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词汇论文 (2).doc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4249841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汇论文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词汇论文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词汇论文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词汇论文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词汇论文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身体词汇“眼”惯用语【摘要】: 身体词汇和惯用句是易被民族的特征和文化所影响的语言表现形式。人类不分民族、种族都具有相同的身体部位,同一部位在生理上发挥相同的功能,通过对比研究它们之间的异同,如果对于理解其背后隐含的民族文化及心理。 本论文主要以常用的与“眼”有关的惯用句为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关键词】:惯用句 身体词汇 眼 隐喻 转喻 在汉语词汇中,人体词汇十分发达。这不仅反映了一种“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认识世界的方法,而且也反应了人们对“人体”认知的特殊性以及由此产生的观念、习俗,从而构筑了民族传统文化特有的“身体语言文化”。 本文通过对由“眼”所构成的复合词、惯用表现的考察来分析作为

2、人体器官的“眼”其语义。但民族的习俗及传统观念的不同又导致在认知领域中存在着差异性。这正验证了认知语言学所阐述的“人类的语言不是一个单纯的符号体系,而是一个精神思维的产物”的观点。“惯用是由助词等词连接起来的,使用方法不符合一般文法规则,是一般的、通用的说法”。但是“惯用”或者说“惯用句”指的是所有习惯用法总称,和现在的“惯用句”意思有所不同。关于身体词汇的惯用语,一般而言,与外界关系密切接触的部分才能够更充分的表达人类的思想情感及心理活动。眼、口、手、鼻等器官对外界的反应比其它器官更为显著。同样,由眼、口、手、鼻等器官构成的惯用语也比身体其它部位构成的惯用语不仅在数量上多,而且内容上也更生动

3、活泼。中村明(1985)将“惯用句”的意义放在修辞手法比喻性关系上,他把身体词汇惯用语分为以下 6 部分(节选):1)惯用语的意义及一般用法没有比喻性2)惯用语指示的意义与其他面意义相关,暗示其他现实3)惯用语语言层面上的意义未必通顺,借用其象征意义4)惯用语仅表达间接地指示意义,与其字面意义没关系5)惯用语以其字面意义为基础,表达转意6)惯用语仅靠想象其字面意义的事实来表达意义一 有关“眼”的惯用语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表情变化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譬如,人在高兴时,除了嘴角会上扬外,眼睛会眯起来,眼角下垂;生气或愤怒时,眼睛会瞪大,眼角上扬,眼珠像要从眼眶里飞出来一样;

4、难过、郁闷时,眼睛会泛酸、发热、流下泪水;表示了解时会微微闭上双眼轻点头。“眼”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看”。除了表示我们身体的器官“眼睛”这些基本意思外,还有“眼力”判断能力、“处理、办理”、“试验”、“估计、推断”、“看做、认为”、等意思。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关于“眼”的惯用语。“ 眼”是人类感观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中大约有 80%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读书认字、看图赏画、看人物、欣赏美景等都要用到眼睛。眼睛能辨别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光线。眼睛是我们获取大部分信息的源泉。 眼睛不仅是重要的视觉器官,还是容貌的中心,是容貌美的重点和主要标志。 人们对容貌的审视,首先从眼睛开始。一双清澈明

5、亮、抚媚动人的眼睛,不但能增添容貌美使之更具魅力和风采,而且能遮去或掩饰面部其它器官的不足和缺陷。“画龙点睛“这句成语,体现了眼睛生理功能中的美学意义及其重要性。眼睛的形态、结构比例如何,对人类容貌美丑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美学家称人的双眼是“美之窗“通过辞典、书籍、电视等资料可以发现眼有这些惯用语(1) (形声。从目,艮(gn)声。本义:眼珠)眼从艮从目,艮从目从匕,此匕为双脚,常见於熊鹿等字中,故艮是人上边加目,是甲骨文常见的造字法,突出目这个器官,像人看东西的样子,艮其实就是眼,加目字强化部首分类。常见的艮分化字为限,观察受阻为限,目光有范围,限是目光的尽头,根表示树木下方的尽头部份,很表

6、示程度的加深。眼限均是艮的二等字,一等为 en,二等为 an,古音分四等。眼睛的睛从目从精,睛是眼珠,成语画龙点睛。眼,目也。 说文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 释名巽为多白眼。 易说卦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 庄子盗跖泛指眼睛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杜甫新安吏(4) 又如:眼馋肚饱(贪得无厌;不知足);眼意心期(眼中传意,心中期待);眼黄地黑(心怀叵测,见财起意);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妄自尊大);眼张失道(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痴呆的样子);眼里出火(形容极贪婪的神情);眼同检验(会同人员,共同检验);眼皮子薄(比喻气量小,喜欢斤斤计较);眼上眼下(上下端详);眼盻盻(喻指

7、极为厌恶憎恨的人)(5) 眼力 。如:眼明手快(眼光锐利,手脚灵活);眼光忒忒(眼神贼溜溜的样子);眼忙心乱(眼神发急,心情慌乱);眼离了(视物昏花模糊);眼紧(眼光); 眼辨(眼力好)(6) 耳目;眼线当下就带孙小二做眼,飞马赶到北关门下。 警世通言(7) 见证教地方公同作眼,将梁公家家财什物变卖了。 古今小说(8) 又如:眼证(当场目睹可作证的人;见证人)(9) 指孔;洞穴泉眼无声惜细流。 杨万里小池(10) 又如:眼子(孔洞);眼孔(孔;小洞)(11) 任何网状物的线间空隙。如:网眼;筛眼(12) 事物的关键所在。如:节骨眼儿(13) 围棋用语。成片的白子或黑子中间的空心,在这个空心中对

8、手不能下子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算来算去总得了两个眼。 红楼梦人体词汇是汉语普遍语言现象。惯用语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构成,其整体意义并不是由单个词来决定的惯用表现,是熟语的一种。在惯用语中经常出现的身体惯用语顾名思义就是指含有身体词汇的惯用语。在汉语中,李行健担任主编的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收录了近3000 条惯用语,其中与人体相关的惯用语有 503 条,约占总数的 16.8。由此可以看出在汉语中关于人体的惯用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身体惯用语当中,与眼睛有关的身体惯用语为最多。2、有关“眼”的惯用语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惯 用 语 的特 征之 一 是 比 喻 性。中 国 学者 孙维 张 在 (

9、汉 语 熟语 学 中也 指出“惯 用 语 本身就 是 一 个 复 杂 的喻 体” 。惯用语 有 明 喻 和 暗 喻 两种 比 喻 形 式。比喻形式受 外 在 物 质 世 界、人 的 生 理基 础 和 心 理基 础 以 及说 话 人所处 的 民 族 文 化 氛 围 等 制 约 的,所 以 可 以通 过 对 比 喻 意 的 对 比 研 究 了 解 中国的文化氛围。“眼”的惯用语通常在口语中被大量使用,“眼”的引申意作为喻体,从而来表达抽象的意义。在身体词汇惯用语中常用的比喻手法有两种:一种是隐喻,也叫暗喻;另一种是转喻,也叫做借代,通过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很生动地反映出汉民族人民的生活及思想

10、。隐喻是指“基于两个事物之间的某种类似性,用表示其中一方的事物概念形式,来表示另一方事物概念的比喻手法”。它有两种形式:“外观类似性”和“性质类似性”。转喻是指“基于两个事物外界的邻接性或者是两个事物概念的思想内部上的连接性,用表示其中一方的事物概念形式,来表示另一方事物 概念的比喻手法”。它有四种形式:“感情的相邻性”“原因结果”“手段目的”“功能手段”在汉语中冯凌宇博士的论文人体词汇研究中关于眼睛的研究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中写道:* “眼”表示真实判断,如“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亲眼所见”等。相反则为“眼花”、“眼花缭乱”等。能见到美好或珍奇的事物的福分为“眼福”。* “眼”表示人的

11、行为方式或态度,如“眼大肚小”“眼高手低”“眼疾手快”“眼明手快”“眼馋肚饱”“眼空四海”“眼忙心乱”“眼里出火”“眼皮子薄(比喻气量小,喜欢斤斤计较)”“眼不见为净”“眼光远大”“眼光短浅”等。(P103)* “眼”是人判断事物的重要工具,因此可以表示人的判断水平。如“眼光”“眼界”“眼尖”等。句子“在人们眼里,他是位神”中的“眼”也是表示人的判断。还可以表示心里世界,如句子“我的眼里只有你”表示爱的专一;词汇“眼红”“眼馋”等表示嫉妒心理。* “眼”最能显示和传递人的感情,如“”眉目传情“眼穿肠断”,还可以表示人的愤怒,如“吹胡子瞪眼”等。* “眼”可以示意,如“使眼色”等;“眼”表示时间

12、或空间的距离,如“眼下”“眼前”“目前”“眼皮子底下”等。“眼”表示关键,如“节骨眼”等。* .喻指水沸腾时泛起的气泡。宋苏轼试院煎茶诗:“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明陆树声茶寮记烹点:“煎用活火,候汤眼鳞鳞起,沫饽鼓泛,投茗器中。”* .指砚石的眼状晕纹。宋苏易简砚谱:“端石有眼者最贵,谓之鸲鹆眼。石文精美,如木有节,今不知者乃以为石病。”宋何薳春渚纪闻吴兴许採五砚:“又一端石玉堂样者授余,深紫色,无眼。”元王恽玉堂嘉话卷五:“比岁所贡方砚者五,皆以尺为准,然止于岩石之中品,或有眼,工人辄錾去之,恐异日复求,不可必致也。”.* 指孔雀羽毛末端的圆纹。清会典事例礼部冠服:“贝子冠服:凡

13、贝子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六,上衔红宝石,戴三眼孔雀翎。”清会典事例礼部冠服:“镇国公冠服戴双眼孔雀翎。”* .指植物枝条上的嫩芽。唐韩鄂岁华纪丽二月:“兰芽吐玉,柳眼挑金。”宋梅尧臣依韵和欧阳永叔同游近郊:“洛水桥边春已迴,柳条葱蒨眼初开。”* .围棋用语。指成片的白子或黑子中间的空格,对手不能下子处。唐元稹酬孝甫见赠诗之七:“无事抛棋侵虎口,几时开眼复联行。”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曲中有务头,犹棋中有眼,有此则活,无此则死。”* .指事物的关键精要处。宋陈师道答魏衍黄预勉余作诗诗:“句中有眼黄别驾,洗涤烦热生清凉。”宋叶适题郑大惠诗卷诗:“吟中得眼万象通,浪吹狂歌总休歇。”官场现形

14、记第三六回:“他起初还想赖,后来被家兄点了两句眼,他无话说了。”孙犁白洋淀纪事石猴:“我没卖过古董,我也懂这个眼,这是化石的;化石猴儿。”从以上关于“眼”的定义中不难发现,眼睛不仅仅能看到实际的人和物。,而且还表示注意力,判断力等更高层次的意思。黄帝内经,肝开窍于目,眼睛是心之苗,五藏在眼睛皆有所主,可见眼睛的重要性。眼睛也被视为人类身上最迷人,灵巧精细的器官之一,它有自动适应和自我恢复的能力,给我们带来光明,它是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器官,它还是通向大脑的唯一在体表开的窗户。 身体惯用语的“眼”从表现上来看汉语身体惯用语简洁,抽象地表达人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细致而具体地表达人类的复杂的感情。参考文献:1 冯凌宇、汉语人体词研究、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3 年、第 95 页2李行健.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 华语教学出版社. 20113赵杰.面部词汇慣用句研究.大连海事大学. 20074新村.広辞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2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