺缺失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DHIV 侵染人体的 T 淋巴细胞只影响细胞免疫过程22. 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重复几次此过程后,再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 ,用于治疗被毒蛇咬伤的患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减毒处理的蛇毒是抗原B.“抗蛇毒血清”中存在中和蛇毒的抗体C “抗蛇毒血清”
10、刺激患者 T 细胞产生抗蛇毒的细胞免疫D. 重复注射的目的是增加马的免疫系统对蛇毒的反应23. 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尖端、尖端、尖端 B. 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C. 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 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24. 从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B. 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IAA)分布不均匀C. 生长素(IAA)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 生长素(IAA)能促进胚芽鞘生长25. 用同位素 14C 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
11、放射14C 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处理甲图中 A 端,不可能在甲图中 B 端探测到 14C 的存在B. 处理乙图中 A 端,能在乙图中的 B 端探测到 14C 的存在C. 处理乙图中的 B 端,能在乙图中的 A 端探测到 14C 的存在D. 处理甲图中的 B 端,能在甲图中的 A 端探测到 14C 的存在26. 下列与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摘除棉花的顶芽,促进侧芽的生长发育B扦插时,保留芽或者幼叶的插条容易成活C将成熟的木瓜放入未熟的的柿子中,有利于柿子成熟D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一定浓度的
12、 2,4-D 溶液,获得无籽果实27. 能体现生长素的双重性的是茎的背地性生长 根的向地性生长 顶端优势 胚芽鞘的向光性弯曲A. B. C. D. 28.为考证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这一结论,选择了发育正常的黄瓜雌花,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对这一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应如何修改( )编号(雌花) 套袋 人工处理1 号 未开花前套袋 成熟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2 号 未开花前套袋 成熟的雌蕊柱头上人工授粉A. 两朵雌花都应该套袋B. 两朵雌花都应该涂上不同浓度的生长素C. 2 号雌花不应该人工授粉,应自然传粉 D. 应增加一朵雌花,只作套袋处理29. 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
13、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 A 表示) ;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 b 点时 A 具有最大值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 b 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 A 逐渐减小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 c 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30.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茎杆伸长,两者促进植物生长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请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是植物细胞内合成的微量有机物B. 赤霉素促进茎杆伸长是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而实
14、现的C. 图中赤霉素对过程是促进,而对过程是抑制D. 赤霉素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表现为拮抗作用30.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B.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D. 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32.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 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 温度、温度 D光照、食物33. 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
1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 t2 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 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 t2 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 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 t1 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 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 t1 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34. 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未来动态信息的主要依据是(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B种群的年龄组成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35. 下图中甲、乙、丙三幅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幅图表示的关系依
16、次是(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C.捕食、互利共生、竞争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36.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37. 如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 A,B,C,D 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对此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 A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减去自身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B. D 中所含的能量与 C
17、 中所含的能量之比就是能量从 C 传递到 D 的效率C B 同化的能量要大于 B,C,D 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D. 由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 B 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 C、D 的能量就越少38.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 4 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l 和 2 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B3 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代表光合作用,代表呼吸作用D4 可以表示大气中的 CO2 库39. 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
18、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 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 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40.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C. 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D.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41. 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 42. 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
19、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43. 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 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二氧化碳参与的这种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 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44. 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 )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B 细胞,再由 B 细胞呈递给 T 细胞;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 B 细胞;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20、;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A B C D45. 如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由 向移动B生长素由向移动C生长素由向移动D 处生长比处快46.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990 年紫茎泽兰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型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 K 值C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 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47. 在调查一块方圆 2hm2 的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时,放置 150 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4 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
21、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 48 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 18 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最接近( )A 54 只 B 48 只 C72 只 D 144 只48. 下列各项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 ) A.生活于某池塘的全部草鱼与全部生物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与全部鸟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赤练蛇与这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D.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与全部油松49.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会明显减少,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雌虫生殖能力下降 B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C雌性个体也减少 D种群出生率的下降50.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
22、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 4个试管中进行酵母菌的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下列各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起始酵母菌数(103 个) 10 5 5 10A4 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B4 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 K 值C试管内种群的 K 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51. (每空 2 分,共 12 分)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
23、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1)乙图中 a 侧生长素浓度大于_mol/L,b 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2)为验证在单侧光照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 A 段而不是B 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下图表示的是该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解释:若装置内胚芽鞘_生长,则表明胚芽鞘的 B 段没有发生生长素的_运输;、装置内胚芽鞘_生长,表明胚芽鞘 A 段发生了生长素的_运输。52.(每空 2 分,共 8 分)左图为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右图为
24、人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曲线 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段的原因是:血糖含量升高刺激 细胞增加分泌 ,促进右图中的代谢途径 (用图中序号回答) ,从而降低血糖。53.(每空 2 分,共 10 分)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 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2)图中 A 为_营养级,B 和 D 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 B 灭绝,则短期内丙中 D 的数量变化是_。54. (每空 2
25、 分,共 10 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了图中所示生物外,还应有 。(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时的特点是: 。(3)在绿色植物蚱蜢蛙蛇鹰这条食物链中,若鹰要增重 lkg(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 ,则需消耗绿色植物 kg。鹰占有 个营养级。2018 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答案一、 选择题1-10 DDCDA ABBAC11-20 DCBAC CCDAC21-30 CCBDC CBDAD31-40 CDCBB CCDBA41-50 BDBCA DCABB二、非选择题51. (1) 10-8 、 促进生长 (2)直立 、 横向 、 弯向光源 、 横向 、52.(1)甲 (2)胰岛 B 细胞 胰岛素 53. (1)丁 有机物 (2)第二 捕食和竞争 增加 54.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生产者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3)10000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